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3185)
- 2023(4913)
- 2022(4273)
- 2021(4153)
- 2020(3305)
- 2019(7925)
- 2018(7275)
- 2017(13660)
- 2016(7558)
- 2015(8668)
- 2014(8748)
- 2013(8522)
- 2012(8189)
- 2011(7597)
- 2010(7785)
- 2009(7415)
- 2008(7395)
- 2007(6410)
- 2006(5995)
- 2005(5633)
- 学科
- 济(28636)
- 经济(28608)
- 管理(22435)
- 业(22311)
- 企(17216)
- 企业(17216)
- 中国(12320)
- 农(10781)
- 方法(10002)
- 财(9486)
- 数学(8911)
- 数学方法(8729)
- 策(8213)
- 制(7129)
- 贸(6997)
- 贸易(6994)
- 易(6864)
- 农业(6852)
- 地方(6353)
- 银(6183)
- 银行(6182)
- 业经(6101)
- 行(6007)
- 及其(5984)
- 融(5757)
- 金融(5757)
- 政策(5706)
- 税(5238)
- 务(5178)
- 财务(5165)
- 机构
- 学院(105200)
- 大学(103574)
- 济(48456)
- 经济(47419)
- 管理(40651)
- 研究(40362)
- 理学(34035)
- 理学院(33670)
- 管理学(33180)
- 管理学院(32956)
- 中国(32592)
- 财(24838)
- 京(22057)
- 科学(21497)
- 所(20013)
- 中心(18848)
- 财经(18140)
- 研究所(17706)
- 江(16970)
- 经(16516)
- 农(15815)
- 院(14581)
- 北京(14448)
- 范(14411)
- 师范(14336)
- 经济学(14246)
- 州(13329)
- 财经大学(13239)
- 经济学院(12595)
- 业大(12515)
- 基金
- 项目(63719)
- 科学(51082)
- 研究(50576)
- 基金(46098)
- 家(39072)
- 国家(38687)
- 科学基金(33348)
- 社会(31854)
- 社会科(30150)
- 社会科学(30146)
- 省(24142)
- 教育(23790)
- 基金项目(22975)
- 编号(21470)
- 划(20774)
- 自然(20427)
- 自然科(19937)
- 自然科学(19933)
- 资助(19905)
- 自然科学基金(19596)
- 成果(18989)
- 课题(15553)
- 部(15043)
- 重点(14582)
- 发(14293)
- 性(13916)
- 策(13265)
- 教育部(13187)
- 创(12964)
- 国家社会(12787)
共检索到17998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劳动
[作者]
都阳
实施就业优先的政策是2019年经济工作的重点任务,"稳就业"成为宏观经济调控的首要目标。"稳就业"的内涵丰富,主要包括:调查失业率维持在充分就业的水平,力争劳动参与率稳中有升,以及工资水平的平稳增长与劳动生产率的稳步提升。要继续完善积极的就业政策体系,建立并完善失业预警体系,加强积极就业政策的协同,并进一步消除劳动力流动的制度障碍。在实施积极就业政策时,要准确识别失业性质,根据其特点来推进相应的政策实施,并要注重发挥失业保险制度这一社会安全网的兜底功能。
关键词:
稳就业 积极的就业政策 失业
[期刊] 经济学家
[作者]
纪韶
本文认为,我国就业政策目标选择的基本思路是宏观经济政策与积极主动的劳动力市场政策并举;政府应注重调整就业结构和劳动力供给结构,同时有效解决好农村劳动力的转移问题。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庄士成 王蕊
在我国工业化和现代化进程中将始终伴随就业的巨大压力,“政府促进就业”是解决失业、实现充分就业的关键,也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宏观调控的重要课题。充分就业是宏观调控的优先目标,促进就业则是政府首要的经济职能。政府促进就业的目标人群将不再局限于城镇人口。政府促进就业要着力于推动经济增长方式转变、帮助就业弱势群体就业和再就业、协调城市就业与农业剩余劳动人口就业以及维护公正、有序的就业市场环境等方面。
关键词:
就业 失业 政府
