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4754)
- 2023(7095)
- 2022(6224)
- 2021(5734)
- 2020(4931)
- 2019(11019)
- 2018(11306)
- 2017(23033)
- 2016(12015)
- 2015(13949)
- 2014(14008)
- 2013(14225)
- 2012(13826)
- 2011(12847)
- 2010(13422)
- 2009(13015)
- 2008(12735)
- 2007(11836)
- 2006(11359)
- 2005(10657)
- 学科
- 济(75992)
- 经济(75840)
- 管理(36461)
- 业(30015)
- 方法(25311)
- 企(23963)
- 企业(23963)
- 中国(20825)
- 数学(20726)
- 数学方法(20534)
- 地方(18209)
- 农(16456)
- 财(14803)
- 业经(14682)
- 制(14209)
- 环境(13700)
- 学(13152)
- 地方经济(12889)
- 和(11369)
- 银(11203)
- 银行(11196)
- 行(10818)
- 贸(10680)
- 贸易(10670)
- 易(10311)
- 融(10293)
- 金融(10292)
- 农业(10237)
- 体(9871)
- 理论(9399)
- 机构
- 大学(191657)
- 学院(189695)
- 济(93560)
- 经济(91725)
- 管理(69268)
- 研究(68665)
- 理学(57565)
- 理学院(56924)
- 管理学(56177)
- 管理学院(55803)
- 中国(54963)
- 财(45522)
- 京(40794)
- 科学(36661)
- 所(35096)
- 财经(34929)
- 经(31332)
- 研究所(30682)
- 经济学(30640)
- 中心(30368)
- 江(29802)
- 经济学院(27278)
- 北京(27119)
- 财经大学(25421)
- 范(25235)
- 师范(25119)
- 农(23999)
- 州(23756)
- 院(23593)
- 业大(20917)
- 基金
- 项目(106820)
- 科学(84037)
- 研究(82922)
- 基金(77582)
- 家(65225)
- 国家(64673)
- 社会(57134)
- 科学基金(54761)
- 社会科(53070)
- 社会科学(53049)
- 基金项目(40167)
- 省(39927)
- 教育(36868)
- 编号(33641)
- 划(33150)
- 资助(32540)
- 自然(30747)
- 自然科(29923)
- 自然科学(29914)
- 成果(29554)
- 自然科学基金(29356)
- 部(24942)
- 发(24652)
- 重点(23811)
- 国家社会(23510)
- 课题(23341)
- 教育部(22034)
- 人文(21676)
- 性(21538)
- 社科(21100)
- 期刊
- 济(119351)
- 经济(119351)
- 研究(69469)
- 中国(38472)
- 财(34720)
- 管理(28099)
- 学报(23431)
- 农(23109)
- 融(22844)
- 金融(22844)
- 科学(22762)
- 经济研究(19952)
- 财经(19344)
- 大学(18928)
- 教育(18200)
- 学学(17489)
- 业经(17224)
- 经(16835)
- 问题(16452)
- 技术(15862)
- 农业(15032)
- 贸(13434)
- 国际(11542)
- 技术经济(11415)
- 统计(10377)
- 理论(10303)
- 经济问题(10065)
- 世界(9847)
- 经济管理(9798)
- 商业(9619)
共检索到31719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张立群
从本世纪末到下世纪初,我国的经济社会环境将面临经济发展速度减慢、利益分配格局矛盾比较尖锐、世界范围内的竞争加剧等问题。这一历史时期,对于我国经济发展将是一个极为重要而又充满困难的时期,对此应有清醒的认识。
关键词:
21世纪初 经济社会环境
[期刊] 大学图书馆学报
[作者]
傅广荣
根据图书杂志开本尺寸及幅面的国家新标准,分析了新标准对图书馆事业可能产生的影响,提出了图书馆等书刊收藏部门适应书刊新标准应采取的对策
关键词:
国家标准,书刊开本,图书设备
[期刊] 宏观经济研究
[作者]
为了配合国家计委“十五”计划前期研究工作,国家计委宏观经济研究院 于1998年6月立项开展《21世纪初期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基本思路研究》的课题研究工 作,至今年3月份,形成了课题总报告和20个专题报告。现将总报告和部分专题报告 在本刊陆续发表,以供读者参阅。这些报告只是初步的研究成果,本课题研究人员将在 此基础上继续进行深入研究。
[期刊] 当代经济科学
[作者]
冯根福
本文主要就中国当前经济社会发展的若干重大问题进行了探讨,基本结论是:(1)搞好中国经济社会发展改革顶层设计的关键,一是要有信心,二是要解决好人民群众的理想和信念问题,三是要构建一套能有效预防和控制经济腐败的制度体系,四是要处理好市场效率与百姓福利水平共同提高问题。(2)目前中国经济的增长速度是一种"早产儿"现象,并非是一种所谓的正常的"新常态",我国经济在较长时期内仍有保持中高速增长的潜力;(3)反腐犹如切除人体上的恶性肿瘤,在短期内会挤出以往经济增速中的"腐败泡沫",有利于经济的长期健康发展;传统的政商关系和激活经济主体活力的部分机制已经失效,法制经济是重新构建我国新型政商关系和激发经济活动...
