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0621)
2023(14959)
2022(12321)
2021(11431)
2020(9594)
2019(22095)
2018(21673)
2017(41695)
2016(22327)
2015(25165)
2014(24847)
2013(24750)
2012(22452)
2011(20212)
2010(20596)
2009(19645)
2008(19604)
2007(17554)
2006(15527)
2005(14691)
作者
(62310)
(52012)
(51855)
(49475)
(33253)
(24696)
(23509)
(20198)
(19621)
(18711)
(17894)
(17509)
(16983)
(16682)
(16304)
(15937)
(15661)
(15124)
(14923)
(14826)
(13138)
(12591)
(12514)
(12011)
(11706)
(11591)
(11583)
(11333)
(10289)
(10091)
学科
(103103)
经济(102963)
(92359)
管理(83218)
(82224)
企业(82224)
方法(47015)
数学(38571)
数学方法(38012)
(34334)
(32947)
业经(30545)
中国(28283)
(24667)
(23240)
财务(23193)
财务管理(23158)
(22759)
贸易(22741)
(22297)
企业财务(21965)
农业(21244)
技术(19041)
(18141)
(17286)
理论(17082)
(17059)
(16614)
(16031)
银行(16018)
机构
学院(327603)
大学(324182)
(149092)
经济(146573)
管理(132354)
理学(113694)
理学院(112630)
管理学(110958)
管理学院(110344)
研究(106598)
中国(87389)
(71284)
(68039)
科学(58962)
财经(55908)
(52233)
(50894)
(49799)
(49315)
中心(48139)
研究所(46527)
经济学(46459)
北京(43347)
业大(42978)
经济学院(41814)
财经大学(41330)
农业(38801)
(38672)
(38194)
商学(37471)
基金
项目(209228)
科学(168574)
基金(156597)
研究(155756)
(134202)
国家(133132)
科学基金(117178)
社会(103794)
社会科(98799)
社会科学(98775)
基金项目(81101)
(79673)
自然(73763)
自然科(72161)
自然科学(72145)
教育(71279)
自然科学基金(70964)
(65806)
资助(65402)
编号(60861)
成果(48740)
(48262)
重点(46773)
(46061)
(44496)
国家社会(44120)
(43868)
创新(42384)
教育部(42331)
课题(41999)
期刊
(167500)
经济(167500)
研究(102053)
中国(65786)
(58959)
管理(55162)
(46918)
科学(43464)
学报(41646)
大学(34053)
农业(32295)
(32215)
金融(32215)
学学(32125)
技术(30983)
教育(29785)
财经(29000)
经济研究(28019)
业经(27993)
(25063)
问题(21853)
(20102)
(20071)
技术经济(19255)
世界(18353)
统计(17581)
国际(17397)
(16333)
现代(15742)
商业(15606)
共检索到501818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作者] 谢申祥  冯玉静  
