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0846)
2023(15953)
2022(13690)
2021(13402)
2020(10870)
2019(25387)
2018(25304)
2017(46214)
2016(26039)
2015(30216)
2014(30393)
2013(29427)
2012(27486)
2011(25011)
2010(24869)
2009(22911)
2008(22572)
2007(19581)
2006(17142)
2005(15468)
作者
(74512)
(62021)
(61347)
(58822)
(39659)
(29776)
(28209)
(24526)
(23792)
(22300)
(21280)
(21017)
(19820)
(19800)
(19313)
(18959)
(18445)
(18439)
(17746)
(17657)
(15758)
(15335)
(14926)
(14216)
(13838)
(13772)
(13736)
(13736)
(12560)
(12341)
学科
(99258)
经济(99136)
管理(68934)
(61510)
(50743)
企业(50743)
方法(43446)
数学(37234)
数学方法(36750)
中国(31832)
(26190)
(26024)
(23870)
业经(20701)
理论(19805)
(19611)
(19436)
贸易(19426)
(18911)
地方(18649)
教育(18602)
农业(16885)
(16324)
(15799)
银行(15751)
(15427)
金融(15419)
(15212)
(15131)
环境(14715)
机构
大学(369645)
学院(360909)
(141540)
经济(138361)
管理(135440)
研究(130571)
理学(116309)
理学院(114772)
管理学(112461)
管理学院(111805)
中国(97150)
(81364)
科学(81344)
(66506)
(64321)
研究所(60724)
(59814)
中心(57961)
(53553)
业大(53307)
(53041)
师范(53008)
北京(52551)
财经(50977)
(47275)
农业(46927)
(46596)
师范大学(43088)
(42717)
经济学(42541)
基金
项目(243276)
科学(189910)
研究(180001)
基金(174560)
(152945)
国家(151640)
科学基金(128175)
社会(110853)
社会科(104652)
社会科学(104624)
(92780)
基金项目(91685)
教育(85478)
自然(82604)
自然科(80679)
自然科学(80658)
(79989)
自然科学基金(79196)
编号(74019)
资助(72502)
成果(63294)
重点(55017)
(54678)
课题(52627)
(51257)
(49601)
大学(47425)
教育部(46727)
科研(46258)
创新(46163)
期刊
(157599)
经济(157599)
研究(115015)
中国(80393)
学报(62370)
教育(58875)
科学(55376)
(54507)
管理(50589)
(48675)
大学(47649)
学学(42955)
农业(38125)
技术(32205)
(29631)
金融(29631)
财经(25324)
经济研究(25158)
图书(24138)
业经(23081)
(21789)
(20642)
问题(20145)
(17833)
(17765)
理论(17412)
科技(17140)
书馆(16793)
图书馆(16793)
世界(16659)
共检索到55638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民族教育研究  [作者] 严秀英  
2021年9月11日,由中国人类学民族学研究会心理人类学专业委员会主办,延边大学、兰州大学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研究培育基地、三亚学院、延边民族教育研究会共同承办的中国人类学民族学研究会心理人类学专业委员会2021年年会暨“心理人类学与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新阶段·新理念·新格局”研讨会在延边大学举行。来自北京大学、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北京师范大学、中央民族大学、南开大学、兰州大学、四川大学、华南师范大学、广西师范大学、云南师范大学、
[期刊] 民族教育研究  [作者] 海路  李光华  
2017年7月19-20日,中国人类学民族学研究会教育人类学专业委员会第三届年会暨"一带一路"战略与民族教育研究学术研讨会在西北师范大学召开。本次会议由中国人类学民族学研究会教育人类学专业委员会主办,西北师范大学西北少数民族教育发展研究中心、西北师范大学教育学院、《当代教育与文化》编辑部承办。出席研讨会的代表有来自中央民族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南开大学、华东师范大学、华中科技大学、陕西师范大学、南京师范大学、湖南师范大学、宁夏大学、郑州大学、西南大学、云南大学、
关键词:
[期刊] 民族教育研究  [作者] 黄宁宁  
中国人类学民族学研究会教育人类学专业委员会第四届年会暨"跨文化视野中的教育研究"学术研讨会于2019年11月在广州市举办。学者们分别结合教育学、人类学、哲学、心理学、社会学、民族学、历史学、语言学等不同学科视角探讨教育人类学的本体论、方法论及实践应用。会议议题涉及民族团结教育、双语教育、民族文化传承、现代性与教育、教师教育、跨文化心理、儿童教育、随迁子女教育等。会议的主要共识有:(1)教育人类学是以人类学和教育学为核心的多学科对话的平台,具有较大的开放性和包容性;(2)教育人类学为丰富和完善教育学的理论和方法做出了独特贡献,应促进人类学和教育学更深层次的融合;(3)应大力加强新时代教育人类学学科话语和理论话语体系的建构;(4)新时代的教育人类学研究正拓展至所有人的教育以及各种现代教育问题,应用前景广泛。本次会议完成了中国教育人类学会新一届理事会的更替,进一步促进了教育研究与人类学的交汇,为更好地探讨新时代背景下中国的教育现象与问题提供了广阔的空间和新的可能。
[期刊] 民族教育研究  [作者] 海路  胡良人  
2015年11月14-15日,中国人类学民族学研究会教育人类学专业委员会第二届年会暨"文化多样性与教育"学术研讨会在广西民族大学成功召开。本次会议由中国人类学民族学研究会教育人类学专业委员会、中央民族大学教育学院主办,广西民族大学教育科学学院、《广西民族大学学报》编辑部、中国-东盟文化协同创新中心承办,《民族教育研究》编辑部协办。
[期刊] 民族教育研究  [作者] 刘爽  
