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0936)
- 2023(15251)
- 2022(12640)
- 2021(11569)
- 2020(9492)
- 2019(21481)
- 2018(21097)
- 2017(40305)
- 2016(21481)
- 2015(24329)
- 2014(24202)
- 2013(24123)
- 2012(22502)
- 2011(20559)
- 2010(21030)
- 2009(19909)
- 2008(20159)
- 2007(18310)
- 2006(16739)
- 2005(15822)
- 学科
- 济(103362)
- 经济(103214)
- 业(89761)
- 管理(80637)
- 企(80077)
- 企业(80077)
- 方法(37009)
- 业经(32272)
- 中国(32064)
- 农(31914)
- 财(31801)
- 数学(28244)
- 数学方法(28051)
- 制(25274)
- 地方(22928)
- 农业(22204)
- 务(21712)
- 财务(21675)
- 财务管理(21639)
- 企业财务(20505)
- 贸(20026)
- 贸易(20005)
- 技术(19831)
- 易(19496)
- 体(18227)
- 银(18143)
- 银行(18130)
- 策(17923)
- 和(17800)
- 行(17602)
- 机构
- 学院(320024)
- 大学(316124)
- 济(145300)
- 经济(142651)
- 管理(124955)
- 研究(112027)
- 理学(105486)
- 理学院(104386)
- 管理学(103272)
- 管理学院(102625)
- 中国(90744)
- 财(70442)
- 京(67926)
- 科学(60961)
- 所(55831)
- 财经(54242)
- 江(50454)
- 中心(49819)
- 研究所(49445)
- 经(49177)
- 农(48966)
- 经济学(44479)
- 北京(43923)
- 院(40114)
- 业大(39942)
- 财经大学(39874)
- 范(39850)
- 经济学院(39833)
- 州(39682)
- 师范(39527)
- 基金
- 项目(197122)
- 科学(158547)
- 研究(150926)
- 基金(145079)
- 家(123747)
- 国家(122593)
- 科学基金(107020)
- 社会(100328)
- 社会科(95284)
- 社会科学(95265)
- 省(75833)
- 基金项目(75245)
- 教育(68044)
- 自然(64852)
- 自然科(63354)
- 自然科学(63339)
- 划(62681)
- 自然科学基金(62306)
- 编号(60139)
- 资助(59137)
- 成果(49816)
- 发(47089)
- 部(45251)
- 重点(44285)
- 创(43917)
- 课题(42469)
- 制(42401)
- 国家社会(42164)
- 业(40383)
- 创新(40234)
- 期刊
- 济(176090)
- 经济(176090)
- 研究(105890)
- 中国(71737)
- 财(57616)
- 管理(54627)
- 农(48204)
- 科学(42487)
- 学报(39940)
- 融(36614)
- 金融(36614)
- 教育(33833)
- 农业(32821)
- 大学(32441)
- 学学(30326)
- 业经(29713)
- 技术(29141)
- 财经(28425)
- 经济研究(27911)
- 经(24649)
- 问题(22659)
- 贸(19941)
- 业(19449)
- 世界(18879)
- 国际(18075)
- 技术经济(18028)
- 现代(16381)
- 商业(15267)
- 经济管理(15016)
- 经济问题(14331)
共检索到51616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
[作者]
江勇 余海丰
由于诸多原因 ,与世界各国尤其是美国、日本、德国等制造业大国相比 ,我国制造业的落后性十分明显。本文从这一现实出发 ,研究了全面提升我国制造业国际竞争力的思路。
关键词:
中国制造业 集约化 出口替代 进口替代
[期刊] 财经问题研究
[作者]
王小明
本文就中国制造业在21世纪经济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以及中国在制造业领域的主要优势和差距进行了分析研究,并提出了发展中国制造业的战略对策;同时论述了发展制造业应正确处理好的若干关系。
关键词:
21世纪 中国制造业 先进技术
[期刊] 现代管理科学
[作者]
张燕
我国制造业是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而在告别短缺经济之后制造业企业却陷入了困境。目前,企业面临生产系统孤立化、技术创新能力薄弱、低水平生产能力过剩、企业管理不能适应形势需求等一系列问题,本文就如何改变上述现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关键词:
