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2986)
- 2023(4434)
- 2022(3985)
- 2021(3986)
- 2020(3302)
- 2019(7922)
- 2018(7397)
- 2017(11886)
- 2016(6790)
- 2015(8048)
- 2014(7807)
- 2013(7238)
- 2012(6803)
- 2011(6282)
- 2010(6201)
- 2009(5765)
- 2008(5593)
- 2007(4631)
- 2006(4137)
- 2005(3954)
- 学科
- 济(22633)
- 经济(22596)
- 业(15496)
- 管理(15106)
- 企(12877)
- 企业(12877)
- 贸(11739)
- 贸易(11736)
- 易(11619)
- 出(11114)
- 方法(10021)
- 中国(9758)
- 数学(8774)
- 数学方法(8717)
- 口(7962)
- 出口(7960)
- 出口贸易(7960)
- 财(7457)
- 教育(6854)
- 农(6479)
- 理论(4301)
- 业经(4235)
- 学(4178)
- 制(4079)
- 融(4075)
- 金融(4075)
- 农业(3888)
- 财政(3865)
- 政(3551)
- 银(3487)
- 机构
- 大学(92366)
- 学院(83825)
- 济(37274)
- 经济(36615)
- 研究(32551)
- 管理(31043)
- 理学(26574)
- 理学院(26193)
- 管理学(25717)
- 管理学院(25553)
- 中国(24003)
- 京(19804)
- 财(17876)
- 科学(16993)
- 所(15251)
- 中心(14803)
- 范(14271)
- 师范(14200)
- 财经(13788)
- 研究所(13652)
- 北京(12990)
- 经(12844)
- 江(12465)
- 经济学(12021)
- 师范大学(11829)
- 院(11821)
- 农(11778)
- 教育(11689)
- 经济学院(10855)
- 财经大学(10429)
- 基金
- 项目(56346)
- 科学(45393)
- 研究(44035)
- 基金(41951)
- 家(36604)
- 国家(35818)
- 科学基金(30411)
- 社会(29110)
- 社会科(27501)
- 社会科学(27493)
- 教育(22272)
- 基金项目(21565)
- 省(20100)
- 自然(18361)
- 自然科(17986)
- 自然科学(17981)
- 划(17952)
- 自然科学基金(17666)
- 编号(17495)
- 资助(17084)
- 成果(15860)
- 部(14050)
- 大学(14031)
- 重点(12759)
- 教育部(12704)
- 课题(12535)
- 国家社会(12196)
- 人文(11962)
- 创(11937)
- 性(11384)
共检索到14713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清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2018年8月3日,《科技日报》正式公布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关于公布2018年度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建议资助项目申请人名单的通告,2018年国家杰青正式出炉。本年度共有200位申请人入选建议资助名单。这些科学家来自112家科研单位,包括各大名校以及中国科学院等。
关键词:
清华大学 获得者
[期刊] 中国高教研究
[作者]
黄海刚 曲越 连洁
高校之间为争夺高端人才而导致的人才无序流动问题引发了学术界的广泛关注。利用1994—2014年国家"杰青"获得者数据,通过手动搜索和CV研究法,共获得405位具有主动、清晰职业流动轨迹的学者。通过分析这一高端人才群体的职业流动路径和网络,发现:我国高端人才流动不存在过度问题,但存在区域和机构间的不均衡、不对等状态;中西部和东北部"人才危机"并未表现在人才流出的规模上,而是严重的人才逆差和较弱的人才吸引力;大学声望和区域经济实力以及创新活力的结合,是影响高端人才目的地选择的主要因素;不论大学还是研究者,都最大限度地寻求高端人才与优势学科的精准匹配;将特定区域的"人才困境"归因于东南部高校的"挖角",尚缺乏足够的证据。
[期刊] 中国高等教育
[作者]
程曦 卢小兵
