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1475)
- 2023(16423)
- 2022(14301)
- 2021(13596)
- 2020(11173)
- 2019(25693)
- 2018(25352)
- 2017(47704)
- 2016(26150)
- 2015(29211)
- 2014(29304)
- 2013(29162)
- 2012(26744)
- 2011(24314)
- 2010(24429)
- 2009(22599)
- 2008(22374)
- 2007(19705)
- 2006(17407)
- 2005(15514)
- 学科
- 济(103110)
- 经济(102961)
- 业(80672)
- 管理(74303)
- 企(57526)
- 企业(57526)
- 农(52940)
- 方法(42286)
- 数学(36518)
- 数学方法(36092)
- 农业(35540)
- 财(28947)
- 中国(28224)
- 业经(28154)
- 制(24860)
- 学(22182)
- 地方(21013)
- 贸(18266)
- 贸易(18258)
- 易(17803)
- 体(17553)
- 银(17506)
- 银行(17460)
- 务(17403)
- 财务(17325)
- 财务管理(17281)
- 行(16629)
- 融(16528)
- 金融(16525)
- 企业财务(16464)
- 机构
- 学院(369061)
- 大学(368861)
- 济(148166)
- 经济(144933)
- 管理(144522)
- 研究(127645)
- 理学(125051)
- 理学院(123644)
- 管理学(121589)
- 管理学院(120908)
- 中国(97067)
- 科学(78235)
- 京(78217)
- 农(77355)
- 财(70073)
- 所(64577)
- 业大(60643)
- 农业(59387)
- 中心(58891)
- 研究所(58400)
- 江(55080)
- 财经(54547)
- 经(49710)
- 范(48993)
- 北京(48929)
- 师范(48560)
- 院(45573)
- 州(44177)
- 经济学(43226)
- 财经大学(40353)
- 基金
- 项目(251459)
- 科学(197687)
- 研究(185968)
- 基金(182597)
- 家(159224)
- 国家(157807)
- 科学基金(134912)
- 社会(117246)
- 社会科(110712)
- 社会科学(110684)
- 省(98249)
- 基金项目(97072)
- 自然(86732)
- 自然科(84655)
- 自然科学(84633)
- 教育(84070)
- 自然科学基金(83117)
- 划(82275)
- 编号(76655)
- 资助(73745)
- 成果(62943)
- 重点(56180)
- 部(56048)
- 发(53748)
- 课题(52321)
- 创(52039)
- 制(49273)
- 创新(48595)
- 国家社会(48255)
- 科研(47731)
- 期刊
- 济(169504)
- 经济(169504)
- 研究(110772)
- 农(78398)
- 中国(77608)
- 学报(61703)
- 科学(56447)
- 财(54170)
- 农业(53102)
- 管理(50357)
- 大学(47612)
- 学学(44955)
- 教育(41064)
- 融(36667)
- 金融(36667)
- 业经(31481)
- 技术(30322)
- 财经(26489)
- 业(25355)
- 经济研究(24561)
- 问题(22846)
- 经(22519)
- 版(20681)
- 理论(18377)
- 科技(18095)
- 图书(17854)
- 世界(17239)
- 业大(17186)
- 技术经济(17124)
- 现代(16832)
共检索到55690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农业经济问题
[作者]
潘文轩 阎新奇
2020年在现行标准下实现全面脱贫后需尽快研究构建新的农村贫困标准。根据贫困标准制定规律与演进趋势,本文对2020年后制定农村贫困新标准的思路与措施进行了前瞻性探索,首次构建了农村贫困新标准的整体框架并说明其动态演进过程。本文论证并提出的2020年后的农村贫困新标准,是以相对贫困标准为方向、以多维贫困标准为核心,包含国家与地方双层标准的一个体系。鉴于现行标准下脱贫户生活水平仍较低的现实,绝对贫困标准向相对贫困标准的转变宜采用渐进方式,设立有过渡性质的一般贫困标准。在区域发展差异较大情况下,制定农村贫困新标准应坚持国家标准与地方标准相结合的原则。
关键词:
2020年 贫困标准 相对贫困 多维贫困
[期刊] 中国农村经济
[作者]
王小林 冯贺霞
