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5353)
2023(7778)
2022(6253)
2021(6152)
2020(4941)
2019(11520)
2018(11748)
2017(20300)
2016(12419)
2015(13772)
2014(13897)
2013(12605)
2012(11576)
2011(10605)
2010(11180)
2009(10250)
2008(10328)
2007(9239)
2006(8545)
2005(8211)
作者
(30353)
(25482)
(25256)
(24614)
(16324)
(12033)
(11696)
(9921)
(9680)
(9243)
(8734)
(8629)
(8381)
(8333)
(8198)
(8077)
(7560)
(7477)
(7385)
(7355)
(6796)
(6300)
(6040)
(5901)
(5877)
(5788)
(5746)
(5609)
(5089)
(5038)
学科
(36550)
经济(36476)
管理(34425)
(27088)
(24052)
企业(24052)
教育(20415)
中国(17770)
(15564)
(14009)
方法(11428)
(11211)
理论(10457)
(10150)
(9823)
体制(9694)
业经(9571)
数学(9443)
数学方法(9260)
(8458)
银行(8451)
教学(8254)
(8139)
(8033)
金融(8031)
(7111)
财务(7089)
财务管理(7065)
技术(6920)
(6717)
机构
大学(162168)
学院(156156)
研究(59767)
(59307)
经济(57743)
管理(51389)
理学(42923)
理学院(42295)
管理学(41524)
管理学院(41166)
中国(40676)
(36185)
(34062)
科学(32157)
教育(32106)
(30874)
师范(30701)
(29248)
(26609)
研究所(25848)
中心(25523)
师范大学(25381)
财经(24640)
北京(24039)
(22301)
(21857)
(20227)
(20195)
技术(19395)
经济学(18652)
基金
项目(95554)
研究(79826)
科学(77341)
基金(66510)
(56416)
国家(55773)
社会(49360)
科学基金(47426)
社会科(46373)
社会科学(46366)
教育(45571)
(37713)
编号(34468)
(33856)
基金项目(33714)
成果(32456)
课题(28238)
自然(27352)
自然科(26685)
自然科学(26679)
资助(26292)
自然科学基金(26215)
(24738)
(23882)
(23597)
重点(23314)
(22430)
教育部(21727)
规划(21485)
(21100)
期刊
(72789)
经济(72789)
研究(64624)
教育(55226)
中国(48852)
(28499)
管理(21811)
学报(20548)
科学(19335)
(18742)
大学(17880)
技术(17116)
(16332)
金融(16332)
学学(14909)
职业(14097)
财经(13417)
农业(11991)
(11621)
经济研究(11530)
业经(9980)
技术教育(9264)
职业技术(9264)
职业技术教育(9264)
问题(8822)
(8731)
论坛(8731)
(7727)
高等(7317)
(7018)
共检索到26766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高等教育研究  [作者] 张晓莉  饶从满  
20世纪末,加拿大将高等教育公平框架由"入学"起点延伸至"入学-持续保留-毕业"全程。新公平框架促进了制度层面的全方位深刻变革。近二十年来,联邦和各省区政府通过创新经费保障机制、深化学制体系改革、完善社会参与制度、加强数据收集与监控机制建设四大核心举措初步完成了宏观制度体系改组与重构,为践行和推进高等教育全程公平提供了有力保障。
[期刊] 清华大学教育研究  [作者] 邓周平  钱志发  
支配中国现行高等教育制度的理念是英才教育理念、教育控制论、公共产品论。以三论为基础的高教制度理念严重地阻碍着高等教育大众化的进程 ,必须用新的制度理念取而代之。 2 1世纪中国高等教育的制度理念应当是平等开放、大学自治和市场化。相应地 ,建立以大学自治为基础、以政府间接指导为辅、以市场配置高教资源为轴心的高等教育制度是 2 1世纪中国高等教育的根本制度 ,是高等教育改革的根本目标和必然选择。
[期刊] 高等教育研究  [作者] 谈松华  
