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8241)
- 2023(11861)
- 2022(9744)
- 2021(9227)
- 2020(7604)
- 2019(17344)
- 2018(17005)
- 2017(30546)
- 2016(16504)
- 2015(18722)
- 2014(18233)
- 2013(17878)
- 2012(17296)
- 2011(16078)
- 2010(16240)
- 2009(15394)
- 2008(15405)
- 2007(13809)
- 2006(12762)
- 2005(11960)
- 学科
- 济(88768)
- 经济(88684)
- 管理(46429)
- 业(40644)
- 企(34002)
- 企业(34002)
- 方法(29338)
- 中国(25820)
- 数学(25539)
- 数学方法(25277)
- 地方(19883)
- 制(17885)
- 学(17595)
- 农(17542)
- 财(16995)
- 业经(16858)
- 贸(15571)
- 贸易(15559)
- 易(15119)
- 融(14655)
- 金融(14655)
- 银(14417)
- 银行(14402)
- 技术(14398)
- 行(14078)
- 地方经济(13579)
- 体(13526)
- 环境(11652)
- 和(11341)
- 农业(11178)
- 机构
- 大学(244212)
- 学院(238458)
- 济(116046)
- 经济(114038)
- 研究(96479)
- 管理(84405)
- 中国(75837)
- 理学(70642)
- 理学院(69725)
- 管理学(68666)
- 管理学院(68176)
- 财(53578)
- 科学(53538)
- 京(53469)
- 所(48786)
- 研究所(43745)
- 中心(42200)
- 财经(40945)
- 经济学(38412)
- 经(37433)
- 江(36333)
- 北京(35244)
- 农(34964)
- 院(34565)
- 经济学院(34228)
- 范(33217)
- 师范(32954)
- 财经大学(30258)
- 业大(28817)
- 科学院(28480)
- 基金
- 项目(148644)
- 科学(118595)
- 研究(110821)
- 基金(110626)
- 家(97087)
- 国家(96363)
- 科学基金(81376)
- 社会(74551)
- 社会科(70727)
- 社会科学(70708)
- 基金项目(56649)
- 省(53389)
- 教育(50158)
- 自然(48821)
- 自然科(47730)
- 自然科学(47719)
- 自然科学基金(46892)
- 划(46331)
- 资助(45072)
- 编号(41550)
- 成果(35866)
- 部(34741)
- 重点(34551)
- 发(33623)
- 国家社会(33066)
- 创(32428)
- 中国(31289)
- 创新(30863)
- 教育部(30378)
- 课题(30280)
共检索到400164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
[作者]
中国人民大学中国宏观经济分析与预测课题组 刘元春 刘晓光 闫衍
2018年注定是中国宏观经济值得高度关注的一年。世界经济结构的裂变、市场情绪的巨变、微观基础的变异、经济政策的叠加错配以及结构性体制性问题进一步集中暴露,改变了中国宏观经济2016年以来"稳中向好"的运行趋势。宏观经济核心指标在"稳中有变"中呈现"持续回缓"的态势,下行压力持续加大。这说明中国宏观经济既没有"触底企稳",也没有步入稳定复苏的"新周期",反而在内部"攻坚战"与外部"贸易战"的叠加中全面步入中国经济新常态的新阶段。2018年所面临的经济持续下滑的压力难以通过短期稳增长政策得到有效缓解,需要利用新一轮全方位改革开放和新一轮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来进行化解和对冲。内外部压力和问题的暴露决定了中国大改革的窗口期已经在2018年全面出现,2019年中国必定将踏上改革开放的新征程。
[期刊] 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
[作者]
中国人民大学中国宏观经济分析与预测课题组 刘元春 闫衍 刘晓光