2020年后,中国扶贫工作将由消除绝对贫困向缓解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相对贫困转变。本文首先回顾了绝对贫困和相对贫困标准的相关文献,基于可行能力理论从"贫"和"困"的视角构建了多维相对贫困标准概念框架,然后在对基本需要法和能力方法进行理论分析的基础上,结合典型国家的国别经验研究,提出了中国2020年后多维相对贫困标准的政策取向。本文认为,2020年后中国应采用多维相对贫困标准,没有必要与OECD国家相对贫困标准接轨。多维相对贫困标准,既要包括反映"贫"的经济维度,也要包括反映"困"的社会发展维度,还要包括生态环境维度:在经济维度,需要考虑收入和就业两个方面;在社会发展维度,需要考虑教育、健康、社会保障、信息获得等方面;而新发展理念以及生态补偿脱贫实践经验要求把生态环境纳入多维贫困框架中。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何秀荣
反贫困是当今世界各国的重要政策目标之一,但实施反贫困政策与是否脱贫不是一回事。全世界很多发展中国家的脱贫效果不佳,新中国初期30年冀望发展农村集体经济来使农民集体脱贫的效果也不佳,中国的有效脱贫始于农村改革开放。中国脱贫的主要特点是脱贫人口多、脱贫速度快、脱贫地区广、总体脱贫稳定性好。中国成功脱贫的要素是:1993年前的脱贫基本归功于经济发展的"涓滴效应",1993年之后主要归功于政府系统推进的反贫困政策,其中尤其是扶贫组织建立、机制完善、强有力的行政执行能力、强大的社会动员能力和巨量的资金投入等政策措施发挥了重要作用。但目前的脱贫依然还是低水平的,2020年后的反贫困任务主要是提高脱贫标准与缩小相对贫困并行、从一般贫困转向特殊群体、从单维贫困拓展到多维贫困、从农村贫困延伸到城市贫困,尤其要重视的是如何阻断贫困的代际传递;要把握好城乡扶贫政策侧重点、贫困标准设定与计算等问题。
[期刊] 农业经济问题
[作者]
刘成良
贫困瞄准能力是国家认证能力的重要表现,虽然在精准扶贫时期国家认证体系建设取得了长足进步,但贫困瞄准能力与贫困治理目标以及治理体系不匹配等问题仍然存在,问题突出表现为精细化设计的贫困量表难以准确评估贫困户、贫困瞄准能力也难以应对乡村的弱分化社会结构,贫困瞄准除了存在错评型偏差、漏评型偏差,此外还存在着模糊型偏差等问题。研究发现,贫困瞄准机制与贫困人口规模分解机制的矛盾影响着贫困认证体系的目标达成,由于国家贫困瞄准能力无法应对基层复杂的社会事实,结果造成贫困瞄准偏差难以消除。长远来看,贫困瞄准能力长效建设需要在四个层面继续发力:完善贫困认证体系,建立浮动型政策帮扶体系,强化对贫困问题的动态化、常态化治理;坚持分类治理原则,明确贫困瞄准的事实标准,改变计划色彩浓厚的贫困人口分解机制;完善公共政策的适应与调适周期,保持灵活调整的纠偏能力,综合提升地方治理效能;将贫困户造假、福利欺诈等行为纳入全国信用信息共享平台,完善社会征信体系建设。
关键词:
精准扶贫 地方治理 贫困瞄准 国家能力
[期刊] 改革
[作者]
张明皓 豆书龙
2020年后中国贫困性质将发生变化,以消除绝对贫困为目标而设置的贫困治理方案需要随之而调整。基于相对贫困基本性质的判定,2020年后的贫困治理应重点关注两个议题:如何处理好与以往贫困治理战略经验的关系;如何回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建设“两步走”目标而同步调整贫困治理战略议程。2020年后的贫困治理,应以普惠性贫困治理制度、综合性贫困治理体制结构和差异性贫困治理政策的设计为转型方向。2020年后的贫困治理转型应将顶层设计和微观治理相结合,以实现贫困治理战略的整体性推进。
关键词:
贫困性质 相对贫困 贫困治理 精准扶贫
[期刊] 中国农村经济
[作者]
孙久文 夏添
中国在2020年将基本消除绝对贫困,之后,贫困问题由绝对贫困转向相对贫困。由于中国相对贫困现象较为突出,并与绝对贫困存在交叉,这使得以基尼系数为基础的相对贫困测度失真。本文首先通过回顾中国的贫困线调整和扶贫政策演变,分析贫困类型的转变;然后对城乡二元结构未打破背景下的农村相对贫困规模进行测算,提出基尼系数区域化的设想;最后对城乡统筹下的相对贫困线设定进行现实考量,并给出设计方案。即:中国2020年之后的相对贫困线设定应采取两区域、两阶段方法——非沿海地区实施绝对贫困线相对化、沿海地区实施基于居民可支配收入的相对贫困线,并每5年上调一次;2035年中国进入城镇化后期,相对贫困标准整体进入以全民可支配收入为识别基础的阶段。未来贫困治理仍需要在工作培训、区域转型、多维和精准识别上不断提升。
[期刊] 中国农村经济
[作者]
唐平
本研究的主要目的,就是利用多年来在中国全国范围内开展的农村住户抽样调查所掌握的大量详实资料,研究分析改革以来中国农村贫困标准的确定、调整等问题,以便于客观地描述和评价中国农村贫困的变化情况及特征,为进一步作好九十年代中国的反贫困战略工作提供参考线索。
[期刊] 统计研究
[作者]
鲜祖德 王萍萍 吴伟
