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9753)
2023(14530)
2022(12287)
2021(11949)
2020(10122)
2019(23952)
2018(23414)
2017(44087)
2016(23695)
2015(27195)
2014(27071)
2013(26782)
2012(24990)
2011(22354)
2010(22202)
2009(20802)
2008(20903)
2007(18170)
2006(15333)
2005(13853)
作者
(67856)
(57067)
(56636)
(54225)
(36004)
(27449)
(26032)
(22349)
(21666)
(20123)
(19350)
(19298)
(18018)
(17885)
(17797)
(17757)
(17217)
(16997)
(16396)
(16387)
(14166)
(13945)
(13873)
(13079)
(12868)
(12814)
(12567)
(12415)
(11401)
(11337)
学科
(100700)
经济(100601)
管理(66307)
(63841)
(51597)
企业(51597)
方法(49342)
数学(44001)
数学方法(43409)
中国(28402)
(27317)
(26267)
(21055)
贸易(21047)
(20669)
(20556)
业经(19744)
(19094)
农业(17740)
地方(16813)
(16516)
财务(16460)
财务管理(16415)
企业财务(15549)
(15350)
银行(15306)
(15004)
金融(15001)
(14768)
(14591)
机构
大学(343167)
学院(339521)
(145758)
经济(143043)
管理(130631)
研究(118011)
理学(113012)
理学院(111753)
管理学(109729)
管理学院(109093)
中国(90800)
(72556)
科学(71323)
(65306)
(59261)
(57895)
中心(54888)
研究所(54068)
财经(52527)
业大(50481)
(48709)
(47977)
农业(45830)
经济学(45826)
北京(45770)
(44116)
师范(43604)
(42292)
经济学院(41353)
财经大学(39204)
基金
项目(228672)
科学(180595)
基金(169116)
研究(164232)
(148432)
国家(147279)
科学基金(126002)
社会(105643)
社会科(100202)
社会科学(100175)
基金项目(88602)
(86224)
自然(81936)
自然科(80105)
自然科学(80081)
自然科学基金(78670)
教育(76135)
(74074)
资助(70615)
编号(64983)
成果(52842)
(52190)
重点(52027)
(48571)
(47001)
国家社会(44961)
教育部(44801)
科研(44762)
课题(44412)
创新(44187)
期刊
(152969)
经济(152969)
研究(98299)
中国(64277)
学报(55124)
(51785)
(51680)
科学(50594)
管理(46801)
大学(42047)
学学(39528)
农业(35670)
教育(33583)
技术(30274)
(29207)
金融(29207)
财经(26226)
经济研究(25799)
业经(23421)
(22672)
问题(20607)
(20185)
(19426)
统计(18072)
世界(17290)
技术经济(17250)
国际(17217)
(16933)
图书(16091)
(15977)
共检索到50125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农村经济  [作者] 胡小平  郭晓慧  
本文在分析中国粮食需求用途结构和品种结构变化特征的基础上,从合理营养标准的视角确定人均食物需求,预测了2020年中国主要粮食用途和品种的需求数量。预测结果表明,中国粮食需求总量稳步增长,2020年达到约6.1亿吨;需求结构将发生明显变化,饲料用粮预计达到2.98亿吨,将取代口粮在中国粮食用途中排第一位;玉米需求量预计达到2.3亿吨,将超过稻谷成为未来中国粮食消费的最主要品种。
[期刊] 中国农村经济  [作者] 李国祥  
2013年,中国粮食总产量达到6亿吨水平,估计居民直接和间接消费粮食近5亿吨,其中,口粮和饲料粮消费量分别大约为2亿吨和3亿吨,粮食总产量与居民粮食消费量比率大约为1.2。在此基础上,根据中国人口数量、城镇化率、城乡居民食物消费量变化等因素,本文估计,2020年,中国居民粮食消费总量大约为6亿吨,其中,口粮和饲料粮消费量分别大约为2亿吨和4亿吨。按照国内粮食总产量与中国居民口粮和饲料粮消费量保障系数1.2的要求估算,2020年,中国粮食生产能力要达到7亿吨。从中国目前的粮食安全保障政策及其资源条件看,2020年,中国具备7亿吨的粮食生产能力,但是,需要注意防范政策执行不到位等风险。
[期刊] 农业经济问题  [作者] 吕新业  胡非凡  
本文在对粮食消费因素、生产因素、进口因素进行趋势性分析基础上,对稻谷、小麦、玉米、大豆等主要粮食品种进行供需预测认为,2020年我国粮食消费、生产与进口量分别为6.93亿吨、6.44亿吨与0.49亿吨。为保障粮食安全,应积极实施国家食物安全新战略,积极改善进口粮食环境条件与全球粮食安全治理机制,系统做好粮食产能的预警与调控工作。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刘影  肖池伟  李鹏  姜鲁光  
运用区域重心、地理集中度和CGE等方法,基于全国粮食主产区1978-2013年省域层面粮食产量和地区生产总值(GDP)数据,计算改革开放以来主产区粮食重心、经济重心、粮食集中度、经济集中度和粮-经耦合系数,并对主产区的粮食生产和经济发展水平的关系("粮-经"关系)及其一致性进行分析。结果显示:11978年以来主产区粮食重心和经济重心均位于主产区几何重心的西南侧;主产区粮食重心总体向东北移动,移动幅度较大且不稳定,经济重心总体向主产区西南方向移动,移动缓慢且稳定;1978年粮-经重心相互偏离1.17个纬度,2013年经济重心位于粮食重心的西南方,粮-经重心相互偏离1.51个纬度,粮-经重心南北偏...
