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8088)
2023(10949)
2022(9316)
2021(8769)
2020(7298)
2019(15798)
2018(15290)
2017(28671)
2016(15577)
2015(16810)
2014(15750)
2013(15720)
2012(14590)
2011(13209)
2010(13199)
2009(12555)
2008(12158)
2007(10704)
2006(9521)
2005(8189)
作者
(44005)
(37667)
(37126)
(35043)
(22998)
(18174)
(16325)
(14591)
(13959)
(12898)
(12863)
(12129)
(11862)
(11605)
(11534)
(11242)
(11200)
(10871)
(10800)
(10358)
(9418)
(9108)
(9053)
(8680)
(8567)
(8344)
(8292)
(7989)
(7552)
(7468)
学科
(64696)
经济(64633)
(51823)
(45663)
管理(39999)
(30369)
企业(30369)
农业(30153)
方法(23379)
数学(21209)
数学方法(21078)
中国(18623)
业经(18598)
(15794)
技术(15173)
地方(14156)
(13746)
贸易(13738)
(13456)
(13435)
(12163)
(11712)
税收(11060)
(11005)
(10757)
银行(10715)
(10608)
(10273)
技术管理(10231)
农业经济(10091)
机构
学院(210499)
大学(205600)
(94801)
经济(93320)
管理(80483)
研究(76869)
理学(70297)
理学院(69550)
管理学(68544)
管理学院(68166)
(61659)
中国(60582)
农业(47654)
科学(47009)
(42027)
业大(41298)
(41036)
(39324)
中心(36260)
研究所(35653)
财经(31700)
(31645)
农业大学(29782)
(29221)
经济学(28209)
(26492)
(26463)
经济学院(25709)
北京(25536)
经济管理(25248)
基金
项目(146085)
科学(114956)
基金(107287)
研究(104063)
(96161)
国家(95229)
科学基金(80430)
社会(69518)
社会科(65653)
社会科学(65636)
(58283)
基金项目(57517)
自然(51100)
自然科(49944)
自然科学(49929)
自然科学基金(49088)
(48088)
教育(44332)
编号(40851)
资助(40755)
(34402)
(33580)
(33435)
重点(32874)
(32076)
创新(31641)
成果(31268)
(30099)
国家社会(29982)
科研(27842)
期刊
(107366)
经济(107366)
(65145)
研究(61907)
中国(45767)
农业(43907)
学报(39337)
科学(34919)
大学(29673)
(29406)
学学(28710)
管理(26160)
业经(23824)
(23518)
金融(23518)
(21531)
经济研究(16952)
技术(15568)
教育(15302)
问题(15036)
财经(14639)
农村(13805)
(13805)
农业经济(13626)
(12893)
(12627)
世界(12581)
业大(12043)
科技(11997)
技术经济(11132)
共检索到322358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农业经济问题  [作者] 程国强  朱满德  
