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3.14.79.153忘记密码?
年份
2024(4430)
2023(6412)
2022(5324)
2021(5026)
2020(4265)
2019(9905)
2018(9895)
2017(18900)
2016(10205)
2015(11698)
2014(11711)
2013(11411)
2012(10316)
2011(9379)
2010(9604)
2009(8735)
2008(8350)
2007(7329)
2006(6484)
2005(5783)
作者
(29778)
(24832)
(24603)
(23619)
(16068)
(11902)
(11267)
(9686)
(9663)
(9076)
(8926)
(8477)
(8217)
(7969)
(7802)
(7684)
(7547)
(7473)
(7131)
(7112)
(6288)
(6118)
(6049)
(5910)
(5723)
(5598)
(5526)
(5301)
(5082)
(4858)
学科
(49982)
经济(49953)
管理(27099)
(24713)
方法(23724)
数学(21611)
数学方法(21059)
(20500)
企业(20500)
地方(15120)
(11189)
中国(10920)
(9495)
业经(9227)
地方经济(9057)
理论(8586)
农业(7592)
(7283)
技术(7000)
环境(6940)
(6724)
(6364)
贸易(6358)
(6062)
(6049)
(6013)
教学(5910)
(5690)
金融(5688)
(5123)
机构
学院(145422)
大学(143928)
管理(57722)
(56746)
经济(55530)
理学(50348)
理学院(49743)
管理学(48365)
研究(48283)
管理学院(48121)
中国(35522)
科学(31674)
(31166)
(28038)
(24349)
(23712)
(22993)
中心(22729)
研究所(22451)
业大(22093)
(20635)
师范(20377)
财经(19138)
北京(18411)
(18212)
(18174)
农业(17956)
(17242)
技术(16961)
经济学(16687)
基金
项目(104060)
科学(82958)
基金(74821)
研究(74660)
(66012)
国家(65539)
科学基金(56739)
社会(46705)
社会科(44380)
社会科学(44368)
(43478)
基金项目(39187)
自然(37975)
自然科(37091)
自然科学(37085)
自然科学基金(36358)
(35716)
教育(35698)
资助(31585)
编号(30276)
重点(24311)
成果(23404)
(23164)
(22431)
课题(22026)
(21964)
创新(20569)
科研(19879)
(19538)
计划(19268)
期刊
(60572)
经济(60572)
研究(38679)
中国(29550)
管理(22023)
学报(21535)
科学(21483)
(19220)
教育(19045)
(17083)
大学(16285)
技术(16100)
学学(15292)
农业(13241)
(10909)
金融(10909)
统计(10554)
业经(10450)
(9829)
经济研究(9583)
资源(9094)
财经(8923)
决策(8711)
技术经济(8083)
(7631)
(7601)
科技(7492)
问题(7436)
商业(6754)
图书(6652)
共检索到209777条记录
相关度优先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初祁  徐宗学  刘文丰  刘琳  
根据1961~2005年长江流域气象站点的实测月降水量和气温数据,采用第5期全球耦合模式比较计划CMIP5(the Fifth Phase of Coupled Model Intercomparison Project)中24个全球气候模式(GCM)的模拟结果,通过计算模拟变量和观测变量平均值的相对误差、归一化的均方根误差、时间和空间相关系数,采用M-K趋势分析方法,分别选用在长江流域模拟气温和降水较好的5个模式进行集合平均,从时间的演变规律和空间的分布特征两方面,检验该模式集合对长江流域模拟气温和降水的能力。研究结果表明:各个模式模拟气温的能力要明显好于模拟降水的能力,但模拟气温较好的模式...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李晓菲  徐长春  李路  罗映雪  杨秋萍  杨媛媛  
西北干旱区水资源问题突出,全球变暖将进一步加剧其水资源短缺,研究未来气候变化对流域水资源合理分配和使用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利用CRU(Climate Research Unit)数据和DCHP(Downscaled CMIP3 and CMIP5 Climate and Hydrology Projections)提供的32个经BCSD降尺度的CMIP5(全球耦合模式比较计划第五阶段)模式气温数据,采用线性倾向估计、滑动平均、M-K(Mann-Kendall)检验及滑动T(MMT)等检验法,以西北干旱区典型流域开都-孔雀河流域为例,通过对1950—2005年的年平均气温、年平均最高气温与年平均最低气温3个指标的变化趋势及突变年份进行检测,评估各模式及模式集合平均对气温变化的模拟能力。