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1993)
- 2023(17473)
- 2022(14954)
- 2021(13733)
- 2020(11397)
- 2019(26018)
- 2018(25449)
- 2017(47194)
- 2016(25478)
- 2015(28731)
- 2014(28247)
- 2013(27421)
- 2012(25040)
- 2011(22642)
- 2010(22711)
- 2009(21054)
- 2008(19619)
- 2007(16751)
- 2006(14720)
- 2005(13022)
- 学科
- 济(115273)
- 经济(115160)
- 管理(73465)
- 业(62144)
- 企(51987)
- 企业(51987)
- 方法(47084)
- 数学(41543)
- 数学方法(40821)
- 中国(28559)
- 农(26348)
- 学(25732)
- 地方(25020)
- 财(24442)
- 业经(22743)
- 环境(22117)
- 制(18577)
- 理论(17945)
- 贸(17875)
- 贸易(17863)
- 易(17299)
- 农业(17253)
- 和(16722)
- 划(16391)
- 融(16097)
- 金融(16089)
- 银(15179)
- 地方经济(15124)
- 银行(15124)
- 体(14845)
- 机构
- 学院(353330)
- 大学(351460)
- 济(147752)
- 经济(144797)
- 管理(132652)
- 研究(124479)
- 理学(114559)
- 理学院(113257)
- 管理学(110681)
- 管理学院(110057)
- 中国(92743)
- 科学(77281)
- 京(74112)
- 财(64992)
- 所(62609)
- 农(60714)
- 中心(57152)
- 研究所(57120)
- 业大(54115)
- 江(52773)
- 财经(51539)
- 农业(47832)
- 经(46976)
- 北京(46166)
- 院(46073)
- 范(45915)
- 经济学(45695)
- 师范(45279)
- 州(41363)
- 经济学院(40758)
- 基金
- 项目(244512)
- 科学(192449)
- 基金(177425)
- 研究(174835)
- 家(157083)
- 国家(155875)
- 科学基金(133256)
- 社会(110892)
- 社会科(105124)
- 社会科学(105096)
- 省(96907)
- 基金项目(92392)
- 自然(87698)
- 自然科(85695)
- 自然科学(85670)
- 自然科学基金(84060)
- 划(81940)
- 教育(81673)
- 资助(73451)
- 编号(69657)
- 重点(56342)
- 成果(54963)
- 发(53693)
- 部(53052)
- 创(51162)
- 课题(49332)
- 创新(47977)
- 科研(47582)
- 国家社会(46390)
- 计划(45743)
- 期刊
- 济(163792)
- 经济(163792)
- 研究(102040)
- 中国(72507)
- 学报(59078)
- 农(54483)
- 科学(53788)
- 管理(51726)
- 财(50702)
- 大学(44968)
- 学学(42628)
- 教育(40227)
- 农业(37331)
- 技术(34496)
- 融(29230)
- 金融(29230)
- 经济研究(28095)
- 业经(25572)
- 财经(25509)
- 经(22150)
- 业(20538)
- 问题(20115)
- 统计(19007)
- 技术经济(17954)
- 版(17125)
- 策(17094)
- 贸(16732)
- 科技(16429)
- 资源(15843)
- 图书(15458)
共检索到53090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世界经济文汇
[作者]
刘宇 陈诗一 蔡松锋
本文采用全球动态能源和环境可计算一般均衡模型GTAP-Dyn-E预测了2010—2050年全球八大经济体(美国、欧盟、日本、澳大利亚和基础四国)的二氧化碳排放。与现有研究不同,本文不但预测了排放总量,还预测了排放来源、能源产品和行业来源等方面的趋势变化。研究表明,在基准情境下,八大经济体中,日本会在2040年前后达到峰值,其他七个经济体的二氧化碳排放在2050年前都未能达到峰值,而且发展中国家的排放增速明显快于发达国家。煤炭使用量的减少是各个国家共同的趋势,石油和天然气的比例将会逐渐提高,尤其是一些发达国家(美国、欧盟和澳大利亚),在未来天然气将取代煤炭或者石油成为最主要的能源,而对于发展中国...
[期刊] 管理评论
[作者]
刘宇 蔡松锋 张其仔
伴随着全球气候变暖的加剧和国际社会谈判压力的加大,我国二氧化碳排放的峰值及其经济影响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本文利用最新的动态GTAP-E模型分析了我国分别在2025年、2030年和2040年二氧化碳排放达到峰值的宏观经济和产业部门的影响。结果显示,达峰的时间越早对我国经济影响越大,在2025年达峰GDP累积下降20.9%,而在2040年达峰GDP累积仅下降8.7%,同时,减排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我国内需结构的优化。从行业结果看,煤炭、石油、天然气、成品油、电力、建筑、钢铁和水泥等高耗能行业和能源密集型行业受到的冲击较大,而对农业、食品、贸易和服务业等低排放行业的影响则较小。最后,本文提出政策建议...