[期刊] 经济学家  [作者] 彭克强  刘枭  
粮食安全攸关中国未来社会经济稳定与发展。作为发展中的社会主义人口大国,中国粮食安全应牢固建立于基本自给基础上。改革以来中国粮食安全的基本态势是:人口持续增长,播种面积波动下降,但单产较快波动上升使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甄霖  王超  成升魁  
粮食补贴政策是确保粮食增产、农民增收和国家粮食安全的重要举措。论文分3个阶段系统梳理和分析了1953—2016年期间实施的粮食补贴政策特点和演变趋势,分4个环节即粮食生产、加工、存储、销售环节分析了补贴政策的时空变化,总结提炼了目前粮食补贴政策存在的问题,以期为我国粮食补贴政策的制定提供参考。分析表明,我国粮食补贴的形式、对象、范围和目标等在起步阶段(1953—1978年)、探索调整阶段(1979—2003年)和改革发展阶段(2004—2016年)变化明显,补贴资金投入逐年增长且表现出显著的区域差异性;补贴政策逐渐向粮食主产区、经济相对发达的地区倾斜。目前我国粮食补贴政策存在的问题主要体现在补贴效果和目标的差距、补贴对象和范围的核定、补贴结构以及补贴政策的影响力和农户的认知度等方面。研究以期为完善粮食补贴政策制定和提高政策实施效果起到借鉴作用。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甄霖  王超  成升魁  
[期刊] 统计研究  [作者] 杨言勇  
Using Box-Jenkins mode1,the author analyses and forecasts the cycle of grain production in China.
[期刊] 上海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刘国栋  
本文从实证的角度研究了贸易条件和国内粮食价格保护机制对1986-2008年中国粮食价格波动的影响,并应用名义保护率(NRP)、反贸易偏好(ATB)分析了期间中国农业保护水平。研究结果表明:贸易条件和国内价格保护政策在中国2001年加入WTO年前后对国内粮食价格变化有着显著不同的作用;中国粮食保护水平同样呈现出两阶段不同的保护特点。国内的粮食价格保护政策消除了由于贸易条件变化带来的国内粮食价格的波动,保持了粮食价格的稳定。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丁睿  顾朝林  庞海峰  李震  
定量化的城市等级规模模型是分析和预测城镇体系结构演化的重要方法。在回顾了国内外学者在城市等级规模的数量模型方面的研究进展后,利用2002年建设部城市非农人口统计资料,分析了我国城市等级规模现状,建立起位序—规模幂函数模型,证实其分布符合位序—规模法则,并对误差作出分析,继而对2020年我国城市等级规模结构作出预测。
[期刊] 农业经济问题  [作者] 梁仕莹  孙东升  杨秀平  刘合光  
改革开放30年来,我国粮食产量大幅度提高。但是粮食生产并不是一个稳定变化的过程,而是呈波动增长的态势。本文首先运用HP滤波分析方法将我国1988—2007年的粮食产量分离为波动序列和时间趋势序列,在此基础上对趋势序列建立了三次抛物线模型。分别利用三次抛物线模型、灰色预测模型以及组合预测方法拟合估计了我国前20年的粮食产量,并分析了三者的拟合精度。结果显示,组合预测模型能够提高预测精度。并利用该方法进一步预测了2008—2020年我国的粮食产量。
[期刊] 世界农业  [作者] 王晓蜀  刘健男  
2012年中国稻米进口量激增,创下了历史纪录。本文针对这一现象,对中国稻米进口总量、各品种进口量及进口国别等进行分析。通过对比发现,水稻丰收使得东南亚各国之间展开了稻米出口竞争,进而拉低了国际市场稻米出口价格,并继而大大低于国内价格是2012年中国稻米进口激增的根本原因。但从形势来看,国际稻米价格应不会长期在低位运行,中国稻米大量进口也不会长期持续。为保证中国粮食安全,必须坚持口粮高度自给,同时应对饲料粮适度放开。此外,还要加强国际合作,充分发挥FAO和WTO的作用。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周杨  邵喜武  
粮食价格支持政策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保障粮食安全、促进农民增收的重要驱动力。对改革开放40年中国粮食价格支持政策演变历程展开分析,总结经验教训并探索粮食价格支持政策的优化方向。研究发现:改革开放40年我国共实施了"双轨制""保护价收购""最低收购价格""临时收储""目标价格"以及"生产者补贴"等六个主要的粮食政策;在40年的实施过程中,粮食价格支持政策实现了从政府意识到国家意志的转变,从单一治标向体系治本的转变,从统筹管理到重点支持的转变,从政府主体到多元参与的转变,对保障国家粮食安全、提高农民收入做出了重大贡献;粮食价格支持政策经过40年的探索积累了较多的经验,也面临着较多的问题与挑战。对此,本文提出:加快建立粮食市场定价机制、加快建立粮食生产补贴机制、加快构建粮食市场风险分担机制、增强粮食价格支持政策改革的系统性,建立众措并举的配套政策体系。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