[期刊] 世界经济研究
[作者]
刘新华 秦仪
中国的崛起使得中国的海外利益从深度和广度上日益加速扩展,这要求中国必须关注自己崛起的地缘战略环境,尤其是与海外利益密切相关的海洋战略环境。由近及远,中国的海洋战略环境可以分为三个层次,即边缘海环境、岛链的封锁与突破、对中国国家利益具有重大影响的海军强国的态度。总的来说,中国崛起所面临的海洋战略环境是非常严峻的:边缘海的利益受到严重侵犯,岛链的封锁依然没有发生变化,美国等海军强国对中国的崛起怀有很深的戒备心理。中国比历史上任何时候更迫切地需要成为一个真正意义上的海洋强国,这也是中国崛起的必要条件之一。
[期刊] 教育与经济
[作者]
闵维方
本文简要回顾了教育经济学在中国的发展历程及其对教育事业发展的重要意义,着重指出了中国教育经济学研究当前面临的若干重大问题,包括教育在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中的作用,怎样更科学合理地配置和更有效地使用教育资源,解决好高等教育毕业生就业问题,促进和改善教育公平,以及教育国际化的成本效益分析。文章指出了这些问题的性质,科学回答了这些问题的重要性、紧迫性,以及研究这些问题的基本路径。
关键词:
教育与经济发展 教育资源配置 教育公平
[期刊] 亚太经济
[作者]
朱乃新
21世纪初的世界经济发展呈现出5个新的趋势与特点,从而对我国提出了深化经济国际化战略的迫切要求,作者提出必须与时俱进,以战略与策略的重点调整为中心深化经济国际化,而区域经济一体化是战略重点和首选路径。
关键词:
世界经济 经济国际化 战略 深化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黄兆良
:2 1世纪科学技术的进步将给人类带来新的繁荣 ,但技术是一把双刃的剑 ,如果缺乏理性指导也可能会伤害到自然界和人类自身。文章论述了 2 1世纪人类与自然界将可能面临的新的资源环境问题 ,如可能受到新旧传染病 ;以及气候变暖使细菌繁殖速度加快、传播速度传播范围的扩大 ;电磁污染对人类、自然界的危害 ;还会出现太空污染 ;网络犯罪 ;因贫穷悬殊造成社会不稳定等
关键词:
资源环境 问题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俞亦政,奚旦立,朱嘉敬,龚进礼
本文针对我国纺织行业在国民经济中的特殊地位和作用,根据目前纺织工业发展特点和态势,分析研究了现阶段中国纺织工业废水治理存在的主要问题和困难。文章指出,进入21世纪我国纺织工业经过一系列调整改革得到了快速发展,而这种发展也加剧了水污染的态势,已构成对中国自然生态环境的巨大伤害,将严重制约我国纺织工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为此研究提出“搭建一个基础结构,构建两个生产平台,强化三个推动力,健全四个支撑体系,抓好五个发展环节”的综合污染治理环境对策及有关建议。
关键词:
中国 纺织 水环境 现状 对策
[期刊]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作者]
叶文虎 孔青春
本文从人类社会的可持续进步和国家的可持续发展两个层面 ,深层次地分析了环境安全问题的不可替代的重要性 ,并从理论和实践两个方面得出 :第一 ,我国应将环境安全的保证能力作为综合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 ;第二 ,应将环境安全观作为指导我国 2 1世纪两大战略———加入WTO和西部大开发的重要方针。
[期刊] 财贸经济
[作者]
卢中原
本文分析了中国“十一五“期间到2020年经济社会发展的新起点、突出矛盾和发展前景,并探讨了中长期发展战略研究的几个方法论问题。
关键词:
“十一五“规划 发展战略研究
[期刊] 经济学动态
[作者]
程恩富
[期刊] 现代日本经济
[作者]
于素秋 巴殿君
21世纪初的中日经济关系是在不断“磨合”、不断妥协中发展的,双方是一种互补远远大于竞争的共存与双赢的结构。中日之间应发挥相互的互补性,促进中日两国经济结构的改变,从而诞生21世纪的崭新的中日关系。这就要求对目前的中日间以“存同求异”为交涉基准的旧的模式向“存异求同”的新的模式转变,实现质的超越与突破。
关键词:
多领域合作 产业空洞化 贸易摩擦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