关键词:
二氧化碳 峰值 经济影响 GTAP-E
[期刊] 人口研究
[作者]
李国志 李宗植
气候变化和二氧化碳减排问题已经引起了世界性的关注。一般而言,一个国家的二氧化碳排放量是由多种因素共同作用决定的,并且这些因素对碳排放量的作用可能有所不同。文章基于动态面板模型,利用中国30个省份的相关数据,分析了二氧化碳排放与人口、经济、技术的关系。结果表明,人口、经济和技术对不同地区二氧化碳排放的影响是不一样的。其中人口对二氧化碳排放的影响呈现明显的双向性,经济增长对碳排放具有较强的促进作用,而技术进步则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二氧化碳排放。另外,二氧化碳排放表现出明显的路径依赖现象,当期经济增长将至少对未来1~3年的空气质量产生影响。基于上述结论,文章提出了减少二氧化碳排放的相关政策建议,以适应中国的低碳经济道路。
关键词:
二氧化碳排放 动态面板模型 路径依赖
[期刊] 世界经济
[作者]
杨子晖
本文首次采用最新发展的"有向无环图"技术方法,对中国"经济增长"、"能源消费"与"二氧化碳排放"的动态关系展开深入研究,并结合递归分析方法,考察"增长-能源-排放"关系随时间的演变轨迹。研究结果表明,"能源消费"与"碳排放"是支撑中国"经济增长"的重要因素,现阶段任何大规模"节能减排"的措施都将不可避免地对经济增长产生较大影响。本文发现,中国存在着由"经济增长"#"能源消费"#"二氧化碳排放"的关系链,随着经济的发展,二氧化碳排放将进一步增加,中国将面临更加严峻的生态环境问题。"能源消费"与"碳排放"是十多亿人口生存、生活、发展的客观需要。不顾中国"人口规模庞大"等基本国情,一味地要求中国等发...
关键词:
有向无环图 能源消费 二氧化碳排放
[期刊] 软科学
[作者]
王群勇 李海燕
科学测度国内各区域间能源效率和二氧化碳(CO_(2))排放效率对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具有重要意义。考虑到实际生产中CO_(2)排放量的不确定性,我们提出了一种基于机会约束规划的不确定数据包络分析(DEA)方法,它包括一个测度经济-环境效率的不确定DEA模型和一个测度纯能源效率和CO_(2)排放效率的不确定DEA模型。所提出的方法能够在不同的置信水平上对效率进行评价。进一步地,我们利用2017年的数据对中国各区域能源效率和CO_(2)排放效率进行评价。实证结果表明,CO_(2)排放的不确定性对各区域能源利用效率有显著影响;所提出的模型能够有效处理效率评价过程中CO_(2)排放的不确定性。
[期刊] 工业技术经济
[作者]
原毅军 王雪
中国是全球温室气体排放第一大国,为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中国承诺"到2015年,将通过各项措施实现单位国内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比2010年下降17%的目标"。本文利用多区域多部门GTAP-E模型,研究中国经济增长、节能减排、产业结构最优这3种不同的产业结构调整目标将对二氧化碳排放量造成的影响,结果发现,确保单一目标能够实现的政策措施无法在保证经济平稳运行的情况下同时实现产业结构优化和二氧化碳排放量有效降低,多项政策合理搭配应当作为政府今后的努力方向。
[期刊] 经济评论
[作者]
刘玉海 武鹏
针对以往效率测算方法存在的缺陷以及跨国研究中制度的异质性问题,本文采用SBM-Undesirable模型和Meta-frontier生产函数这一综合分析框架,在能源消耗和二氧化碳排放的双重约束条件下,测算了APEC地区17个成员1980-2007年期间的经济增长效率,并对双重约束下经济增长效率的影响因素进行了计量检验。研究发现,除了发展中国家群组之外,发达国家群组和东亚新兴经济体群组中有部分国家(和地区)在个别年份位于潜在最佳生产技术的共同边界上;各群组的共同技术效率(MTE)和共同技术比率(MTR)平均值从高到低的排序均依次为发达国家、东亚新兴经济体和发展中国家;人均GDP、工业化水平、人口...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蔡火娣
文章运用传统DEA与非径向的SBM模型从无环境规制与有环境规制、投入导向与产出导向测度、径向与非径向角度测度三大方面系统地比较了二氧化碳排放效率的测度区别,并基于SBM模型分析了Luenberger生产率指标及分解。主要结论有:SBM模型测度效率值在有效单元个数及效率区分度方面都有优势;2000—2011年间的全国二氧化碳平均排放效率仅为54.9%,效率偏低,相对于效率前沿面存在较大的改善空间;东部、中部和西部三大区域的二氧化碳排放效率发展是不均衡的,东部二氧化碳排放效率显著高于中、西部;全国二氧化碳生产率MLPI指标平均增长率为0.62%,增长率较低,生产率增长的主要源泉是技术进步而非效率变化。
[期刊] 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巴曙松 吴大义
