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3979)
2023(5310)
2022(4502)
2021(4294)
2020(3459)
2019(7649)
2018(7703)
2017(15362)
2016(8047)
2015(9137)
2014(8392)
2013(8435)
2012(8038)
2011(7292)
2010(7585)
2009(7462)
2008(7380)
2007(6657)
2006(6172)
2005(5622)
作者
(23190)
(19259)
(19121)
(18114)
(11918)
(9123)
(8677)
(7397)
(7063)
(6698)
(6445)
(6368)
(6223)
(6069)
(6035)
(5764)
(5619)
(5591)
(5541)
(5530)
(4813)
(4630)
(4495)
(4378)
(4334)
(4309)
(4203)
(4187)
(3719)
(3719)
学科
(33230)
经济(33205)
管理(26124)
(24893)
(19548)
企业(19548)
中国(13226)
方法(12897)
技术(11693)
数学(11504)
数学方法(11423)
(10258)
技术管理(8966)
(8657)
(7942)
银行(7933)
(7823)
(7716)
业经(7425)
(7419)
贸易(7411)
(7215)
地方(6493)
(6460)
金融(6459)
农业(6094)
(5870)
(5342)
环境(5333)
(4803)
机构
大学(119629)
学院(119154)
(53789)
经济(52713)
管理(45108)
研究(41962)
理学(38261)
理学院(37776)
管理学(37340)
管理学院(37104)
中国(33839)
(26318)
(26031)
科学(23881)
(20927)
财经(20510)
研究所(18637)
(18524)
中心(18369)
(17775)
(17722)
经济学(16820)
北京(16794)
(16119)
师范(16021)
业大(15375)
经济学院(15287)
(15252)
财经大学(15138)
(14469)
基金
项目(72723)
科学(58387)
研究(54669)
基金(53452)
(46460)
国家(46121)
科学基金(39323)
社会(36448)
社会科(34744)
社会科学(34735)
基金项目(29004)
(27897)
教育(23964)
自然(23922)
(23564)
自然科(23360)
自然科学(23352)
自然科学基金(22898)
编号(21727)
资助(20119)
(17895)
成果(17551)
创新(17082)
(16386)
(16292)
重点(16234)
国家社会(15581)
课题(15062)
(14164)
教育部(13977)
期刊
(62110)
经济(62110)
研究(41323)
中国(23406)
管理(18499)
(17894)
(15984)
科学(15378)
学报(14724)
(13782)
金融(13782)
大学(11469)
教育(11419)
农业(11286)
业经(10647)
学学(10576)
经济研究(10556)
技术(10111)
财经(10074)
问题(9024)
(8705)
(7702)
技术经济(7144)
商业(6802)
理论(6751)
科技(6666)
现代(6465)
国际(6349)
(6160)
实践(6010)
共检索到18635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殷培红  方修琦  马玉玲  田青  
利用2000—2003年县级统计数据,揭示21世纪初我国粮食供需的空间格局。我国粮食供需平衡以东西分异规律为主,其次是南北分异。地势第二级阶梯以东,主要余粮区分布最广,北方明显多于南方;胡焕庸线以西,常年缺粮区为主;两线之间,潜在缺粮区居多。东北地区、华北平原生产全国近70%的余粮。长江中下游以南地区既是我国温饱水平缺粮总数最多的地区,也是第三大余粮生产区。地势第二级阶梯上的农牧交错带,温饱水平缺粮总量列第二位,是我国粮食安全最脆弱的地区。上述地区主要位于环境变化敏感地带,粮食安全自然风险最大。因此,加强环境变化对粮食供需平衡的影响研究,对深入认识我国粮食供需平衡的稳定性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理...
