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4167)
- 2023(6142)
- 2022(5473)
- 2021(5002)
- 2020(4549)
- 2019(10756)
- 2018(10642)
- 2017(20568)
- 2016(11572)
- 2015(13224)
- 2014(13512)
- 2013(13710)
- 2012(13268)
- 2011(12033)
- 2010(12162)
- 2009(11372)
- 2008(11426)
- 2007(10412)
- 2006(8920)
- 2005(7936)
- 学科
- 济(51206)
- 经济(51165)
- 业(28460)
- 管理(27795)
- 方法(24503)
- 数学(22159)
- 数学方法(21985)
- 企(20386)
- 企业(20386)
- 农(16792)
- 地方(13990)
- 学(13567)
- 中国(11895)
- 财(11739)
- 农业(11390)
- 业经(9692)
- 贸(9323)
- 贸易(9322)
- 易(8989)
- 制(8229)
- 环境(8227)
- 和(7962)
- 地方经济(6754)
- 务(6640)
- 财务(6625)
- 融(6604)
- 财务管理(6602)
- 金融(6601)
- 银(6413)
- 银行(6370)
- 机构
- 学院(172299)
- 大学(172099)
- 济(68747)
- 经济(67137)
- 研究(63274)
- 管理(62218)
- 理学(53350)
- 理学院(52614)
- 管理学(51620)
- 管理学院(51301)
- 中国(46386)
- 科学(43830)
- 农(39735)
- 京(37163)
- 所(35173)
- 研究所(32493)
- 业大(31777)
- 农业(31658)
- 财(29999)
- 中心(29218)
- 江(27441)
- 范(23915)
- 师范(23670)
- 财经(23668)
- 省(23415)
- 北京(23195)
- 院(22144)
- 州(21587)
- 经(21315)
- 经济学(20981)
- 基金
- 项目(116754)
- 科学(89429)
- 基金(82177)
- 研究(80521)
- 家(73612)
- 国家(73026)
- 科学基金(60224)
- 省(49306)
- 社会(48326)
- 社会科(45562)
- 社会科学(45540)
- 基金项目(44635)
- 自然(41039)
- 划(40363)
- 自然科(39942)
- 自然科学(39927)
- 自然科学基金(39191)
- 教育(36337)
- 资助(33690)
- 编号(32914)
- 重点(27426)
- 发(26459)
- 成果(26298)
- 部(25089)
- 计划(24168)
- 创(23492)
- 课题(23248)
- 科研(23026)
- 科技(22157)
- 创新(22152)
共检索到253228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郭灵辉 高江波 邹友峰
借助MODIS NDVI数据和气象插值数据,采用一元线性回归、Hurst指数及相关分析等方法,从年际尺度探讨河南省21世纪以来植被覆盖时空变化规律,并分析其对气候因素的响应特征。结果表明:河南省植被覆盖区域差异较大,NDVI频度呈单峰结构;近16年来,河南省大部分地区植被覆盖呈现增加趋势,10年平均增速约为4%(P<0.01),且阶段性明显;河南省植被变化的同向特征强于反向特征,植被覆盖整体上呈持续改善态势,但郑州、洛阳、焦作等市域局部地区存在持续减小现象;年平均温度的上升是平原区植被覆盖增加的主要驱动因子,但升温尤其是年平均最高温度增加抑制了山区植被生长,植被覆盖对气候因子的敏感程度地域异质性明显。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王永财 孙艳玲 王中良
基于1998-2011年的SPOT/NDVI数据,结合海河流域土地覆盖数据分析了海河流域植被覆盖的时空变化特征,然后利用海河流域30个气象站的气温和降水资料对海河流域植被覆盖变化的气候驱动力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1998-2011年海河流域NDVI呈缓慢上升趋势,植被覆盖状况总体上在改善,但是在空间存在明显差异,其中农田、森林、湿地改善最为明显,植被明显改善区域与植被高波动区分布基本一致,植被覆盖基本不变区域与植被低波动区基本一致;海河流域植被覆盖变化受气候因子驱动的面积比例为31.7%,非气候因子驱动型分布于整个流域,占整个流域面积的68.3%,其分布地区土地覆盖类型主要是农田、建设用地,表...