新冠肺炎疫情将从多个渠道、多重方式对今年农民增收带来严重冲击,其中对工资性收入影响尤为突出。疫情在全球加速扩散,对全球经济贸易增长冲击严重,通过全球供应链影响我国产业经营和农民就业,今年后期农民持续增收挑战巨大。本文认为必须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两线作战;加快中小企业复工复产,实施文化旅游产业振兴,加大创新创业支持,恢复和稳定农民就业增收;创新农产品产销对接,实施产业提升工程,提升风险治理能力,稳住和促进农业经营增收;加强国际疫情研判,抓紧做好防范应对,稳住农民增收基础。要对标问题、攻坚克难、系统发力,通过一揽子政策助力农民持续增收,力争如期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全面打赢脱贫攻坚战目标。
[期刊] 农业经济问题  [作者] 叶兴庆  程郁  周群力  殷浩栋  
由于种养业季节性强、农民工流动性大、农村防护条件差,疫情对农业农村发展的影响具有全面性和持久性。研究显示,疫情防控导致的物流中断,家禽养殖企业遭遇生存危机,导致短期肉价下跌和2020年肉类供需紧张局面加剧;果蔬滞销、粮食销售延迟以及部分农产品消费抑制,将使相当部分种植户2020年收益面临下滑;疫情期间的延期复工和疫情后的长期停工会导致农民工就业人数下降205万人至351.1万人,2020年农民工人均工资收入名义增长速度可能将下降1.45至2.46个百分点。综合考虑疫情对各项收入来源的影响,2020年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名义增长速度可能将下降2.59至3.59个百分点。因此,应加紧建立应急储备和加大供需调节力度,以补贴和政策性信贷支持引导龙头企业帮助小农户度过难关,加大对农民工再就业培训和返乡创业的支持,多渠道稳定农民收入。
[期刊] 经济纵横  [作者] 吴振宇  朱鸿鸣  朱俊生  
新冠肺炎疫情会从多个渠道给金融运行带来影响,总体上会形成预期冲击、实体传导、政策消化三个冲击阶段。疫情对金融运行的冲击总体可控,但要警惕对区域及行业的结构性影响,以及与存量风险的叠加效应。针对疫情影响的阶段性、结构性、叠加性特征,在系统全面防控疫情带来的金融风险时,应重点关注股票市场和债券市场的波动,特别要防止新旧风险并发,"股、债、汇"风险叠加等极端情况出现。当前,在制定和完善对冲性金融政策时,要综合考虑其在不同阶段的作用,宜多采用数量化工具,以便于政策的后期退出;多采用结构化工具,以提高政策的精准性;多采用区域性政策,以提高政策实施的效率,提前控制政策消化期的成本。
[期刊] 改革  [作者] 蒋和平  杨东群  郭超然  
新冠肺炎疫情的爆发对粮食种植业、畜牧养殖业、种业、休闲农业、农产品加工业、蔬菜业、水果业、花卉业等产业发展,都会带来一定的负面影响。为减少新冠肺炎疫情的负面影响,推动农业健康发展,应保障粮食和重要农产品供给,抓好春耕春播工作,保障乡村道路运输通畅,在南方地区推广稻田综合种养模式,发展生态高值农业和"康养业+富硒+农业",尽快推进饲料企业和屠宰加工企业复工复产,加大对农业产业的金融支持力度,降低农业经营成本,鼓励发展以村为单位的农业社会化服务组织,大力培育农产品销售新业态,建立政府、企业和市场互动的农业灾害救助体系。
[期刊] 农村金融研究  [作者] 刘佳  芦千文  高鸣  张哲晰  
新冠肺炎疫情对国民经济造成了巨大的冲击,使农村居民增收难度加大。论文通过网络问卷形式对全国4621户农村居民进行了调查。根据样本户预估,大部分农村居民户全年收入会受疫情影响增速放缓或减少,工资性收入、经营性收入和非农经营收入均不同程度地受到冲击。从事第三产业的外出务工和就近务工农户的工资性收入受到的影响较大,农民工工资收入存在不稳定性和脆弱性。农业经营性收入与耕作周期相关,且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受影响程度高于小农户。农村非农产业经营活动带来的收入也受到了影响,其中经营餐饮、零售、住宿、乡村旅游等生活性服务业的农村居民户经营收入减收风险较大。对此,论文提出了减轻疫情影响、确保农村居民持续稳定增收的相关建议。
[期刊] 农村金融研究  [作者] 李晋阳  罗博文  魏立乾  罗剑朝  
