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8197)
- 2023(11954)
- 2022(10381)
- 2021(10049)
- 2020(8246)
- 2019(19541)
- 2018(19334)
- 2017(36939)
- 2016(19891)
- 2015(22569)
- 2014(22413)
- 2013(22330)
- 2012(20509)
- 2011(18639)
- 2010(18302)
- 2009(16813)
- 2008(16391)
- 2007(13789)
- 2006(12054)
- 2005(10746)
- 学科
- 济(84145)
- 经济(84047)
- 管理(54647)
- 业(51234)
- 企(42341)
- 企业(42341)
- 方法(39688)
- 数学(34206)
- 数学方法(33878)
- 中国(25109)
- 农(20833)
- 财(18559)
- 学(18353)
- 业经(17631)
- 贸(17083)
- 贸易(17075)
- 易(16654)
- 地方(14742)
- 理论(14136)
- 制(14041)
- 农业(13890)
- 和(13669)
- 环境(12863)
- 银(12149)
- 银行(12117)
- 技术(11862)
- 融(11837)
- 金融(11836)
- 行(11631)
- 教育(11344)
- 机构
- 大学(289540)
- 学院(283061)
- 济(120519)
- 经济(118191)
- 管理(114269)
- 研究(99925)
- 理学(99720)
- 理学院(98613)
- 管理学(97126)
- 管理学院(96618)
- 中国(74142)
- 京(62748)
- 科学(59933)
- 财(51910)
- 所(49688)
- 研究所(45651)
- 中心(43332)
- 财经(42683)
- 农(41176)
- 北京(40468)
- 业大(39969)
- 经(39137)
- 范(38203)
- 师范(37932)
- 江(37403)
- 经济学(37270)
- 院(36046)
- 经济学院(33541)
- 农业(32286)
- 财经大学(32096)
- 基金
- 项目(196418)
- 科学(155272)
- 研究(145403)
- 基金(144931)
- 家(126024)
- 国家(125032)
- 科学基金(107247)
- 社会(92894)
- 社会科(88012)
- 社会科学(87991)
- 基金项目(76805)
- 省(72380)
- 自然(68639)
- 自然科(67035)
- 自然科学(67020)
- 教育(65885)
- 自然科学基金(65838)
- 划(62348)
- 资助(59989)
- 编号(58261)
- 成果(47803)
- 部(44805)
- 重点(43560)
- 发(41502)
- 创(40437)
- 课题(39737)
- 教育部(38828)
- 国家社会(38818)
- 创新(37719)
- 大学(37345)
- 期刊
- 济(126797)
- 经济(126797)
- 研究(88263)
- 中国(50621)
- 学报(43247)
- 科学(41885)
- 管理(41257)
- 农(37081)
- 财(36781)
- 大学(33026)
- 教育(31274)
- 学学(30696)
- 农业(26745)
- 技术(22937)
- 融(21574)
- 金融(21574)
- 经济研究(21187)
- 财经(20846)
- 业经(18298)
- 经(17854)
- 问题(16693)
- 图书(15911)
- 业(14233)
- 理论(14226)
- 贸(14175)
- 世界(13864)
- 技术经济(13727)
- 科技(13309)
- 实践(12773)
- 践(12773)
共检索到40906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人口科学
[作者]
李竞能
1世纪上半叶中国人口发展将有八个方面严峻的问题,科学阐明和妥善解决这些问题,对人口理论研究是巨大的挑战。在加强实证研究和对策研究的同时,改变人口基本理论研究的滞后状况,建立和发展新的人口理论体系,赶上世界先进水平,是中国人口理论工作者的主要任务。任重而道远
[期刊] 人口研究
[作者]
刘家强 刘昌宇 唐代盛
我国正处于前所未有的社会转型期,2000年后社会转型特征明显。作为社会主体的人口始终是我国追求发展全过程中需要面对的基本国情,是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和跨越"中等收入陷阱"的核心要素。人口科学的本质是把握社会科学研究对象最基本的特征和趋势性规律,习近平总书记提出要加快完善包括人口学在内的对哲学社会科学具有支撑作用的学科。社会形态变迁引致我国人口的行为方式、生活方式、价值体系发生了明显的变化,计划生育基本国策也发生了重大变化,这表明对我国
[期刊] 人口研究
[作者]
曲海波