本文基于VAR模型和脉冲响应函数分析方法,通过构建二氧化碳减排成本计算模型,定量分析了总能源消费和四种主要能源消费(煤炭、石油、电力、天然气)对宏观经济变量(产出、投资、就业)的影响。研究结论表明,基于各种主要能源消费的二氧化碳减排成本之间存在的差异性,施行燃料转换政策对于中国是一个很好的减排政策选择。
关键词:
二氧化碳排放 能源政策 燃料转换
[期刊] 人口研究
[作者]
李国志 周明
近年来,随着全球气候的不断变暖,二氧化碳减排问题已经引起了世界性的关注。中国作为世界上最大的碳排放国,必须逐步降低经济发展过程中的碳排放。基于此,利用1978~2009年的相关数据和变参数模型,分析了人口数量和居民消费对我国二氧化碳排放的动态影响。结果表明,人口、消费与二氧化碳排放之间存在长期稳定的关系,二者对碳排放均有比较显著的影响。从总体来看,人口对碳排放的影响弹性要高于消费对碳排放的弹性,但是近年来两者之间的差距越来越小,说明消费对二氧化碳排放的影响力日益增大;随着时间波动,人口与消费对碳排放的影响弹性会呈现规律性的变化,并且可以将其划分为三个明显的阶段。依据上述结论,文章提出了相关政策建议,以减少由人口和消费带来的二氧化碳排放。
[期刊] 旅游学刊
[作者]
张燕 章杰宽
作为重要的国际旅游目的地,东盟的旅游发展对于经济、环境和能源消耗的影响却鲜有学者关注。文章运用2000—2014年的面板数据,探讨了东盟国家的旅游、经济、能源和二氧化碳(CO_2)排放之间的短期和长期联系,在东盟国家,旅游、经济、环境和能源之间的均衡关系、因果关系以及变量之间的贡献度等方面取得了一些有意义的发现:(1)CO_2排放、人均GDP、能源消耗、可再生能源利用和旅游之间存在着显著的长期均衡关系,上述各变量的短期波动受其自身以及其他4个变量的影响,并因此回到长期均衡路径;(2)从长期来看,CO_2排放和人均GDP之间、人均GDP和可再生能源利用之间、能源消耗和可再生能源之间、旅游和可再生能源利用之间存在双向因果关系,但是没有发现短期的双向因果关系存在;(3)旅游发展对CO_2排放、人均GDP和可再生能源利用无论是长期还是短期都有显著影响。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姚君
运用单位根、格兰杰因果检验和自向量回归模型,利用我国1953~2007年的样本数据,对我国的能源消费、二氧化碳排放、经济增长之间的动态关系进行计量分析。研究认为能源消费、二氧化碳排放和经济增长之间存在长期均衡关系。运用格兰杰因果关系检验发现能源消费、二氧化碳排放对经济增长同时存在长期和短期的因果关系,而能源消费是二氧化碳排放的原因。另外,VAR从脉冲响应函数和方差分解的结果可以看出能源消费对经济增长作用明显,而经济增长、能源消费对二氧化碳排放作用明显。因此,我国要实现碳排放目标,肯定要牺牲一定经济增长速度。从长远来看,要使经济与环境获得双赢,必须要调整我国能源结构,发现化石能源的替代能源,提高...
[期刊]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张抒梦 董虹
文章建立向量自回归(VAR)模型,研究了美国1950-2013年经济增长、二氧化碳排放量和能源消耗之间的动态效应。JohAnsen协整检验发现这三者不存在长期的均衡关系。脉冲相应函数的分析结果表明:当外界扰动作用于经济增长时,二氧化碳排放量和能源消耗都会增加;当二氧化碳排放量受到外界正的冲击时,相比其他两个变量,美国的经济增长受到显著的负影响,并且需要最长的时间才能恢复到之前的稳定水平,同时当这样的扰动发生时,美国的能源消耗增长率会增加;能源消耗受到外界正冲击时,美国的GDP受到负向作用,并且促使二氧化碳排放量的增加。根据方差分解可以得出:经济增长的变动对二氧化碳排放有较大的贡献率;经济增长和...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王道臻 任荣明
外国直接投资在我国经济发展过程中发挥了巨大的作用,然而随着经济规模的发展,我国的环境问题也日益突出。通过对外国直接投资与经济规模以及经济规模与二氧化碳排放之间的格兰杰因果关系进行检验,发现外国直接投资是我国经济规模增长的格兰杰原因,而经济规模是二氧化碳排放的格兰杰原因,也就是说外国直接投资增加可以通过经济规模导致我国二氧化碳排放量的上升。
关键词:
外国直接投资 经济规模 二氧化碳排放
[期刊] 河北经贸大学学报
[作者]
高晓燕
随着我国经济飞速发展,不可忽视的生态环境问题伴随而来,经济增长、煤炭消费与环境的冲突日益加剧。构建供给侧和需求侧两方面传导理论模型,利用更加灵活、稳健的TVP-VAR模型计算时变冲击效应,从供给侧与需求侧两个方面分别得到"资本、劳动→煤炭消费→经济增长"与"经济增长→煤炭消费→二氧化碳"的传导关系链,反映出我国目前仍依赖煤炭能源消费带动经济增长,产业结构较为落后、新能源利用较少。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