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0558)
- 2023(15410)
- 2022(13226)
- 2021(12498)
- 2020(10232)
- 2019(23888)
- 2018(23622)
- 2017(44831)
- 2016(24058)
- 2015(27205)
- 2014(27115)
- 2013(27009)
- 2012(25268)
- 2011(23167)
- 2010(23170)
- 2009(21029)
- 2008(20530)
- 2007(17657)
- 2006(15849)
- 2005(14295)
- 学科
- 济(106253)
- 经济(106153)
- 管理(63461)
- 业(60816)
- 企(47981)
- 企业(47981)
- 方法(43456)
- 数学(37344)
- 数学方法(36996)
- 中国(32955)
- 农(27790)
- 贸(27111)
- 贸易(27091)
- 地方(26760)
- 易(26271)
- 业经(22894)
- 财(21195)
- 学(21165)
- 农业(18688)
- 制(17634)
- 环境(16924)
- 银(16452)
- 银行(16412)
- 和(16259)
- 融(16109)
- 金融(16107)
- 行(15907)
- 技术(15500)
- 理论(15427)
- 发(15373)
- 机构
- 大学(346349)
- 学院(343149)
- 济(146078)
- 经济(143139)
- 管理(132769)
- 研究(125538)
- 理学(114130)
- 理学院(112766)
- 管理学(111023)
- 管理学院(110412)
- 中国(94073)
- 京(75986)
- 科学(75578)
- 所(63300)
- 财(62962)
- 研究所(57696)
- 中心(54976)
- 农(54249)
- 财经(50358)
- 江(49283)
- 北京(49133)
- 业大(48889)
- 范(47631)
- 师范(47230)
- 经(45964)
- 院(45819)
- 经济学(44170)
- 农业(42261)
- 州(40424)
- 经济学院(39841)
- 基金
- 项目(232001)
- 科学(182597)
- 研究(171460)
- 基金(168585)
- 家(147060)
- 国家(145867)
- 科学基金(124293)
- 社会(108633)
- 社会科(103063)
- 社会科学(103039)
- 基金项目(89363)
- 省(88009)
- 自然(79323)
- 自然科(77479)
- 教育(77470)
- 自然科学(77462)
- 自然科学基金(76057)
- 划(75065)
- 资助(69548)
- 编号(69158)
- 成果(56769)
- 发(53338)
- 重点(52038)
- 部(51824)
- 课题(48232)
- 创(47737)
- 国家社会(45007)
- 创新(44630)
- 教育部(44502)
- 科研(43753)
- 期刊
- 济(163655)
- 经济(163655)
- 研究(108635)
- 中国(68934)
- 学报(52486)
- 农(50209)
- 科学(50078)
- 管理(49882)
- 财(43985)
- 大学(39815)
- 教育(39807)
- 学学(37028)
- 农业(35748)
- 融(31194)
- 金融(31194)
- 技术(28977)
- 经济研究(27311)
- 业经(26281)
- 财经(24069)
- 问题(22378)
- 贸(21851)
- 经(20677)
- 国际(19609)
- 图书(19558)
- 业(19288)
- 世界(17887)
- 技术经济(16610)
- 科技(16399)
- 理论(16235)
- 现代(15678)
共检索到52235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付子晴 康灿华
中国—东盟航线的开通是践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战略构想的重要举措。本文基于2004~2013年中国—东盟的贸易数据,运用贝叶斯向量自回归模型(BVAR),对中国与东盟间的贸易结构关系、发展空间、优势互补等进行了深度分析,并对中国—东盟未来贸易发展前景进行了预测。研究结论认为,中国—东盟贸易具有很强的互补性,未来的增长潜力巨大。"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战略的实施助推了双方贸易的快速发展,为中国—东盟航线持续、健康运行提供了坚实的基础保障。
[期刊] 对外经贸实务
[作者]
陈秀莲
对中国与东盟国家的船舶贸易主要围绕着进出口情况、贸易结构等情况作了分析,在"一带一路"建设的新形势下,结合"海上丝绸之路"中贸易的要求,探讨了中国与东盟国家开展船舶贸易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诸如以"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为新助力开展船舶贸易、优化船舶贸易方式、进一步调整造船产业结构、首要考虑海洋工程装备的合作、进一步优化对东盟国家出口的市场结构、发展船舶产业内贸易、提供融资扶持等对策建议。
[期刊] 国际商务(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学报)
[作者]
汪洁 全毅
近年来,中国和海上丝绸之路沿线国家的双边贸易稳步增长,但是口岸效率低下、通关程序繁琐、规章制度不透明的"贸易的非效率"等隐形贸易壁垒阻碍了贸易增长,提高贸易的便利化水平成为海上丝绸之路建设的优先领域。本文利用全球竞争力报告数据,选取口岸效率、海关环境、规制环境和电子商务四个指标对中国及海上丝绸之路沿线主要国家的贸易便利化水平进行测算,利用2013年的截面数据,通过引力模型分析贸易便利化对中国对外出口的影响,结果表明贸易便利化对出口有显著的促进作用,而且超过了GDP对出口的影响。最后,本文模拟沿线各国贸易便利化水平提升50%后,中国对沿线各国出口贸易增加额,结果进一步证明贸易便利化对中国的出口贸...
