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2666)
- 2023(3943)
- 2022(3324)
- 2021(3134)
- 2020(2481)
- 2019(5965)
- 2018(5817)
- 2017(11066)
- 2016(6103)
- 2015(7217)
- 2014(7424)
- 2013(7766)
- 2012(7726)
- 2011(7231)
- 2010(7212)
- 2009(6816)
- 2008(6657)
- 2007(5725)
- 2006(5390)
- 2005(5176)
- 学科
- 济(27645)
- 经济(27624)
- 管理(19601)
- 业(15260)
- 中国(11888)
- 方法(11190)
- 环境(10653)
- 数学(10432)
- 企(10385)
- 企业(10385)
- 数学方法(10369)
- 农(8571)
- 财(7578)
- 制(7464)
- 贸(6938)
- 贸易(6933)
- 易(6836)
- 银(6573)
- 银行(6567)
- 行(6384)
- 学(6129)
- 划(5776)
- 融(5493)
- 金融(5493)
- 和(5303)
- 农业(5194)
- 税(5165)
- 税收(4896)
- 收(4857)
- 业经(4837)
- 机构
- 大学(95506)
- 学院(93946)
- 济(44856)
- 经济(44020)
- 研究(35388)
- 管理(34499)
- 中国(29408)
- 理学(28595)
- 理学院(28285)
- 管理学(28012)
- 管理学院(27840)
- 财(23455)
- 京(20990)
- 科学(18567)
- 财经(17769)
- 所(17724)
- 经(16095)
- 中心(15792)
- 研究所(15559)
- 经济学(14270)
- 北京(14174)
- 江(13504)
- 农(13347)
- 财经大学(13129)
- 经济学院(12917)
- 院(12729)
- 范(12072)
- 师范(11994)
- 业大(11375)
- 州(10954)
- 基金
- 项目(53520)
- 科学(41835)
- 研究(41618)
- 基金(39066)
- 家(33627)
- 国家(33386)
- 科学基金(27394)
- 社会(26636)
- 社会科(25277)
- 社会科学(25272)
- 基金项目(20255)
- 省(19470)
- 教育(18389)
- 划(17313)
- 编号(17145)
- 自然(16008)
- 资助(15794)
- 自然科(15505)
- 自然科学(15501)
- 自然科学基金(15201)
- 成果(14553)
- 部(12853)
- 发(12668)
- 重点(12375)
- 课题(11810)
- 国家社会(11249)
- 制(10990)
- 教育部(10978)
- 创(10677)
- 性(10672)
共检索到15749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调研世界
[作者]
潘仁飞 陈柳钦
为检验2020年我国能否实现单位GDP CO2排放比2005年单位GDP CO2排放降低40%~45%的碳减排目标,以及如何实现等问题,文章从能源结构优化调整的战略角度,对不同能源结构调整下的CO2排放情况进行了测算,并对不同能源消费结构下能否实现我们的碳减排目标进行了检验,得出在无约束条件下几乎不可能实现减排目标,在能源规划约束下基本可以实现40%的减排目标,而要实现45%的减排目标则存在较大难度。
关键词:
能源结构 优化调整 弹性系数 碳减排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何延昆 孙振清 侯小波
欧盟作为全球应对气候变化的积极倡导者和主要领导者,其减排目标广泛影响着美国、中国等排放大国乃至全球的减排政策及行动。2020年是评估全球气候变化和各国减排努力的重要时间节点。欧盟提出,2020年要比1990年减排20%或30%。通过综合分析,欧盟基本可以以较小的减排成本,实现20%的减排目标,实现30%的减排目标将主要依靠适度提高非EU-ETS(欧盟温室气体排放贸易机制)覆盖部门减排目标,而未来10年欧盟可再生能源以及能效的提高目标将为这一目标的实现提供关键条件,通过欧盟内部努力,30%的目标也是可以实现的。
关键词:
欧盟 减排目标 可行性分析
[期刊]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作者]
彭斯震 张九天
《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将能源消耗强度和CO2排放强度作为约束性指标。实现2020年单位GDP碳排放强度下降40-45%的自主减排目标是中国今后发展的战略性任务。"十一五"期间,中国以能源消费年均6.6%的增速支撑了国民经济年均11.2%的增长,累计节能量达到6.3亿t标煤,CO2减排量达到14.6亿t,为全球应对气候变化做出了积极贡献。但单位GDP的能耗强度和碳强度下降与温室气体排放总量的上升还将是中国当前和未来很长时期温室气体排放的主要特征。根据历史数据分析,GDP增长、经济结构、产业结构、能源结构等都会对中国的碳减排产生重要影响。GDP增速高必然呈现高能耗、高排放的特征...
