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4646)
- 2023(6195)
- 2022(4928)
- 2021(4226)
- 2020(3381)
- 2019(7225)
- 2018(7015)
- 2017(13124)
- 2016(6532)
- 2015(7122)
- 2014(6771)
- 2013(6909)
- 2012(6693)
- 2011(6413)
- 2010(6638)
- 2009(6494)
- 2008(6108)
- 2007(5538)
- 2006(5162)
- 2005(4735)
- 学科
- 济(55391)
- 经济(55365)
- 管理(23890)
- 业(20165)
- 企(17753)
- 企业(17753)
- 地方(15407)
- 方法(14086)
- 数学(12285)
- 数学方法(12234)
- 地方经济(12025)
- 技术(10916)
- 中国(10784)
- 业经(9694)
- 技术管理(8764)
- 学(8267)
- 融(7168)
- 金融(7168)
- 农(6909)
- 环境(6690)
- 经济学(6654)
- 制(6652)
- 银(6283)
- 银行(6277)
- 产业(6244)
- 行(6150)
- 财(6128)
- 体(5812)
- 发(5681)
- 和(5414)
- 机构
- 学院(103940)
- 大学(103523)
- 济(59898)
- 经济(59048)
- 研究(40128)
- 管理(38674)
- 理学(32633)
- 理学院(32271)
- 管理学(31954)
- 管理学院(31723)
- 中国(30310)
- 财(24145)
- 京(20606)
- 经济学(20606)
- 科学(20049)
- 所(19317)
- 财经(19066)
- 经济学院(18209)
- 研究所(17195)
- 经(17188)
- 中心(16940)
- 江(15718)
- 院(14234)
- 财经大学(13920)
- 北京(13236)
- 范(12459)
- 师范(12405)
- 社会(12389)
- 州(12320)
- 科学院(12277)
- 基金
- 项目(63202)
- 科学(51382)
- 研究(48395)
- 基金(46899)
- 家(39860)
- 国家(39562)
- 社会(35272)
- 科学基金(34643)
- 社会科(33690)
- 社会科学(33681)
- 省(24474)
- 基金项目(23858)
- 教育(20532)
- 划(19357)
- 自然(18888)
- 自然科(18487)
- 自然科学(18483)
- 资助(18289)
- 自然科学基金(18160)
- 编号(17088)
- 创(16018)
- 国家社会(15801)
- 发(15770)
- 创新(15340)
- 济(14561)
- 经济(14435)
- 重点(14318)
- 部(13906)
- 成果(13864)
- 发展(13837)
共检索到17068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国际金融研究
[作者]
朱民 巩冰
2022年2月,乌克兰危机的爆发将新冠疫情后全球高通胀做实。截至2022年年底,通胀仍高企,并呈现出驱动因素复杂化、跨经济体间通胀结构差异化等特征。以美联储为首的主要发达经济体央行寄希望于通过激进的、步调一致的加息遏制通胀。但本文认为:新冠疫情后央行面临的局面已发生质的改变,它们的货币政策操作必须在保增长、控通胀、防债务危机三个维度上进行权衡,这将大幅限制其加息空间,也将使其通过加息抑制通胀的效果大打折扣,央行货币政策进退维谷。从中长期来看,乌克兰危机、地缘政治博弈、碳中和与绿色转型进程加速、人口老龄化与劳动力市场结构改变、生产率增速下降趋势延续等因素将增加全球供给扰动风险,使总需求难以大幅收缩,加之总供给持续扩张,导致全球通胀高位运行成为新常态。面对全球通胀高企,经济陷入以滞胀为核心特征的高通胀、高利率、高债务和低增长格局的情况下,中国应加快“双循环”与国内大市场建设,保障能源与供应链安全,增加绿色投资,防范输入性通胀风险和系统性金融风险。
