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5285)
2023(8060)
2022(6760)
2021(6575)
2020(5371)
2019(12506)
2018(12292)
2017(23083)
2016(12581)
2015(14144)
2014(14295)
2013(14177)
2012(13270)
2011(11953)
2010(11916)
2009(10826)
2008(10838)
2007(9516)
2006(8349)
2005(7822)
作者
(35243)
(29202)
(29166)
(28249)
(18882)
(14289)
(13347)
(11397)
(11203)
(10772)
(10348)
(9788)
(9684)
(9564)
(9483)
(9045)
(8508)
(8496)
(8465)
(8327)
(7444)
(7126)
(7031)
(6818)
(6644)
(6617)
(6487)
(6431)
(6005)
(5966)
学科
(54912)
经济(54849)
管理(31191)
(30244)
方法(24230)
(22378)
企业(22378)
数学(21827)
数学方法(21669)
中国(19794)
(14025)
(13900)
(12779)
贸易(12770)
(12547)
(11352)
(11072)
(9777)
银行(9765)
业经(9550)
农业(9543)
地方(9455)
(9392)
(9147)
金融(9146)
(7948)
财务(7931)
财务管理(7901)
理论(7514)
企业财务(7501)
机构
大学(178735)
学院(176605)
(82169)
经济(80764)
研究(67694)
管理(60954)
中国(53265)
理学(51648)
理学院(50990)
管理学(50195)
管理学院(49849)
(38719)
科学(38450)
(38382)
(34928)
研究所(31495)
财经(30556)
中心(29686)
(28258)
经济学(28125)
(28104)
(25822)
经济学院(25442)
北京(25210)
(24038)
(23340)
师范(23108)
财经大学(22959)
业大(22868)
农业(22077)
基金
项目(112668)
科学(88821)
基金(84067)
研究(82773)
(74328)
国家(73770)
科学基金(61861)
社会(54809)
社会科(52033)
社会科学(52023)
基金项目(42960)
(40121)
教育(38409)
自然(38075)
自然科(37245)
自然科学(37236)
自然科学基金(36663)
资助(35569)
(35024)
编号(31430)
(26801)
成果(26764)
重点(26039)
(24495)
国家社会(24484)
中国(24477)
(23729)
教育部(23267)
(22980)
课题(22746)
期刊
(89233)
经济(89233)
研究(60116)
中国(39006)
(30574)
学报(28241)
科学(26644)
(25577)
管理(23590)
大学(21557)
教育(20449)
学学(20062)
(17989)
金融(17989)
农业(17534)
经济研究(16367)
财经(16057)
技术(14330)
(14066)
(12639)
问题(12189)
业经(11812)
世界(11299)
国际(11147)
(10460)
技术经济(8624)
统计(8580)
(8136)
图书(7841)
经济问题(7391)
共检索到27794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人口研究  [作者] 王丰  郭志刚  茅倬彦  