关键词:
碳减排 经济因素 关键指标 政策措施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潘仁飞 陈柳钦
一、引言根据荷兰环境评估局(MNP)对全球CO2排放的评估报告,2006年中国CO2排放较2005年增长11.8%,达到62.3亿吨,首次超过美国,成为全球最大的碳排放国。[1]2007年、2008年,这一数字继续攀升,分别达到67.2亿吨和71.2亿吨,占同期世界总排放量的24.3%和25.3%,且随着我国工业化和城镇化进程的加速,这种增长的趋势将依然不会减缓。然而迫于环境和国际社会强烈要求中国降低碳排放的双重压力,2009年12月在哥本哈根召开的国际气候大会上,
[期刊] 世界经济
[作者]
周县华 范庆泉
本文建立了分别包含碳强度目标约束和总量目标约束的多行业一般均衡模型,评估了中国现阶段实施的基于重点行业碳强度减排目标的政策对宏观经济的影响效果,解释了现阶段实施的减排政策产生就业红利,并有利于宏观经济平稳运行的原因。本文结论表明,随着中国碳强度减排任务的不断加重,当前政策的就业红利将不复存在,同时政策机制蕴含的资源错配、各行业边际减排成本不相等的问题则愈加严重,实施碳交易减排政策的时机逐渐成熟,政府应及时推出碳交易政策代替现行的减排政策。
[期刊] 世界经济
[作者]
魏楚 杜立民 沈满洪
"十一五"节能减排时间进程已过半,但离约束性目标仍相距甚远。在全球经济衰退、国内经济放缓的背景下,部分地区对预定的节能减排目标可行性产生了疑惑,本文即是基于这一现实问题所作的探讨。通过将污染物纳入全要素生产率框架,并利用2005~2007年中国30个省市(区)的要素投入、经济产出和污染物排放数据,对各地区的能源效率、节能潜力与减排潜力进行了估计,在此基础上对中国"十一五"规划中的节能减排约束性目标的可行性、地区目标分解以及可能的潜在经济损失进行了评价和模拟,并提出未来推进节能减排工作重点应在于建立节能减排的内在动力机制,应用更多的经济政策手段来实现。
[期刊] 软科学
[作者]
张彩江 李章雯 周雨
基于中国2000~2018年省际面板数据,采用合成控制法评估了碳交易试点政策的减排效应,并用中介效应分析了其作用机制。结果发现:碳交易试点政策明显抑制了试点区域的碳排放量增长;碳交易市场能通过促进产业结构升级、提升资源配置效率实现区域碳减排,而技术创新在碳交易试点政策降低区域碳排放中为遮掩效应。
[期刊] 价格理论与实践
[作者]
张朋程 李伟娟
在碳达峰、碳中和战略目标下,石化产业碳减排是实现我国“30·60”目标的关键。本文以我国石化行业为研究对象,基于1991-2021年统计数据,通过分位数回归模型和VEC模型的脉冲响应和方差分解法,建立石化行业碳排放影响因素的经济计量模型,探讨石化行业碳减排实现路径。研究结果表明:(1)技术水平、能源结构对二氧化碳排放的抑制作用随着分位数增加在逐渐增强,投资规模、产出规模对二氧化碳排放的促进作用在逐渐增强;(2)长期来看,技术水平、能源结构、投资规模和产出规模与二氧化碳排放量有长期均衡关系,各因素随机扰动项受到冲击后,技术水平、能源结构的响应是负向的,投资规模和产出规模的响应是正向的;(3)除自身影响外,对二氧化碳排放的贡献由大到小依次为技术水平、产出规模、投资规模和能源结构,但随着滞后期增加总体上呈递增态势,贡献率从滞后第2期的4.6%增长到滞后第10期的14.04%。根据研究结果,提出我国石化行业碳减排的主要实现路径:优化能源结构、发展低碳技术、优化产品结构和调整投资结构。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吴雪燕
我国现行的采伐权性质、采伐限额编制、采伐许可制度、采伐管理机制都存在缺陷,不能适应现代林业向生态建设的转变。应当确立采伐权独立的物权地位,科学编制采伐限额,放开商品林采伐许可限制,突出森林经营方案审查,增加公众的参与程度,建立科学的管理机制,从而保证实现我国承诺的减排目标。
[期刊] 管理评论