关键词:
结构性通货膨胀 债务 经济增长 货币政策
[期刊] 经济社会体制比较
[作者]
理查德·N.库珀 丁俊萍
本文假定美国确实有一个“新经济”,将讨论其事实根据,考察围绕“新经济”的争论和证据。探讨“新经济”的出现──如果它确实存在──可能对世界上其它地区包括亚太地区的经济产生什么影响。
关键词:
经济结构 通胀 全球经济 新经济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唐珏岚
中国经济的运行状况与世界经济密不可分。金融危机发生后,世界经济呈现新趋势,中国经济进入"新常态"。在"新常态"背景下,中国需要调整参与全球经济的方式。
关键词:
新常态 中国经济 全球经济 参与方式
[期刊] 涉外税务
[作者]
闫坤 张鹏
2010年是国际金融危机以来世界经济形势最为复杂的一年。全球主要国家的经济渐次步入恢复期,各国经济政策的调整出现多元化的局面。在率先实现经济复苏后,我国的宏观经济政策开始出现与主导国家经济政策逆向调整的情况,加大了宏观调控的难度。通货膨胀(以下简称"通胀")已经成为困扰我国宏观经济持续稳定发展的核心问题。多种因素、多种风险和多种类型的通胀压力累积在一起,形成了异常棘手的复合式通胀。本文以"供给管理"为方向,构建了在"积极稳健、审慎灵活"大框架下的宏观调控政策体系,并提出了积极财政政策与稳健货币政策的具体政策建议。
关键词:
多重调整 复合式通胀 财政政策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闫坤 张鹏
2010年是国际金融危机以来世界经济形势最为复杂的一年。全球主要国家的经济渐次步入恢复期,各国的经济政策调整出现多元化的局面。在率先实现经济复苏后,我国的宏观经济政策开始出现与主导国家经济政策逆向调整的情况,加大了宏观调控的难度。通货膨胀已经成为困扰我国宏观经济持续稳定发展的核心问题,多种因素、多种风险和多种类型的通货膨胀压力累积在一起,形成了异常棘手的复合式通胀。本文以"供给管理"为方向,构建了在"积极稳健、审慎灵活"大框架下的宏观调控政策体系,并提出了积极财政政策与稳健货币政策的具体措施。
[期刊] 涉外税务
[作者]
闫坤 张鹏
二、复合式通胀已成为我国宏观经济的首要问题复合式通胀是指在形成通货膨胀的因素中,构成成份是综合而多元的,其表现是多种压力因素的共同作用和集成效果。在输入性通胀压力之外,受到国内宏观经济运行深层次原因和经济政策扭曲的影响,我国的通货膨胀还表现出了货币性、结构性、成本推进性和理性预期型通胀的特征。(一)货币性通胀是复合性通胀的基础
[期刊] 财贸经济
[作者]
闫坤 张鹏
2009年世界正处于一个暗流涌动的转型期。主要经济体在保持低速增长的同时,经济结构中的深层次矛盾却得以调整和化解。在良好复苏前景的支持下,沉淀在经济中的扩张性政策效力开始被激活,通货膨胀的压力骤然增大,但失业问题却更加严峻。总体上我国主要税种的收入呈增长趋势,财政收入体系的自动调节功能得到完善,财政支出重点逐步向社会事务转移,形成了由经济外延性扩张向社会外延性扩张的转变。为防范通货膨胀,支持经济快速复苏,我们应采用带有内部收敛性的政策协同,在推动经济复苏增长的同时,有效防止和控制通货膨胀就成为当前宏观调控政策的首要目标。
[期刊] 国际经济评论
[作者]
王跃生 马相东
世界经济结构的固有矛盾是经济与金融危机频发的根源。随着中国等新兴经济体的崛起,世界经济格局正从传统的"中心一外围结构"走向"双循环结构",即以发达国家为中心的循环和以中国等新兴大国为中心的新循环并存的结构。双循环结构的形成有利于世界经济平衡与可持续发展,也有助于中国实现经济的转型升级。为推进双循环结构的形成,应大力开展发展中国家之间的"新南南合作",通过贸易、投资、金融、产业、区域一体化等合作形式,促进新经济循环的发展。
[期刊] 经济研究
[作者]
世界经济黄皮书2015年世界经济形势分析与预测王洛林张宇燕/主编2015年1月/69.00元ISBN 978-7-5097-6890-7本书对美国、日本、俄罗斯、欧洲、亚太、拉美、西非等国家和地区2014年的经济形势、经济发展特点进行了分析和总结,就2014年的国际贸易、国际金融、国际投资、大宗商品等问题和发达经济体、新兴经济体、多边开发银行发展现状等年度热点进行了专门研究,并对2015年世界经济
