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5522)
- 2023(8294)
- 2022(7512)
- 2021(7260)
- 2020(6131)
- 2019(14749)
- 2018(14447)
- 2017(27986)
- 2016(15585)
- 2015(17870)
- 2014(18288)
- 2013(18272)
- 2012(17592)
- 2011(16165)
- 2010(16420)
- 2009(15593)
- 2008(15797)
- 2007(14177)
- 2006(12481)
- 2005(11492)
- 学科
- 济(68010)
- 经济(67953)
- 管理(42220)
- 业(41038)
- 企(32179)
- 企业(32179)
- 方法(31587)
- 数学(28362)
- 数学方法(28069)
- 农(20528)
- 中国(18091)
- 财(17709)
- 贸(16244)
- 贸易(16239)
- 易(15822)
- 地方(13471)
- 制(13414)
- 学(12943)
- 业经(12753)
- 农业(12375)
- 银(11165)
- 银行(11140)
- 策(11031)
- 融(10742)
- 金融(10740)
- 行(10661)
- 务(10131)
- 财务(10104)
- 财务管理(10075)
- 和(9735)
- 机构
- 大学(225843)
- 学院(225607)
- 济(100580)
- 经济(98447)
- 管理(85737)
- 研究(82026)
- 理学(72499)
- 理学院(71685)
- 管理学(70527)
- 管理学院(70086)
- 中国(64607)
- 京(47911)
- 科学(47539)
- 财(47372)
- 所(42833)
- 农(39945)
- 研究所(38414)
- 中心(38034)
- 财经(36416)
- 江(35612)
- 经(32966)
- 业大(32396)
- 农业(31570)
- 北京(30840)
- 经济学(30839)
- 范(29533)
- 师范(29291)
- 院(28693)
- 经济学院(27864)
- 州(27815)
- 基金
- 项目(139954)
- 科学(109449)
- 研究(103873)
- 基金(101012)
- 家(87112)
- 国家(86401)
- 科学基金(72945)
- 社会(64417)
- 社会科(61081)
- 社会科学(61063)
- 省(53944)
- 基金项目(52496)
- 教育(48142)
- 自然(46503)
- 划(46166)
- 自然科(45355)
- 自然科学(45339)
- 自然科学基金(44559)
- 编号(43613)
- 资助(43310)
- 成果(37016)
- 部(32204)
- 重点(31840)
- 发(30769)
- 课题(30198)
- 创(28419)
- 教育部(27466)
- 性(27161)
- 科研(27086)
- 创新(26673)
- 期刊
- 济(112317)
- 经济(112317)
- 研究(71839)
- 中国(45678)
- 财(36474)
- 农(35905)
- 学报(32675)
- 科学(30386)
- 管理(30186)
- 融(27797)
- 金融(27797)
- 大学(24451)
- 农业(23887)
- 教育(23847)
- 学学(22747)
- 技术(19601)
- 经济研究(18765)
- 财经(17998)
- 业经(17507)
- 经(15519)
- 贸(15051)
- 问题(14911)
- 国际(13764)
- 理论(13753)
- 业(13128)
- 实践(12528)
- 践(12528)
- 技术经济(11934)
- 世界(11574)
- 统计(11552)
共检索到35619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宏观经济管理
[作者]
陈小亮 陈彦斌
2017年以来,PPI、核心CPI和GDP平减指数均明显上涨,我国经济表现出一定的通胀迹象。有观点认为,应实施紧缩性货币政策应对通胀压力,而且紧缩性货币政策也有助于抑制资产泡沫。通过对三大价格指数全年走势进行分析后发现,2017年我国价格水平将呈现"前高后低"的走势,全年并没有明显的通胀压力。目前,经济仍然面临下行风险,不仅不能收紧货币政策,反而应将货币政策定位从"稳健中性"调整为"稳健略偏宽松",适度加大政策力度以更好地应对经济下行压力,而应对并抑制资产泡沫则应重点依靠偏紧的宏观审慎政策而非货币政策。
关键词:
价格 货币政策 资产泡沫
[期刊] 宏观经济管理
[作者]
陈小亮 陈彦斌
2017年以来,PPI、核心CPI和GDP平减指数均明显上涨,我国经济表现出一定的通胀迹象。有观点认为,应实施紧缩性货币政策应对通胀压力,而且紧缩性货币政策也有助于抑制资产泡沫。通过对三大价格指数全年走势进行分析后发现,2017年我国价格水平将呈现"前高后低"的走势,全年并没有明显的通胀压力。目前,经济仍然面临下行风险,不仅不能收紧货币政策,反而应将货币政策定位从"稳健中性"调整为"稳健略偏宽松",适度加大政策力度以更好地应对经济下行压力,而应对并抑制资产泡沫则应重点依靠偏紧的宏观审慎政策而非货币政策。
关键词:
价格 货币政策 资产泡沫
[期刊] 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欧阳昌朋