研究结果表明:①12个模式能够准确模拟出1950—2005年流域内各气温指标的显著增加趋势,8个模式能够模拟出部分气温指标的增温趋势,但均低估了增温速率,集合平均也存在同样问题;②除FIO-ESM与MPI-ESM-MR能够准确模拟出气温突变时间外,绝大多数模式不能够准确模拟出。基于优选模式的集合平均PM-PLS和PM-EE对突变的模拟能力总体上优于单个模式,其中PM-PLS模拟能力更优;③对PM-PLS模式集合平均进一步评价,发现其能较好地再现流域气温线性趋势的时空变化总体特征,但仍存在增温速率低估的问题。采用气候模式进行未来气候预估仍需加强模式优选及多模式集合平均方法的深入研究。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吴健  夏军  曾思栋  刘欣  樊迪  
以全球变暖为主要特征的全球气候变化对自然环境和社会经济发展产生了巨大影响。长江流域作为中国最大的流域,对气候变化的影响非常敏感,对未来气候变化的预测可以为应对未来的不确定性提供重要的科学依据。为了更准确地预测长江流域未来的温度和降水,针对第六次国际耦合模式比较计划(CMIP6)对长江流域26个气候模式进行评估,选择并校正性能更好的模式,讨论了长江流域未来的气温和降水。主要结论如下:(1)气候模式在温度上的模拟效果优于降水,在时间尺度上表现为月尺度>日尺度>年尺度。温度模拟存在一定程度的低估,降水模拟存在一定程度的高估。(2)区域尺度利用气候模式进行研究工作前的评估和校正是必要的,经过评估优化和季节校正后,数据的精度得到了显著提高,分位数映射法可以应用于气候模型数据的校正,但对于极端降水和温度的校正仍存在一些不足。(3)在SSP1-2.6情景中,未来温度和降水变化将在一段时间内持续不稳定增加,然后随着时间趋于稳定。在其他3种情景下,变化的速度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加快。未来长江流域的降水和气温在所有情景下都将高于历史时期,表现为SSP5-8.5>SSP3-7.0>SSP2-4.5>SSP1-2.6。从季节上看,春季和冬季温度变化较大,降水在春季、夏季和冬季变化较大。在空间上,降水量增加较大的区域主要位于长江上游和东北部,而气温增加较大的区域主要位于长江上游和上游。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任永建  洪国平  肖莺  陈良华  
利用WCRP的耦合模式数据和长江上游流域63个气象站点的观测数据,评估了全球气候模式对长江上游流域的温度、降水的模拟能力,基于A2、A1B、B1情景对长江上游流域未来50a平均温度、降水的可能变化进行了预估研究。结果表明:全球模式可较好的反映出流域温度、降水的时间和空间变化趋势,但模拟地面温度总体上低于实况值。三种情景下2011~2060年上游流域平均温度的增幅(相对于1971~2000年)分别为1.7℃、2.1℃、1.3℃。A1B、B1情景下区域内表现为一致的增温趋势,而A2情景下在嘉陵江流域出现降温的趋势。三种情景下平均降水的增幅分别为50.0、83.5、29.5mm;A1B、B1情景下降...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刘兆飞  王蕊  姚治君  
蒙古高原受自然与人为因素影响,生态环境面临严峻压力,研究气候变化特征及气候模式评估对该地区气候及生态环境等相关研究具有重要的参考意义。本研究以整个蒙古高原为研究区,研究蒙古高原气温与降水要素的变化趋势,对比研究中国内蒙古自治区与蒙古国地区气候变化特征,并评价了全球耦合模式比较计划第五阶段(CMIP5)模式输出的气温与降水序列在研究区的表现,利用一种改进的秩评分方法对CMIP5模式的模拟能力进行了综合评价。结果表明,蒙古高原过去几十年整体呈增温减湿的趋势,最低气温升温幅度明显大于最高气温升温幅度,中国内蒙古地区变暖趋势强于蒙古国地区;CMIP5模式模拟的平均气温普遍偏低,且低估了该区域的增温趋势...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杨绚  汤绪  陈葆德  田展  赵思健  
【目的】利用最新的国际耦合模式比较计划第五阶段(CMIP5)中30个全球大气-海洋耦合模式(AOGCMs)在典型浓度路径(RCPs)情景下的气候预估结果,基于集合模拟的方法评估气候变化对中国未来小麦产量的影响。【方法】气候变化对农业的影响评估通常基于未来逐日的气象资料,然而AOGCMs模拟的逐日数据存在较大的不确定性。利用"虚拟气候变暖"(PGW)的方法,将CMIP5模式预估的未来气候变化的信号与当前气候的逐日站点观测资料相结合,得到未来气候预估的逐日数据集合。结合作物过程模型CERES-Wheat,利用集合模拟的方法,以概率的形式量化表述气候变化对中国小麦产量影响的不确定性。【结果】未来中国...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蒋昕昊  徐宗学  刘兆飞  刘浏  
利用IPCC第四次评估报告中推荐的23个气候模式(GCM)输出的相对湿度、气温等10个不同高空变量,对比相应NCEP数据进行统计分析。根据各个模式的模拟表现对不同气候要素进行秩打分(Rank Score),评价指标包括模拟场与观测场均值和标准差平均值的相对误差、归一化均方根误差、时间序列相关系数和空间序列相关系数,综合不同要素的评分从而得出每个GCM在长江流域的适用性评分,定量地检测各个GCM在长江流域的可信度。分析结果表明:大气纬向风速和经向风速的模拟效果很大程度上影响流域内相对湿度的时空分布;来自大气物理研究所(FGOALS)、德国马普研究所(ECHAM4和ECHAM5)、英国哈德莱气候中...