研究目标:详细分析21世纪以来中国制造业出口产品的规模、结构及质量。研究方法:运用2000~2013年中国海关数据库与中国工业企业数据库数据,基于国民经济行业标准分类和国际贸易标准分类进行数据匹配、统计和分析。研究发现:中国制造业出口规模不断扩大,出口商品结构进一步优化,出口产品质量不断提高。但是中国出口产品质量仍然偏低,制成品质量的相对优势不大,资本和技术密集型产品质量有待进一步提高;东部地区出口产品质量相对中西部地区没有明显优势;产品的出口对外资依赖程度较大,私营企业出口产品质量较低;高新技术产品虽然出口规模扩大,但多数领域出口质量较低。研究创新:运用制造业产品层面微观数据,对出口产品结构和质量进行了动态分析,有助于较为全面地认识中国制造业的出口状况。研究价值:为中国从贸易大国走向贸易强国提供决策依据和参考。
[期刊] 经济纵横  [作者] 张可云  庄宗武  韩峰  
在构建新发展格局的背景下,探讨人工智能对中国制造业出口产品质量的影响,对于依托国内超大规模市场加快人工智能应用,培育中国出口产品质量提升的新动能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实证检验了人工智能对中国企业出口产品质量升级的影响,并详细分析了国内超大规模市场在这一过程中的调节效应。研究发现:人工智能显著提升了中国制造业企业的出口产品质量,且国内超大规模市场进一步强化了人工智能的企业出口产品质量提升效应。该结论在考虑极端值、控制遗漏变量、考虑国际市场和内生性等问题之后依然显著成立。人工智能的出口产品质量升级效应及国内超大规模市场的调节效应主要通过提升企业全要素生产率、降低企业平均成本、增加企业使用中间品种类等途径实现。异质性分析发现,人工智能的出口产品质量升级效应存在于各类分样本中,且国内超大规模市场对其影响的强化作用显著存在于内销导向型企业及各类劳动密集度的企业中。研究结果有助于充分认识人工智能应用对出口产品质量提升的促进作用,而且能够为充分发挥国内超大规模市场优势引导制造业智能化、推动各地区出口产品质量升级提供有益的政策启示。
[期刊] 南方经济  [作者] 王昕   汪萍  
面对国际市场竞争、经济结构转型和环境可持续发展的新时期发展特征,中国工业如何实现出口产品由“量”向“质”稳步转变成为了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为此,文章在产能协调理论和高质量发展理念的基础上,构建均衡数量模型刻画“内循环”产能模式内涵,以及出口产品质量影响机制,并在此基础上采用门槛模型检验2010—2020年环境规制下“内循环”产能与制造业出口产品质量的关系。研究发现,第一,在遵循环境规制要求的前提条件下,“内循环”产能模式对制造业出口质量具有推进效应,但地区“内循环”产能模式存在阶段性发展过程。第二,科技创新虽然能够优化“内循环”产能模式中产能质量和产能规模的均衡关系,实现出口产品质量的持续优化,但生产资本分配特征和地区经济偏好仍是“内循环”产能模式的质量要素优化的主要制约因素。第三,环境规制、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和数字赋能能够有效加速“内循环”产能模式的产品质量优化进程,避免产能质量与产能规模结构失衡。文章为中国制造业实现出口产品质量持续优化提供理论和经验证据,加强政府对市场资源规划和宏观调控政策制定的认识。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李小奕  左英姿  
中国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离不开出口产品质量的提升,文章从金融化视角考察服务业“营改增”税改政策对制造业出口产品质量的支撑效应及其作用机理。结果表明:“营改增”税改政策降低了制造业实体税收负担,显著促进了制造业出口产品质量的提升。作用机制研究结果显示,制造业金融化的“蓄水池”效应成为支撑“营改增”税改政策提升制造业出口产品质量的一条有效途径。此外,“营改增”税改政策对民营制造企业、成熟期制造企业、高融资约束制造企业和高技术制造企业的出口产品质量水平提升的支撑作用尤为明显。
[期刊] 国际贸易问题  [作者] 王明涛  谢建国  
本文利用中国出口到自由贸易协定成员的HS4位编码产品数据,考察了自由贸易协定对中国制造业出口产品质量的影响,研究结果显示:自由贸易协定对中国出口产品质量具有显著的提升作用,本文选取合适的工具变量克服自由贸易协定的内生性之后,这一结果依然成立;从进口国看,自由贸易协定对出口到中低收入国家和亚洲国家的产品质量具有较大的正面影响;从不同产品类型看,自由贸易协定对产品质量的影响因产品技术类型、出口竞争力和距离世界前沿质量差距的不同而具有差异性;自由贸易协定具有显著的滞后效应;此外,中介效应模型检验结果表明,市场竞争是自由贸易协定影响中国出口产品质量的一个重要渠道。