2018年11月16日至18日,由中国人类学民族学研究会教育人类学专业委员会、中国人民大学人类学研究所、北京师范大学社会学院联合主办的中国人类学民族学2018年年会"流动与融合:教育人类学的探索"专题论坛在陕西师范大学成功举办。此次论坛得到了人类学、社会学和教育学界的积极响应,来自中国人民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国家行政学院、中央民族大学、云南大学、暨南大学、南京师范大学、陕西师范大学、贵州师范大学、宁夏大学、北京教育学院等全国教育人类学领域的42位专家学者和10余位研究生出席
[期刊] 民族教育研究  [作者] 陈·巴特尔  
为积极推动人类学民族学学科建设和学术交流,进一步提升中国人类学民族学研究整体水平和在国内外的影响力,深化基础研究、应用研究并充分展示新成果,中国人类学民族学研究会于10月12日-14日在烟台大学召开了中国人类学民族学2016年年会,来自学会各专业委员会、有关高等院校、科研院所的300余名专家学者参加了本次盛会。本次年会共设18个专题会议,分别为"城市少数民族流动人口服务管理"、"新型城镇化与民族传统文化和现代化建设研究"、
[期刊] 旅游学刊  [作者] 彭兆荣  
人类学是一门讲求"关系"的学科。传统人类学的民族志研究主要对"不动的社区"人群共同体整体关系的关照。当代大众旅游是在全球化背景下的一种"移动群体"的文化景观,可称为"临时共同体"。与学科性质相吻合,人类学对旅游的研究视野也旨在关注这一松散的、游移的、短时段的人群共
[期刊] 民族教育研究  [作者] 崔萨础拉   杜朝勒蒙  
<正>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优化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族理论体系,明确了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的主线是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在促进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方面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与此同时,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来自境外的分裂势力、恐怖主义不断渗透,我国民族关系面临新的挑战。
关键词:
[期刊] 民族教育研究  [作者] 张曦  
鉴于社会科学越来越重视社会实际调查及研究,以及在非汉语地区社会科学调查的日益增加,本文主要阐述社会科学的人类学·民族学调查研究中调查地语言学习的必要性,①并以国外大学的人类学学科的实例印证了这种必要性的存在。而在这样的语言学习及训练当中,民族语言教育研究机构正好能够发挥自己的专长,一方面拓宽自己的教学及研究领域,促进自身的发展;另一方面也能与其他社会科学学科形成密切的协作关系,能够得到共同的发展。
[期刊] 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作者] 王东昕  邹华  
蔡元培1926年发表的论文《说民族学》揭开了中国民族学、人类学科学研究的序幕,已为学界共识。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学术界对民族学、人类学学科性质的理解产生了歧义,对学科定位意见也不尽相同,这对学科进一步发展造成了一定的负面影响。从学科史的视角回溯民族学、人类学的发展过程,探究歧义产生的根本原因,即在于把作为一个有机整体的两个构成部分——人们共同体及其文化——二者分割开来认识,显然就是问题产生的一个关键点。
[期刊] 城市问题  [作者] 戴达民  
空间人类学作为一个科学领域,它的研究历史还不长,“空间人类学”的综合性在于用定性的宗旨构成空间的方法和它固有的融于多学科的空间性。
[期刊] 旅游学刊  [作者] 周大鸣  
人类学因其理论与方法的独特性,逐渐被民族旅游研究所借鉴和吸纳,但在中国民族旅游的开发实践中却往往处于"非主流"的境地。人类学要想在中国民族旅游实践中享有更多的话语权,首要的任务就是用本学科的视角透视民族旅游,反思其进行中国实践时所面临的一些特定的问题,并积极推动和参与民族旅游开发的社会评估工作。其关键点在于:一是与政府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和协调机制;二是客观审视民族旅游对族群文化和族群关系的影响;三是科学考量旅游开发与当地社会环境的相互适应关系。
[期刊] 民族教育研究  [作者] 田晓伟   刘晨露   娄海欣  
跨主体性主张以互为主体去替换他者,呼应了中华民族共同体中的理想主体关系,其概念和理论的起兴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提供了新的哲学解释和实践指引。数字媒介时代的主体性危机与主体间性鸿沟,凸显了建设中华民族共同体的跨主体性意义。依循跨主体性理论发现,教育中存在形成跨主体性思维与行为的关键性条件。以教育创生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需要借助现有知识、情感、语言、技术聚点的支持,增强跨主体交往的逻辑承载力、共同体价值信念的内在驱动力、民族交流中的文化聚合力以及突破地缘限制的关系创生力。在优化重构聚点载体的过程中,凝聚理性共识、激发情感共鸣、凸显语言功效、发挥技术赋能,有效促进各民族之间的深度融合和共同发展。
[期刊] 民族教育研究  [作者] 青觉  王敏  
高校是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的重要机构。从政治心理学角度探讨高校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更具理论契合性和逻辑自洽性。政治心理学认为,政治主体的认知、情感与人格存在内在的渐次递增关系并在认知、情感的基础上内化为稳定的人格结构,而健全的人格结构有利于增强对中华民族共同体的政治认同。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存在从认知到情感再到人格形塑这样一个循序渐进的梯度过程。因此,需要通过政治认知教育、文化认知教育、情感认知教育提升大学生对中华民族共同体的认知水平;通过乐情、冶情、融情教育提升大学生对中华民族共同体的情感;通过情境、结构、关系的协调来形塑大学生健全的人格。三者的共生、叠加与递进推动着高校大学生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不断深入与提升。
[期刊] 图书馆论坛  [作者] 李玲  
对《中图法》(第四版)民族学文化人类学类目设置中存在的现状进行分析,并对民族类的类目体系框架结构和具体类目,提出自己的一些看法和建议。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