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7938)
2023(12000)
2022(10278)
2021(9683)
2020(8291)
2019(18887)
2018(18424)
2017(34594)
2016(18919)
2015(22229)
2014(22452)
2013(22646)
2012(21920)
2011(20237)
2010(20677)
2009(19604)
2008(19728)
2007(17798)
2006(15882)
2005(14802)
作者
(58523)
(49204)
(48877)
(47197)
(31541)
(23772)
(22429)
(19180)
(18657)
(17638)
(17138)
(16530)
(15972)
(15794)
(15704)
(15244)
(14551)
(14488)
(14179)
(14170)
(12489)
(12188)
(11995)
(11201)
(11190)
(11122)
(10721)
(10693)
(9971)
(9908)
学科
(103561)
经济(103475)
管理(49864)
(46131)
方法(41073)
数学(36320)
数学方法(35971)
(35844)
企业(35844)
中国(27733)
(23140)
地方(22163)
(21129)
(20324)
(19455)
贸易(19445)
(18874)
业经(18112)
(17829)
(15317)
金融(15314)
(15107)
农业(15101)
银行(15074)
(14536)
地方经济(14337)
(13865)
环境(13302)
(12731)
理论(11923)
机构
大学(295715)
学院(290284)
(135341)
经济(132756)
研究(112051)
管理(103743)
理学(87712)
理学院(86574)
中国(86477)
管理学(85056)
管理学院(84498)
科学(65767)
(64616)
(59792)
(58690)
研究所(52966)
(50718)
中心(49507)
财经(47022)
(44150)
经济学(43960)
(42666)
北京(42027)
业大(41085)
农业(39927)
经济学院(39411)
(39268)
(38960)
师范(38604)
财经大学(34595)
基金
项目(180885)
科学(141505)
基金(132939)
研究(130482)
(116562)
国家(115660)
科学基金(96860)
社会(84920)
社会科(80450)
社会科学(80425)
基金项目(68596)
(66831)
自然(60518)
教育(59286)
自然科(59111)
自然科学(59090)
自然科学基金(58076)
(57592)
资助(56497)
编号(50527)
成果(43082)
(41802)
重点(41483)
(40261)
国家社会(36422)
(35888)
课题(35859)
教育部(35700)
中国(35415)
科研(34592)
期刊
(157299)
经济(157299)
研究(94572)
中国(61424)
学报(47983)
(46427)
(46153)
科学(43516)
管理(39411)
大学(36040)
学学(33689)
农业(31381)
(29745)
金融(29745)
教育(28734)
经济研究(26300)
财经(25044)
技术(24568)
(21853)
问题(21043)
业经(20893)
(20428)
国际(19139)
世界(18112)
(17884)
技术经济(16521)
统计(16408)
(13864)
(13850)
理论(13353)
共检索到46395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改革  [作者] 清华大学中国经济思想与实践研究院(ACCEPT)宏观预测课题组  徐翔  吴舒钰  李稻葵  