姚期智,首位以华裔科学家身份荣获素有"计算机学界诺贝尔奖"之称的"图灵奖"的大师级人物。2003年10月,他受聘清华大学"讲席教授",2004年9月,他离开美国普林斯顿大学,成为清华的全职教授。而全职归国仅一年半之后,姚期智就发起了志在培养国际计算机科学领军人物的"软件科学实验班",动作之快令人惊诧,敢想敢做的风格令人钦佩。人生头20年生活在中国,20岁以后生活又在美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韩联郡 李侠
通过对1994—2013年杰青基金获得者当选年龄的分布状况进行研究,发现杰青的当选年龄呈现出不合理的增大趋势,文章揭示出杰青大龄化带来的三个弊端:杰青群体重要科研产出率下降;杰青基金的目标定位出现背离;形成对中低龄优秀青年科技人才的年龄屏障,进而提出了改进方案,以保证杰青基金发现、稳定、培养优秀青年科技人才的功能的长效性。
关键词:
杰青 年龄 大龄化弊端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乔锦忠 孙娜
对"C9大学"2010—2020年316位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的履历与学术产出进行比较分析,发现过半学者有"双培养"经历,以国内博士+国外博士后类型为主,对国外学术训练存在较强依赖。在国外发达国家攻读博士和从事博士后研究不仅有利于提高学术产出质量,提升国际合作能力,而且有利于形成高质量、低数量的良性生产方式。随着国外学术训练程度的加深(访学<博士后阶段<博士阶段),学术产出质量与文献国际合作影响力逐次提升,但访学对于学术数量、质量和国际合作能力的提升效应不显著。"国外培养经历"对应用领域学术产出的影响比基础领域更为显著。当前,我国杰出青年群体的学术水平与世界顶尖大学学者仍存在较大差距。在国际科技竞争日趋激烈背景下,迫切需要形成高层次人才自主培养的格局。为此,应努力提高博士生培养质量;优化高考制度改革,吸引优秀学生学习理工科;提升课程标准的难度,为有兴趣和潜力的学生举办数理特色高中或开设大学先修课程等。
[期刊] 中国高教研究
[作者]
田起宏 刘正奎
科技创新型人才的培养不仅是我国人才和教育战略的要求,也是国家经济与社会发展的重要动力所在。本研究通过对2003年至2011年的1589位"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的获奖者的基本情况、成长历程及早期成长环境的分析,探讨了青年科技创新型人才在成长过程中体现出的一般特征及影响人才成长的早期因素,旨在为科技创新型人才的早期培养和科技人才的自身成长提供启示和参考。
关键词:
科技创新型人才 早期成长历程 一般特征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李祖超 李蔚然 王天娥
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获得者是拔尖创新人才的杰出代表。他们能取得巨大成就,除了智力因素的作用外,更重要的是非智力因素在其成长与科学研究过程中发挥了积极作用。研究发现,强烈的动机、广泛而集中的兴趣爱好、顽强的意志、积极的情感以及良好而独特的性格等非智力因素是他们健康成长和在科学研究中取得重大突破以致最终获奖的最重要的因素。培养创新人才,应该丢掉"唯智论",更加注重动机、兴趣、情感、意志和性格等非智力因素的培养。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李祖超 李蔚然 王天娥
对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获奖者的成才因素进行分析,发现获奖者成才的外部因素主要涉及家庭背景、教育经历、名师影响和人生机遇等。获奖者成才的内部因素主要为志存高远的理想信念、勤奋刻苦的学习态度、敢于质疑的科学精神、坚持不懈的顽强毅力和科技强国的爱国热情。研究还发现,个人成才是内外因共同作用的结果,但自身努力是最重要的因素;家庭背景并非成才的决定性因素,关键在于父母对孩子受教育的态度;接受优质教育,获得名师指导,对于拔尖创新人才的成长至关重要;善抓机遇可改变人的命运,但机遇与成功总是偏爱有充分准备的人;将个人主攻方向与国家和人民的需要一致起来,更容易取得重大突破。
[期刊] 高等教育研究
[作者]
柏璐 高耀明
以1994年至2016年间获得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项目的324位女性科技工作者为研究对象,从总体状况、教育背景及成长环境三个方面描述分析了我国杰出女性科技工作者成长的一般特征,发现教育背景和大学组织环境是影响她们成长的重要因素。改变大学男性气质的组织文化,减少女性科技工作者专业发展障碍,为她们创设更为公平的学术环境,这是加快我国科技事业发展亟待解决的问题。
关键词:
杰出女性科技工作者 教育背景 成长环境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赵伟 屈宝强 王运红 彭洁