制造业企业 现状 问题 对策
[期刊]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作者]
陈功玉 邓晓岚
本文阐述了21世纪制造业发展的五大趋势,即全球化趋势、信息化趋势、虚拟化趋势、智能化趋势和绿色化趋势。同时就我国如何应对制造业的变革提出了几点措施,如:把知识作为主要生产要素;建立战略联盟;进一步引入国际竞争机制;主动融入全球化;加快人才培养速度。
[期刊] 财经科学
[作者]
任建军
随着经济和金融日益全球化 ,世界性的银行并购活动和集团化经营在全球持续发生 ,并且愈演愈烈 ,这在一定程度上预示了未来银行业的竞争态势。面对如此竞争态势 ,2 1世纪中国银行业何去何从呢 ?本文认为中国银行业应在认真研究世界商业银行发展变革的基础上制定自己的发展战略 ,实行集团化以迎接未来银行业的挑战。
关键词:
银行业 集团化 选择
[期刊] 宏观经济研究
[作者]
白和金
[期刊] 中央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赵丽芬
进入 2 1世纪 ,对正处于工业化中期的中国而言 ,“坚持把发展作为主题”是必要的选择。然而 ,全球越来越关注可持续发展问题的大趋势 ,又向我们提出了“如何实现发展”这一十分严峻的重大课题。显然 ,无论从中华民族的强烈责任感出发 ,还是从全人类的根本利益考虑 ,中国都必须顺应世界潮流 ,选择适合本国实际的路径 ,坚定不移地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 ,在可持续发展框架内坚持把发展作为主题
[期刊] 中国工业经济
[作者]
胡鞍钢 周绍杰
本文主要讨论了网络经济发展的现状、特征及影响 ,以及推动网络经济发展的三大力量 ,并提出相关的政策建议。其中心观点是 :加速发展网络经济应当成为中国面向 2 1世纪新的重大战略决策 ,应当充分利用经济全球化和信息革命的历史机遇 ,在新世纪进一步缩小中国与发达国家之间的发展差距
关键词:
网络经济 信息 战略决策
[期刊]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作者]
谢申祥 冯玉静
研究目标:详细分析21世纪以来中国制造业出口产品的规模、结构及质量。研究方法:运用2000~2013年中国海关数据库与中国工业企业数据库数据,基于国民经济行业标准分类和国际贸易标准分类进行数据匹配、统计和分析。研究发现:中国制造业出口规模不断扩大,出口商品结构进一步优化,出口产品质量不断提高。但是中国出口产品质量仍然偏低,制成品质量的相对优势不大,资本和技术密集型产品质量有待进一步提高;东部地区出口产品质量相对中西部地区没有明显优势;产品的出口对外资依赖程度较大,私营企业出口产品质量较低;高新技术产品虽然出口规模扩大,但多数领域出口质量较低。研究创新:运用制造业产品层面微观数据,对出口产品结构和质量进行了动态分析,有助于较为全面地认识中国制造业的出口状况。研究价值:为中国从贸易大国走向贸易强国提供决策依据和参考。
关键词:
制造业产品 出口规模 出口结构 出口质量
[期刊] 经济经纬
[作者]
胡洪力 孙宁
从新制度经济学的分析框架入手 ,认为我国 2 0多年流通产业的高速成长是一系列流通制度创新的必然结果。当前我国流通产业发展的现实困境在于流通制度的变迁已进入了僵滞阶段 ,也即流通制度创新受阻。影响流通制度创新受阻的主要因素有 :政府主导型制度创新的边际效率很小 ;流通制度有效供给不足 ;流通制度创新的“路径依赖” ;意识形态刚性强化了“流通制度锁定”。故此提出了推动我国流通制度创新的战略对策 ,包括 :以入世为契机 ,积极推进流通制度环境创新 ;转变政府职能 ,积极推进商业管理制度创新 ;以需求诱致性制度创新方式 ,推动流通组织制度创新 ;构建积极的流通产业政策体系 ,推进民间流通协会成长。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刘玉坤 张晓萍 颜永年 黄天佑
自从美国提出“信息高速公路”以来 ,信息经济和知识经济犹如强劲的季风席卷全球 ,在认识领域搅起了巨大的漩涡。针对当前认识领域的争论 ,论述了制造业不是“夕阳产业”的观点 ,并继而用发展的观点探讨了制造业本身内涵的扩延。
关键词:
知识经济 制造业 夕阳产业 认识
[期刊] 国际商务(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学报)
[作者]
郑宝银
中国城市化发展受到城市规划、农村社区建设、城乡产业结构、居民生活方式、体制改革等经济、政治、文化、人口等多种因素的制约,是一个制度变迁的渐进过程。在这一过程中,政府采取了“控制大城市规模,合理发展中等城市,积极发展小城市”的发展方针,推动了80年代以来城市化的快速发展。当前,中国已经进入城市化稳定发展阶段,是否继续实行这一方针,出现了不同的意见,认为不能继续沿用控制大城市规模的指导思想,而应根据国际国内环境的变化及城市化的趋势,把城市化的指导思想
[期刊] 管理世界
[作者]
徐冠华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