当前,我国新冠肺炎防控工作已从攻坚克难联防联控阶段转向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的新阶段。在有序推进各行各业复工复产的情况下,如何消解新冠肺炎疫情给"三农"带来的影响,精准施策、多点发力,实现"三农"恢复性增长和经济常态发展已成为亟待解决的突出问题。论文通过分析新冠肺炎的特点、国内外疫情态势等,全面剖析新冠肺炎疫情对"三农"发展造成的冲击及影响,从供给侧、需求侧、均衡侧等三个层面提出了抑制疫情对"三农"发展冲击的若干建议,为农业生产的全面恢复和持续稳定发展,助力2020年实现脱贫攻坚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提供借鉴和决策参考。
[期刊] 世界农业  [作者] 田江帅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疫情在全球不断蔓延,意大利是第一个大规模暴发新冠肺炎疫情的欧洲国家,也是欧洲第一个采取"封国"措施的国家。在全球范围内,疫情对于经济的影响是显而易见的,对农业的影响原则上应该比其他部门小,但由于疫情暴发造成的劳动力短缺、运输受阻、恐慌性购买以及部分粮食出口大国限制粮食出口对供应链的破坏使得各国农业面临巨大挑战。意大利政府对农业高度重视,在防控疫情的同时,对农业加强了支持措施。从意大利农产品的生产、进出口贸易、自给率等方面看,政府采取的应对措施平衡得当,能够保证主要农产品供给。
[期刊] 经济纵横  [作者] 魏后凯  芦千文  
新冠肺炎疫情对经济社会秩序的冲击,不可避免地影响到农业农村发展和农民持续增收。具体看,农业生产和农产品供给保持总体稳定,但农产品销售和农业投资呈下降趋势、生产成本提高、经营风险增加;农民外出务工受阻、就业稳定性下降,多元收入增速下滑且局部减收风险较大,疫情期间临时性消费明显减少,日常生活消费被抑制;农村产业发展受到冲击,基础设施和脱贫攻坚项目进度延后,公共服务新短板暴露出来,为脱贫攻坚和补上农村全面小康短板增添新困难。为有效应对疫情影响,应统筹做好疫情防控与"三农"工作,利用新产业、新业态逆势发展和部分农民工滞留乡村的有利时机,尽快恢复农业农村经济秩序,确保粮食安全和重要农产品供给,提高农村新型经营主体和服务主体发展质量,稳定和促进农民务工就业创业,加快补齐农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短板,高质量完成剩余脱贫攻坚任务。
[期刊] 财经问题研究  [作者] 钱学锋  高婉  
2019年末暴发的新冠肺炎疫情对中国经济造成了严重的影响,在此背景下,本文结合总供给和总需求模型,分析此次疫情对中国物价的冲击。本文利用2018—2020年中国主要消费品和工业品的微观价格数据,借鉴Chen等的做法,将武汉"封城"作为新冠肺炎疫情暴发时间点,采用双重差分法研究疫情暴发对中国物价的影响,主要得出以下结论:新冠肺炎疫情暴发对中国物价产生了负向冲击,但整体冲击幅度不大。武汉市作为新冠肺炎疫情的集中暴发城市,其整体物价下降幅度显著高于中国其他城市。中国其他城市物价受到的负向冲击没有因新冠疫情严重程度不同而产生显著差异,也没有因其离武汉市距离的增加而减小。收入差距较大的省份城市,其整体物价和食品零售价格受疫情负向冲击更大;贸易依存度较高的城市,其工业生产资料价格受到的负向冲击更大;及时发放消费券的城市,其食品零售价格的恢复速度快于其他城市。本文以物价为切入点,从一个较新的视角研究新冠肺炎疫情暴发对中国经济的影响,深入探究物价变化背后蕴含的深层经济机理,为相关政策制定提供了经验支撑。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姚前  
新冠肺炎疫情是当前全球面临的共同大考,各国正动员一切资源全力抗击疫情。疫情改变了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许多正常时期似乎不那么重要的问题在疫情期间显得十分突出,其中就包括实物现金存在的携带病毒风险。它们从现场回收后要么直接销毁,要么必须经消毒处理后才能投放给客户。再加上社交隔离缘故,社会"去现金化"可能将进一步加速。现金数字化的必要性再一次成为业界关注的焦点。业内人士注意到,最近美国推出2万亿元经济刺激法案时,其初稿曾包含数字美元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陈宝明  彭春燕  
