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3831)
2023(5530)
2022(4837)
2021(4486)
2020(3767)
2019(8623)
2018(8582)
2017(16926)
2016(8993)
2015(10295)
2014(10339)
2013(10102)
2012(9864)
2011(9050)
2010(9627)
2009(8884)
2008(9117)
2007(8331)
2006(7663)
2005(7204)
作者
(25875)
(21418)
(21302)
(20413)
(14152)
(10201)
(9915)
(8288)
(8037)
(8032)
(7203)
(7171)
(7113)
(7068)
(6933)
(6587)
(6422)
(6332)
(6239)
(6237)
(5473)
(5262)
(5142)
(4937)
(4871)
(4814)
(4778)
(4710)
(4311)
(4277)
学科
(38464)
经济(38425)
(26701)
管理(26046)
(22087)
企业(22087)
(20557)
贸易(20546)
(19966)
方法(13680)
(11719)
中国(10927)
数学(10792)
数学方法(10606)
(10556)
(9712)
地方(9499)
业经(8725)
(8267)
(8251)
关系(7490)
农业(7046)
(6997)
银行(6991)
(6762)
(6698)
出口(6695)
出口贸易(6695)
(6637)
金融(6637)
机构
学院(133915)
大学(132071)
(63632)
经济(62355)
研究(50665)
管理(50443)
理学(42098)
理学院(41634)
管理学(41148)
管理学院(40846)
中国(38800)
(29458)
(28181)
科学(26233)
(25676)
研究所(22652)
中心(22311)
财经(22306)
(21803)
(20055)
经济学(18733)
(18710)
(18615)
北京(18514)
(17835)
师范(17727)
(17114)
(17026)
经济学院(16855)
财经大学(16121)
基金
项目(78196)
研究(62139)
科学(61460)
基金(55794)
(47362)
国家(46954)
科学基金(39427)
社会(38809)
社会科(36864)
社会科学(36858)
(29303)
教育(28121)
基金项目(27727)
编号(26386)
(24855)
资助(24252)
自然(23513)
成果(23138)
自然科(22941)
自然科学(22938)
自然科学基金(22543)
课题(18774)
(18387)
(18300)
重点(17725)
(16999)
(16205)
教育部(15888)
项目编号(15838)
发展(15729)
期刊
(76291)
经济(76291)
研究(47454)
中国(26943)
管理(20932)
(20924)
(17539)
(16998)
金融(16998)
(16379)
教育(15889)
国际(15516)
科学(15206)
学报(14687)
经济研究(13630)
业经(12736)
农业(12061)
大学(11905)
技术(10955)
问题(10919)
学学(10846)
财经(10507)
世界(9434)
(9130)
(8114)
贸易(8114)
商业(7577)
(7296)
论坛(7296)
国际贸易(7107)
共检索到22402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汪婷  
即将建立的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给中国带来了巨大贸易创造效应,文章对21世纪拓展中越贸易的比较优势进行了理论与实证分析,提出集群化、市场行情分析等应对策略。
[期刊] 国际贸易  [作者] 李爱文  肖雅  
21世纪以来,受经济全球化以及中国加入WTO等因素的影响,中日货物贸易得以迅速增长。与此同时,服务贸易也逐渐成为双边贸易的重要组成部分。另外,在这一时期,中国经济经过30年的持续增长,逐步进入了经济转型及产业结构的调整期。日本也由于受长期经济萧条和日元升值等诸多因素的影响,两国服务贸易的贸易结构及比较优势均发生了明显的变化。为此,本文主要围绕21世纪以来中日服务贸易的贸易结构的现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张哲  顾丽姝  
进入21世纪,中非贸易额不断创历史新高,中国现已成为非洲最大的贸易伙伴国。随着中非贸易的深入发展,中非贸易中存在的矛盾与摩擦也明显增多。本文回顾了这一时期中非贸易的发展概况,并归纳了这一时期双边贸易的特点,针对双边贸易关系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较为深入的分析,并提出解决问题的具体措施建议。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尤丽都孜·司地克  吴巧生  