我国创新型国家的建设迫切需要高层次科技人才队伍的支撑。以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为例,分析了环境领域高层次人才发表SCI论文产出的总体概况、论文结构以及学术论文的国际影响,了解我国环境领域高层次青年人才成果的特征及其在国际上的地位。基于Pajek软件进一步剖析了论文的合著关系,掌握该学术圈的主要科研合作网络状况,以期为我国科研管理部门制定人才发展计划和政策措施提供决策依据,为研究人员自身成长提供参考。
关键词:
环境领域 高层次人才 科学论文
[期刊] 中国高等教育
[作者]
唐景莉 王弘扬 颜梅
作为新中国刑法学的主要奠基者和开拓者,中国人民大学高铭暄教授近日被授予"人民教育家"国家荣誉称号。高铭暄教授在法学研究领域耕耘七十载,曾全程参与新中国刑法立法工作,为新中国法治建设和法学人才培养作出重大贡献。在国家勋章和国家荣誉称号颁授仪式上,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今天我们以最高规格褒奖英雄模范,就是要弘扬他们身上展现的忠诚、执着、朴实的鲜明品格。"忠诚、执着、朴实正是高铭暄教授为国为民、坚守育人初心的写照。
[期刊] 清华大学教育研究
[作者]
宫艳丽
诺贝尔科学奖金是衡量各国和各组织的科学教育与科学研究水平的重要尺度。20世纪前20年诺贝尔科学奖金数的分布情况,反映出19世纪末20世纪初世界科技发展中心从英国向德国转移的明显趋势。德英两国大学对科学教育与科学研究重视程度的显著差异,以及两国政府对教育国家主义的不同践行,导致德英两国科学教育和科学研究水平的升降,并最终引起世界科技发展中心的易位和科技基本格局的变动。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李素矿 姚玉鹏
本文以我国地质学基础研究领域的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为研究对象,运用定量分析与定性分析相结合的科学方法,探讨其成长成才过程和特征,针对做好我国地质学青年拔尖人才培育提出了对策建议。
关键词:
地质学 青年拔尖人才 成长成才特征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风雪
[期刊] 管理评论
[作者]
<正>顾基发,国际欧亚科学院院士、国际系统与控制科学院院士、国际系统研究联合会会士;中国科学院数学与系统科学研究院研究员,中国科学院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教授;曾任中国科学院系统科学所副所长、中国系统工程学会理事长、国际系统研究联合会主席、国际系统与控制科学院副院长;获得全国科学大会奖、国家科技进步奖三等奖、中国科学院科技进步二等奖等国家级和部委级奖项十余项;获得中国系统工程学会系统科学与系统工程理论贡献奖、终身成就奖,国际信息技术和定量管理科学院Walter Scott Jr.信息技术奖、复旦管理学终身成就奖等荣誉表彰。顾基发1957年开始在中国科学院工作,一直从事运筹学的研究,是中国运筹学、系统工程理论和应用研究的早期开拓者之一,躬耕至今,硕果累累:开创中国多目标决策理论,并成功应用在工艺工程、武器系统设计评价、重大工程项目评价等实践领域中;引领中国存储理论研究和应用,建立了多种存储类型数学模型和基本方程;创立东方特色“物理-事理-人理”(WSR)现代系统工程方法论,被国际系统科学学会列为四大元系统方法论之一;致力于国际合作,推动中国的运筹学和系统工程走上国际舞台;培养了一大批运筹学和系统工程专门人才,推动中国系统工程学科的学科建设,为中国运筹学和系统工程事业的发展做出了杰出贡献。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
推荐搜索
2009年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
致力金融学科建设事业——记2018年度“中国金融学科终身成就奖”获得者
2003年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格兰杰和恩格尔的学术贡献
做维护国家金融安全的螺丝钉——记“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魏永成
三尺讲台四十载 分析力学领军人——记德学双馨的国家教学名师奖获得者梅凤翔教授
海岛金融服务人——记“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罗海云
县域经济的护航人——记“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陈宝林
“重建经济学王国”的经济学家——1992年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加里·贝克尔
2006年度瑞典创业与小企业研究奖获得者——柯兹纳的企业家发现理论述评
大学与大师:谁成就了谁——以诺贝尔科学奖获得者的教育和工作经历为视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