[期刊] 世界经济与政治论坛  [作者] 田露露  韩超  刘自敏  
绿色信贷作为推进发展方式绿色转型的重要金融政策工具,对制造业实现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的引导作用。本文以2007年中国绿色信贷政策实施这一准自然实验为契机,利用2004—2013年中国工业企业数据库与海关数据库的匹配样本,结合地方城市统计年鉴数据,采用倾向得分匹配—双重差分(PSM-DID)方法考察绿色信贷对制造业出口产品质量的影响效应。研究结果表明,绿色信贷实施显著提升了制造业出口产品质量,且这一结论在一系列稳健性检验之后仍然成立。机制分析结果表明,绿色信贷主要通过激励企业研发投入和缓解企业融资约束两个途径促进制造业出口产品质量的提升。异质性检验结果显示,绿色信贷对出口产品质量的提升在企业、行业和地区间存有差异,对国有企业、成长期企业、大型企业,以及归属于资本密集中间型行业、东部地区的制造业企业提升作用更大。本文的研究为绿色信贷助力制造业对外贸易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微观层面的经验证据和政策启示。
[期刊] 审计与经济研究  [作者] 韩峰   毛欣   史桐奇   左嘉乐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要“增强国内大循环内生动力和可靠性,提升国际循环质量和水平”,这表明中国的企业应在国内大循环为主体的新发展格局中探寻高质量开放之路。利用改进的城市层面市场潜力指标反映国内市场优势,基于2003—2013年中国工业企业数据、中国海关进出口贸易数据和城市面板数据的匹配数据,探讨了国内大市场对制造业出口产品质量升级的影响。研究发现,国内市场扩张对中国制造业出口产品质量升级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而国际市场则对中国制造业出口产品质量产生了抑制作用。该结论通过了一系列的稳健性检验。进一步分析发现,国内大市场能够通过降低企业平均成本、增加企业可获得的中间品种类和提升企业全要素生产率来提高企业出口产品质量;考虑国内与国际市场的交互效应后,国内市场与国际市场能够协同推动企业出口质量升级。研究结论对中国“双循环”新发展格局,充分发挥国内大市场优势、提升制造业出口产品质量、推进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期刊] 云南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耿晔强  常德鸿  
将企业创新与出口产品质量纳入统一分析框架,从理论上阐释创新对出口产品质量的影响,随后利用2000—2007年中国工业企业数据和海关贸易数据进行实证检验。研究发现,整体上看,企业创新显著地促进了出口产品质量的提升。在进行异质性分析之后,结果表明,企业创新能力增强对加工贸易企业、东部地区企业和外资企业的产品质量的提升作用更大,企业生产率的提高也会增强创新因素对产品质量的促进作用。进一步研究发现,创新对出口产品质量的作用影响更多地是通过集约效应的传导。研究为中国加快建设创新型国家,调整外贸结构提供了启示。
[期刊] 中国工业经济  [作者] 祝树金  汤超  
本文首次考察了企业上市对出口产品质量升级的影响效应及其作用机制。从管理质量、生产技术复杂性和中间投入品质量三个方面分析了企业上市影响出口产品质量升级的理论机制。在此基础上,使用2000—2013年中国上市公司数据、中国工业企业数据库和中国海关数据库的匹配数据进行了实证检验。结果发现,企业上市对出口产品质量升级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从长期效果看,这种促进作用存在一年的滞后期,之后显著存在并呈现出持续性。在改变回归估计方法、改变关键变量的衡量指标以及控制潜在遗漏变量后,结果仍然稳健。进一步地,使用中介效应模型等方法,检验作用机制发现,管理质量提升、生产技术复杂性提高是企业上市促进出口产品质量升级的渠道,但中间投入品质量提高这一渠道并未通过检验。研究结论表明,企业进行股权融资有利于出口产品质量升级,长期机构投资者高比例持股带来的管理质量提升、生产技术的创新与改进以及多样化中间投入品的使用对出口产品质量升级具有重要作用,这对于当前中国深化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以及出口企业培育竞争新优势具有重要的政策启示。