本文对未来21世纪的高等教育的变革和创新的趋势作了研究。未来社会的变革,如社会转型和体制转轨,经济科技的全球化,社会知识化、信息化等,必将对高等教育产生深刻而全面的影响。文章从教育发展大众化,教育类型多样化,教育体系社会化,人才培养综合化,教育技术信息化等6个方面,论述了在时代的要求和高教自身逻辑演进下的高等教育发展走向。
[期刊] 高等教育研究  [作者] 朴雪涛  
2 1世纪中国高等教育改革的主要目标是实现跨越式发展。大学制度创新是高等教育跨越式发展重要的自变量。我国大学制度创新的主要任务是 :改革单位制度 ,按照学术组织的基本属性重塑大学的制度结构 ;消解制度化精英主义的思维模式和管理方式 ,营造平等竞争的大学制度环境。大学制度创新过程中 ,应避免路径的单一化 ,在移植“外生性”制度安排的基础上发展“内生性”的制度安排 ,做到他律与自律的结合
[期刊] 清华大学教育研究  [作者] 田建荣  
作者认为高等教育大众化是一种高等教育的发展观 ;本文在对此观点进行阐述的基础上 ,试图揭示高等教育大众化的实质内涵和基本原则 ;最后还就我国走高等教育大众化发展之路的机遇、挑战和对策进行了讨论 ,认为目前我国高等教育已进入了从精英化向大众化的转变时期
[期刊] 高等教育研究  [作者] 刘献君  
研究 2 1世纪的高等教育 ,首先必须了解 2 1世纪社会经济的走向和基本特点 ,同时必须研究高等教育发展的历史 ,在历史发展的趋势中把握 2 1世纪高等教育的走向。文章认为 ,2 1世纪中国高等教育的走向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从精英型高等教育到大众型高等教育 ;从教学、科研两个中心到产、学、研三足鼎立 ;从以科学教育为主到科学教育和人文教育的融合 ;从向过去学习到向未来学习
[期刊] 高等教育研究  [作者] 潘懋元  
本文集中讨论了教育价值观、教育质量观和教育发展观等几个教育思想问题。提出:走向21世纪高等教育思想转变,一是要把唯社会价值观或唯主体价值观转变为在满足社会需要的前提下,充分尊重人的主体价值,使社会价值与主体价值协调平衡的价值观;二是要把传统的知识价值观转变为包含知识、能力等智力因素与非智力因素全面发展的素质教育观;三是要把急功近利的教育发展观转变为可持续发展的教育发展观
[期刊] 高等教育研究  [作者] 邬大光  
世纪之交,民办高等教育怎样走进21世纪,这是一个十分重大和现实的问题。民办高等教育从80年代初期的重新出现,发展到今天成为与普通高教、成人高教三足鼎立的格局是人们所始料不及的。当人们长期以鄙视的目光审视着民办高等教育时,民办高等教育以其应有的活力和惊...
[期刊] 比较教育研究  [作者] 诸园  
21世纪以来,加拿大教育史协会通过设置学术奖项、定期开展学术会议、发行专业的《教育中的历史研究》期刊以及在各大学教育系中进行教育史课程授课及研究等工作,推动加拿大教育史学科的发展。21世纪以来,加拿大教育史学科发展呈现以下新特点:研究主题广泛而有时代特色;注重对本土教育史学、传记研究;不同学科之间的交叉融合趋势日益明显;关注大学史研究以及对女性主义教育史研究的创新;注重加强学生的历史意识和历史思维的培养。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面向21世纪,改革和发展高等教育●吴树青当今世界正处在一个以经济和科技实力为基础的综合国力激烈竞争的新时代。综合国力的竞争实质是人才、教育的竞争。未来经济、科技的飞速发展对全球教育提出了全方位的挑战,尤其是高等教育因其在培养人才、发展科学技术文化和推...
[期刊] 经济体制改革  [作者] 彭梅  陈瑛  
21世纪的竞争 ,从根本上说是人才的竞争。我国高等教育的改革 ,要认真研究现代化的特点和科学技术的发展趋势 ,按照教学、科研、生产相结合的方针 ,树立新的教育理念 ,更新现有教学内容 ,探索新的教学模式 ,改革现行的考核办法 ,注重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和综合素质的提高
[期刊] 教育科学  [作者] 曾繁相  
20世纪50年代以来,多元化办学体制的实行,使台湾高等教育在恢复中发展,在发展中提高。同时,与经济发展互相配合,促进了台湾经济的快速发展。
[期刊] 中国高教研究  [作者] 黄海刚  
20世纪90年代以来,在全球化、新自由主义范式以及国内人口结构和公共政策转型的共同影响下,以色列高等教育体系经历了广泛而深刻的变革,多样化、私有化和国际化成为这一时期高等教育改革和发展的核心特征。自2010年以来,以色列高等教育的改革逻辑基本沿着3个方面进行:强调关键领域学术研究的卓越性与前沿性,人才引进的高端性、精准性和PPP模式以及建立组织结构清晰、职责明确、监管透明的新高等教育治理模式。在国际竞争背景下,继续保持和推进以色列研究型大学和特定学科和研究领域的国际一流水平和声望。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