一、1949年9月至1957年7月—— 人口理论研究的兴起 1.解放初期我国人口快速增长是有其历史的必然性的。毛泽东同志在1949年9月发表了《唯心历史观的破产》,批判了马尔萨斯人口论,提出用“革命加生产”的办法解决旧中国遗留下来的人口问题,这篇战斗檄文极大地鼓舞了中国人民建设繁荣富强新中国的信心,为解决当时的人口问题指出了方
[期刊] 中国人口科学
[作者]
田雪原
21世纪中国人口具有一些明显变动和发展趋势,驾驶这些趋势促进现代化建设,要在深入研究基础上进行科学决策选择。关于下一个世纪前十年生育率要不要恢复到更替水平,提高人口文化素质的激励机制和旨在提高教育劳动生产率的改革,解决城乡劳动力就业的途径,养老保障体制的改革,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截流”与“分流”,开发中西部的人才战略等问题,作者从实际出发,提出解决和改革的思路,比较充分地阐述了独立的见解。
[期刊] 人口研究
[作者]
刘家强
江泽民总书记在全国人口、资源、环境座谈会上提出应该重视和研究人口问题 ,面对 2 1世纪经济全球化、信息化等社会和自然科学的发展 ,结合其对人口科学和人口管理带来革命性的影响 ,本文分析了人口总量控制与低生育水平下的生育政策、劳动人口数量的增长与就业等八方面的问题 ,从一种不同的视角来看待 2 1世纪中国人口问题 ,提出了自身独到的见解。
关键词:
中国人口问题 人口总量控制 生殖健康
[期刊] 人口研究
[作者]
林富德,刘金塘
在全国人口逐步实现低增长的总趋势中,地区人口发展受社会、经济、人口控制能力的影响,仍有明显差异。揭示这种差异的程度、趋势,对于实现我国可持续发展战略,缩小东、中、西差距,把握我国控制人口的潜力,具有深远意义。本文包括:全国务类地区在跨世纪过程中,在规模与速度上的差异;从生育更替水平到零增长的地区差异;人口最大可能增长度的地区差异;人口转变与老龄化的地区差异;劳动力资源的地区差异等。文章除对各部分作出定量分析外,还揭示形成差异的人口学因素,并提出在可预见的人口差异中,进行宏观调节时,应注意到的重点、序次与对策。
[期刊] 财经科学
[作者]
吴忠观 刘家强
21世纪中国人口科学面临的机遇与挑战 ,进入 2 1世纪之后 ,中国人口科学的进一步发展既面临机遇 ,也面临挑战 ,既出现了许多新的研究课题 ,也出现了许多困难和障碍 ,未来中国人口科学的发展会更趋理性 ,更加成熟。
关键词:
人口科学 机遇 挑战
[期刊] 中国人口科学
[作者]
冯立天,马瀛通
本文以 2036年为界,将中国 21世纪人口老龄化过程划分为前后两个不同时期,并揭示其人口学特征。再次强调人口老龄化是一种必然趋势,主要因计划生育而加速的人口老龄化,在中国国情条件下不可能对社会经济发展造成消极影响。本文还对21世纪中国老年人口社会保障能力进行了宏观分析,同时提出社会返还理论,揭示老年人口养老金收入的真正来源。
[期刊] 人口研究
[作者]
王丰 郭志刚 茅倬彦
本文计算了中国1950~2006年期间的人口内在自然增长率,发现早在1990年时内在增长率就已经由正变负。并且通过该指标与人口自然增长率的比较发现,中国过去十几年的低生育率正在逐渐累积起人口负增长惯性。此外,本文基于不同的模拟方案结果揭示出,人口负增长惯性将会对未来中国人口规模和年龄结构有重大影响。本研究旨在说明,中国人口发展处于转折的关键时期,应当充分认识低生育率下的人口负增长惯性问题,有关人口决策必须尊重人口发展的内在规律。
[期刊] 人口研究
[作者]
钱信忠
同志们: 郝建秀同志出席今天的会议,刚才又作了很重要的讲话,对于指导我们会议的工作具有重要作用。 中国人民大学人口理论研究所举行的纪念马克思逝世一百周年人口理论讨论会,是一次很重要的会议。这样隆重的会议在我们国家人口理论问题上恐怕也是第一次。
[期刊] 中国人口科学
[作者]
王跃生
18世纪中国人口数量的变动在中国人口发展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尤其是18世纪中后期人口较快增长所形成的庞大规模,对以后人口发展有着很大影响。本文对这个时期人口数量变动进行了分析研究,探讨了这一时期官方人口统计中存在的漏报现象,对《清实录》中所载人口数字作了必要的校正。
[期刊] 人口研究
[作者]
王红丽,王莉莉,谭珂,王志成
[期刊] 人口研究
[作者]
尹文耀
本文从中华民族历史和未来长期发展出发 ,分析了数百年中国人口数量与发展、人口素质与发展、人口结构与发展三大矛盾的地位、作用、相互关系及其转化 ,提出了未来人口与发展基本战略的几个要点 ,指出稳定低生育水平不应是权宜之计 ,而应是未来百年、甚至更长时期的战略。
[期刊] 中国人口科学
[作者]
黄荣清
在人口普查中,人口死亡容易发生漏报。文章分析了中国人口死亡漏报的社会原因,利用两次普查的人口数据证明了人口死亡漏报确实存在。为了估计出实际的人口死亡水平,对两次普查的人口数据质量进行了推敲,根据登记的人口和死亡率数据的不同情况,提出了相应的修正方法。研究结果表明,20世纪90年代男性的预期寿命为67.97岁,女性的预期寿命为71.34岁,均比人口普查登记资料算出的结果小1.5岁左右。
关键词:
预期寿命 人口普查 死亡漏报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