2019年在中美贸易冲突全面加剧、世界经济同步回落、国内结构性因素持续发酵、周期性下行力量有所加大等多重因素的作用下,中国宏观经济告别了2016—2018年"稳中趋缓"的平台期,经济增速回落幅度加大,经济结构分化明显。2020年是中国全面建成小康年,中国宏观经济将在延续2019年基本运行模式的基础上出现重大变化,不必过于悲观。一方面,2019年下行的趋势性力量和结构性力量将持续发力,导致2020年潜在GDP增速进一步回落;另一方面,2019年下行的很多周期性力量在2020年开始出现拐点性变化,宏观经济下行将有所缓和,下行幅度将较2019年明显收窄。部分周期性力量的反转以及中国制度红利的持续改善将是2020年最为值得关注和期待的新变化。
[期刊] 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
[作者]
中国人民大学中国宏观经济分析与预测课题组 于泽 刘元春 刘晓光 闫衍
2022年是中国经济面对“三重压力”、抵御超预期冲击的一年。一方面,国内超大规模市场、完整的产业链、新能源相关产业持续向好以及贸易顺差保持高位,为宏观经济企稳提供持续动力;另一方面,新冠肺炎疫情反复大范围暴发、俄乌冲突扰动世界能源市场、高温干旱、房地产市场深度调整、消费不足、信心减弱使得经济只实现了弱企稳,负向产出缺口持续,经济复苏进程较为缓慢。2023年是党的二十大后红利窗口期,“十四五”规划承前启后期,同时也是国际、国内发展动力结构性加速调整期,新发展格局进入加速落地期。一方面,“三重压力”,尤其是需求收缩问题在2023年将有所延续;另一方面,在疫情因素减弱、消费活力逐步恢复和系统性政策布局推动高质量发展的作用下,宏观经济将得以全面修复,实现整体向好。但需要注意的是,如何进一步稳定消费并构建与新发展格局激励相容的宏观经济治理体系仍面临许多挑战。
[期刊] 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
[作者]
中国人民大学中国宏观经济分析与预测课题组 刘元春 刘晓光 邹静娴
在世界经济同步复苏、稳增长政策持续发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全面推进、新经济持续向好、市场预期不断改善等因素的作用下,2017年中国宏观经济增速在触底企稳的基础上出现反弹,宏观景气、微观绩效、结构调整以及新动能培育都出现持续改善的局面,整体经济呈现"稳中求进,进中向好"的超预期复苏的态势,中国宏观经济调整取得阶段性胜利。但是,2017年中国经济企稳总体上是政策性、恢复性的,市场力量和趋势性力量还没有企稳,中国宏观经济还没有步入到持续反弹的新周期轨道之中。当前中国经济以下三大特征将是理解中国宏观经济的要点:一是
关键词:
新常态 新阶段 中国宏观经济
[期刊] 经济研究
[作者]
江晓薇
经济增长是一年经济运行的综合结果。本文试用白描的手法,着重对1990年实际经济增长动态进行趋势性分析,并找出影响增长的相关因素,勾画出经济运行的总轮廊,推出1991年经济增长的变化。1990年经济增长的特点是,由上半年经济波动逐步转入下半年持续增长。这种变动主要受消费和投资需求由紧到松、出口持续增长、以及松动银根,增加贷款投入等因素影响。1990年经济增长反映的是这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
[期刊] 宏观经济管理
[作者]
赵昕东 王金明 吴桂珍 韩冬梅
[期刊] 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
[作者]
中国人民大学中国宏观经济分析与预测课题组 刘晓光 刘元春 闫衍
2022年是国际国内超预期事件高发的一年。本文认为,“三重压力”叠加“两大超预期冲击”使上半年中国宏观经济运行严重偏离正常增长轨道,呈现“快速探底”“压力加剧”的特征。但随着近期疫情因素逐渐消退和宏观政策刺激力度加大,核心经济参数的拐点纷纷到来,中国经济运行的底部将充分显现。展望下半年,中国宏观经济必将迎来企稳回升态势,但复苏的进程将比2020年更加脆弱,将呈现非对称的“W型复苏”的运行特征。上半年宏观政策调整及时、靠前发力,但力度不足、效率下降;下半年需要更大力度、更加精准的宏观调控举措,政策效果也必将会有更充分的体现。此外,为保证全年经济目标的基本完成,稳经济一揽子措施需要在中期进行扩容和工具的创新。最后,本文结合当前我国宏观经济面临的机遇与挑战,提出了未来我国经济发展的十大建议。
[期刊] 中国财政
[作者]
徐洪才