本文计算了中国1950~2006年期间的人口内在自然增长率,发现早在1990年时内在增长率就已经由正变负。并且通过该指标与人口自然增长率的比较发现,中国过去十几年的低生育率正在逐渐累积起人口负增长惯性。此外,本文基于不同的模拟方案结果揭示出,人口负增长惯性将会对未来中国人口规模和年龄结构有重大影响。本研究旨在说明,中国人口发展处于转折的关键时期,应当充分认识低生育率下的人口负增长惯性问题,有关人口决策必须尊重人口发展的内在规律。
[期刊] 人口研究  [作者] 郑真真  
全球人口在近一个世纪中先后经历了死亡率下降、规模高速增长、生育率下降、规模增速减缓等不同发展阶段。中国人口变化与全球人口变化大趋势基本一致,但变化历程在时间上大大压缩,在人口规模达到峰值前后,快步进入老龄社会。低生育率、人口低增长或负增长以及人口老龄化并不是中国的特有现象,而是全球在21世纪将要共同面对的挑战。中国需要尽快适应人口新变化,并积极应对其带来的各种新挑战。
[期刊] 人口研究  [作者] 张现苓  翟振武  陶涛  
数千年来中国人口几乎遵循着指数增长模式,间或穿插短期外生性的人口负增长。1990年代后中国人口内在自然增长率由正转负,负增长惯性开始积聚。2000~2010年,全国1/4的市级地区出现人口负增长,但主要是由人口迁移流动所致。2010年,全国8%的县级地区人口自然增长为负。预测中方案显示,中国人口将在2027年后进入负增长;劳动年龄人口负增长比总人口负增长更早、更快;21世纪上半叶老年人口仍将快速增加。负增长是人口发展到一定阶段必然出现的现象;人口负增长具有隐蔽性、过程性、长期性和复杂性,既是数量问题也是结构问题;人口负增长受生育、死亡和年龄结构的直接影响;人口老龄化与负增长之间可能存在相互强化。
[期刊] 人口研究  [作者] 翟振武  金光照  
人口负增长是人口发展的客观规律。中国人口由正增长转变为负增长的过程呈现出转折速度快、出门即低点、未发达先转负的特征,且中国未来的人口负增长将呈现出“持续时间长、发展速度快、缩减规模大、回弹难度大”的演变趋势。未来长期型、快速型人口负增长将给中国经济发展带来潜在风险和挑战,必须加快构建生育支持政策体系,持续提高人口质量,合理优化人口空间布局,有效激发消费增长活力,全面提升劳动生产率,主动积极应对人口负增长。
[期刊] 中国人口科学  [作者] 顾宝昌  
上海人口负增长的出现为我们提供了一个探索人口负增长现象的范例和机会。人类今天正在为减级人口增长并为早日实现零增长而努力。上海的事例说明,人口要达到零增长或负增长,从人口因素来说,要满足生育率下降和人口结构老化两个条件;从非人口因素来说,要求社会经济的发达和计划生育的努力。另一方面,人口零增长的实现并不意味着一个社会人口问题的终结,而是变得更为复杂了。
[期刊] 新金融  [作者] 蔡昉  
人口负增长对经济社会的影响既有挑战和冲击,也有赢得改革红利的机遇。人口负增长、人口老龄化成为中国经济增长的两个重要转折点。中国人口老龄化存在“未富先老、不期而至”两大特点。所以我们要从以下四点正确认识中国人口负增长:一是人口负增长无涉“好”“坏”判断,二是关注人口趋势性变化而非总量变化,三是提高人才质量与机器替代能够弥补劳动力不足,四是把握增量的挑战、结构的潜力、总量的机遇。改革和政策的机会窗口包括延长义务教育年限以提高人力资本,改革户籍制度以释放农业劳动力,改善收入分配和均等化政府基本公共服务以释放消费动力。此外,借鉴欧洲的经验,福利国家的建设还可以逆转生育率下降和人口老龄化的趋势。
[期刊] 人口研究  [作者] 刘家强  刘昌宇  唐代盛  
我国正处于前所未有的社会转型期,2000年后社会转型特征明显。作为社会主体的人口始终是我国追求发展全过程中需要面对的基本国情,是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和跨越"中等收入陷阱"的核心要素。人口科学的本质是把握社会科学研究对象最基本的特征和趋势性规律,习近平总书记提出要加快完善包括人口学在内的对哲学社会科学具有支撑作用的学科。社会形态变迁引致我国人口的行为方式、生活方式、价值体系发生了明显的变化,计划生育基本国策也发生了重大变化,这表明对我国
[期刊] 人口研究  [作者] 刘家强  