[期刊] 草业科学
[作者]
杨瑞瑞 易桂花 张廷斌 李景吉 别小娟 夏杰 申一林
基于2000-2015年生长季(5-9月)MODIS-NDVI数据、植被类型图、土壤图和气象数据,结合像元二分模型估算若尔盖地区植被覆盖度,利用趋势分析、相关性分析和滞后性分析方法,分析若尔盖地区近16年植被覆盖度空间格局及其变化规律,并研究植被覆盖度对气候因子的响应。结果表明,1)2000-2015年若尔盖地区植被覆盖度均值在77%~82%,以每10年1.4%的速率波动增加。7种植被类型中,植被覆盖度最高的是阔叶林(87%),最低的为高山植被(44%),草原植被覆盖度以每10年-0.2%的速率减少。2)若尔盖地区植被覆盖度整体上呈现东高西低、由中心向外逐渐减少的分布特征,年际变化率介于-0.053~0.027,植被覆盖状况以高、极高覆盖等级为主(84.32%),两者面积有相互转化的趋势。3)滞后分析表明,生长季植被覆盖度与同期气温的相关性较好,对降水具有明显的滞后性,滞后时间约为1个月。4)在0.05显著性水平下,植被覆盖度变化受气候因子影响的区域占7.58%,气温驱动型面积占比2.85%,降水驱动型面积占比2.17%,气温、降水联合驱动以弱驱动为主,面积占1.67%;大部分地区受非气温和降水因素影响。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崔晓临 赵娟 白红英 王涛
【目的】分析2000-2009年陕西省植被覆盖的时空变化规律,为区域人地关系协调发展和生态建设政策的制定与实施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在对2000-2009年MODIS NDVI数据进行时序重建的基础上,采用最大值合成法、差值法获取NDVI时空变化信息,并结合DEM分级数据提取不同高程地区的NDVI变化信息,分析陕西省植被覆盖情况的时空变化规律。【结果】1)陕西省植被覆盖空间分布存在明显的地域特征,表现为NDVI值陕南秦巴山区>关中平原区>陕北黄土高原区。2000-2009年陕西省植被覆盖呈现改善趋势,植被覆盖变化速率表现为陕北黄土高原区高于关中平原区,关中平原区高于陕南秦巴山区。2)陕北黄土高...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易浪 任志远 张翀 刘雯
利用黄土高原的SPOT VGT归一化植被指数数据和气象数据,采用Sen+Mann-Kendall分析法、相关分析和残差分析法,对黄土高原1999-2010年植被覆盖的时空变化进行了分析,并探讨了气候变化与人类活动对植被覆盖变化的影响。结果显示:在过去的12年中黄土高原生长季植被NDVI呈现显著的上升趋势,其增加速率为0.1497/a,但各区域之间存在明显的空间差异,黄土高原东部地区植被NDVI生长情况要明显好于西部地区;同时黄土高原植被覆盖与降水有很好的相关性,降水变化是影响植被覆盖变化的主要因素。此外,人类活动对黄土高原植被覆盖变化的建设和破坏作用同时并存,退耕还林还草工程促进了黄土高原植被...
[期刊] 农业现代化研究
[作者]
白文龙 张福平 倪海燕 刘焱序 刘宪锋
基于1999-2010年SPOT NDVI数据,采用NDVI均值法、趋势分析法以及相关分析法对关中地区植被覆盖时空变化及其与气温和降水的关系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关中地区大部分区域植被覆盖良好,其中秦岭北坡NDVI值最高,城市中心区NDVI值最低,1999-2010年间年均NDVI值在整体上呈上升趋势,增速为5%/10a;植被覆盖轻度改善的区域面积占关中地区总面积的70.39%,基本不变区域占24.77%,表明关中地区植被覆盖呈稳中有升的趋势;关中地区植被覆盖变化对气温、降水量的响应良好,大部分区域呈现正相关性。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孙艳玲 郭鹏 延晓冬 赵天宝
植被覆盖状况是评估生态环境的重要指标。利用GIMMS数据集的8 km分辨率的NDVI数据和气候数据,对内蒙古地区1982—2000年植被覆盖变化进行了分析,并评估了降水与该地区植被的相关关系,在此基础上探讨了人类活动对内蒙古地区植被覆盖变化的影响。研究中采用了相关分析和残差分析,结果表明,在过去19年中内蒙古地区植被NDVI总体上呈轻微上升趋势,且存在着显著的空间差异。同时内蒙古地区植被NDVI与降水有很好的相关性,植被受降水的影响较大。此外,人类活动对内蒙古一些地区的植被变化也起到了建设或破坏的作用。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刘宪锋 任志远
【目的】分析中国西北地区植被覆盖变化情况及其与气候因子的关系,为改善区域生态环境提供参考。【方法】利用GIMMS/NDVI数据,采用NDVI均值法、差值分析法以及相关分析法,对西北地区植被覆盖时空变化及其与气温和降水的关系进行分析。【结果】植被覆盖增加的区域主要有:新疆的天山、塔里木河流域、青海的东南部、甘肃的中东部、宁夏部分地区以及陕西省等地区,植被覆盖减少的区域主要分布在:新疆塔里木盆地、昆仑山、甘肃西北部以及宁夏和甘肃交界处等地。植被NDVI与年际温度呈显著的正相关性,并且与年内气温、降水量和积温存在极显著的相关性,相关系数分别为0.890、0.900和0.442。【结论】1982—20...
