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0752)
2023(15198)
2022(13109)
2021(12262)
2020(10136)
2019(23022)
2018(23034)
2017(43498)
2016(23610)
2015(26493)
2014(26114)
2013(25840)
2012(24006)
2011(21825)
2010(22053)
2009(20136)
2008(19537)
2007(17294)
2006(15473)
2005(13679)
作者
(68530)
(56824)
(56535)
(53384)
(36322)
(27308)
(25541)
(22208)
(21513)
(20377)
(19610)
(19220)
(18220)
(18172)
(17394)
(17290)
(16823)
(16770)
(16324)
(16253)
(14189)
(14096)
(13637)
(12978)
(12769)
(12760)
(12687)
(12577)
(11457)
(11304)
学科
(97130)
经济(97039)
管理(69936)
(67251)
(55638)
企业(55638)
方法(38150)
数学(31382)
数学方法(31026)
中国(29512)
(26602)
地方(26043)
业经(23879)
技术(21453)
(20871)
(20606)
农业(18408)
理论(17380)
(16973)
(16728)
环境(16289)
(16216)
贸易(16198)
(15885)
银行(15841)
(15613)
(15284)
(15255)
金融(15254)
(14779)
机构
学院(331422)
大学(330883)
管理(132577)
(128899)
经济(125928)
研究(115255)
理学(113611)
理学院(112272)
管理学(110476)
管理学院(109847)
中国(85735)
科学(72561)
(72519)
(58273)
(58064)
(53155)
研究所(53007)
中心(51674)
(50180)
业大(48252)
(47385)
师范(46959)
北京(46785)
财经(45737)
(42058)
(41771)
(41455)
农业(41266)
师范大学(37924)
经济学(36849)
基金
项目(224644)
科学(176744)
研究(166845)
基金(160174)
(139296)
国家(138043)
科学基金(118692)
社会(103665)
社会科(98154)
社会科学(98130)
(90091)
基金项目(85868)
自然(76608)
教育(75769)
(74919)
自然科(74728)
自然科学(74711)
自然科学基金(73374)
编号(68628)
资助(64924)
成果(55599)
(52109)
(50196)
重点(50017)
(48171)
课题(47976)
创新(46121)
项目编号(42022)
科研(41981)
国家社会(41787)
期刊
(149609)
经济(149609)
研究(100145)
中国(71274)
管理(51001)
学报(50880)
(48773)
科学(48540)
教育(43673)
(41663)
大学(37822)
学学(34873)
农业(34486)
技术(30046)
(29337)
金融(29337)
业经(26370)
经济研究(22886)
图书(21370)
财经(21210)
问题(18839)
(18707)
科技(18453)
(18114)
技术经济(16786)
资源(16331)
理论(16047)
商业(15293)
现代(15280)
(14981)
共检索到50347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旅游学刊  [作者] 肖星  李亚兵  侯佩旭  
近年来 ,甘肃旅游资源开发虽取得了长足进步 ,但差距也是显而易见的。进入 2 1世纪后 ,甘肃旅游资源开发必须在如下 3个方面开拓新视角 ,探寻新思路 ,方能在中国人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伟大进程中对区域经济社会发展起到应有的作用 :在开发战略上 ,应主要选择政府主导型战略、旅游精品战略、PPT战略和旅游现代化战略 ;在开发模式上 ,应在实施扶贫开发模式、旅游圈层开发模式和景区内涵提升模式等方面取得突破性进展 ;在产品结构上 ,应着重从类型、空间、时间和要素等 4方面加以优化。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把多勋  王瑞  夏冰  
运用数理统计和地理学空间分析方法及GIS技术,以甘肃省104处优良级民族旅游资源单体和以此为基础遴选的35个发展相对成熟的民族资源型旅游景区作为研究对象,从3个层面分析其空间分布结构,对甘肃省民族旅游资源空间分布类型、分布均衡性、分布丰裕度等进行深入探讨。结果表明:甘肃省民族旅游资源总体空间分布格局为凝聚型,在空间上近似聚集态分布;区域内呈集中分布特征,空间上表现出不均衡性,民族旅游资源的丰裕度在地域上分为3个层级。
[期刊] 旅游学刊  [作者] 许春晓  
21 世纪世界旅游业表现出良好的发展势头与新特点,为旅游地理学提出了新任务,但现有研究领域存在局限性,旅游业发展的现实呼唤旅游资源非优区研究。国内外旅游资源非优区的相关研究已形成了一定的成果,为进一步研究打下了基础。近期亟待研究理论方法及其应用,以完善理论体系,指导旅游开发实践。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董红梅,伍光和  
本文通过分析天水市江河分水岭旅游资源开发的可行性、必要性以及旅游资源特色,提出旅游资源开发的构想与建议。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程胜龙  王乃昂  郭峦  
在青藏铁路即将开通的机遇条件下,从旅游资源形成的自然、社会、历史背景上分析了甘青藏3个省旅游联动开发的现势性和必要性,旅游资源类型结构和空间结构,提出了在3个省开展旅游资源点轴式开发的设想,并提出了3个省旅游资源联动开发的战略措施和具体步骤。
[期刊] 旅游学刊  [作者] 卫孺牛  
为把丝绸之路建成21世纪的国际旅游黄金线路而努力──从甘肃旅游业的发展说开去卫孺牛甘肃省旅游局BuildingtheSilkRoadintoanInternationalGoldenTouristRoute¥byWeiRuniuAbstract:Th...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牛刚  赵凯  
西北地区历史悠久 ,旅游资源丰富 ,具有明显的区域特色。目前西部大开发又为西北旅游资源开发提供了良好的发展机遇 ,西北地区已初步建成了旅游资源开发的基础设施建设和服务体系 ,其前景十分广阔。但开发西北旅游资源仍存在着制度、管理、结构、投资和人力资源等障碍因素 ,开发西北旅游资源应按市场原则配置、走产业化的发展道路并采取相应的保障措施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李勇泉  
高校作为一种特殊的旅游资源,能否开发、如何开发一直是较有争议的议题。文章首先从旅游资源、市场基础、理论支撑以及实践证明四个方面对高校旅游开发的可行性进行了科学系统的分析,接着就高校旅游的开发提出了一些原则性的限定,对高校可开发的旅游产品类型进行了分析。最后,提出了高校旅游开发应采取学校规划监督、社会参与运作的模式。
[期刊] 商业经济与管理  [作者] 陈荣富  
旅游资源的开发是旅游业发展的重要基础和依托。进入90年代以来,随着我国旅游业的迅速发展,特别是国内旅游的兴起,全国各地旅游资源的开发,如雨后春笋蓬勃发展,使旅游产品供求状况走出了短缺阶段。但总体上,旅游资源开发的层次仍较低,也不乏粗俗者,因而影响经济...