2019年底暴发的新冠肺炎疫情对全球经济社会发展和科技创新都产生了深远影响,在推动生物、信息等领域实现重大科技进步的同时,导致全球科技创新在一定程度上减缓,科技创新在应对疫情中的根本支撑作用凸显,以任务为导向的公私合作科技创新模式发挥了重要作用,同时导致科技创新不平衡现象加剧,面向人类共同挑战的国际科技创新合作需求显著增加。中国一方面应加强科技创新在应对疫情上的支撑力度,另一方面要提前谋划疫情后科技创新的发展策略。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王远卓  张红地  
2020年初发生的新冠病毒肺炎,相对于2003年的非典疫情,传染性更强,蔓延省域更广,确诊人数更多。目前,它已经成为世界性的疫情,并且被世界卫生组织(WHO)认定为国际公共卫生紧急事件(PHEIC)。由于我国政府在应对此次疫情上采取了有力措施,此次抗击疫情的周期有望缩短。我们预计,新冠肺炎疫情造成的经济损失主要集中在2020年第一季度,从第二季度起经济将会逐渐恢复正常。那么如何消除此次疫情带来的不利影响成为今年必须面对的一个问题。
[期刊] 经济纵横  [作者] 黄群慧  
从供给侧分析新冠肺炎疫情对经济的影响,需注意劳动力停工、企业停产、供应链中断等短期冲击的同时,更要清楚地看到技术变革、生产方式变化的长期影响及其政策启示意义。新冠肺炎疫情大流行带来的经济影响从供给侧分析发现,疫情对供给冲击具有短期性、全球性和高强度的特征。基于劳动力供给、企业生产和产业链层面分析疫情对供给侧冲击的短期影响得出:要素层面表现为"断崖效应"与"替代效应"叠加;企业层面表现为从迅速停产停工到艰难复产复工;产业层面表现为供应链中断与产业链外移风险加大。基于技术创新和制度创新两个层面分析疫情对供给侧冲击的长期影响得出:疫情带来的社会经济环境巨变将促进数字化、智能化技术创新及应用,将促进我国制度创新,还将对全球经济政治秩序产生长期重大影响。围绕企业纾困和激励创新两个方面提出在常态化疫情防控机制下积极促进企业复工复产,有效纾解企业尤其是中小企业困难;加强跨产业、跨地区的全产业链协同复工,提高我国产业链安全水平和现代化水平;把握疫情促进智能化技术创新的机遇,大力推进新型基础设施建设,加快实现经济新旧动能转换的政策建议。
[期刊] 南方金融  [作者] 吴婷婷  朱昂昂  
本文以2003年非典疫情对我国经济的影响为切入点,梳理分析非典疫情对于我国宏观经济、产业发展以及金融市场等方面的影响。在此基础上,通过比较新冠肺炎疫情与非典疫情在传染范围、外部环境、发展阶段和经济结构等四个维度的差异,分别讨论新冠肺炎疫情对我国供给侧、需求侧、金融市场、产业链和供应链、逆全球化的影响,以此探究新冠肺炎疫情在国内爆发时期以及在全球蔓延时期给我国经济带来的两次不同程度的负面冲击。克服新冠肺炎疫情影响、促进我国经济社会发展,要在做好疫情防控常态化管理的同时,积极有序地推进全面复工复产,从供需两侧同时发力推动经济增长,充分发挥金融支持实体经济发展作用,完善产业链和供应链布局,以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理念应对逆全球化影响。
[期刊] 财政研究  [作者] 冯俏彬  韩博  
新冠肺炎疫情的发生对我国财政经济造成重大冲击。本文基于当前疫情发展信息,初步评估其对2020年财政收支的影响程度。研究发现,新冠肺炎疫情将导致2020年财政减收增支在1.2—1.7万亿元之间,做好今年的财政平衡工作"压力山大"。因此本文提出,要财政收入、财政支出、赤字债务"三管齐下"、多措并举,一方面调整支出结构,提高赤字率和债务规模,另一方面积极挖掘收入侧的潜力,提高财政部门对于政府收入的统筹安排能力,努力谋求2020年财政收支基本平衡,全力支持国民经济实现"六稳",保持经济社会稳定。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