[期刊] 农业现代化研究  [作者] 周文保  林翊华  欧阳怀东  王家丽  王梦浩  魏建华  
粮食主产区在全国农业发展中处于极其重要的地位。全面总结了农村改革以来粮食主产区农业发展所取得的成就 ,剖析了农业发展所面临的矛盾和问题 ,提出了 2 1世纪初粮食主产区农业发展的思路和应采取的对策、措施。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聂常乐  姜海宁  段健  
粮食安全与国际粮食贸易是世界各界高度关注的重要问题,而已有研究对此关注依然有限。文章尝试利用2000—2018年231个国家和地区的粮食贸易关系数据,采用网络密度、平均距离、聚类系数等复杂网络指标,对全球粮食贸易网络演化规律及其形成机制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全球粮食贸易网络逐渐趋于复杂化,网络发育程度逐渐增强,全球粮食贸易组团始终处于不断分化融合的动态演化中;2000—2018年全球粮食贸易格局发生重塑,中亚和东南亚在全球粮食贸易网络中地位逐渐上升,而欧洲则呈下降态势;法国、美国、加拿大、荷兰、南非、英国是全球粮食贸易网络中的核心国家,在全球粮食贸易网络中处于枢纽地位,而中国在其中的影响力较低。最后从自然、经济、政治、政策及文化等方面对其演化机制进行分析。
[期刊] 高等教育研究  [作者] 谢俊  
信息化时代背景下,网络技术的广泛应用深刻地改变了大学教师的学术研究环境,给美国的学术自由带来了新的危机,表现为严格的网络审查威胁研究自由,在线教育挑战传统的教学自由,教授的校园外话责任遭遇争议,网络出版引发学术干预和隐私侵权。因此,重新审视新技术条件下美国学术自由的含义和原则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黄志澄  
对21世纪初我国航天发展的思考北京系统工程研究所黄志澄一、前言当今,世界航天发展正处在关键时期。一方面,冷战结束后,世界的政治、经济出现了多极化趋势,这必将对航天的发展产生深刻的影响;另一方面,由于信息革命的推动,世界航天技术特别是卫星技术孕育着重大...
[期刊] 现代经济探讨  [作者] 周丽萍  姜德波  
21世纪初,我国国民经济的市场化改革将进一步推动农业的市场化进程,国内农产品市场的逐渐开放也将迅速提高国内农业的国际化水平;在这样的背景下,21世纪初应当将我国农业的功能定位为就业和赢利,抛弃在特殊的历史条件下强加在农业之上的那些既妨碍农业发展又妨碍国民经济发展的附加功能。为此,必须对我国农业结构实行战略性调整,积极推进农业产业化进程,加快农产品市场体系建设,引导农民进行技术变革与技术创新,进一步推进农产品流通体制的市场化改革进程,构建适应于市场农业发展的农业政策和制度体系。
[期刊] 宏观经济研究  [作者] 杜平  张庆杰  张建平  
[期刊] 农业经济问题  [作者] 张笑涓  曲长祥  
21世纪我国粮食消费的新趋势张笑涓曲长祥一、建国以来我国粮食消费的简要回顾回顾我国粮食消费的历史过程,有两个突出表现:一是1978年前后的差异性。1978年以来实行改革开放,整个经济体制发生了一系列重大变化,有些是根本性改变,都在不同程度上对粮食消费...
[期刊] 财经问题研究  [作者] 周小亮  
21世纪初我国有必要也有可能再次进入“快速增长”时期。如何才能确保我国 2 1世纪初的快速增长 ,本文认为关键在于体制创新。为此 ,本文以制度绩效生命周期与递减规律为理论基础 ,说明要确保我国经济快速增长则必须进行新一轮体制创新 ,并在概括 2 0世纪末我国体制创新的特征基础上 ,提出了 2 1世纪初我国体制创新的原则和相应的有关措施
[期刊] 亚太经济  [作者] 朱乃新  
21世纪初的世界经济发展呈现出5个新的趋势与特点,从而对我国提出了深化经济国际化战略的迫切要求,作者提出必须与时俱进,以战略与策略的重点调整为中心深化经济国际化,而区域经济一体化是战略重点和首选路径。
[期刊] 图书馆建设  [作者] 任景华  
学科领军人物是学科发展的中坚力量。以共现分析、共被引分析、聚类分析和社会网络分析等方法客观呈现图书馆学者2001—2010年CSSCI的发文情况可以发现,21世纪初我国图书馆学研究的领军人物包括张晓林、马恒通、蒋永福、张智雄、盛小平、肖希明等,他们推动了包括图书馆学理论与图书馆学史、图书馆管理、知识产权法、信息资源管理等9个图书馆学研究领域的长足发展。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