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5813)
- 2023(8364)
- 2022(7178)
- 2021(6710)
- 2020(5684)
- 2019(13170)
- 2018(12820)
- 2017(22894)
- 2016(12773)
- 2015(14419)
- 2014(14087)
- 2013(14096)
- 2012(13383)
- 2011(12326)
- 2010(12293)
- 2009(11711)
- 2008(11598)
- 2007(10113)
- 2006(9209)
- 2005(8767)
- 学科
- 济(49181)
- 经济(49098)
- 管理(38314)
- 业(34339)
- 企(29133)
- 企业(29133)
- 方法(18286)
- 财(16911)
- 制(16130)
- 数学(15730)
- 数学方法(15543)
- 中国(15047)
- 学(13742)
- 农(13255)
- 体(11563)
- 业经(11333)
- 地方(10404)
- 体制(9849)
- 务(9783)
- 财务(9766)
- 财务管理(9735)
- 融(9517)
- 金融(9515)
- 银(9430)
- 银行(9386)
- 企业财务(9323)
- 行(9005)
- 贸(8674)
- 贸易(8668)
- 易(8377)
- 机构
- 大学(184356)
- 学院(180814)
- 济(74085)
- 研究(73304)
- 经济(72514)
- 管理(62703)
- 中国(55691)
- 理学(52932)
- 理学院(52188)
- 管理学(51204)
- 管理学院(50861)
- 科学(45833)
- 京(40196)
- 所(39043)
- 财(38320)
- 农(36756)
- 研究所(35417)
- 中心(32679)
- 江(29755)
- 农业(29025)
- 财经(28739)
- 业大(28652)
- 院(27157)
- 经(26034)
- 州(25763)
- 北京(25435)
- 省(24058)
- 范(23806)
- 师范(23399)
- 经济学(23387)
- 基金
- 项目(122097)
- 科学(95678)
- 基金(89615)
- 研究(84187)
- 家(81427)
- 国家(80816)
- 科学基金(67045)
- 社会(53499)
- 社会科(50578)
- 社会科学(50564)
- 基金项目(46805)
- 省(46650)
- 自然(45073)
- 自然科(43975)
- 自然科学(43957)
- 自然科学基金(43210)
- 划(41424)
- 教育(38531)
- 资助(36958)
- 编号(31592)
- 重点(29617)
- 部(27625)
- 成果(27087)
- 发(26702)
- 制(26079)
- 创(25200)
- 计划(24303)
- 科研(24212)
- 创新(23926)
- 课题(23894)
共检索到29448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渔业科学进展
[作者]
由丽萍 赵玉庭 孙珊 苏博 马元庆 王立明 齐延民 李佳蕙 董晓晓
根据2018年5、8月莱州湾的生态调查资料,采用营养盐限制法则及潜在性富营养化评价模式等方法,对莱州湾无机氮(DIN)、活性磷酸盐(PO_4~(3-)-P)和硅酸盐(SiO_3~(2-)-Si)的平面分布、结构及限制特征进行了分析。结果显示,2018年5、8月莱州湾的DIN浓度范围为1.64~106.36 μmol/L,平均值为24.18 μmol/L,5月明显高于8月;PO_4~(3-)-P浓度范围为0~2.010 μmol/L,平均值为0.182 μmol/L,8月明显高于5月;SiO_3~(2-)-Si浓度变化范围为0.97~78.93 μmol/L,平均值为18.30μmol/L,8月明显高于5月。DIN、PO_4~(3-)-P、N/P高值区主要位于莱州湾西部的小清河口和黄河口附近海域;SiO_3~(2-)-Si、Si/N、Si/P高值区主要位于湾底部、龙口-莱州近岸海域。对营养盐结构的分析表明,莱州湾存在明显的磷限制和枯水期的硅限制,陆源输入是莱州湾营养盐的主要来源。营养盐结构限制平面分布表明,春季莱州-招远养殖区和夏季东营-潍坊养殖区易引发赤潮,夏季莱州-招远养殖区初级生产力受到一定限制,对养殖业造成一定的影响。
[期刊] 中国水产科学
[作者]
刘慧 方建光 董双林 王立超 连岩
于2001年3月至2002年3月在2个典型养殖海湾——莱州湾和桑沟湾,对其海水中主要营养盐进行了周年监测。结果显示,在莱州湾,总无机氮(TIN)浓度春季最低,冬季最高;活性磷酸盐(PO_4~(3-)-P)浓度春季最高,冬季最低;活性硅酸盐(SiO_3~(2-)-Si)浓度夏季最高,春季和秋季最低;N与P的浓度比[C(N)/C(P)]变化范围为1.145~128.61,年平均值为21.066±22.712。Si与N的浓度比[C(Si)/C(N)]的变化范围为0.000~0.922,年平均值为0.241±0.280。说明Si有可能是该湾主要的限制性元素。在莱州湾,总无机氮(TIN)浓度春季最低,夏...