[作者]
石敏俊 周晟吕
本文分析了2020年碳排放强度下降目标下中国面临的减排形势,在此基础上,基于动态CGE模型构建了中国能源-环境-经济模型,模拟了能源利用效率提高和能源结构替代的减排效果及其对实现减排目标的贡献。分析结果表明,发展低碳技术,推动能源利用效率提高和能源结构转换,可以实现减排目标的64%-81%。国际技术合作是中国加快发展低碳技术,推动能源技术进步的重要途径。日本等发达国家面临着巨大减排压力和高昂减排成本,也存在着向发展中国家寻找减排市场的需求。有效利用CDM机制,发展以技术换排放的国际技术合作,对于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可以达到双赢的结果。
[期刊] 广东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张明志 孙婷 李捷
2016年~2025年是我国实施制造强国战略的第一个十年,也是对我国碳减排目标的实现程度进行检验的十年,因而预测制造业的碳排放并做好阶段性控制工作,是我国制造业实现绿色发展的首要任务。基于Kaya恒等式,引入能源结构、高碳产业比例、人民币汇率、加入WTO等变量,构建制造业碳排放协整方程,发现我国制造业的碳排放增长与人均增加值、能源强度、能源碳强度、高碳产业比例之间存在长期均衡关系;再预测出2025年制造业在积极情景、消极情景、基准情景下的碳排放水平及2020年~2025年制造业碳排放的平均增速;然后采用蒙特卡罗模拟方法对2025年碳排放可能的取值范围进行模拟,得出我国制造业2025年的碳排放水平值;最后依据产业结构失衡度倒推产业结构的合理化发展,得出未来十年我国制造业细分行业的碳排放构成比例,为制造业、进而为中国经济2020年~2025年碳减排目标的实现勾勒出碳排放路线图。
[期刊] 广东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张明志 孙婷 李捷
2016年~2025年是我国实施制造强国战略的第一个十年,也是对我国碳减排目标的实现程度进行检验的十年,因而预测制造业的碳排放并做好阶段性控制工作,是我国制造业实现绿色发展的首要任务。基于Kaya恒等式,引入能源结构、高碳产业比例、人民币汇率、加入WTO等变量,构建制造业碳排放协整方程,发现我国制造业的碳排放增长与人均增加值、能源强度、能源碳强度、高碳产业比例之间存在长期均衡关系;再预测出2025年制造业在积极情景、消极情景、基准情景下的碳排放水平及2020年~2025年制造业碳排放的平均增速;然后采用蒙特卡罗模拟方法对2025年碳排放可能的取值范围进行模拟,得出我国制造业2025年的碳排放水平值;最后依据产业结构失衡度倒推产业结构的合理化发展,得出未来十年我国制造业细分行业的碳排放构成比例,为制造业、进而为中国经济2020年~2025年碳减排目标的实现勾勒出碳排放路线图。
[期刊] 财贸经济
[作者]
曾繁华 吴立军 陈曦
哥本哈根会议对世界各主要工业国碳排放做出了框架性的约束,中国政府承诺到2020年单位国内生产总值碳排放较2005年下降40%~50%。基于这一目标,在C-D生产函数中引入能源消耗和碳排放要素,探究在这二要素约束下的增长阻力(growth drag)系数,并通过全国31年的时序数据以岭回归的方法估算出生产函数各参数,进而估算出阻力系数的值,最后形成研究结论:减排目标的兑现将导致中国年均GDP降低2.47~3.15个百分点,底限(40%)和上限(50%)的减排目标在2020年将形成10.28%的产出差异。
[期刊] 中国货币市场
[作者]
温彬 冯柏
金融助力碳达峰、碳中和,碳减排支持工具的推出意味着我国货币政策工具箱的进一步扩容。文章分析介绍了碳减排支持工具出台的背景和主要历程、工具的主要特征,及其在引导金融机构精准支持碳减排领域,降低经营成本、优化业务结构方面的重要作用。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