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2887)
2023(4359)
2022(3690)
2021(3462)
2020(2684)
2019(6266)
2018(6324)
2017(11456)
2016(6546)
2015(7337)
2014(7453)
2013(7519)
2012(7388)
2011(6910)
2010(7081)
2009(6740)
2008(7009)
2007(5901)
2006(5410)
2005(5126)
作者
(20676)
(17390)
(17347)
(16713)
(11509)
(8417)
(7810)
(6816)
(6573)
(6511)
(6192)
(6116)
(5949)
(5896)
(5678)
(5533)
(5342)
(5188)
(4986)
(4911)
(4688)
(4311)
(4283)
(4263)
(4073)
(3991)
(3919)
(3570)
(3535)
(3501)
学科
(30027)
经济(29985)
管理(15030)
方法(13680)
(13654)
(12009)
企业(12009)
数学(11124)
数学方法(10948)
(9751)
理论(7395)
中国(7311)
业经(6275)
(6235)
(5660)
贸易(5656)
(5476)
(5457)
地方(5353)
(5265)
金融(5261)
教育(4982)
(4794)
(4729)
银行(4706)
(4587)
(4573)
农业(4118)
(3963)
经济学(3355)
机构
大学(106780)
学院(102204)
(41308)
经济(40387)
研究(39922)
管理(33874)
中国(30900)
理学(28679)
理学院(28241)
管理学(27592)
管理学院(27418)
科学(25355)
(23216)
(21594)
(20300)
研究所(19806)
(18187)
中心(16844)
(16212)
财经(16135)
(15826)
师范(15648)
(14734)
业大(14597)
北京(14528)
农业(14505)
经济学(14064)
(13676)
师范大学(13105)
(12811)
基金
项目(64584)
科学(50507)
基金(47847)
研究(45013)
(42788)
国家(42478)
科学基金(35115)
社会(28442)
社会科(26834)
社会科学(26826)
基金项目(24533)
(23670)
自然(23171)
自然科(22645)
自然科学(22635)
自然科学基金(22253)
教育(21722)
(21349)
资助(20093)
编号(17188)
成果(15684)
重点(15444)
(14836)
(13168)
(13015)
课题(12983)
教育部(12704)
科研(12421)
大学(12253)
创新(12247)
期刊
(47451)
经济(47451)
研究(34151)
中国(21216)
学报(20162)
科学(17537)
(16380)
(15140)
大学(14507)
(13734)
金融(13734)
学学(13496)
管理(13367)
教育(13328)
农业(10697)
财经(8793)
经济研究(7733)
技术(7699)
(7666)
问题(6047)
(5977)
(5845)
(5619)
国际(5564)
业经(5347)
世界(5301)
图书(5020)
业大(4930)
理论(4847)
资源(4613)
共检索到16183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当代经济研究  [作者] 袁辉  
21世纪初,以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家法因、拉帕维查斯等人为一方,以社会学家泽利泽、政治经济学者英格汉姆、布莱恩和拉弗蒂为另一方,分别围绕“多元货币还是货币一般”“信用本质还是交换本质”“金融衍生产品能否成为货币”等论题展开过激烈争论。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家从货币一般的交换本质出发,批判了泽利泽的多元货币观和英格汉姆的信用关系论,进而揭示了国际市场上金融衍生产品的通约假象,以及由此产生的货币幻觉。基于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系统回顾这三次争论,可以深化对货币金融本质和规律的理解,不断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的货币金融理论。
[期刊] 经济社会体制比较  [作者] 王信  齐璠  
20世纪60年代和70年代初,西德国际收支顺差尤其是短期资本流入增加,对国内经济造成冲击。尽管促进出口和经济增长是西德对外经济政策的主旋律,固定汇率制的观念仍根深蒂固,但西德坚决奉行自由市场经济和资本项目开放,将国内经济均衡尤其是物价稳定作为重中之重,经过激烈争论和反复摸索,几次主动允许马克升值,促进了经济的持续稳定增长。近年来,我国国际收支持续较大顺差,外部失衡对国内经济的压力增大,西德的经验对如何处理我国经济失衡,推进人民币汇率机制改革和资本项目可兑换有重要启示。
[期刊] 国际经济评论  [作者] 何帆  罗知  
《21世纪资本论》指出,贫富差距主要来自资本收入不平等,不同社会阶层的收入结构和财富结构相差悬殊。在发达国家,收入最高的10%的人拥有全社会财富的60%,而其中收入最高的1%占有全社会财富的35%。要解决贫富差距,应该对资本征收累进税。通过征税改变规则、提高金融数据的透明度、防范金融危机、巩固民主社会。该书引起巨大反响,有褒有贬。该书忽视储蓄率而仅由r>g就得出资本集中、不平等加剧的结论不能令人十分信服;混淆资本和财富的概念,也令人对资本收入在国民收入占比会随资本/GDP比重的提高而提高的推断存有疑虑。该书强调必须综合经济学、政治学、历史学、社会学等各学科来研究收入分配问题;从数据、从宏观变量...