[期刊] 开发研究  [作者] 王三北  王宁  魏鹏  郑先芳  
大量实证研究表明国标《旅游资源分类、调查与评价》由于游客视角缺失、因子赋值不够科学等问题亟待改进。本文立足于旅游资源评价模式的反思与改进,回归旅游资源概念原义,全面重构了旅游资源评价模式的内容、主体与过程,并以丝绸之路甘肃段旅游资源为例校验了新模式的方法和过程,最后对重构的评价模式的特点进行了说明,以便更好地商榷和应用。
[期刊] 旅游科学  [作者] 李立  
西安地区在历史上有十三个朝代在此建都,以著名的世界“第八大奇迹”——秦始皇陵兵马俑为世人所瞩目。西安地区文化旅游资源独特,是古文化孕育空间的核心,汉文化的策源地,黄土高原与古代东西文化交流的辐射中心。自改革开放以来,西安地区的旅游业取得了长足的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林明水  胡晓鹏  杨勇  邹永广  王韧  刘华军  陈钢华  王学基  陈世华  林娟  张宏磊  
数字经济时代,以传统自然和人文资源为依托的旅游业发展模式已经不能有效地满足旅游者多元化、个性化的需求,数字平台中一些非传统旅游资源吸引了大量注意力资本并转换成旅游流,极大地拓展了旅游资源的内容和边界。流量经济应运而生,既深刻影响了旅游业的发展模式,也对旅游资源开发的理论与实践提出了新的挑战。访谈表明:流量经济的形成并非偶然现象,流量传播虽然引致注意力资本规模的扩张从而带动旅游发展,但旅游业的发展核心还在于旅游资源禀赋、旅游服务质量、政府的支持与保障等;流量经济驱动旅游供给和需求要素的重新组合、集聚和扩散,快速地迎合了旅游者个性化需求,而旅游地是否能随旅游需求变化而调整服务供给能力就成为流量经济促进旅游业发展的关键路径和机制;推动流量经济赋能旅游地高质量发展,需要有效市场和有为政府相结合,建立旅游地品牌,亦可充分利用流量经济的空间效应,推动区域旅游协作发展。流量经济引爆旅游热潮后,也需要冷静思考短期热点与长期投入之间的资源错配、环境负面效应、文化冲突与矛盾等问题,走出一条“长红”路径。
[期刊] 旅游科学  [作者] 王大悟  
我国旅游业面临加入 WTO、融入全球一体化经济和中国经济格局的嬗变,新的挑战近在眉睫。全球商品和服务供大于求,以创新谋生存、求发展已刻不容缓。创新不只是技术层面,它是包括管理创新、产品创新、服务创新、主题创新、营销创新和文化创新等在内的全面创新。在全球化购并浪潮的推动下,国际跨国旅游集团纷纷进入中国,单体旅游企业的生存空间将越来越小,因此,我国旅游企业必须进行跨城市、跨地区、跨行业系统和跨所有制的联合,形成规模竞争的优势。
[期刊]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学报  [作者] 解永秋  
中国旅游业要持续、健康地发展,必须强调以丰富的文化内涵为底蕴,以新颖的文化创意手段来打造旅游产品的特色据此,本文对旅游资源规划开发中的文化创意切入点及应遵循的基本原则做一初步探讨。
[期刊] 管理世界  [作者] 杨文棋  
国家级旅游资源是我国旅游业发展的核心资源,具有重大的社会价值和经济价值。我国一直非常重视和支持国家级旅游资源的改革发展,在实践方面也有诸多探索。但是我国国家级旅游资源的改革发展还存在一些问题,需要从政策、机制、产品、服务等角度对其进行创新发展,从而使其能够更好地发挥在旅游业转型升级中的综合优势和引领作用。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