[期刊] 武汉金融
[作者]
郑良芳
本文在分析2010年全球经济出现通缩与通胀并存中缓慢复苏和存在诸多问题的基础上,相应对如何应对国际投机冲击、应对美国量化宽松货币政策、解决中美贸易不平衡、反对贸易保护主义和如何严控通胀、严控国外热钱进入我国房地产市场等问题提出了八条看法与建议,供探讨。
关键词:
世界经济 滞胀 复苏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郑良芳
在分析2010年全球经济于通货紧缩和通货膨胀并存中缓慢复苏和存在诸多问题的基础上,对如何应对国际投机冲击、应对美国量化宽松货币政策、解决中美贸易不均衡、反对贸易保护主义和如何严控通货膨胀、严控国外热钱进入我国房地产市场、利用压缩外汇储备等问题提出了八条看法与建议,供探讨。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赵玥
2010年通胀持续走高,全年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同比上涨3.3%,工业品出厂价格(PPI)同比上涨5.5%,超过了通胀管控的目标(CPI控制目标3%)。虽然其间,央行先后6次提高存款准备金率并两度加息,但治理通胀前景仍不乐观。在我国经济迅速
[期刊] 国际经贸探索
[作者]
胡键
经济全球化发展的新态势表现为全球产业链的重组、全球价值链的重构、全球供应链的重塑。新态势下,传统的全球经济治理公共产品的功效受到普遍性怀疑,全面经济伙伴关系正在取代过去各种区域或跨区域层次的自贸区,全球经济治理的新兴领域不断涌现,因此全球经济治理也必然要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新变化而进行新的变革。全球经济治理变革受诸多因素的制约而举步维艰,如果从全球经济治理的顶层行为问题入手,首先解决全球公共产品的公正性、全球经济治理的持续收益性、行为主体的内部治理与外部治理制度的协调性问题,其他具体的问题便可以迎刃而解。尽管全球经济治理变革困难重重,但从理想主义的观点看,全球经济治理走向善治的可能性还是存在的。
[期刊] 财经科学
[作者]
张步昙
本文将时变国外产出缺口、进口价格通胀等因素引入菲利普斯曲线模型,采用G18(世界主要经济体,20国集团中18个国家)1993—2012年的季度面板数据对模型进行验证。结果表明,从整体上看,2000年之前全球化因素对于国内通货膨胀的影响并不显著;2000年之后,全球化因素对于国内通货膨胀的影响增强并变为显著正向。对新兴市场而言,进入21世纪其国内产出日益依赖国外负向产出缺口来消化,从而削弱了其内部经济过热拉动通胀的可能性;而对于工业化国家而言,其国内产出与价格联动机制遭削弱,并且受益于低廉进口产品而享受了长期低通胀。这种新的通胀作用机制不仅要求各国央行在应对产出波动与治理通货膨胀时应更重视国际市...
[期刊] 国际经济评论
[作者]
黄海洲 徐高 高善文 缪延亮
2021年7月15日,《国际经济评论》编辑部、中国世界经济学会联合组织召开"全球通胀何去何从"研讨会。短期来看,政策强刺激推动美国通胀走高,供需错配加大结构性压力,服务性价格上涨在更大范围疫情解封推动下值得关注。在外需热、内需冷、供给限的情况下,中国通胀的压力主要表现在生产端,猪价走低抑制国内CPI通胀水平。中长期来看,反不平等思潮的崛起、供应链的扰动、碳中和的压力仍然存在,在两三年时间内,通货膨胀率仍然会高一些,但持续时间不会太长,水平不会很高。但如果疫情以后全球需求异常弱,高通胀压力也很难显现。美国2020年货币增速是正常时候的4~5倍,财政扩张是传统上限的10倍,将来滞胀难以避免,但对美国滞涨的担心应该是在10年、15年之后的相当长时间段。最后,如果未来出现了尾部风险,对全球长期通胀的走向而言至关重要的是中央银行的应对。相信全球中央银行已经汲取20世纪70年代的教训,会在通胀的早期去干预。如果美联储不断发现通胀比想象得难以克服,就意味着通胀预期已经脱锚。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