江泽民总书记在全国人口、资源、环境座谈会上提出应该重视和研究人口问题 ,面对 2 1世纪经济全球化、信息化等社会和自然科学的发展 ,结合其对人口科学和人口管理带来革命性的影响 ,本文分析了人口总量控制与低生育水平下的生育政策、劳动人口数量的增长与就业等八方面的问题 ,从一种不同的视角来看待 2 1世纪中国人口问题 ,提出了自身独到的见解。
[期刊] 人口研究  [作者] 林富德,刘金塘  
在全国人口逐步实现低增长的总趋势中,地区人口发展受社会、经济、人口控制能力的影响,仍有明显差异。揭示这种差异的程度、趋势,对于实现我国可持续发展战略,缩小东、中、西差距,把握我国控制人口的潜力,具有深远意义。本文包括:全国务类地区在跨世纪过程中,在规模与速度上的差异;从生育更替水平到零增长的地区差异;人口最大可能增长度的地区差异;人口转变与老龄化的地区差异;劳动力资源的地区差异等。文章除对各部分作出定量分析外,还揭示形成差异的人口学因素,并提出在可预见的人口差异中,进行宏观调节时,应注意到的重点、序次与对策。
[期刊] 财经科学  [作者] 吴忠观  刘家强  
21世纪中国人口科学面临的机遇与挑战 ,进入 2 1世纪之后 ,中国人口科学的进一步发展既面临机遇 ,也面临挑战 ,既出现了许多新的研究课题 ,也出现了许多困难和障碍 ,未来中国人口科学的发展会更趋理性 ,更加成熟。
[期刊] 第一届中国软科学学术年会论文集  [作者] 刘永良  林荫亚  沙神才  
通过上海人口自然变动负增长形成原因分析,总结人口负增长的历史经验,为继续控制人口数量提供科学的管理经验;预测上海人口发展趋势,为调整人口发展规划提供科学资料;研究与上海城市发展规划相适应的理想人口发展目标,探索为之奋斗的人口规模和达到这一规模目标的可行途径;研究国外人口发展进入低生育率状态的历史资料和所采取的人口政策,吸取可供借鉴的经验;最终在综合以上成果资料的基础上,研制以计划生育为主要内容的人口管理对策建议。
[期刊] 中国人口科学  [作者] 茅倬彦   莫华归  
2022年,中国进入人口负增长时代。从人口惯性视角审视中国人口负增长,可以更好地认识和适应中国人口发展新常态。文章基于中国历次人口普查和1%人口抽样调查数据,分析了近70年全国及城乡人口惯性变化及其对人口长期变动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1)中国人口自20世纪90年代起开始累积内在负增长势能,持续的低生育率导致2020年出现显著的人口负增长惯性;(2)在超低生育率驱动下,中国人口负增长将带来人口总量缩减和老龄化加速发展,且超低生育率持续时间越久,负增长惯性作用越强;(3)随着城乡生育率趋同,2020年城乡均呈现出人口负增长惯性,但由于农村年轻人不断流入城市,农村的人口负增长惯性更强。人口惯性反映实际人口年龄结构与均衡状态(静止人口年龄结构)的偏离程度,考察人口惯性变动有助于科学研判人口长期变动状况,正确认识人口负增长的成因与趋势,积极应对中国人口负增长。
[期刊] 中国人口科学  [作者] 冯立天,马瀛通  
本文以 2036年为界,将中国 21世纪人口老龄化过程划分为前后两个不同时期,并揭示其人口学特征。再次强调人口老龄化是一种必然趋势,主要因计划生育而加速的人口老龄化,在中国国情条件下不可能对社会经济发展造成消极影响。本文还对21世纪中国老年人口社会保障能力进行了宏观分析,同时提出社会返还理论,揭示老年人口养老金收入的真正来源。
[期刊] 中国人口科学  [作者] 田雪原  
21世纪中国人口具有一些明显变动和发展趋势,驾驶这些趋势促进现代化建设,要在深入研究基础上进行科学决策选择。关于下一个世纪前十年生育率要不要恢复到更替水平,提高人口文化素质的激励机制和旨在提高教育劳动生产率的改革,解决城乡劳动力就业的途径,养老保障体制的改革,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截流”与“分流”,开发中西部的人才战略等问题,作者从实际出发,提出解决和改革的思路,比较充分地阐述了独立的见解。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