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6985)
- 2023(10176)
- 2022(8953)
- 2021(8331)
- 2020(7086)
- 2019(16588)
- 2018(16401)
- 2017(31068)
- 2016(17184)
- 2015(19277)
- 2014(19413)
- 2013(18983)
- 2012(18007)
- 2011(16296)
- 2010(16793)
- 2009(15601)
- 2008(15673)
- 2007(14535)
- 2006(12674)
- 2005(11308)
- 学科
- 济(66112)
- 经济(66053)
- 业(53644)
- 管理(53374)
- 企(44266)
- 企业(44266)
- 方法(29323)
- 数学(25655)
- 数学方法(25343)
- 农(20762)
- 中国(19433)
- 技术(18196)
- 财(18190)
- 业经(14776)
- 地方(14013)
- 贸(13798)
- 贸易(13791)
- 制(13488)
- 农业(13436)
- 易(13411)
- 学(13140)
- 理论(12700)
- 技术管理(12474)
- 策(12403)
- 银(11508)
- 银行(11480)
- 行(10977)
- 务(10666)
- 财务(10638)
- 财务管理(10611)
- 机构
- 学院(245142)
- 大学(242681)
- 济(101429)
- 经济(99134)
- 管理(95162)
- 研究(82475)
- 理学(81309)
- 理学院(80447)
- 管理学(79166)
- 管理学院(78680)
- 中国(61952)
- 京(50580)
- 科学(49328)
- 财(47387)
- 所(41916)
- 农(41135)
- 江(39738)
- 中心(38513)
- 研究所(37798)
- 财经(36659)
- 业大(35211)
- 范(33077)
- 经(33074)
- 师范(32796)
- 农业(32359)
- 北京(32079)
- 州(31139)
- 经济学(30247)
- 院(29457)
- 技术(28173)
- 基金
- 项目(156879)
- 科学(123440)
- 研究(119371)
- 基金(110313)
- 家(94818)
- 国家(93952)
- 科学基金(80551)
- 社会(73289)
- 社会科(69387)
- 社会科学(69367)
- 省(64462)
- 基金项目(58316)
- 教育(57320)
- 划(53567)
- 自然(51085)
- 编号(50370)
- 自然科(49924)
- 自然科学(49908)
- 自然科学基金(49048)
- 资助(44821)
- 成果(41975)
- 创(37900)
- 课题(36141)
- 重点(35624)
- 部(35002)
- 发(34634)
- 创新(34496)
- 性(30265)
- 项目编号(30183)
- 教育部(30106)
共检索到37461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比较教育研究
[作者]
肖甦 孙春梅
当前世界各国政府都非常重视对青年创新人才的培养,包括制定政策、创造条件、增加经费、吸引优秀人才进入科研机构和高校等。本文在梳理俄罗斯21世纪以来出台的一系列支持青年创新人才发展的政策基础上,分析支持政策的内容特点,并以莫斯科大学为例阐述创新人才培养的具体措施。
关键词:
青年创新人才 人才培养政策 俄罗斯
[期刊] 中国高教研究
[作者]
田建国
培养创新型人才,提高创新素质是建设创新型国家的迫切需要。培养创新型人才的核心是自我发展能力。培养创新型人才的本源是健全人格。培养创新型人才的保证是创新人格。培养创新型人才的基础是创造个性。培养创新型人才的关键是评价机制。
关键词:
培养 创新型人才 思考
[期刊] 中国高教研究
[作者]
薛二勇
创新人才缺乏是我国协同创新的瓶颈性问题,为此我们要通过协同创新、在协同创新中培养创新人才,并最终推进协同创新。创新人才是技术创新、知识创新、区域创新、国防创新、服务创新的主体,创新人才培养体系是国家创新系统建设的基础和核心,应该将创新人才培养体系纳入国家的创新体系。为此,要重视基础研究,大幅度地增加对高等学校科学研究的投入;改革高校学科的结构、形态、组织方式,培养科研创新人才;改革体制,促进科研和教育的有机融合,加快培养创新人才。
关键词:
协同创新 高等学校 创新人才 政策分析
[期刊] 比较教育研究
[作者]
刘楠 肖甦
在《2010年前俄罗斯教育现代化构想》、《国家教育优先发展方案》和《我们的新学校》框架下,俄罗斯推进义务教育城乡均衡发展的政策主要包括改善农村学校条件、提高农村教师地位、保障儿童受教育机会三个方面。其特征是注重高质量基础上的教育均衡,遵循平等的补偿原则,追求多样化的教育均衡。
关键词:
教育均衡发展 俄罗斯义务教育 农村教育
[期刊] 清华大学教育研究
[作者]
吴敏生
从1995年11月召开的全校第20次教学讨论会算起,清华大学开展的这次教育思想讨论,是历届有关教育教学思想讨论中历时最长的一次。大约五年前,当清华大学党政领导班子开始构思学校“九五”规划和2011年(建校100周年)发展蓝图时,一种强烈的历史使命感驱...
