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4934)
2023(7426)
2022(6764)
2021(6480)
2020(5694)
2019(13669)
2018(13548)
2017(26046)
2016(14502)
2015(16875)
2014(17196)
2013(17393)
2012(16895)
2011(15602)
2010(15752)
2009(15313)
2008(15484)
2007(13753)
2006(12175)
2005(11214)
作者
(45928)
(38771)
(38369)
(37036)
(24521)
(18839)
(17763)
(15325)
(14373)
(13840)
(13220)
(13027)
(12589)
(12295)
(12257)
(12174)
(12083)
(11268)
(11242)
(11127)
(9872)
(9656)
(9597)
(8842)
(8836)
(8736)
(8686)
(8663)
(7999)
(7858)
学科
(64787)
经济(64733)
(35996)
管理(35735)
方法(30799)
数学(27890)
数学方法(27679)
(25949)
企业(25949)
(19590)
中国(19070)
(15706)
(15106)
地方(14131)
(13785)
贸易(13779)
(13395)
(13036)
农业(12691)
业经(11453)
(11047)
银行(11017)
(10571)
(10329)
金融(10325)
(9586)
环境(9531)
(8537)
财务(8521)
财务管理(8490)
机构
大学(223161)
学院(220953)
(93047)
经济(91081)
研究(81572)
管理(80122)
理学(68088)
理学院(67215)
管理学(66077)
管理学院(65670)
中国(62284)
科学(51871)
(48585)
(45225)
(44029)
(43856)
研究所(40001)
中心(36741)
业大(36458)
农业(36158)
财经(34399)
(33586)
北京(31129)
(30973)
(29799)
师范(29481)
经济学(29047)
(28571)
(27163)
经济学院(26502)
基金
项目(140772)
科学(108005)
基金(100929)
研究(99173)
(89912)
国家(89213)
科学基金(73095)
社会(61047)
社会科(57720)
社会科学(57701)
(54426)
基金项目(54071)
自然(47996)
(46977)
自然科(46686)
自然科学(46669)
自然科学基金(45797)
教育(45131)
资助(41989)
编号(40549)
成果(33740)
重点(32648)
(31753)
(31282)
(28097)
课题(28056)
科研(27615)
计划(27238)
创新(26523)
教育部(26198)
期刊
(103321)
经济(103321)
研究(67028)
中国(42228)
(40700)
学报(40030)
科学(35973)
(33000)
大学(28811)
农业(27454)
学学(27228)
管理(26505)
(21872)
金融(21872)
教育(19698)
技术(17415)
财经(17075)
经济研究(16910)
业经(16700)
(15109)
问题(14933)
(14704)
(13505)
理论(11666)
国际(11441)
资源(11435)
技术经济(11336)
(11300)
统计(10958)
商业(10788)
共检索到33695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陈智勇  张智  刘杰  康爱国  赵素梅  尹祥杰  李占清  谢爱婷  张云慧  