[期刊]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作者] 彭红霞  杨超  杨桂芳  石超艺  
流域管理在国家区域开发和环境保护中具有重要的地位 ,国外在流域管理方面有较为成功的经验和发展趋势。本文分析了国外流域管理的经验和发展趋势以及长江流域的自然特征 ,结合长江流域管理的现状以及带来的问题 ,探讨了长江流域可持续发展的管理模式
[期刊] 清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杨明祥  王浩  蒋云钟  雷晓辉  宋健蛟  
针对传统评估手段在大范围风能资源评估中的不足,基于数值天气模式,从2000至2016年再分析资料中获得了雅砻江流域近17年的高分辨率风速模拟资料,并对雅砻江全流域风能资源进行了初步评估。评估内容主要包括平均风速空间分布、风功率密度空间分布、风速年内分布以及年风能可利用小时空间分布等。初步掌握了雅砻江流域风能资源的时空特征,分析结果表明:流域内存在一定比例的风能资源富集区,如宁蒗河与敢鱼河之间、甘孜所在经度线两侧、安宁河谷等成片区域。该研究为进一步的风能资源详查与实地观测提供了依据。
[期刊] 旅游科学  [作者] 汪宇明  吕帅  
旅游形象建设是促进区域旅游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举措。区域旅游形象绩效由认知绩效、市场绩效、传播绩效和管理绩效4部分组成,由此可建构起区域旅游形象绩效评估系统及相应的指标体系与方法论。经长江流域12省区区域旅游形象绩效评估发现,各省区旅游形象绩效存在着明显的区域差异:浙江、上海、江苏、四川旅游形象绩效良好,西藏、云南旅游形象绩效较好,安徽旅游形象需要进一步凝练或修整,江西、湖南、贵州、重庆、湖北等省区旅游形象绩效较差,尤其是重庆与湖北,旅游形象模糊。忽视区域旅游形象管理尤其是形象保护,是区域旅游形象维系中存在的
[期刊] 水产学报  [作者] 万朝阳   方康   董芳   张蓥钰   吴金明   牟希东   张辉  
为系统揭示长江流域天然水域外来鱼类现状和生态风险,本实验以“长江渔业资源与环境调查”专项2017—2021年在长江流域65个站位的调查为基础,结合进一步的文献调研,系统总结分析了长江流域天然水域外来鱼类的种类现状和分布格局,并采用外来水生生物风险筛选工具(Aquatic Species Invasiveness Screening Kit,AS–ISK)对其风险等级进行了评估。结果显示,(1)长江流域天然水域现有外来鱼类38种,隶属于8目15科29属,其中鲤形目17种、鲇形目7种、鲈形目5种、鲟形目4种、脂鲤目2种、鳉形目、胡瓜鱼目和雀鳝目各1种,外来鱼类多来源于亚洲(17种),引入目的多为水产养殖(20种);(2)除沱沱河和横江外,研究区域内各水系和湖泊均有外来鱼类记录,其中三峡库区最多(22种);(3)AS–ISK评估结果显示,高、中、低风险鱼类分别为19种、6种、13种,风险最高的5种鱼类依次为食蚊鱼、下口鲇、尼罗罗非鱼、大口黑鲈、莫桑比克罗非鱼。研究表明,长江流域外来鱼类呈现种类数量多、分布格局复杂的现状,当前虽暂未发现有外来鱼类对长江流域生态环境造成严重负面影响,但仍存在极高的潜在风险。本研究的结果可为我国外来鱼类的防控和管理提供重要的数据和理论参考。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孙占东  黄群  姜加虎  OPP Christian  
气候变化加剧了极端天气和水文事件的发生,降水是区域干旱与洪水事件最直接驱动因素。以TRMM/PR月累积降水反演遥感数据为基础,利用经验正交函数EOF(Empirical Orthogonal Function)方法对长江流域降水时空变化模式进行提取,并对比分析了主要模式振幅强弱与极端水文事件的对应关系。结果表明在流域尺度上EOF方法及TRMM/PR数据可以较好地识别降水主要模式,通过时空尺度变换成功揭示主要降水模式强弱与流域极端水文事件的对应关系。鉴于日益丰富的巨量水文气象时空数据,EOF方法在模式提取、水文模拟、极端事件预估及灾害适应性研究等方面具有应用潜力。
[期刊] 渔业科学进展  [作者] 董寅  李冰  贾睿  侯诒然  刁维旭  朱健  