2021年是"十四五"开局之年,中国经济的重中之重是积极推动中国经济全面完成疫后恢复。2021年上半年,中国宏观经济运行强度,特别是居民收入和消费水平,仍未达到疫情前的水平,中国经济企稳根基尚需进一步筑牢。与此同时,外贸出口与经常账户的顺差强势反弹,但缺乏可持续性,随着欧美疫情的逐步稳定,中国外贸、外资、人民币汇率等方面很可能出现压力。为此,建议2021年保持"六稳六保"政策的连续性,力争下半年从根本上完成国内经济的疫后恢复,这是"十四五"开局之年的重中之重。考虑到基数效应以及国际疫情可能转好造成的外贸条件变化,预计全年中国经济增速呈现逐季下降趋势。结合高频数据与各分项的增长趋势进行测算,预计2021年全年中国实际GDP增速为8.2%左右。如主要风险集中爆发,全年实际GDP增速有可能降至7%左右;如国际经济形势整体向好,消费恢复平稳,则全年实际GDP增速有望突破8.5%。
[期刊] 改革  [作者] 清华大学中国经济思想与实践研究院(ACCEPT)宏观预测课题组   李稻葵  厉克奥博  陈大鹏  吴舒钰  
2021年中国经济整体呈现疫后复苏态势,前三季度GDP两年平均增速达到5.2%,基本实现了"十四五"良好开局。同时,2021年第三季度以来,中国经济增速面临较大的下行压力,基础设施投资疲软和房地产投资增速迅速下滑,成为拖累实体经济复苏的主要因素,消费也有所放缓,消费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边际减弱。展望2022年,GDP增速将处于4.9%~5.8%的增长区间。实现较为乐观的5.8%的增速预期,有赖于有效防控疫情反弹、化解房地产市场风险、释放市场主体尤其是民营企业活力以及正确认识和把握碳达峰碳中和的短期任务和长期目标。
[期刊] 企业管理  [作者] 王小广  
◆现阶段发生持续高通胀的可能性极小,相反,房地产泡沫可能出现的深度调整会使中国经济大幅减速;◆国际经济环境呈偏紧态势,对我国出口增长形成较大压力,而国内发展环境总体上仍处于适度宽松状态;◆2011年投资可能出现"爆发性增长",投资与消费增长再次面临严重失衡问题;◆出口明显放慢将使外向型企业效益下降,产能过剩问题将逐步显性化。
[期刊] 税务研究  [作者] 王小广  
本文分析了2011年我国宏观经济运行的特点,提出有两大因素将影响2012年我国宏观经济增长,一是外部经济环境的恶化,二是国内金融市场环境的内生性紧缩。宏观经济将会继续调整,2012年国内生产总值(GDP)增长预计会降至9%以下,但通胀形势将会明显好转,消费物价指数(CPI)增长将回落到3%左右的合理区间。文章强调,要正确地看待我国宏观经济的调整。宏观经济进入调整型增长期,是一种内在发展要求,关键是要在调整型增长期中解决长期结构性矛盾,加快我国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并提出宏观经济政策总基调和具体建议。
[期刊] 金融研究  [作者] 凌涛  徐燕  纪敏  
1994—1995年中国:宏观经济形势分析中国人民银行金融研究所凌涛,徐燕,纪敏·1994年宏观经济运行的新特征是经济增长放慢而通货膨膨升高·货币流通速度减缓在一定程度上抵消了货币供应量较快增长的影响·通货膨膨上升虽有需求拉动影响,但主要是受成本推动...
[期刊] 中国流通经济  [作者] 胡少维  
本文首先分析了1998年我国经济增长面临的国内外环境及影响因素,并对我国经济增长、固定资产投资、消费、进出口、物价以及财政金融等国民经济各方面进行了分析预测,同时指出了经济运行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期刊] 工业技术经济  [作者] 姚洁  韩洁平  
本文从四个方面对影响2000-2001年中国经济复苏的因素给以详尽的分析和论述,其中包括恢复性因素、外部因素、政策性因素以及结构性因素等。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胡少维  
1997~1998年中国宏观经济形势分析国家信息中心经济预测部胡少维一、1997年宏观经济形势分析1997年以来,在“稳中求进”、总量适度从紧以及加大结构调整力度的宏观政策背景下,我国宏观经济继续保持了良好的运行态势。国民经济发展实现了经济高增长、物...