【目的】研究2020年草地螟(Loxostege sticticalis)在我国北方地区季节性时空动态,并对各主要发生区的虫源性质进行分析,探讨草地螟在我国华北、东北地区,境内、境外的虫源衔接关系,为提高草地螟预测预报水平提供技术支持。【方法】利用北京、天津、河北、内蒙古、辽宁、山西相关植保站探照灯诱虫器或虫情测报灯的虫情数据,分析草地螟在我国北方地区种群数量的时空动态变化。通过GrADS软件对FNL全球分析资料进行处理,获得高峰期内主要蛾峰日的风场数据并绘制风场图。采用基于WRF模式编写的三维质点轨迹分析程序对草地螟迁飞路线进行模拟,利用R 3.8的ggplot2 3.3.0程序包对轨迹模拟结果进行绘图。【结果】2020年越冬代草地螟成虫主要发生在山西、河北北部,内蒙古中西部和兴安盟地区;1代草地螟成虫大量突增主要集中在内蒙古化德县和与之接壤的河北康保县。风场分析显示,在草地螟典型的迁飞期内,华北及东北地区均受到锋面和气旋过程的影响;东北气旋前部的偏南或西南低空急流为华北越冬区的草地螟远距离迁入东北提供了有利条件,其后部的西北气流则会阻碍草地螟向东北的迁飞。虫源分析显示,华北地区越冬代成虫大部分滞留当地危害,部分借助适宜的西南气流向东北地区及中蒙、中俄三国交界迁飞;内蒙古兴安盟地区5月下旬虫源主要来自草地螟华北越冬区,6月上旬部分来自华北越冬区,部分来自中蒙、中俄三国交界处,6月下旬主要来自华北越冬区迁出虫源。1代草地螟成虫主要来自内蒙古中西部及中蒙边界1代幼虫发生区,受锋面天气影响在内蒙古化德县和河北康保县聚集降落,并进一步向东北方向迁飞扩散。【结论】2020年是草地螟2018年种群回升以来又一重发年份;气旋天气形成的强劲气流是华北地区和境外虫源顺利进入东北地区的主要运载气流,风切变、气旋中心等气流的辐合使大面积迁飞的成虫聚集降落,造成局部虫量突增;我国华北和东北地区草地螟越冬代和1代成虫均与境外虫源存在频繁的交流,因此,开展草地螟区域性联合监测对草地螟的异地测报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周惟敏  张树怀  赵建兴  刘家骧  孟瑞霞  
通过1989、1996年对草地螟吊飞和脂肪含量的研究表明:(1)草地螟是迁飞性害虫。与稻纵卷叶螟等三种水稻害虫相比较,其飞行能力较强且以3日龄蛾最甚;(2)草地螟飞行时消耗体内脂肪;(3)经测试脂肪含量证明,1987年内蒙古呼伦贝尔盟三个旗(县)峰期蛾不是由西部越冬基地四子王旗迁飞去的。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孙雅杰  陈瑞鹿  
草地螟在我国表现为长周期的间歇猖獗,主要发生于北纬37°以北,由东经108°至118°,斜向东北至北纬50°的地区。北纬39°~43°与东经110°~116°之间为主要越冬区,其它为扩散发生区。根据滞育与光照和温度的关系,阐明了主要越冬区形成大量滞育越冬种群的机制。雷达观测证实了草地螟的迁飞现象。主要越冬区秋季世代形成大量越冬种群,春季成虫迁飞构成大范围发生的虫源,扩散发生区春季迁入的成虫峰期、蛾量与主要越冬区相近,一代幼虫危害后虫量骤减,幼虫仅形成少量越冬种群。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石根生  周立阳  张孝羲  
概述了地统计学在昆虫种群时空动态分析中的基本方法,应用该方法分析了江苏省通州市和安徽省凤阳县稻纵卷叶螟23年各世代种群时间格局的结构特征和自相关性,并对历年各世代的种群数量进行了模拟估计。结果表明:种群每世代的累计蛾量和高峰日蛾量在一定世代间隔内均存在着自相关性,当世代间隔超过一定距离时表现为相互独立。两地区种群世代间的影响范围和作用程度的大小存在差异。通州世代间隔在8个以内时,种群具有明显的自相关性,而世代间隔少于3~4个时,有最强的自相关性。凤阳世代间隔在9个世代以内,高峰日蛾量存在自相关性,而世代间隔少于4时有最强的自相关性。讨论了地统计学方法在害虫时空动态、迁飞规律及预测预报上的应用。
[期刊] 中国农村经济  [作者] 王明利  王济民  谢双红  
本文在提出研究框架并对牧户调查资料进行初步分析后,运用模型深入研究了牧民对草地保护和建设行为的影响因素,得出如下结论:①牧民收入水平较低,仍以牧业收入为主;②牧民对草地的保护和建设与其家庭收入水平关系很大;③牧民文化程度对牧民保护和建设草地的行为具有较大的决定作用。本文根据研究结论提出如下政策涵义:①进一步加大公共财政投资力度,加强对草地的保护和建设;②积极推进与草原保护和建设有关的基本制度的落实;③大力加强人才培养,进一步提高牧民文化素质;④应更加关注牧区的贫困问题。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王澳  竹磊  张海亮  师睿  刘登科  马亚宾  倪俊卿  郭刚  蒋桂娥  王雅春  