[期刊] 金融评论  [作者] 王国刚  
马克思的货币理论是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货币理论思想史中无可替代的里程碑。本文从货币来源和货币本质、货币职能、货币的历史性三个方面概括了马克思货币理论的主要内容,从货币内生的信用机制、货币职能与货币需求、货币内含的金融功能、货币的经济社会功能四个角度对马克思货币理论做出了延伸理解,基于从货币本质和功能看"比特币"、货币层次的需求界定和供应量划分、防范系统性金融风险和金融监管重心等三个视角讨论了马克思货币理论的实践意义。
[期刊] 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作者] 桑建泉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多次在国内外重大场合阐发其命运共同体思想,相关论述已初步形成规范理论体系。习近平命运共同体思想内涵丰富,内容维度关涉利益、合作、责任的不同价值意蕴,空间维度统筹中华民族命运共同体、人类命运共同体两个大局,发展维度正视和平发展与安全威胁、现存国际治理秩序与国际力量对比变化、全球化与逆全球化的深刻矛盾。在命运共同体思想的实践方略层面,习近平提出坚持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价值引领,强调推进"一带一路"与亚投行建设的重大战略举措,追求打造协商、安全、发展、文明、生态的五位一体共同体格
[期刊] 中国高等教育  [作者] 顾海良  
探索治国理政的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是最为重要的担当和最崇高的使命。"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是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的根本大计。集中体现了对马克思主义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和科学方法的坚持和运用。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在对"十三五"规划作出战略部署时指出:"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毫不动摇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勇于实践、善于创新,深化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形
[期刊] 经济学动态  [作者] 曾红艳  
2019年4月/89.00元ISBN 978-7-5201-4705-7马克思认为货币必须祛魅,才能去除资本主义经济关系的神秘性,因此,必须将货币概念放到资本社会化的前提中去分析,资本主义私有制的存在使生产商品的私人劳动与社会劳动相对立,商品矛盾运动使商品二重化为商品和货币,货币分离出来,成为一般财富形式,其合乎目的的活动就是使自身增大,这就与处于流通中的货币总是价值的一定量相矛盾,货币矛盾随着资本主义社会雇佣劳动市场的建立自我解体并转化为资本,资本表现为自行增殖的价值,是用于增殖的货币,但是必须通过在剩余价值的生产过程和剩余价值的实现过程中不断地变换形态的运动来保存自己和使自己增
[期刊] 经济学家  [作者] 裴宏  
本文在考证了马克思的货币及货币流通理论的基础上,认为马克思的货币流通理论是以商品货币理论为基础的一个"适应性"货币流通理论。在这个理论中,货币流通被动地适应着产业资本的循环和周转运动。这反映了在19世纪资本主义经济中,产业资本及实际生产过程主导着货币资本的运动。但在现代资本主义条件下,货币流通本身反映了金融资本的利益,金融资本通过货币金融市场主导着货币资本的运动。货币流通过程不再被动地适应实际生产过程的需要,而是积极地影响着整个资本主义结构和再生产。
[期刊] 经济学家  [作者] 胡贤鑫  朱书刚  吴亚平  