[期刊] 保险研究  [作者] 曾学文  张明明  
2009年中国政府实施了一揽子经济刺激政策,宏观经济从恢复性增长进入稳态增长。2010年,中国经济增长预期普遍提高,国内外经济环境将得到明显改善。本文综合运用ARIMA模型和动态因子模型,预测2010年中国经济增长率区间为9.6%~10%。2010年,中国经济面临较好的发展机遇,但也同样存在着诸多结构性、发展性和体制性的矛盾。因此,应该把推进结构调整,转变发展方式,保持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作为经济工作的主线,并把"稳增长、调结构、促就业、惠民生"作为宏观调控思路。
[期刊] 经济管理  [作者] 赵鲜明  
自1978年改革开放至2000年,中国GDP年均增长9.6%,经济增长速度不仅远远高于同期世界经济增长3%的水平,而且比新兴国家经济高速增长持续的时间要长。在此期间,中国经济体制发生了重大变化,市场日益发挥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调节作用,所有制主体日益多元化,但经济发展中的深层次矛盾仍未得到根本解决,突出表现为结构调整滞后,劳动力与资金没有得到充分利用,通货紧缩没有缓解的迹象。进入21世纪,我国经济继续保持稳定增长的格局,经济“软着陆”以后形成的增长型长尾进一步拖长,新一轮经济增长的谷底位置迟迟没有出现,我国经济出现了新的态势与特征。未来15年是我国为实现第三步发展战略目标的关键时期,实...
[期刊] 经济研究  [作者]
当前宏观经济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是有效需求不足、就业压力大、经济有下滑趋势以及真实利率趋高所导致的内生性通货紧缩的危险。1998年中国宏观经济政策有四大目标:继续保持适度经济增长;坚持推进国有企业改革并做好下岗分流和再就业工作;提高银行系统资产质量,防范金融风险;保持人民币汇率稳定并防止通货膨胀再度出现。多重目标使可选择的政策组合的空间十分狭小。本文的政策建议如下:1扩大财政支出以增加总需求。2对投资减税以促进有效供给。3财政增支减收之不足部分可考虑以下两种办法,一是出卖以上市公司国有股为抵押的可转换债券;二是特批少数中心城市的地方政府发城市基础设施(如地铁)建设专项债券。4适当增加货币供...
[期刊] 财贸经济  [作者] 李扬  张平  张晓晶  汪红驹  
当前中国经济处在企稳回升过程中,但基础尚不牢固。2013年增长有望超过8%,略好于2012年。展望未来5~10年,我国经济已经从过去30余年的"结构性增速"逐步转向"结构性减速"轨道,潜在增长率水平将会趋缓至"七上八下"格局。根据对GDP的非农就业弹性和劳动力供给之间关系的分析,2013-2017年,我国经济增长若保持在7%左右的水平,就能保障城乡就业稳定。这意味着,未来5~10年,我国宏观经济运行的目标,应当从重经济增长速度,切实转变到全面提升质量、微观经济效率、竞争力和技术创新水平上,我国经济运行的指导方针应从"平稳较快"转变到"稳速增效"上来。相应地,我国宏观经济政策的重点,应当从侧重需...
[期刊] 新金融  [作者] 郑超愚  
2016年,中国经济增长速度逐季稳定,结束了2011年以来连续回落的趋势,基本摆脱了通货紧缩危险,但实际复苏进程停滞从而形成新的经济波谷。2017年,中国经济应该实行更加积极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通过适应性需求管理的反周期操作,重新启动和加速经济复苏进程,有效促进总体经济景气的正常化,以及时实现中国经济周期从萧条到繁荣的形态转换。
[期刊] 经济学动态  [作者] 苏剑  叶淏尹  房誉  
2012年我国面临的宏观经济环境较为复杂,一方面是外围环境中欧债危机和全球增长放缓对我国的实体经济尤其是出口造成一定冲击,另一方面是我国本身的增长源泉受到挑战,我国的劳动成本面临上升的局面,对我国的制造业和服务业发展有一定的冲击;而房地产由于其较高的产业关联性,是对经济增长有着重要影响的行业,目前从长远利益出发我国对房地产市场回归合理价值的调控正在继续,这也将对经济增长有着一定的压力。此时我国的政策选择就应当重点兼顾保增长、抑通胀和控房价三个部分,采用定向扩张的需求管理政策和降低成本的供给管理政策。
[期刊] 农村金融研究  [作者] 胡新智  
2010年中国经济前景分析和预测(一)投资增速略低于去年,但仍将保持较高水平2009年前11个月,我国城镇固定资产投资累计同比增长32.1%,是近15年以来的最高值,仅次于90年代初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