本文通过对当前我国经济发展状况分析,认为2011年我国货币政策将处于趋紧的稳健常态。通过对2005年以来我国货币供应状况和货币政策实证分析,揭示出我国货币政策与狭义货币供应量、广义货币供应量、国内生产总值和居民消费价格指数间相互关系,进而提出我国货币政策如何影响国内生产总值和居民消费价格指数变化趋势,并预测2011年趋紧货币政策将延续到下半年,国民经济将在波动中呈现逐步回落之势,下半年通胀压力加大。
关键词:
货币政策 实证分析 走势预测
[期刊] 国际贸易
[作者]
季剑军
一、主要发达经济体货币政策走势和调整节奏和力度的大致判断(一)美联储加息时点不断推后,加息幅度更加趋缓今年以来美国经济持续温和扩张,劳动力市场向好,就业稳固增长,失业率下降,但净出口低迷,通胀率持续低于2%的政策目标。因此,美联储加息时点不断推后。9月议息会议后,美联储宣布继续维持0~0.25%的联邦基金利率,继续声明将在经济达到既定的就业水平和通胀水平,并充分考虑金融
[期刊] 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于亦 侯宇
本文运用Excel和Eviews5.0软件对样本数据进行处理,分别建立以存款利率、贷款利率和法定存款准备金率为自变量的一元线性回归模型,以上证综合指数为因变量,通过对货币政策实施六个月后的时点进行分析,尝试准确度量货币政策变动对我国股市的影响程度。
关键词:
货币政策 股价走势 分析
[期刊] 世界经济研究
[作者]
李婧
次贷危机使人们认识到,美联储货币政策操作失误难辞其咎。在全球化日益加深和美元为核心的国际货币体系下,美国不断下调利率的扩张性货币政策效应没有像过去那样迅速反映在商品价格上,而是主要表现为资产价格的攀升。由于美联储货币政策操作遵循了"泰勒规则"——把CPI当作最主要的监控对象,致使美联储错过了适时调整货币政策最佳的时机,导致美国信用扩张过度、资产泡沫,特别是房产泡沫不断升级。资产价格的上升最终会通过"财富效应"、"托宾q效应"、"金融加速器效应"等逐渐传导到商品价格上,随着石油等大宗商品价格的持续攀升,美联储开始急速提高利率,最终引发了次贷危机的爆发。后危机时代,美国的资产价格开始了迅速的回升,...
关键词:
次贷危机 货币政策 刺激政策退出
[期刊] 宏观经济管理
[作者]
张岸元 李世刚 曹玉瑾 左传长
2012年以来,货币政策累积的紧缩滞后效应得到充分释放,信贷额企稳回升,货币条件有所改善,市场利率小幅下行,货币政策自主性和及时性有所增强。根据二、三季度经济金融形势,并考虑9月以来欧、美、日央行量化宽松政策密集推出对我国的影响,明年的货币政策需针对国内外经济金融形势的变化进行调整,以更加有效地促进经济平稳增长。
[期刊] 世界经济研究
[作者]
刘平
美国经济在90年代取得了辉煌的成就。本文试图从美国货币政策的角度论述美国经济持续增长的原因。并对美国目前货币政策选择的难点问题和未来趋势进行探讨。
关键词:
美国经济 货币政策 通货膨胀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初晓 赵雪情
<正>2024年,全球多国货币政策面临转向,美联储、欧洲中央银行将启动预防式降息并放缓缩表进程,日本中央银行已退出负利率政策,新兴市场货币政策分化程度加深,全球利率中枢小幅下移,流动性供给依然偏紧。本轮全球货币政策周期转换,对我国经济金融体系的影响总体有限,但需要重点关注对货币政策、资本流动以及经贸投资等领域的间接传导效应,
[期刊] 农村金融研究
[作者]
夏炜 王婕
论文从经济增长、就业市场和通胀水平三个维度对比分析了QE2、扭转操作推出时和当前的美国宏观经济环境。当前美国整体经济形势提升显著,虽然面临诸多下行风险,但温和复苏态势明朗。由于主要经济指标并没有出现实质性恶化,且QE2对促进私人投资效果有限,下半年美联储的货币政策基调将是"稳定"。为了支持美国经济继续沿着复苏通道前进,并降低下行风险的影响,美联储将继续维持超宽松的货币环境,但不大可能再推大规模资产购买计划,除非市场发生极端负面的事件。将扭转操作延长至"2012年年底",也较为明确地透露了美联储将观察期延长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叶辅靖
美国经济低迷状态仍将持续一段时间,而且仍有反复濒临衰退的可能,通胀存在不确定性,但未来几个季度将不至于失控,美国货币政策未来取向仍将以保增长为第一要务,大幅加息的可能性很小,追加流动性的可能性增大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连平 陈冀
未来货币政策会明确地以稳增长为最主要任务,同时兼顾平衡好其他方面需求。稳杠杆应理性地允许杠杆率在一定范围内波动而不出现明显的趋势性上涨2018年底,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使用了"稳健""流动性合理充裕""松紧适度""完善货币政策传导机制""提高直接融资比重""解决好民企和小微的融资难贵"等话语对货币政策进行了表述。其实,一段时期以来,关于国内货币政策的类似相关表述在其他相关会议、文件或报告中都曾提及,此次会议并没有新的表述,这似乎体现了我国过去一段时间以
[期刊] 银行家
[作者]
生柳荣 谭宇曦
作为2021年最关键的宏观变量之一,美国通胀走势具有全球性意义。随着复苏前景日趋明朗,通胀高企正加速演化为后疫情时代美国经济面临的"灰犀牛"事件。处于通胀压力漩涡中的美联储正面临一个关键问题:如何调整政策策略和路径,以合理的加息步伐保证经济平稳运行,避免重复其20世纪60~70年代的历史教训。
关键词:
美联储 双重使命 新型全球化 政策走向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