为分析娟姗牛泌乳曲线的特征及其305d产奶量的影响因素,并重点比较娟姗牛和荷斯坦牛两品种泌乳曲线间的差异,本研究收集了河北地区某规模化牧场2017年1月—2021年1月共1 721头娟姗牛和6 093头荷斯坦牛的日产奶量连续监测记录,利用Wood模型对奶牛的个体泌乳曲线进行拟合,并根据曲线特征确定了高峰奶、高峰日、日产奶量变化速率、各泌乳阶段产奶总量等指标对泌乳曲线进行剖析。利用SAS 9.4软件的GLM过程分析了胎次、产犊季节等因素对娟姗牛305d产奶量的影响及两群体泌乳曲线间的差异。结果表明:1)Wood模型对娟姗牛泌乳曲线的拟合效果较好,泌乳曲线拟合度(R2)可达0.86;2)娟姗牛305d产奶量受胎次、产犊季节等因素影响显著(P<0.05),较高胎次及春季产犊的娟姗牛305d产奶量更高;3)娟姗牛和荷斯坦牛的泌乳曲线在高峰奶、高峰日及日产奶量变化速率等方面均表现出显著差异(P<0.05),娟姗牛的高峰日较荷斯坦牛提前了39.84天,而高峰奶占总产奶量的比例较荷斯坦牛高0.036%,且娟姗牛的泌乳主要集中于泌乳前期(1~99d),在泌乳后期(200~305d)产奶量显著降低(P<0.05)。综上,本研究利用连续测定的日产奶量记录全面揭示了娟姗牛的泌乳特征,同时通过与荷斯坦牛泌乳曲线的比较为研究娟姗牛与荷斯坦牛的种间差异提供了有用信息,为今后利用连续监测的日产奶量记录进行奶牛产奶性能的遗传选育和牛群的精准管理提供了参考。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作者] 牛豪杰  王琪  严善春  
【目的】梢斑螟是黑龙江省红松人工林的主要果梢害虫,研究了其成虫种群动态及未来种群变化趋势,为种群预测以及防治提供科学理论依据。【方法】在梢斑螟成虫发生期6月下旬—8月初,每天夜间19:00—23:00在红松林缘利用灯光诱捕梢斑螟成虫,结合幼虫鉴定种类,分析其种群动态。【结果】1)在牡丹江林口林业局的湖水、曙光和西北楞3个地点,诱捕到的种类均为赤松梢斑螟Dioryctria sylvestrella、冷杉梢斑螟D. abietella和微红梢斑螟D. rubella。2)在湖水,梢斑螟的种群数量最多,平均每天诱捕111.38头;西北楞其次,平均每天诱捕79.625头;曙光最少,平均每天诱捕69.63头。微红梢斑螟在3个地点均是优势种。3)在整个诱捕期间,冷杉梢斑螟和赤松梢斑螟成虫期为6月上旬—7月下旬,高峰期为6月下旬;微红梢斑螟成虫期为6月上旬—8月下旬,高峰期为6月下旬和7月中旬。4)3种梢斑螟都是在21:00—22:00诱捕的数量最多。5)3种梢斑螟的雌雄性比随着季节的推移波动较大,由开始的小于1,到接近于1,最终大于1,但总的性比接近1:1。【结论】梢斑螟的种群动态随时间和小生境的不同变化明显,6月下旬和7月中旬是其羽化高峰期,21:00—22:00是其最活跃时间。因此,对其防治应适时适地采取有效措施。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尹晓青  
采用1990年以来全国和省级层面相对连续的草原普查和监测数据,构建能够衡量不同年度草地资源可持续利用状态变化的可比性草地面积指数和存栏系数,对我国草地可持续利用状态的变化态势和区域变化特征进行分析评价。分析结果表明,与1990年相比,目前全国和20个草原重点省份的可比性草地面积均有所下降,但同期这些地区的草食家畜的饲养量逐年增加。从2005年以来全国和各省份的可比性草地面积的变化看,随着政府各项草原生态治理工程的实施,大部分省份的可比性草地面积开始小幅增长,同期草食家畜的饲养量也在增加,说明这些省份的草地资源利用是趋于可持续方向;但同时也有一些省份的草地利用的可持续性在下降,需要各级政府关注。
[期刊] 草业科学  [作者] 杨淑霞  冯琦胜  孟宝平  高金龙  葛静  梁天刚  
三江源区位于青藏高原腹地,作为长江、黄河和澜沧江的发源地,是我国重要的水源涵养和生态功能保护区。为了分析三江源区草地生物量的动态变化,本研究采用了人工神经网络方法(back propagation artificial neural network,BP ANN)模拟了草地地上生物量(above ground biomass,AGB),估算了2001-2016年草地AGB,从草地类型和流域两方面对草地AGB时空变化特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基于BP ANN的CXYN模型适用于研究区生物量的高精度反演,该模型的R2为0.77,RMSE为429.06kg·hm-2;2)16年间,三江源区草地生物量的变化趋势主要以稳定和恢复为主;3)草地生物量在空间分布上表现出明显的地域差异,呈现出由东南向西北逐渐减少的趋势。东南部部分区域AGB可达3 000kg·hm-2,而西北部的部分区域AGB小于500kg·hm-2。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李金花  宋红竹  周春江  牛正田  张绮纹  王斌  
