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2784)
2023(4061)
2022(3444)
2021(2915)
2019(5487)
2018(5403)
2017(10508)
2016(5285)
2015(6049)
2014(6148)
2013(6380)
2012(6256)
2011(6066)
2010(6354)
2009(6091)
2008(5678)
2007(5116)
2006(4923)
2005(4630)
2004(4191)
作者
(16809)
(14391)
(14217)
(13672)
(9211)
(6658)
(6459)
(5620)
(5387)
(5134)
(5094)
(4824)
(4733)
(4620)
(4501)
(4251)
(4156)
(4076)
(4064)
(3841)
(3740)
(3476)
(3474)
(3345)
(3318)
(3228)
(3013)
(2890)
(2810)
(2754)
学科
(53312)
经济(53283)
管理(16307)
方法(14956)
地方(14801)
数学(13272)
数学方法(13234)
(12561)
地方经济(11696)
(10484)
企业(10484)
中国(9563)
(8684)
业经(8124)
经济学(6391)
(6265)
环境(5770)
(5694)
(5453)
(5329)
金融(5329)
(5290)
(5144)
(5118)
产业(4998)
关系(4956)
(4841)
贸易(4837)
(4641)
(4534)
机构
大学(92563)
学院(91089)
(51997)
经济(51161)
研究(36591)
管理(32755)
理学(27868)
理学院(27500)
管理学(27129)
管理学院(26954)
中国(26843)
(20922)
科学(19153)
(18826)
(18707)
经济学(17634)
研究所(16750)
财经(16731)
经济学院(15470)
(15097)
中心(14781)
(13617)
(12505)
北京(12364)
财经大学(12222)
(12037)
师范(11984)
科学院(11351)
社会(10938)
(10905)
基金
项目(53281)
科学(42734)
基金(40122)
研究(39085)
(34221)
国家(33960)
科学基金(29073)
社会(28376)
社会科(26953)
社会科学(26947)
基金项目(20615)
(19358)
教育(17233)
自然(16796)
资助(16715)
自然科(16404)
自然科学(16400)
自然科学基金(16129)
(15973)
编号(13864)
(12875)
(12600)
经济(12500)
(12311)
国家社会(12264)
重点(11996)
成果(11618)
发展(11173)
教育部(11069)
(11044)
期刊
(67199)
经济(67199)
研究(34164)
中国(17294)
(15496)
管理(14625)
经济研究(12239)
科学(11816)
学报(11417)
(9871)
财经(9805)
大学(9062)
(8665)
(8646)
金融(8646)
学学(8558)
问题(8275)
技术(8204)
业经(7895)
技术经济(6929)
世界(6581)
农业(6460)
(6306)
统计(6072)
国际(5912)
教育(5735)
经济问题(5284)
(5222)
商业(5187)
经济管理(5138)
共检索到151034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国际经济合作  [作者] 姜菲菲  
进入21世纪以来,中日经济关系在许多方面发生了新的变化,日本经济增长对中国的依赖程度越来越高,中日经贸合作继续平稳发展。中日两国在进出口结构上不存在明显对立的竞争关系,更多的是一种互补关系,两国经济的健康发展对于双方来说都是有利的。随着日本经济逐渐复苏,中国经济的开放程度进一步提高,中日经济关系将迎来全面发展的新时期。中日经济合作关系的前景取决于推动中日经济合作力量与制约中日经济合作力量的变化。
[期刊] 现代日本经济  [作者] 于素秋  巴殿君  
21世纪初的中日经济关系是在不断“磨合”、不断妥协中发展的,双方是一种互补远远大于竞争的共存与双赢的结构。中日之间应发挥相互的互补性,促进中日两国经济结构的改变,从而诞生21世纪的崭新的中日关系。这就要求对目前的中日间以“存同求异”为交涉基准的旧的模式向“存异求同”的新的模式转变,实现质的超越与突破。
[期刊] 中国审计  [作者] 张季风  
对当前中日关系的基本评价 目前,中日关系虽然遇到一些困难,但毕竟是支流。中日经贸关系是中日关系的支柱和主流,是中日关系的基础。从逻辑学角度讲,中日关系的“支柱”、“主流”和“基础”是好的,那么我们也只能说,当前中日关系也是很好的。如果以这种认识为基础,把握整个中日关系,就会得出完全不同的结论;如
[期刊] 现代日本经济  [作者] 李晓  
面向21世纪的中日经济关系:回顾与展望吉林大学国际经济系李晓从1972年中日两国恢复邦交至今,中日经济关系的发展已走过了22个年头。在此期间,中日经济关系的发展虽然经历了风风雨雨,但已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并在双方各自的对外经济关系中占据了突出重要的地位...
[期刊] 经济学动态  [作者] 王景新  唐新林  
中国(海南)改革发展研究院、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研究会、联合国开发计划署和德国技术合作公司于2000年3月25-26日,在海口联合举办了“21世纪初期中国经济改革国际论坛”。来自世界银行、亚洲基金会等国际组织的代表,美国、加拿大、德国、英国、新
[期刊] 国际商务研究  [作者] 董伊金  
本文以 21世纪为背景,回顾了南北经济关系在过去近半个世纪里的演变,并对当前发展中国家面临的困境作了分析,以此为基础强调建立国际经济新秩序的必要性和艰巨性。
[期刊] 中国经济史研究  [作者] 王力  
20世纪初期的中日煤炭贸易不仅表现在互相输出,更体现在煤炭贸易日益紧密,中日双方市场依存度不断加大。中日间特殊的地理环境因素、煤炭质量的差异、煤炭价格的互为竞争是形成这种贸易格局的重要原因。
[期刊] 国际商务研究  [作者] 王新奎  
一、90年代中国区域经济发展 战略的调整 1.80年代中国沿海地区经济发展战略的实施及其影响 (1)实施沿海地区经济发展战略的背景 中国是一个国土辽阔但区域间经济发展水平差距巨大的国家。中国这一特殊的国情决定了,在从封闭经济体制向开放经济体制转变的过程中,必须采取区域推进的对外开放战略。中国东部沿海地区经济发展水平相对较高,有较强的工业、科技、人才基础,对外经济交往较多,理所当然地成为对外开放的首选地区。
[期刊] 国际商务研究  [作者]
7月24日,由我校日本经济研究中心举办的"21世纪中日经济发展与合作"研讨会在银河宾馆举行。校长王新奎、副校长叶兴国出席会议。与会的日本专家有日
[期刊] 东北亚论坛  [作者] 张文勇  
中日经济合作关系在21世纪亚太经济的繁荣和稳定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和作用。中日两国之间建立的互补性经济合作和战略性经济合作关系,不仅有助于两国及亚太经济的发展,而且有助于在东北亚区域经济、政治、安全领域形成有效的协调力量,促进东北亚经济圈的形成。近年来,中日经济贸易、投资关系发展较快,但仍存在一些问题。从长远看,这些问题的存在势必影响中日经济合作关系的顺利发展。为此,必须采取有效措施,努力解决双方在经济合作中存在的各种问题,建立起稳定、规范的双边经济关系,才能促进中日经济关系稳定和深入的发展,从而在21世纪的亚太地区经济持续增长和区域经济合作中发挥重要作用。
[期刊] 改革  [作者] 王景新  唐新林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