关键词:
莱州湾 桑沟湾 营养盐 限制因子
[期刊] 渔业科学进展
[作者]
夏斌 张晓理 崔毅 陈碧鹃 陈聚法 过锋 张艳 黄翠玲
根据2007年8月对莱州湾及附近水域的调查资料,讨论了温度、盐度、pH、溶解氧(DO)、溶解无机氮(DIN)和活性磷酸盐(PO43-P)等理化因子的分布特征,并对该水域的营养水平和有机污染状况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莱州湾西部和西南部水域表层和底层的DIN含量较高,均呈向东北方向递减的趋势;表层PO43-P含量分布较为均匀,在湾口中部水域有一小范围的高值区,并呈向四周逐渐递减分布。底层水平基本与表层一致,但其高值区范围较大,等值线较为密集。营养盐与盐度的相关分析表明,DIN与盐度呈显著负相关,表明DIN主要来自河流径流的输送;而PO43-P与盐度相关性不十分显著,这表明莱州湾PO43-P的补充并...
[期刊] 中国水产科学
[作者]
张孝民 申瑞婷 李少文 杨艳艳 王秀霞 李凡
根据2010─2019年夏季底拖网调查资料,对莱州湾蟹类群落结构特征年际变化及其影响因子进行相关研究,包括群落的种类组成、优势种、物种多样性和群落聚类分析等,运用冗余分析分析影响蟹类群落年际变化的环境因子。结果表明:2010─2019年夏季共捕获蟹类16种,蟹类种数年间波动较大,减少趋势明显, 2011年种类数最多,为14种,2017年最少,为7种,优势种每年2~4种。生物量和尾数呈先减少后增加的变化趋势,多样性指数在2014─2015年明显下降。10年间蟹类群落共分为4组,组A为2010年,组B为2011年、2014年和2015年,组C为2012年、2013年、2018年和2019年,组D为2016年和2017年。PERMANOVA分析结果显示,各组间差异显著(P<0.01)。SIMPER分析表明,各组特征种为日本蟳(Charybdisjaponica)、三疣梭子蟹(Portunustrituberculatus)和隆线强蟹(Eucratecrenata)等,分歧种主要为日本关公蟹(Dorippejaponica)、日本蟳、绒毛近方蟹(Hemigrapsuspenicillatus)和隆线强蟹等。冗余分析表明,对蟹类群落年际变化影响较大的因子是底层叶绿素、底栖生物生物量和厄尔尼诺指数。本研究通过对蟹类群落年间动态变化的调查,旨在为三疣梭子蟹增殖放流工作提供科学依据。
[期刊] 渔业科学进展
[作者]
隋琪 夏斌 谢寒冰 崔毅 陈碧鹃 崔正国 丁东生
根据2014年春季和冬季对渤海营养状况调查结果,分析了该水域营养盐含量的变化和分布,并对该水域营养水平状况进行了评价。结果显示,2014年春季无机氮含量水平高于冬季,NO2--N、NH4+-N平均含量分别是冬季的1.94、3.49倍,NO3--N的平均含量相差不明显,而PO43--P平均含量低于冬季,约为冬季的80%。与海水水质标准相比,冬季无机氮含量总体水平低于海水一类标准,活性磷酸盐含量略高于海水一类标准值。春季无机氮含量总体水平低于海水一类标准值,活性磷酸盐含量低于海水一类标准值。从水平分布来看,DIN含量基本呈近岸高于中部的分布趋势,而PO43--P含量呈近岸低于中部的分布趋势,受黄河...