[期刊] 福建农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王文辉 马祥庆 田超 靳全锋 郭福涛
运用多元线性回归和逐像元趋势分析法,并结合Arc GIS技术手段对2000—2010年福建长汀植被覆盖度变化的驱动因子及影响力进行定量分析.将影响当地植被覆盖变化的相关因素分成气象因素、非气象因素(包括地形因子、社会经济)和全变量因素分别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2000—2010年,长汀植被覆盖度整体以增加为主,仅个别地区出现减少的现象;模型拟合结果显示,非气象因素整体对长汀植被盖度变化的影响大于气象因素;变量重要性研究结果表明:农作物播种面积、当地财政支出、坡度和水保活动收益是影响长汀植被覆盖度4个重要
关键词:
植被覆盖 驱动因子 多元线性回归 长汀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张丽 何晓旭 魏鸣
基于淮河流域1998~2005年每年第三季度的SPOT-VEGETATION逐旬NDVI数据,采用MVC法(最大值合成法)获得月NDVI值,用均值法求取季均NDVI值,然后用像元二分模型求得各年的植被覆盖度。在此基础上,从不同角度分析近8年植被覆盖度的变化情况,并用Hurst指数预测未来植被覆盖度变化趋势。结果表明:近8年淮河流域地表植被覆盖度总体呈上升趋势,上升率为0.007/a,其中1999年值最低,2004年值最高。植被变化以稳定和轻微恢复为主,更多区域由较低等级的植被覆盖度转变为较高等级植被覆盖度。由Hurst指数预测到未来植被覆盖度变化将保持增加趋势。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李旭谱 张福平 魏永芬
基于长时间序列SPOT VGT-NDVI影像数据,利用均值法、最大值合成法、最小二乘法、NDVI变化度模型等方法,研究黑河流域1999—2010年植被覆盖程度的动态变化规律。结果表明:研究时段内流域的植被覆盖程度呈逐步改善趋势,改善面积百分比为26.65%,其高度改善区域面积为71.79 km2,几乎全部集中在黑河中游地区;但流域植被覆盖水平整体较差,从东南向西北逐步呈荒漠化态势变化;研究发现部分地区植被仍有退化现象。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邱海军 曹明明
本文基于1998年-2007年中国地区长时间序列SPOT_Vegetation植被指数数据集,应用RS与GIS技术,采用最大值合成、一元线性回归变化斜率法和Mann-Kendall非参数检验法对中国各大自然区划(3个大类、7个中类)的植被覆盖状况做了时空变化分析。结果表明:基于SPOT_Vegetation植被指数数据可以很好的在宏观上监测中国的植被覆盖时空变化,1998年-2007年,中国整体上植被活动在增强,并向好的方向改善,特别是东部季风区域中华中、华南湿润亚热带地区,东北湿润、半湿润温带地区和华北湿润、半湿润暖温带地区植被覆盖显著上升。但局部在却在恶化,西北干旱区域特别是内蒙古中西地区...
[期刊] 国土资源科技管理
[作者]
刘静楠 张廷斌 秦岩宾 易桂花 别小娟 胡尧
利用五指岭山区1981年的MSS影像,1994年、2001年和2009年的Landsat TM影像,2013年的Landsat 8影像共5期数据,采用基于归一化植被指数(NDVI)的像元二分模型计算得到五指岭山区的植被覆盖度,对该区植被覆盖度变化进行分析。结果显示:五指岭山区植被覆盖度整体呈增长趋势,近30年间植被覆盖度平均增长了0.23,增长率为56.11%,1994—2013年的19年间,植被覆盖度增长速率较大,涨幅约为1981—1994年13年间的2倍。该区植被覆盖度的变化主要受气候变化、经济发展、造林绿化政策和人类活动的影响,与地貌因素关系较小。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邓晨晖 白红英 高山 刘荣娟 马新萍 黄晓月 孟清
论文基于MODIS-NDVI数据、DEM及气象数据,辅以趋势分析、多元回归残差法、偏最小二乘回归法,反演了秦岭地区2000—2015年植被覆盖度及分析了其"格局—过程—趋势"的变化特征,探究了其对气候变化与人类活动的双重响应机制。结果表明:1)秦岭地区近16 a来植被覆盖度呈显著上升趋势,增速为2.77%/10 a,呈"中间高、周边低,西部高、东部低,南坡高、北坡低"的空间格局,植被覆盖度随海拔的升高在2 200 m左右达到最大,7003 200 m达0.7以上,1 3002 700 m达0.9以上,3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邓晨晖 白红英 高山 刘荣娟 马新萍 黄晓月 孟清
论文基于MODIS-NDVI数据、DEM及气象数据,辅以趋势分析、多元回归残差法、偏最小二乘回归法,反演了秦岭地区2000—2015年植被覆盖度及分析了其"格局—过程—趋势"的变化特征,探究了其对气候变化与人类活动的双重响应机制。结果表明:1)秦岭地区近16 a来植被覆盖度呈显著上升趋势,增速为2.77%/10 a,呈"中间高、周边低,西部高、东部低,南坡高、北坡低"的空间格局,植被覆盖度随海拔的升高在2 200 m左右达到最大,7003 200 m达0.7以上,1 3002 700 m达0.9以上,3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