[期刊] 财经问题研究  [作者] 王小明  
本文就中国制造业在21世纪经济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以及中国在制造业领域的主要优势和差距进行了分析研究,并提出了发展中国制造业的战略对策;同时论述了发展制造业应正确处理好的若干关系。
[期刊]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  [作者] 江勇  余海丰  
由于诸多原因 ,与世界各国尤其是美国、日本、德国等制造业大国相比 ,我国制造业的落后性十分明显。本文从这一现实出发 ,研究了全面提升我国制造业国际竞争力的思路。
[期刊] 商业经济与管理  [作者] 刘文革  耿景珠  杜明威  
随着第四次工业革命的到来,工业机器人的使用成为制造业智能化的重要表征,并对出口贸易产生了愈发深远的影响。研究使用中国2000—2014年行业层面的机器人应用数据、企业层面的机器人进口数据以及中国企业和产品层面的两类微观数据,检验工业机器人对出口产品质量的影响。企业和产品层面的实证结果均表明,工业机器人的使用能够显著促进中国出口产品质量升级。且在考虑工具变量的因果识别、样本选择偏误及多重稳健性检验后依然成立。基于进口工业机器人的准自然实验同样稳健,且促进效应随引进时间递增。机制分析表明,工业机器人主要通过全要素生产率提振、企业创新能力增强和劳动要素升级三个渠道提高企业出口产品质量。
[期刊] 国际经贸探索  [作者] 林正静  
文章基于中国加入WTO这一(准)自然实验,采用双重差分法考察中间品贸易自由化对企业出口产品质量的影响效应及其影响机制。结果表明,中间品贸易自由化有利于促进企业出口产品质量升级。异质性分析表明,与较高生产率的企业相比,较低生产率的企业出口产品质量提升幅度较大,获利较多;中间品贸易自由化有利于缓解融资约束对企业出口产品质量的影响,融资约束程度越低的企业出口产品质量的提升幅度越大。文章进行了平行趋势假设、两期双重差分法以及PSM+DID等一系列稳健性检验,研究结论依然成立。此外,文章通过构建中介效应模型进行机制分析,结果发现,进口中间品种类增加和中间品质量提升是中间品贸易自由化影响企业出口产品质量的两个作用渠道。
[期刊] 中国流通经济  [作者] 陈明  卿前龙  盖翊中  
数字服务贸易是以数字化和智能化为特征的新型贸易,在革新资源配置方式、引领产业转型升级上发挥着重要作用,是推动我国出口高质量发展的关键。通过2000—2020年(2016年除外)我国海关产品层面交易数据,用动态效应检验模型分析数字服务贸易开放对制造业企业出口产品质量提升的作用。研究发现:数字服务贸易开放提高了企业出口产品质量,但对出口产品质量作用的大小与地区有关,即地区经济越开放,制度等越完善,数字服务贸易开放对出口产品质量的提升作用越大。动态检验表明,数字服务贸易开放对出口产品质量提升的影响呈现螺旋式上升的动态变化特征。作用机制分析表明,垂直专业化水平通过品类多样化效应和低成本效应调节数字服务贸易开放对企业出口产品质量的作用。为促进制造业企业出口产品质量提升,应完善数字服务贸易开放的宏微观环境,消除不同所有制企业在税收等方面的政策差异;扩大优质数字服务进口,重视原创性数字技术创新,推动优势数字服务出口;打通国内国际大循环,降低数字要素进出壁垒,提高数字资源匹配的灵活性及资源配置效率。
[期刊] 国际贸易问题  [作者] 张洋  
本文利用2000-2006年中国工业企业数据与海关贸易数据,采用基于倾向得分匹配的倍差法(PSM-DID)进行实证研究,发现政府补贴显著提升了企业出口产品质量;本文还检验了政府补贴对不同类型企业出口产品质量的异质性影响,结果表明,政府补贴对民营企业、一般贸易企业以及融资约束程度高的企业出口产品质量的提升作用尤为明显;本文还进一步考察了政府补贴影响企业出口产品质量的作用机制,发现政府补贴主要通过增加研发创新和提升进口中间品质量的渠道促进企业出口产品质量升级。本文研究对于全面评估中国政府补贴的经济效果和提升中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