关键词:
渤海 营养盐 评价 富营养化
[期刊] 渔业科学进展
[作者]
刘义豪 杨秀兰 靳洋 汤宪春 白艳艳 孙珊 陶慧敏 谷伟丽 王国华
通过对2006~2009年莱州湾调查数据分析,结果显示,2009年莱州湾海域5月和8月无机氮受小清河径流影响明显,西部海域显著高于东部海域;活性磷酸盐、活性硅酸盐5月受小清河径流影响明显,西部海域高于东部海域,8月影响不明显;5月,53.3%的海域内无机氮超四类海水水质标准,100%的海域内无机氮超一类海水水质标准。8月,34.9%的海域内无机氮超一类海水水质标准;活性磷酸盐含量总体偏低,只有5月小清河口海域超三类海水水质标准,其他海域均符合一类海水水质标准。无机氮年际变化结果显示,5月有逐步上升的趋势,8月有逐渐下降的趋势;活性磷酸盐5月变化不明显,8月下降趋势明显;活性硅酸盐5月和8月变化...
关键词:
莱州湾 小清河 富营养 磷限制 氮污染
[期刊] 水产学报
[作者]
张继红 王巍 韩婷婷 刘顶海 方建光 蒋增杰 刘新杰 张新军 连岩
根据2006年4月和2011年4月两个航次的调查数据,对比分析了桑沟湾水域春季水温、盐度及溶解无机氮(DIN)、活性磷酸盐(PO34-)、活性硅酸盐(Si23--Si)含量的时空分布特征,探讨了目前大面积赤潮暴发的可能原因。结果显示,2011年的氮、磷、硅浓度都高于2006年同期调查结果,分别是2006年的5.6倍,1.3倍和3.2倍。氮磷比高达(66.33±47.16),硅磷比为(35.12±21.44),硅氮比为(0.82±0.77),严重偏离Redfield比值。块状分布明显,氮、磷、硅的空间分布情况相似,都是在湾口的东南部(褚岛外海)有高值区,向湾内递减;在湾底的西北部赤潮的始发区,有...
关键词:
营养盐 赤潮 海水养殖 桑沟湾
[期刊] 海洋渔业
[作者]
王丽莎 魏西会 张海波 李春川 唐洪杰
根据2016年1月(冬季)和6月(夏季)渤海中部叶绿素a(Chl a)、营养盐等数据,对Chl a和营养盐的季节特征、影响因素及趋势变化进行分析,结果表明,Chl a和营养盐呈现明显的季节变化特征(P
[期刊] 渔业科学进展
[作者]
赵玉庭 苏博 李佳蕙 王立明 齐延民 孙珊
依据2013年6月对莱州湾海域的调查资料,分析了该海域盐度(S)、pH、溶解氧(DO)、化学耗氧量(COD)、溶解无机氮(DIN)和活性磷酸盐(pO4-p)等理化因子的分布特征,并采用潜在性富营养化评价模式和有机污染指数分别对该海域的营养水平和有机污染状况进行了评价。结果显示,2013年春季莱州湾所有站位溶解氧、化学耗氧量均符合Ⅰ类海水水质标准;DIN污染严重,31%站位的DIN含量超Ⅳ类海水水质标准;pO4-p含量较低,所有站位pO4-p含量均符合Ⅰ类海水水质标准。由评价结果来看,2013年春季莱州湾海域N/p比值总体处于高值,p相对缺乏,营养水平处于磷限制潜在性富营养(Ⅵp)水平,有机污染...
[期刊] 渔业科学进展
[作者]
杨涛 单秀娟 金显仕 陈云龙 滕广亮 魏秀锦
关键种对生态系统结构和功能发挥了重要作用,其变化可以引起群落结构振荡和演替,导致生态系统功能紊乱乃至崩溃,因此,了解生态关键种的长期变化有助于解析整个生态系统演替过程。本研究基于莱州湾1959年、1982年、1993年、2003年和2015年春季(5月)底拖网渔业资源调查数据,构建了莱州湾春季鱼类群落食物网拓扑结构,分析了其关键种的长期变化。19592015年莱州湾鱼类食物网包含物种2146个,摄食关系范围70296个,食物网拓扑结构密度范围为0.1550.300,种间关联度0.1400.182,符合自然
[期刊] 海洋渔业
[作者]
丛旭日 李凡 吕振波 高彦洁 任中华 陈建强
根据2010~2012年渤海莱州湾海域(36°50'~38°40'N、118°40'~120°03'E)8个航次的蟹类资源底拖网调查结果,对该海域蟹类群落的种类组成及分布、生物量、平均渔获尾数、优势种以及生物多样性等进行了分析和研究。研究结果显示,该海域共发现蟹类20种,隶属于12科、18属,其中三疣梭子蟹(Portunus trituberculatus)和日本蟳(Charybdis japonica)是主要的经济种类,其余大多数为饵料型蟹类,日本蟳为7个航次的优势种,其它优势种类具有季节性差异。生物量组成的季节变化比较明显,生物量和丰度的变化趋势相似,都在2011年夏季达到最大值,冬季最低...