以我国北方地区杨树人工林广泛种植的10个黑杨派品种(36杨、50杨、107杨、108杨、111杨、加杨、沙兰杨、I-214杨、109杨和110杨)为实验材料,先进行了苗期形态特征分析,并利用AFLP标记技术,选用E-TA/M-CAG和E-TC/M-CAG两对选择性扩增引物组合,获得了12条特异性条带,建立了这10个杨树品种的DNA指纹图谱,每个品种的扩增带型互不相同,可为杨树品种或无性系鉴定提供独特的特征。结果表明:利用AFLP DNA指纹图谱可以灵敏地鉴别相近无性系并与形态学鉴别分类结论相吻合,表明DNA指纹鉴定配合形态学鉴定方法具有较高的准确性和有效性。
[期刊] 中国农村观察  [作者] 孔祥智  庞晓鹏  张云华  
本文以我国北方最主要的粮食作物小麦为例 ,分别选取东、中、西部的山东、山西和陕西三省的 466个小麦种植户 2 0 0 2年横截面数据为样本 ,在农户微观层面运用扩展的C -D生产函数 ,实证分析了投入要素及其他影响因素在小麦生产中的作用。结果表明 :劳动和化肥投入的边际产出在大多数情况下呈负值 ,他们的边际产出远远小于耕地的边际产出 ,耕地是小麦生产最主要的投入要素 ;与投工和化肥的弹性系数比较而言 ,机械、水电等其它投入的边际效果比较明显 ;灌溉条件和地形状况对小麦生产具有显著的影响作用 ;而劳动力人均耕地、小麦在农户农业生产中的地位、户主年龄及教育特征对小麦生产影响不大。结论认为 :通过...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张秦英  郝小飞  
梅花是中国园林中的重要造景素材。作为有生命的造景元素,旺盛的生长势是其综合价值体现的根本,遵循梅花的习性特点,选择或创造适宜的场地条件是梅花应用的首要因素。本文从影响梅花生长的几个关键生态因子出发,分析总结了梅花在北方地区应用时的特点和注意事项,以期促进梅花在更广泛地域的景观应用。
[期刊] 草业科学  [作者] 刘佳  朱求安  王乐  张江  朱超凡  瞿莉莎  
草地不仅是黄河上游畜牧业发展的关键依托,而且其变化会对黄河上游水源涵养能力产生深远影响。探究黄河上游近40年草地植被的时空变化规律和突变特征,对其草地生态系统的治理和保护具有重要现实意义。本研究首先从13个常见的土地利用/土地覆盖(LULC)数据集中,提取了黄河上游地区的草地面积进行精度评价,再对精度最高的LULC数据集以及NDVI数据集,应用趋势分析法、累积距平法、M-K突变检验法和BFAST法分析黄河上游草地面积和NDVI的趋势变化和突变特征。结果表明:1)不同的LULC数据集在黄河上游区域表现出较大的差异性,其中CLUD-A数据集可以较为真实地反映黄河上游草地面积的变化特征。2)近40年间,黄河上游草地总面积呈现非显著(P> 0.05)减小趋势;空间栅格尺度上,草地面积在黄河上游93.6%的区域保持不变,在西部和东部的少部分区域呈现减小趋势;5.4%区域的草地面积发生突变,且70%以上突变区域在突变后保持减小趋势;2001年是草地面积突变的关键年份。3)针对NDVI的分析显示,在黄河上游草地分布区域中,50.1%的区域呈现NDVI显著(P <0.05)增加趋势,集中在黄河上游的东北部、东南部和西南部地区;10.9%区域的NDVI发生突变,且75%的突变区域在突变后呈现增长趋势,2005年是NDVI突变的时间节点。综上可知,近40年间,在人类活动和气候变化的综合影响下,黄河上游西部和东部部分地区的草地面积和NDVI趋势变化较为明显,2001-2005年是两者突变的关键时间段;整体而言,黄河上游地区的草地面积呈现非显著减小趋势,草地生长状态往好的方向发展。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蔡玉梅,郭焕成  
我国北方地区后备耕地资源的开发对缓解人地关系紧张趋势,平衡耕地总量具有重要作用。但也存在着严重的生态环境问题,尤其是农牧交错地带。本文从北方地区整体角度并结合农业部利用美国陆地卫星1:10万TM图象所作的典型调查区资料分析了北方地区后备耕地资源开发的时空特点,并在综合评价的基础上提出后备耕地资源开发的对策和建议。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邵景安  芦清水  张小咏  
使用自20世纪70年代末~2004年的3期遥感图像(70 sMSS、90 sTM和2004年TM/ETM),研究了近30年青海三江源西部干旱区草地退化的格局与过程,结果表明:整个研究时段内,草地退化发生面积占总草地面积的10%左右,且以草地覆盖度轻度下降为主,其退化面积占总草地退化面积的80%以上,其次是轻度沙化/盐化,相应比重占10%以上。草地退化面积呈东南向西北减少趋势,退化程度呈东南向西北降低格局,而退化类型也由复合型向单一型过渡。整个时段内,草地退化面积呈增加趋势,尤其是沙化面积增加较快。不同海拔、坡度和坡向间草地退化面积差异显著。海拔4 800~5 100m范围内为草地退化发生的主要...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