本研究以长江流域内的池塘养殖和稻渔综合种养2种水产养殖模式为对象,应用生命周期评价方法,分析2种养殖模式对能源消耗(EU)、全球变暖潜势(GWP)、酸化潜势(AP)、富营养化潜势(EP)以及水资源消耗(WU) 5种环境指标的影响,并探究2种主要输入因子(饲料和电力供应)和养殖过程对各环境指标的影响,从而评价2种养殖模式对环境影响的差异。生命周期评价结果标准化处理和加权评估显示,稻渔综合种养模式WU、EP、GWP、AP和EU值分别为11.650、0.770、0.141、0.096和0.003,总环境影响指数(TEII)为12.660;池塘养殖模式WU、EP、GWP、AP和EU值分别为31.453、1.187、0.210、0.174和0.007,总环境影响指数为(TEII)33.031。与稻渔综合种养模式相比,池塘养殖模式的各项环境指标均较高。对环境影响的贡献率分析表明,饲料供应对EU、GWP和AP的贡献率最高,EP主要受饲料供应和养殖过程的共同影响,而WU主要集中在养殖过程中,电力供应主要影响EU、GWP和AP。生命周期评价的结果表明,与池塘养殖模式相比,稻渔综合种养模式显示出更友好的环境效益,在我国长江流域具有较大的发展空间。2种养殖模式的贡献率分析表明,改进饲料生产工艺、建立精准投喂技术、应用先进的尾水处理技术和适当提高养殖密度是我国长江流域水产养殖环境友好生产的关键。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范雪薇  缪驰远  苟娇娇  吴怡  张棋  
国际耦合模式比较计划(Coupled Model Intercomparison Project,CMIP)自20世纪90年代中期创建以来迅速发展,为全球气候变化的模拟和未来预估提供了不可替代的数据支持。论文系统回顾了CMIP1到CMIP6的发展历程,包含理论框架、未来情景构建、国际参与情况等方面。在此基础上,论文全面总结了CMIP模式对全球及中国区域气温、降水及其他变量的模拟能力,并重点比较了CMIP3、CMIP5和CMIP6模式的历史试验模拟结果。随CMIP的不断发展,模式在物理参数化方案、空间分辨率等方面有了一定的提高,其模拟能力也随之不断改善。但模式对区域尺度气候特征的模拟能力仍然有限,尤其是对于中小尺度降水变化特征的模拟,并且不同模式的模拟能力存在很大差异。最后,论文针对以上问题展望了CMIP模式的可能发展方向。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王孟超   潘洪义   高成   姚材仪   何艳梅   程建兄   张天翼  
有效测度与评估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对制定生态补偿和土地整治政策、提高人类福祉具有重要意义。以岷江流域为研究区,基于2000、2010、2020年三期土地利用数据,运用PLUS模型和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动态当量法对2030年研究区生态系统服务价值进行定量评估,并在充分考虑耕地保护中耕地质量这一关键性指标作为导向的基础上形成政策导向情景,与自然发展情景下的生态服务价值模拟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表明:(1)2030年不同情景下岷江流域土地利用空间分布格局基本一致,但土地利用变化呈现不同趋势。政策导向情景下建设用地面积增速得到有效控制,林地草地面积由减转增,耕地面积降速明显减缓,并且与自然情景相比有90.94 km~2的平均等别以上耕地得到了有效保护,耕地质量得到有效保障;(2)2030年自然发展情景下岷江流域生态服务价值为1 334.59亿元,政策导向情景下其生态服务价值为1 347.65亿元,在空间上整体呈现北部与西南部高,中部与东南部低的态势。政策导向情景下生态服务价值变化冷点范围及浓度与自然发展情景相比显著降低,价值损失得到有效缓解;(3)耕地和林地的相互转化是未来岷江流域ESV损益的主要贡献来源,政策导向情景下耕地转向建设用地的贡献率与自然情景相比显著降低,仅为4.3%。研究结果可为岷江流域生态文明建设和可持续发展战略制定提供理论参考与辅助决策。
0
文献操作(0)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