[期刊] 中国水产科学
[作者]
李凡 吕振波 魏振华 王田田 徐炳庆 王忠全
根据2010年春季(5月)、夏季(8月)、秋季(10月)和冬季(12月)在莱州湾进行的19站位弓子网调查数据,对弓子网渔获物组成、底层渔业生物群落结构及季节变化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全年弓子网调查共捕获渔业生物78种,春季种类最少,而其他季节种类数接近。弓子网渔获物质量组成由高到低依次为甲壳类、鱼类、头足类、贝类;生物量的季节变化趋势由高到低依次为秋季、春季、冬季、夏季。生物量各季节的空间分布差异明显,主要由少数优势种类的季节分布差异引起。优势种季节更替明显,全年优势种为玉蟹科、寄居蟹、斑尾刺虾虎鱼(Acanthogobius ommaturus)和扁玉螺(Neverita didyma)。丰...
[期刊] 渔业科学进展
[作者]
王爱勇 万瑞景 金显仕
通过对1982、1993、2003和2008年渤海莱州湾海域位置相同的12个站位的鱼卵、仔稚鱼调查资料分析,研究了该海域鱼卵、仔稚鱼的种类组成及生物多样性的年代际变化。结果表明,莱州湾鱼卵、仔稚鱼种类大幅减少,由1982年的27种减少到2003年的12种和2008年的14种。鱼卵、仔稚鱼个体资源数量下降趋势明显,2008年个体数量分别为1982、1993和2003年的31.58%、0.61%和5.77%。种类组成相似性分析表明,莱州湾鱼卵、仔稚鱼种类组成年代际间存在显著差异(P<0.05),且有变动加快的趋势。生物多样性指数1993年最低,之后呈上升趋势。
关键词:
鱼卵 仔稚鱼生物多样性年代际变化莱州湾
[期刊] 渔业科学进展
[作者]
张继红 蒋增杰 王巍 邹建 薛素艳 方建光 连岩 张新军 刘新杰 周颖敏
根据2006年4、7、11月和2007年1月共4个航次的调查数据,分析了桑沟湾水域的溶解无机氮(DIN)、活性磷酸盐(PO43-)和活性硅酸盐(Si)含量的时空分布特征,采用营养盐浓度阈值法和化学计量法对桑沟湾营养盐潜在的限制性进行了分析。结果显示,桑沟湾DIN、PO43-、Si含量及分布呈现出明显的季节变化:DIN在秋季最高,春季最低;PO43-在秋季最高,夏季最低;Si在夏季最高,秋季最低。春季DIN和PO43-的含量低于理论上浮游植物生长的营养盐阈值的站位分别占44%和39%;夏季PO43-的潜在限制性较强,浓度低于营养盐阈值的站位占68%,受PO43-潜在限制的几率达79%,DIN和S...
[期刊] 水产学报
[作者]
万树杰 黄开 杨洋 刘慧 朱国平
基于2018年夏季南奥克尼群岛南极磷虾资源声学调查数据,本研究对该海域南极磷虾集群进行了分析。结果显示,检测到南极磷虾集群3 224个,反映集群特征的5个参数即深度、长度、厚度、面积及密度分别为(96.00±64.33) m,(218.52±455.66) m,(11.19±13.98) m,(1 894.40±9 345.72) m~(2)和(114.11±159.60) 尾/m~(3);不同时间段之间集群密度无显著性差异,但集群深度、长度、厚度及面积之间均存在显著性差异。不同水层间集群厚度和面积之间无显著性差异,但集群深度,长度和密度均存在显著性差异。南极磷虾集群共分为三类,其中第Ⅰ类集群密度最大为(325.90±221.30) 尾/m~(3),集群规模最小为(379.64±433.73) m~(2),深度最深,为(158.06±67.54) m;第Ⅱ类集群的长度最长,(1 089.60±1 189.56) m,集群面积为(15 601.25±30 243.33) m~(2)远大于其他集群;第Ⅲ类集群深度最浅,为(78.91±52.88) m,密度最小,为(48.87±50.33) 尾/m~(3),但数量最多。
关键词:
南极磷虾 集群 声学 南奥克尼群岛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