[期刊] 农业经济问题
[作者]
耿仲钟 肖海峰
本文从贸易规模与结构、出口市场特化优势、比较优势、互补性、紧密程度和产业内贸易等角度运用相关统计指标分析1995—2014年中国与"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沿线国家之间农产品贸易特征。研究表明,中国与沿线国家农产品贸易规模不断扩大;中国对沿线国家的农产品出口市场特化优势并不明显,而沿线国家出口的农产品在中国市场上具有一定的特化优势;中国对沿线国家出口的农产品比较优势不强,而且由于双边农产品进出口结构不一致导致互补性较弱;中国与东段航线各国的农产品贸易联系较为紧密,与中段、西段航线各国农产品贸易紧密程度尽管不高但却在逐步增强;中国与沿线国家农产品贸易仍以产业间的贸易为主,但产业内贸易的作用在加强。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吴喜龄 陈万灵
本文运用1995-2015年数据实证分析中国与东盟双边贸易、投资与经济发展的关系,从理论上检验CAFTA的建设与升级发展必然使双边经济发展实现共赢。中国对东盟的出口以及东盟对中国的直接投资都将对中国经济产生正面的影响,从东盟的进口对中国经济虽短期影响不显著,但长期正面影响效果明显;而东盟对中国的进口和来自中国的投资,都将对东盟的经济产生正面的影响。因此,在“一带一路”和“升级版”背景下,中国应当抓住合作新机遇,构建以中国为核心的自贸区体系,努力提升双边经贸合作关系,建设好中国-东盟自贸区。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吴喜龄 陈万灵
本文运用1995-2015年数据实证分析中国与东盟双边贸易、投资与经济发展的关系,从理论上检验CAFTA的建设与升级发展必然使双边经济发展实现共赢。中国对东盟的出口以及东盟对中国的直接投资都将对中国经济产生正面的影响,从东盟的进口对中国经济虽短期影响不显著,但长期正面影响效果明显;而东盟对中国的进口和来自中国的投资,都将对东盟的经济产生正面的影响。因此,在"一带一路"和"升级版"背景下,中国应当抓住合作新机遇,构建以中国为核心的自贸区体系,努力提升双边经贸合作关系,建设好中国-东盟自贸区。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廖泽芳 宁凌
以东盟为重点的南海—太平洋通道是我国对外贸易的重要海运通道及战略合作带,东盟国家多数是中国的海上近邻,中国—东盟贸易畅通在推进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建设中举足轻重。中国与东盟是相互依存度高的重要贸易伙伴,双方互补优势显著。基于引力模型的实证结果表明,经济增长和经济发展、人口总量、优惠贸易安排、以及国家沿海特征等是促进双方贸易畅通的因素,运输距离是阻碍贸易流通的核心变量,人民币升值也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双边贸易发展。因此,中国—东盟应推进海上道路联通,进一步加强贸易政策沟通,并与货币流通结合起来促进贸易畅通。
关键词:
海上丝绸之路 中国—东盟 贸易畅通
[期刊] 调研世界
[作者]
钱耀军
本文利用1992—2016年中新贸易相关数据,采用贸易结合度指数、显性比较优势指数、贸易互补度等分析方法研究了中新贸易联系的紧密程度、两国在SITC0SITC9等10类商品上的互补程度及显性优劣势,再利用SPSS、MATLAB等软件进行了相关分析和回归分析,最终得出:中国GDP和中新进出口贸易额,新加坡GDP和中新进出口贸易额等均呈正线性相关关系,且随着中国、新加坡GDP的持续增长,中新进出口贸易额也呈稳定增长趋势,说明中新贸易未来的合作前景是可喜的。
[期刊]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学报
[作者]
陈秀英 刘胜
基于"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沿线国家2000—2013年贸易数据,测算诸如国际市场占有率等4个指标来评估沿线主要国家服务贸易国际竞争力及其影响因素。整体而言,"海上丝绸之路"主要沿线国家中印度、埃及与新加坡的服务贸易竞争力较强,而中国、印度尼西亚、泰国、阿联酋等的服务贸易竞争力较弱;而分行业来看,中国在交通运输、建筑业等劳动及资源密集型服务上具有国际竞争力,印度在计算机和信息、通讯服务等技术密集型服务上竞争优势突出,新加坡在金融、保险等知识密集型服务上享有竞争优势,泰国、马来西亚在旅游等资源密集型服务上优