2016年,我国经济面临的国际环境复杂严峻,不确定、不稳定因素增加,下行压力加大。各地区各部门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贯彻新的发展理念,推进"三去一降一补"等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适度扩大总需求,妥善应对风险和挑战,引导形成良好市场预期,全年实现6.7%的GDP增长,实现了"十三五"良好开局。2017年是实施"十三五"规划的重要一年,也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深化之年。我国经济将延续"缓中趋稳、稳中向好"趋势,继续坚持稳中求进的
[期刊] 中国财政
[作者]
徐洪才
2016年,我国经济面临的国际环境复杂严峻,不确定、不稳定因素增加,下行压力加大。各地区各部门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贯彻新的发展理念,推进"三去一降一补"等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适度扩大总需求,妥善应对风险和挑战,引导形成良好市场预期,全年实现6.7%的GDP增长,实现了"十三五"良好开局。2017年是实施"十三五"规划的重要一年,也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深化之年。我国经济将延续"缓中趋稳、稳中向好"趋势,继续坚持稳中求进的
[期刊] 南开经济研究
[作者]
南开大学政治经济学研究中心宏观课题组
本文简要阐述了货币量值的宏观经济分析方法的主要特点和基本结构,并尝试将这一方法应用于90年代以来中国宏观经济波动的分析。本文还分析了2003年中国宏观经济运行出现的一些新的特征,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
关键词:
宏观经济分析 经济增长 就业
[期刊] 开放导报
[作者]
李罗力 夏汛鸽
2009年1月17日,综合开发研究院(中国.深圳)、中国社科院经济研究所以及开放导报社,共同在北京举办了2009年中国宏观经济(内部)研讨会。参加研讨会的有中央政策研究室、国务院研究室、国家发改委宏观经济研究院、国家商务部、国家农业部、国家统计局、中国人民银行的有关专家以及北京有关研究机构的专家学者。大家对当前世界及中国的经济形势进行了分析,对2009年中国的宏观经济形势做出了判断,并提出了若干重要的政策和对策建议。现将与会专家学者的观点进行汇集整理,形成本综合报告。
关键词:
全球金融危机 中国宏观经济形势 对策建议
[期刊] 经济学动态
[作者]
2009年是全球金融危机影响最严重的一年。世界金融危机今明两年很严重,在这之后会出现比较长期的低速增长阶段,因此要做最坏的准备。从实体经济部门而言,中国受这一轮金融危机的冲击很大,经过30多年的改革发展,只要我们审时度势,把握好大形势,及时调整政策,加大扩大内需的力度,就能够经过一段的时间的努力,使经济止跌回升。
关键词:
宏观经济 中国经济 经济形势
[期刊] 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
[作者]
刘元春 闫衍 朱戎
2010年中国宏观经济步入了"高位回稳"、"经济常态化"、"价格偏高"、"结构良性化"的运行轨道。2011年中国宏观经济一方面延续了2010年经济运行的逻辑,另一方面将出现货币政策的全面转向、外部环境的变异以及"十二五"规划的全面启动等新因素,这决定了2011年中国宏观经济将呈现"复杂但却平稳"的态势。本文利用模型对于相关宏观经济指标进行了预测,并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
关键词:
流动性回收 新规划效应 中国宏观经济
[期刊] 财贸经济
[作者]
马建堂
1991年的中国宏观经济使人感到喜悦和困惑。说它令人喜悦,是因为在物价稳定的基础上,经济保持了较高的增长率,开始走出以1990年初为底的低谷;说它令人困惑,一是因为它使许多经济学家的预测落空,二是出现了一些反常的现象。在这个意义上,1991年的宏观经济运行又是一个难得的实验场,我们可用经济运行的实况来检验各种理论假说,政策主张的真伪和得失。只要我们能平心静气地接受实践的裁决,就会避免重犯一些不应出现的失误,提高我们的经济研究、政策咨询和行政决策的水平。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任泽平 夏磊 罗志恒
下半年我国经济走势2019年上半年经济短暂企稳,2019年下半年到2020年上半年经济增速将进一步放缓。这符合我们此前判断:中国经济"增速换挡"将呈现"L型"走势。近年来我国经济将有三次触底,第一次是2016年初,第二次是2019年中。经济增速放缓的主要原因是:短周期库存复苏受到金融杠杆周期下半场的压制、中美贸易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