本文从分析中国与东盟农产品比较优势出发,研究了中国-东盟农产品贸易存在的贸易发展不平衡、非关税壁垒突出以及农产品深加工不够的三大问题,并从企业、产业和国家三个层面提出了中国与东盟农产品贸易提升的政策建议。
[期刊] 税务与经济  [作者] 徐元康  
比较优势具有随着劳动生产率的提高和要素禀赋结构的改善而动态升级的内在属性,它与战略性贸易政策之间是一种非对称性互补关系:比较优势是战略性贸易政策的要素禀赋基础;同时,比较优势在动态升级中也常常会遇到诸多阻碍而需要政府的支持和干预,在战略性贸易政策的帮助下,既可以促进比较优势的动态升级,也可以推动本国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福利水平的提高。通过构建战略性贸易政策与比较优势动态升级的理论模型,分析战略性贸易政策与比较优势动态升级的关联机制,可得出结论:战略性贸易政策有利于技术创新,能够促进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可以帮助一个国家在国际市场上赢得先动优势,从而促进比较优势的动态升级。
[期刊]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  [作者] 曹亮  
20世纪 90年代以来 ,以信息技术为核心的新科技革命迅猛发展、经济全球化以及全球性产业结构调整步伐加快 ,国际竞争更加激烈。面对国际经济形势的重大变化 ,当代国际贸易的发展也表现出一系列的新趋势 :国际贸易结构高级化、国际贸易区域化、国际贸易利益分配两极化、信息贸易化、贸易信息化以及国际贸易关系协调化。
[期刊] 亚太经济  [作者] 吴崇伯  
习近平主席2013年访问印尼时提出"海上丝绸之路"战略构想。作为历史上"海上丝绸之路"的起点,福建应抓住机遇,发挥海洋渔业、闽籍侨商丰富的人脉资源、国际商业网络的优势,深化与海丝沿线国家在各个层面的合作,全力构建一条重点面向东南亚、兼顾南亚与非洲、以经贸和文化为内容的新时代海上丝绸之路,争取在国家"海上丝绸之路"建设中凸显福建的地位和作用。
[期刊] 经济评论  [作者] 王佃凯  
发展中国家实行比较优势战略发展国际贸易 ,不仅没有缩小与发达国家的经济差距 ,反而陷入了比较优势陷阱。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在于比较优势战略忽略了产业结构调整、技术进步和制度创新等动态贸易利益。由于国际、国内经济形势的变化 ,我国的比较优势战略呈现出不适性 ,这使得我国的贸易发展战略必须进行调整 ,由比较优势战略转变为竞争优势战略。
[期刊] 华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艾贺玲  
对广东产业比较优势的转变进程、现状和未来变化方向进行了实证分析 ,结果表明 ,广东的产业比较优势在改革开放后已有了明显的升级和进步 ,广东的产业比较优势内在地决定于其要素禀赋结构和技术水平。目前 ,广东在劳动密集型产业上仍具有极强的出口竞争力 ,但出口竞争力提高的速度较慢 ,技术密集型产业的比较优势已有了较大的提高 ,目前已具有了中等竞争力 ,而且出口竞争力在以较快的速度增长。广东的贸易战略向一种更为自由、开放的比较优势战略的转变将更有利于广东获取贸易利益 ,更好地促进广东的经济发展。
[期刊] 价格月刊  [作者] 蔡松伯  金晶  
加入WTO后,中国已成为全球排名第一的贸易大国,但这种基于传统贸易统计的方式明显夸大了中国的贸易量,会加剧贸易不平衡、掩盖全球贸易真实格局。基于增加值贸易统计的方式可以减少统计中存在的水分,使我们清晰认识到中国对外贸易尤其是出口贸易增加值中真正由中国创造的增加值占比。目前,中国对外贸易中的传统比较优势正在减弱,依赖传统比较优势只会"强化"中国在全球价值链的低位。应通过将比较优势上升为竞争优势的方式,大力推动中国对外贸易产业结构升级改造。
[期刊] 价格月刊  [作者] 蔡松伯  金晶  
加入WTO后,中国已成为全球排名第一的贸易大国,但这种基于传统贸易统计的方式明显夸大了中国的贸易量,会加剧贸易不平衡、掩盖全球贸易真实格局。基于增加值贸易统计的方式可以减少统计中存在的水分,使我们清晰认识到中国对外贸易尤其是出口贸易增加值中真正由中国创造的增加值占比。目前,中国对外贸易中的传统比较优势正在减弱,依赖传统比较优势只会"强化"中国在全球价值链的低位。应通过将比较优势上升为竞争优势的方式,大力推动中国对外贸易产业结构升级改造。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聂聆  薛元  
本文运用RCA指数、TC指数和贸易专业化指数分析了中国与东盟主要国家创意商品贸易的比较优势和分工模式,结果表明中国除了表演艺术和视听商品外的多数创意商品国际竞争力比东盟国家强。中国和东盟的创意商品贸易主要为产业间贸易,产业内贸易的规模比较小,属于产业内贸易的主要是新媒体、出版物和表演艺术等知识含量和创意含量较高的产品。中国和马来西亚产业间分工程度最高,中国和新加坡产业内分工程度最高;中泰和中马产业间分工程度上升,互补性增强,而中新产业内分工程度上升,竞争性增强。因此,应努力推进中国与东盟产业内贸易发展,以互补性为基础进一步扩大双边贸易,寻求双赢的合作与发展。
[期刊] 国际经济评论  [作者] 林毅夫  孙希芳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