[期刊] 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陈继勇 卢世杰
本文采用2000—2015年联合国商品贸易统计数据库的出口数据,测算了中国与"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沿线国家的以联合国国际贸易标准分类(SITC Rev.3)的二位数代码分类的出口商品的附加值和出口相似度指数。研究发现:整体而言,东南亚八国和南亚四国与中国贸易竞争性强于西亚七国和非洲四国与中国的贸易竞争性;东南亚八国与中国在低、中、高附加值商品领域上竞争性依次递增,南亚四国与中国在低附加值商品领域上竞争性最强,而西亚七国和非洲四国与中国在各类商品领域中的贸易竞争性均较弱。贸易竞争性影响因素回归结果表明:"一路"沿线国家的金融发展水平、FDI和双边需求结构相似度的提高增强了双边各类商品的贸易竞争性,"一路"沿线国家基础设施的完善增强了双边低、高附加值商品和整体商品的贸易竞争性;而中国FDI的提高降低了双边中附加值商品和整体商品的贸易竞争性,对于双边低、中附加值商品和整体商品的贸易竞争性,中国基础设施的完善有正向影响,中国金融水平的提升有负向影响。基于这些结论,推进产融结合、发展互联网经济模式和建设纠纷解决机制将有利于进一步推动中国与"一路"沿线国家的贸易发展和产能合作。
[期刊] 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陈继勇 卢世杰
本文采用2000—2015年联合国商品贸易统计数据库的出口数据,测算了中国与"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沿线国家的以联合国国际贸易标准分类(SITC Rev.3)的二位数代码分类的出口商品的附加值和出口相似度指数。研究发现:整体而言,东南亚八国和南亚四国与中国贸易竞争性强于西亚七国和非洲四国与中国的贸易竞争性;东南亚八国与中国在低、中、高附加值商品领域上竞争性依次递增,南亚四国与中国在低附加值商品领域上竞争性最强,而西亚七国和非洲四国与中国在各类商品领域中的贸易竞争性均较弱。贸易竞争性影响因素回归结果表明:"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王纪元 肖海峰
文章运用GL指数和HIIT&VIIT指数,基于产业内贸易视角先后从整体和区域层面对1992—2015年中国与"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沿线国家农产品贸易格局进行了分析,并就影响因素展开了进一步研究。结果表明:无论整体或分区来看,中国与"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沿线国家的农产品产业内贸易整体水平较低,水平型产业内贸易是当前农产品产业内贸易增量主要来源。经济规模、人均收入差异、境外直接投资、贸易开放程度以及地理距离等对其产业内贸易水平以及水平型与垂直型产业内贸易水平皆有不同程度的影响。
[期刊] 国际经济合作
[作者]
王凤婷 田园 程宝栋
本文基于2000-2015年农产品贸易数据,利用随机前沿模型对中国对"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沿线国家的农产品出口现状和影响因素进行分析,并估算农产品出口贸易的效率和出口潜力。研究表明,中国对沿线国家农产品出口集中在东线的东亚国家,对中线和西线沿线国家农产品出口有较大的开拓潜力;沿线国家的人均GDP、人口规模、农业增加值比重、贸易开放程度等因素对农产品出口有显著影响;中国与沿线国家农产品贸易效率逐年增长,但出口贸易效率水平较低,未来农产品出口潜力大,有较大的提升空间。
[期刊] 世界经济研究
[作者]
胡艺 闫吉丽 全毅
文章利用中国与"一路"沿线66个国家产品层面的数据,研究认为"一路"沿线国家为出口方、中国为进口方的贸易互补指数呈现出显著的地域特色,且资源密集型产品贸易的互补性最强。而以中国为出口方、"一路"沿线国家为进口方的贸易互补性指数则发现中国具有比较优势的劳动密集型产品和部分资本密集型产品贸易的互补性最强。贸易互补性影响因素回归结果显示,资源禀赋差异是中国与"一路"国家贸易互补性的决定性因素,"一路"沿线国家的市场效率、贸易效率、科教水平、基础设施和宏观经济环境等的提高,有助于提高双边贸易的互补性,但这些因素发挥效果仍依赖于资源禀赋的互补性。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