马克思的财富理论,具体分析了财富由使用价值向交换价值转变的过程,论述了财富权力在资本主义条件下转变为货币权力和资本权力、货币权力演变为支配世界市场的世界权力的内在逻辑,揭示了货币的内在矛盾及货币权力的扩张引发货币危机、金融危机的必然趋势。马克思的这一理论对于发展中国家如何认识财富权力和货币权力的作用、维护正常的经济秩序和社会秩序、合理分配财富以维护本国资本权力与劳动权力的平衡等问题,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期刊] 经济评论  [作者] 王璐  
在经济思想史上,货币问题的讨论经历了各种复杂争论。根据货币的性质及货币理论与价值理论相结合的分析线索,可以将西方货币理论在经济思想史中的争论划分为货币自然观、货币财富观(重商主义)、货币面纱观(古典与新古典的货币理论)、货币经济观(凯恩斯经济学、后凯恩斯学派、货币主义等)以及货币的宏微观结合(货币理论的新发展)等阶段。从根本上讲,这些争论囿于经济学一贯强调实物经济的两分法传统而无法触及货币问题的核心。相反,建立在劳动价值论基础上的马克思经济学则展示了一个以现实资本主义经济或市场经济关系为分析基础的货币理论,表明现代货币经济的本质是基于社会关系及其利益冲突之上的资本主义竞争与积累,这正是马克思货...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新中国成立以来,马克思主义理论课一直是高等学校课程建设的重点,它在社会主义建设人才的培养中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许多重大问题和复杂问题,愈来愈多地与马克思主义理论教学发生直接或间接的联系,依赖理论课加以解决。总结建国后高校...
[期刊] 当代经济研究  [作者] 宁殿霞  
皮凯蒂在《21世纪资本论》中就利润率下降规律对马克思的理论提出两个方面的否定:一是他认为马克思缺乏历史视角和可靠数据,没有关注生产率的提高,从而陷入"无限积累原则"的误区;二是他将资本收益率的持续上升等同于马克思的利润率下降,认为利润率下降规律是一个被证明了的错误的历史预言。实际上,皮凯蒂是从旧唯物主义的观点出发,认为马克思的利润率下降是与生产率提高无关的运动;他把资本价值增殖复归点上的确定结果等同于出发点上的一种趋势性规律,正是这一点构成了《21世纪资本论》之谜。这一迷局的破解不但使《21世纪资本论》的价值得以真实显现,而且使利润率下降规律的科学性再一次得到证实,更重要的是这些理论可以更好地...
[期刊] 当代经济研究  [作者] 赵志强  范建刚  
消费是关系到整个人类的生存和发展的重要问题,它始终与生态环境密切相关。马克思从哲学、经济学和人的自由全面发展三个维度揭示了消费与生态环境之间的内在关系。在哲学层面,马克思认为异化劳动带来了异化需要并最终导致了异化消费,并阐述了异化消费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在经济学层面,马克思辩证分析了生产与消费的同一和断裂的关系及对生态环境的深刻影响;在人的自由全面发展层面,马克思研究分析了消费与人、自然之间的应然状态。正确把握马克思消费思想的三重生态意蕴,对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产关系和消费关系,深化绿色生活方式变革,推进新时代生态文明建设和实现人的自由全面发展具有重要启示。
[期刊] 浙江社会科学  [作者] 雷云  
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制定的文件和发表的讲话浩如烟海,创新发展了21世纪中国的马克思主义。这种创新发展集中体现在马克思主义的哲学、政治经济学、科学社会主义三个大的方面。对此进行初步的梳理和概括,是为十九大作舆论准备的一个必要举措。
[期刊] 经济学动态  [作者] 伍新木  
马克思主义经济学是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和理论基石,20世纪是马克思主义经济学指导社会主义革命走向胜利的世纪,21世纪将是马克思主义经济学指导社会主义建设走向成功的世纪。经典马克思主义经济学是以机器大工业为时代特征的工业革命的产物,现代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则以信息社会为时代特征的新技术革命为土壤。坚持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革命精髓和把握马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