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2073)
- 2023(3218)
- 2022(2586)
- 2021(2783)
- 2020(2200)
- 2019(5138)
- 2018(5236)
- 2017(7521)
- 2016(5677)
- 2015(6870)
- 2014(6977)
- 2013(5844)
- 2012(5385)
- 2011(5127)
- 2010(5427)
- 2009(4619)
- 2008(4475)
- 2007(4166)
- 2006(3937)
- 2005(3720)
- 学科
- 教育(21094)
- 中国(11815)
- 济(8760)
- 经济(8752)
- 管理(7490)
- 教学(7434)
- 理论(7314)
- 业(5696)
- 学(4665)
- 企(4302)
- 企业(4302)
- 思想(4188)
- 政治(4065)
- 研究(4060)
- 学校(4043)
- 高等(4014)
- 发(3983)
- 思想政治(3890)
- 政治教育(3890)
- 治教(3890)
- 德育(3867)
- 发展(3773)
- 革(3680)
- 展(3650)
- 改革(3548)
- 学法(3483)
- 教学法(3483)
- 农(3256)
- 教育改革(2869)
- 技术(2857)
- 机构
- 大学(72520)
- 学院(62415)
- 教育(30427)
- 研究(27317)
- 范(22381)
- 师范(22325)
- 师范大学(18590)
- 京(17678)
- 济(15554)
- 管理(15109)
- 经济(14818)
- 科学(14799)
- 所(13165)
- 理学(12626)
- 北京(12616)
- 中国(12387)
- 理学院(12295)
- 职业(12059)
- 研究所(11913)
- 江(11761)
- 管理学(11760)
- 管理学院(11596)
- 教育学(11580)
- 技术(11323)
- 中心(10487)
- 院(9961)
- 州(8960)
- 教育学院(8610)
- 财(8337)
- 职业技术(8254)
共检索到11675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教育发展研究
[作者]
哈里·李维斯
按照通常的看法,美国拥有一个非常成功的教育制度,但目前对美国教育制度的不足和挑战却产生了大量的争议。在我看来,我们首先需要想清楚我们究竟想让高校发挥什么作用。不同的人往往对这个问题有着不同的观点。家长和学生希望高校能够提升学生个体的利益,社会则更希望高校更多地服务于公共利益,高校应该保存、传承过去积累的知识,同时也应该为学生未来发展奠定基础。学校
[期刊] 高等教育研究
[作者]
施晓光
挑战与应答:21世纪美国高等教育的选择——德里克·博克《大学与美国前途》评介施晓光当20世纪的帷幕徐徐降下,21世纪的曙光依稀可见之际,各国的高等教育家们,正以一种高度的历史责任感和使命感,对世界及本国高等教育的历史、现状与未来进行着理性思考。其目的...
[期刊] 大学图书馆学报
[作者]
何朝晖 朱强
1998年10月25~28日,为庆祝北京大学建校100周年暨北京大学图书馆新馆落成,“21世纪大学图书馆的新使命”国际学术研讨会在北大图书馆新馆报告厅举行。来自世界17个国家和地区的近200位大学图书馆馆长及图书情报界专家学者汇聚于此,共商21世纪大...
[期刊] 中国高教研究
[作者]
高晓杰
进入21世纪,高等教育在为人类经济社会发展承担更大责任的同时,也面临着诸多前所未有的挑战。通过调查发现,北美的高等教育面临着学生参与、绩效评估、财政创收、全球战略等四个方面的挑战。这些挑战不一定是我国高等教育面临的挑战,但了解北美高等教育面临的挑战,对于把握北美高等教育发展趋势,缩短我国与高等教育强国之间的差距,加快建设高等教育强国步伐,无疑具有一定的启示和借鉴意义。
关键词:
北美 高等教育 挑战 启示
[期刊] 高等教育研究
[作者]
尼尔·陆登庭 刘莉莉
作者简单地介绍了哈佛大学的历史,并特别提到成立哈佛亚州研究中心的目的是对亚州经济、文化等方面作更广泛,更深入地探索,以便于美国与亚洲国家更好地相互促进和交流。其次,作者提出哈佛和美国其他大学当前面临的挑战是:第一,大学应该提供一种什么样的教育;第二,大学如何适应拥有众多的学习领域、充满着众多社会问题的世界;第三,要保证大学联合体的开放性。
关键词:
高等教育 哈佛大学 教育发展
[期刊] 比较教育研究
[作者]
蒋洪池
21世纪的美国大学治理面临来自内外的诸多挑战,本文试从政府的影响、董事会治理、大学自治和教职治理四个方面进行阐述,旨在为中国大学治理提供有益的启示。本文认为,中国政府在大学治理上应该做有限政府,对大学适度宏观控制;建立和健全有利于大学与政府间中介组织健康发展的法律法规;尊重大学发展的内在逻辑,做到大学有限积极自治、逐步实现政校分开;进行体制创新,教职治理“重心”必须下移,切实赋予教师在学术事务上的实质性权力。