[期刊] 财经问题研究
[作者]
于秋华
针对近年来各地方政府为缓解劳动就业的严峻形势,从短期目标出发作出了诸多的政策安排,而从长期目标出发考虑的思路较少的状况,本文从市场经济体制下政府行为的长期目标出发,结合辽宁经济的一些特殊性,在培育劳动力市场、完善社会保障制度、发展教育产业等方面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这些建议不仅对辽宁劳动就业问题及地方经济发展有参考价值,而且对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也具有积极意义。
关键词:
辽宁 劳动就业 国民经济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董雪梅
在市场经济的国家完全消灭失业现象是不可能的,我国同样也如此。必须把我国现在高企的失业率降低到自然失业率,达到"充分就业"目标。提出了我国在治理失业问题方面的公共政策选择。
关键词:
失业 就业 充分就业 公共政策
[期刊] 现代经济探讨
[作者]
李世美
货币政策目标应当根据经济环境和条件约束不同而调整。经济虚拟化给经济发展带来全新挑战,金融稳定日益成为新时期货币政策目标的重点,最终体现在以银行为主体的金融中介机构能否保持支付体系的顺利运行,使整个金融体系不出现重大系统性风险。理论和实践都表明:物价稳定和金融稳定既非充分条件也非必要条件。从资产价格各阶段演变历程来看,既要考虑到货币政策当期的刺激作用,也要考虑到其滞后影响,从而相应地做出前瞻性反应,这样才能真正减少资产价格的大幅度波动,从而维护金融稳定和经济持续增长。
[期刊] 财经问题研究
[作者]
夏江山
针对货币政策最终目标是否应关注金融稳定问题,本文结合金融危机前后经济金融运行实际对货币政策最终目标框架进行了反思。研究发现,早期发达国家所实施的货币政策,简单来说,就是一个目标与一项工具,一个目标就是低而稳定的通货膨胀率,一项工具就是政策利率,合理设定政策利率就能达到稳定物价的目标,而随着经济全球化迅猛发展和金融市场化改革的不断深化,通货膨胀稳定性和产出缺口之间的联系日趋松散,追求低而稳定的通货膨胀率并不能保证实现宏观经济稳定,鉴于物价稳定与金融稳定之间的内生关联性,未来货币政策需加强同宏观审慎政策的协调
[期刊] 财经问题研究
[作者]
夏江山
针对货币政策最终目标是否应关注金融稳定问题,本文结合金融危机前后经济金融运行实际对货币政策最终目标框架进行了反思。研究发现,早期发达国家所实施的货币政策,简单来说,就是一个目标与一项工具,一个目标就是低而稳定的通货膨胀率,一项工具就是政策利率,合理设定政策利率就能达到稳定物价的目标,而随着经济全球化迅猛发展和金融市场化改革的不断深化,通货膨胀稳定性和产出缺口之间的联系日趋松散,追求低而稳定的通货膨胀率并不能保证实现宏观经济稳定,鉴于物价稳定与金融稳定之间的内生关联性,未来货币政策需加强同宏观审慎政策的协调配合,以同时实现物价稳定、产出稳定和金融稳定三个目标。
[期刊] 中国劳动
[作者]
杨宜勇
[期刊] 中国劳动
[作者]
杨宜勇
2000年就业形势预测2000年经济增长速度止跌回升,但就业问题不容乐观。新增下岗职工将保持在350万人;新增劳动年龄人口为1171万人,按照78%的参与率计算,大约有910万人需要就业。随着国家宏观调控政策的逐步到位,结构调整的作用逐渐显现出来,预计20?..
[期刊] 会计研究
[作者]
杨成文
会计政策选择作为特定主体的一种理性行为,必然存在一定的目标。会计政策选择的目标不直接等同于会计目标。宏观会计政策选择的目标应当是基于资源优化配置的以决策有用的真实收益为核心的目标体系,微观会计政策选择的目标为企业价值最大化。宏观会计政策选择与微观会计政策选择目标的不一致,决定了会计目标的实现形式。
关键词:
会计政策选择 目标 上市公司
[期刊] 经济经纬
[作者]
蔺艳芳
中小企业自身的特点决定了它在创造就业机会方面具有大企业不可替代的优势。通过发展中小企业促进就业增长,不仅符合我国的资源比较优势,而且在我国具有深厚的制度与文化基础。我国现有失业人员文化素质较低的特点,使他们在劳动密集型中小企业实现就业相对来说比较容易。因此,发展中小企业,应该成为我国当前及今后解决就业问题的重点政策选择。
关键词:
就业 中小企业 政策选择
[期刊] 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
[作者]
蒋选
技术进步具有多种功能 ,既可以对就业产生严重冲击 ,也可以产生“第二次就业效应”、“补偿就业效应”、“关联就业效应”。我国的就业问题只能立足于国内解决。应当在适应世界科技进步潮流这个前提下考虑技术进步对就业的可能影响 ,选择适当的技术政策。
关键词:
技术进步功能 就业 技术政策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