贫困标准是贫困测量的重要基础,准确测量和反映中国农村贫困状况首先需要对国家农村贫困标准测算方法及其代表的实际生活水平有一个清晰准确的判断。为此,本文首先全面梳理了国家农村贫困标准的测算与调整方法,采用纵向历史比较与横向国际比较相结合的方式,深入分析了当前国家农村贫困标准所代表的实际生活水平,以及现行国家农村贫困标准与我国扶贫历史实践中采用过的另外两个贫困标准和世界银行提出的国际贫困标准的差异。然后简要介绍了农村贫困监测体系,并对按照现行国家农村贫困标准衡量的减贫成果和多维贫困缓解情况进行了量化分析。本文主要结论如下:第一,现行国家农村贫困标准符合我国国情和当前发展阶段,是与"两不愁、三保障"相结合的基础上达到稳定温饱要求的标准。第二,按现行国家农村贫困标准测算,改革开放以来我国脱贫成就显著,全国农村贫困人口减少7亿多人。第三,近年来,我国农村脱贫步伐进一步加快,扶贫成效非常显著。全国和贫困地区农村贫困人口大幅下降;贫困地区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快于全国农村平均水平;全国和贫困地区农村居民生活条件、基础设施和基本公共服务不断改善。最后,在扶贫实践中,经常会涉及国家标准与地方标准、单一标准与多维标准、贫困监测抽样调查数据与建档立卡数据之间的关系,需要有清晰的认识,并加以妥善处理。本文中使用的数据主要来源于中国住户调查和国家农村贫困监测调查。
[期刊] 改革
[作者]
赵曦 熊理然
《改革》2008年第5期发表了高新才、王科的文章《主体功能区视野的贫困地区发展能力培育》,针对该文观点,《改革》编辑部收到西南财经大学赵曦、熊理然的争鸣文章,现予编发。
[期刊] 统计研究
[作者]
《中国农村贫困标准》课题组
一、贫困的概念世界各国研究贫困问题,有各种测量的办法和众多的贫困线,它们都有一个基本特征,即贫困是人们的生活水平达不到一种社会可接受的最低标准时的状况。而不同范围和角度的研究与测定,又把贫困具体划分为绝对贫困、相对贫困、狭义贫困、广义贫困等概念。(一)绝对贫困与相对贫困。
[期刊] 中国农村经济
[作者]
林闽钢
当前,农村贫困监测中使用的贫困标准存在不少问题,主要表现在:(一)贫困标准层次单一,不能全面准确地反映农民生活发展的现状和存在差距。(二)贫困标准变动性差。没有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农户收入水平提高、物价变化等因素的影响逐年对贫困标准作调整。(三)现行贫困标准以人均纯收入300元作为贫困线和脱贫线已不能正确反映农村的贫困状况,需要调整和修正,以适应当前农民生活发生的变化。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王国庆 张吉忠 哈金才 刘兆强
在借鉴国内外经验的基础上,结合实际情况,重新确定了新时期宁夏农村贫困标准的测算方法,在对宁夏中南部集中连片贫困地区进行实地调研的基础上,构建了农村居民生活消费的食物与非食物标准清单,计算了农村贫困人口的基本生活消费支出并确定了生存型、温饱型、发展型三种不同类型的贫困标准,为今后一个时期宁夏的扶贫开发工作提供了理论借鉴和操作依据。
关键词:
贫困标准 食物支出 非食物支出
[期刊] 调研世界
[作者]
王萍萍 徐鑫 郝彦宏
现行农村贫困标准是否与小康社会相适应,不仅影响到对我国反贫困成果的评估,也直接关系到对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认同。经国家统计局测算,目前农村贫困标准已达到小康生活要求的稳定温饱水平,但要真正做到"两不愁",还需要做好"三保障"以及养老、救助和临时救助等工作,保障基本住房,并尽可能消除个体家庭难以预测的偶发不利因素。在实际工作中,我们应正确使用现行农村贫困标准,按物价水平逐年上调各种扶贫工作标准,使反贫困工作更加完整覆盖贫困人口。
关键词:
农村 贫困标准 小康 脱贫
[期刊] 改革
[作者]
叶兴庆 殷浩栋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减贫以消除绝对贫困为目标,经历了农村改革推动减贫,工业化、城镇化与开发式扶贫推动减贫,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短板推动减贫三个阶段。从纵向和横向比较看,我国2010年绝对贫困标准能够满足消除绝对贫困的需要。2020年后,相对贫困群体将取代绝对贫困群体成为贫困群体的主体,应按中位收入比例法制定相对贫困线,统一城乡扶贫目标与治理机制,以包容性增长和多维度改善促进长期减贫。同时,需要构建缓解相对贫困的政策体系,包括实施以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为基础的防贫政策、发展型低收入群体救助政策、有利于低收入群体增收的产业政策,以及推动欠发达地区发展的区域政策。
关键词:
绝对贫困 相对贫困 贫困标准 减贫政策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牟秋菊
2020我国脱贫攻坚总体目标即将实现,但脱贫攻坚总体目标的实现绝不意味着农村贫困现象的彻底消除,农村扶贫开发是长期的历史任务,2020以后我国农村扶贫将会进入一个全新的时期和阶段,农村绝对贫困消除但农村相对贫困问题随之呈现,新阶段可能会凸现出新特征新情况,需要不断探索、创新反贫思路和策略。
关键词:
后2020 农村扶贫 贫困问题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