关键词:
美国大学 治理
[期刊] 中国高等教育
[作者]
吴朝晖
未来教与学的方式将发生新的重要变化:发展动力转换,教育理念更新,教学体系变革。21世纪的通识教育致力于传授宽厚的知识,锻炼卓越的能力,培育全面的素质,塑造健全的人格。推行强化特色、提升层次,"知识为本"转向"能力为本",自我激励、自我管理的教育创新。
[期刊]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黄尧
中国与澳大利亚在教育领域的交流与合作已历经多年, 特别是中国改革开放以来,中澳两国的教育交流与合作迅速扩大,并于20世纪80年代中期签署关于加强教育交流与合作的备忘录,双方还建立和实施了一系列交流与合作项目。其中,职业教育领域的交流与合作始终是一个亮点,受到两国政府的关注和重视,中澳(重庆)职业教育合作项目就是一个标志。中澳两国尽管国情和社会制度不同,但在发展职业教育方面有着许多共同关心的问题和广泛的合作领域,有着许多值得相互学习借鉴的做法和经验。
[期刊] 中国远程教育
[作者]
艾伯瑞海姆·埃斯拉吉 王跃
[期刊] 比较教育研究
[作者]
郭礼贤 饶耀平
面对21世纪教育国际化和全球化趋势,中国比较教育经历了范式的转变,表现为利用方法论工具,构筑新的理论框架,加深(或拓宽)研究的领域。通过对中国大陆、香港、澳门和台湾有关国际和比较教育的会刊、期刊和报告进行文本分析,作者试图阐明在上个世纪中国政治意识形态的变化与比较教育的历史发展之间的辨证关系,找到中国比较教育在“全球浪潮”中的定位。所谓的“全球浪潮”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比较教育话语源的多样化;比较教育学会之间的互通信息;全球化与地方化之间不断增强的张力。文章最后得出了对中国比较教育发展演进的一些有意义的启示。
关键词:
比较教育 范式 转变
[期刊] 全球教育展望
[作者]
王熙
"跨文化理解"是当代国际教育的重要理念。它提倡人们对不同价值观念的欣赏、包容与反思,并强调人们之间相互理解、尊重和关爱。从社会参与性学习的观点出发,文化的学习在本质上是一种社会现象,是人们在沟通中对自我身份的不断反思与超越。本文参照温格的身份建构理论,对具体案例展开分析。核心问题是:如何促进学校参与者的沟通与交流?如何提高跨文化身份的可协商性?
[期刊] 全球教育展望
[作者]
赵中建 邵兴江 黄丹凤
在21世纪的最初几年,竞争力(competitiveness)和创新(innovation)已经成为美国政府和社会各界普遍关注的话题,而创新教育(innovate education)和创新美国(innovate America)("创新"在这里为动词)也时常出现在人们的视野中。美国竞争力委员会(Council on Competitiveness)在2004年12月出版了《创新美国:在挑战和变革的世界中达致繁荣》(Innovation America:Thriving in aWorld of Challenge and Change),认为"创新将成为决定美国在整个21世纪获得成功的唯一最...
[期刊] 全球教育展望
[作者]
希尔伯特·迈尔 迈纳特·A·迈尔 林凌
本世纪初以来,德国学校教育在国际大环境的影响下发生了诸多变革。在宏观层面,学校教育在寻求学生发展的过程中呈现出能力导向和基于证据的发展方向;在学校层面,学校自治权遭遇挑战;在课堂教学层面,学校与课堂中的异质性逐渐增加,教师面临着能力导向的教学要求所带来难题。与此同时,德国普通教学论和教化理论的研究也遭遇到学科教学论和基于证据的研究范式的挑战,德国特色的教师教育体系也在这些变革中反思前行。这些变革一方面受到国际上基于证据的学校教育研究范式的影响,但另一方面更激发了学校教育研究者对德国社会内部发生的根本性变化的反思。
关键词:
德国 学校教育 教学论 教师专业发展
[期刊] 清华大学教育研究
[作者]
严俭和 杨小勤 罗龙
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未来,要培养跨世纪的创造型人才,仅靠传统的教育模式是无法胜任的。教育已面临着世纪和世界的挑战,以高中教育为起点以博士为最高品级的单一的传统高等教育,已不再适应迅速发展的科学技术对人才的需求,高等教育理所当然地将伴随人们的生命全过...
[期刊] 北京大学教育评论
[作者]
陆一
在国际竞争加剧的背景下,重振顶尖大学的通识教育成为日本应对21世纪高等教育危机乃至振兴国家的关键,东京大学和京都大学在2013年宣布实行以通识教育为核心的大规模本科教育改革。东京大学依托教养学部和专业学部的合作,不断完善由大类招生、两年教养教育、专业分流、两年专业教育四个步骤构成的本科培养机制;京都大学不设教养学部,仍由专业院系主导贯通四年的人才培养,大学则为各专业提供系统的通识教育课程资源。这两种代表日本最高水准的通识教育模式各有利弊得失,将为我国通识教育改革提供丰富启示。
关键词:
通识教育 教养教育 东京大学 京都大学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