[期刊] 清华大学教育研究
[作者]
吴敏生
人类在21世纪的生存与发展,充满着机遇与挑战。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正在把人类的物质文明提高到前所未有的境地;而物质文明的进步又在使人类的生存环境和资源付出沉重的代价。“地球正在变得越来越小”,一方面,电子、通信和信息科学技术的“魔力”可以使远隔重洋的亲...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贺永珍 高林 于扬
随着科学技术的日益发展,我校工科专业的电类课程,除了原有的"电工技术"、"电子技术"等技术基础课外,还相应的开出"微机原理及应用"、"微机原理及接口技术"、"自动控制理论"等一系列延伸学科,从而使课程体系和课程内容相应的发生变化,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上突破传统的模式,新技术、新内容不断充实教学的各个环节。21世纪将是一个信息化的时代,计算机技术的飞速发展将对人才的培养提出新的要求。未来学家托夫勒在《权利的转移》一书
[期刊] 图书情报知识
[作者]
肖秋惠
本文以俄罗斯信息安全政策和立法为考察对象,运用统计分析的方法,揭示了20世纪90年代以来俄罗斯信息安全政策的发展历程及特点,并对俄罗斯在信息安全领域的立法状况进行了介绍。
关键词:
俄罗斯 信息安全 信息政策 信息立法
[期刊] 比较教育研究
[作者]
高益民
上世纪末以来,在"科学技术创造立国"战略全面实施的背景下,日本科技界和教育界愈加认识到创新人才的重要性。进入21世纪以后,科技界与教育界从创新人才培养的角度对研究生教育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反思,进而形成了新的研究生教育改革方案。方案在满足终身学习社会需要、培养高层次专门职业人才等方面深化改革的同时,特别加强了"创新人才培养"的措施。"创新人才培养"已成为21世纪日本研究生教育改革的重要目标。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张轶坤
青年教师是高校教学、科研的主体力量,如何加强青年教师创新人才的培养,已成为高校人力资源管理部门的重要课题。笔者在分析高校青年教师创新人才培养现状的基础上,提出提升青年教师创新人才培养的几点思考。
关键词:
高校 青年教师 创新人才培养
[期刊] 北京大学教育评论
[作者]
周满生 陆瑜
进入新世纪,社会经济生活等各方面都要求现在的学生掌握新的知识和技能。如何掌握这些技能已成为目前各国和各国际组织重点关注的问题。美国21世纪技能计划对21世纪人才技能教育提出明确的目标和实践方式,加入该计划的九个州也都根据自身实际情况制定和实施计划方案。尽管没有有效数据表明该计划在美国产生的具体影响,但美国及时的政策转换与实践还是给我们开展21世纪人才技能教育提供了不少学习和借鉴之处。
关键词:
APEC 21世纪人才技能
[期刊] 职教论坛
[作者]
秦欣梅 刘红梅
基于科技创新人才培养视角,从科技创新人才的素质特征出发,明确了要培养知识结构合理、实践经验丰富、智能素养较高、思维能力灵活、求新求变、严谨独立的现代科技创新人才离不开科技创新型教师。但是作为高职院校主力的青年教师目前还存在教育视野局限书本、科学研究脱离实践、师资培养方案不健全等问题,还不能胜任科技创新人才培养的重任。通过提升青年教师的科技创新人才培养责任感、科技创新能力、帮助青年教师进行职业规划、制定科学长效的人事考核制度等手段加强对青年教师的培养。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罗文剑 黄倩兰
随着全球化进程加快,科技正在成为推动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主导力量,培养青年科技创新人才也成为世界各国理论与实务部门竞相聚焦的目标。以江西省为例的分析表明,地方逐渐重视青年科技创新人才培养工作,政策环境不断优化,培养经费持续增加,青年科技人才队伍不断壮大,人才培养的产出成果丰硕,但同时存在青年科技创新人才培养的"成长上限""舍本逐末""富者愈富"等问题。促进青年科技创新人才培养,关键是要构建人才培养的多元投入机制,提升青年科技创新人才培养能力,以及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提升地方青年科技创新人才吸引力。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李高申
应用型创新人才是指具有较高素质的能够把所学的知识运用于实践,并且在实践中能够不断创新的人。本文通过文献分析及专家咨询等方法,归纳总结了12个影响应用型创新人才培养的因素;运用结构解释模型化技术,构建了应用型创新人才培养影响因素的解释结构模型。该模型显示:学生创新创业实践平台缺乏是影响应用型创新人才培养的最直接因素,高校教师创新创业能力不强是影响应用型创新人才培养的间接因素,高校创新创业评价机制不健全是影响应用型创新人才培养的根本性因素。对此,本文还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
[期刊]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郭玲
随着高等学校毕业生人数的逐年增加,加上国家宏观经济形势影响,大学生就业难问题不断凸显。随着国家提出"双创"即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指示精神,鼓励创业、促进创业就业和以创业带动就业,成为近年来国家促进就业工作的新思路。大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和高等学校创新人才的培育是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形势下高等教育的重点课题。但目前高等学校创新人才培养方面存在诸多问题,需要从课程体系、教育模式、评价体系和发挥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重要作用等方面,加快提升高等学校创新人才培养水平。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