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3985)
- 2023(6021)
- 2022(5031)
- 2021(4652)
- 2020(3812)
- 2019(8696)
- 2018(8307)
- 2017(14768)
- 2016(7957)
- 2015(9335)
- 2014(9355)
- 2013(9315)
- 2012(9460)
- 2011(8925)
- 2010(9184)
- 2009(8936)
- 2008(8907)
- 2007(8064)
- 2006(7503)
- 2005(7159)
- 学科
- 济(59254)
- 经济(59209)
- 管理(22558)
- 业(17299)
- 方法(17040)
- 地方(15892)
- 数学(14810)
- 数学方法(14621)
- 企(14079)
- 企业(14079)
- 中国(13402)
- 地方经济(12019)
- 学(11736)
- 业经(9444)
- 农(9114)
- 财(8476)
- 制(8130)
- 融(7866)
- 金融(7866)
- 经济学(7111)
- 银(6915)
- 银行(6908)
- 体(6777)
- 行(6738)
- 环境(6722)
- 和(6697)
- 贸(6662)
- 贸易(6655)
- 易(6353)
- 理论(6235)
- 机构
- 大学(129383)
- 学院(126571)
- 济(63411)
- 经济(62162)
- 研究(51429)
- 管理(43185)
- 中国(40036)
- 理学(35879)
- 理学院(35372)
- 管理学(34663)
- 管理学院(34410)
- 科学(28895)
- 京(28194)
- 财(27877)
- 所(26388)
- 研究所(23446)
- 中心(22827)
- 财经(21414)
- 经济学(21259)
- 江(19943)
- 经(19388)
- 农(18688)
- 经济学院(18682)
- 北京(18397)
- 院(17974)
- 范(17827)
- 师范(17689)
- 州(15706)
- 财经大学(15613)
- 业大(15563)
- 基金
- 项目(74847)
- 科学(58945)
- 基金(55235)
- 研究(54420)
- 家(48049)
- 国家(47665)
- 科学基金(40208)
- 社会(36922)
- 社会科(34935)
- 社会科学(34925)
- 基金项目(27808)
- 省(27395)
- 教育(24536)
- 自然(24192)
- 自然科(23628)
- 自然科学(23623)
- 资助(23592)
- 划(23258)
- 自然科学基金(23204)
- 编号(20620)
- 成果(18032)
- 重点(17310)
- 发(17234)
- 部(16880)
- 国家社会(16073)
- 课题(14828)
- 教育部(14787)
- 济(14449)
- 经济(14309)
- 发展(14299)
共检索到21979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宏观经济管理
[作者]
张立群
2015年,我国经济增速继续回调,下行压力比较明显。但是也要看到,自2012年开始的稳增长工作,在稳定市场需求特别是稳定国内需求方面的成效日益显现,推动经济增长降中趋稳。这一政策效果预计在2016年进一步显现,在需求企稳的支持下,2016年我国经济将保持平稳增长,水平会略高于2015年。
关键词:
“十三五”开局 供给侧政策
[期刊] 企业管理
[作者]
王小广 刘莹 张晏玮
2021年,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我国从容应对百年变局和世纪疫情,经济发展取得了大盘稳定、结构优化、效益提升的可喜成绩,实现了"十四五"良好开局。但疫情局部反复以及内外部环境的复杂性和不确定性增加,
[期刊] 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
[作者]
中国人民大学中国宏观经济分析与预测课题组 刘晓光 刘元春 闫衍
2022年是国际国内超预期事件高发的一年。本文认为,“三重压力”叠加“两大超预期冲击”使上半年中国宏观经济运行严重偏离正常增长轨道,呈现“快速探底”“压力加剧”的特征。但随着近期疫情因素逐渐消退和宏观政策刺激力度加大,核心经济参数的拐点纷纷到来,中国经济运行的底部将充分显现。展望下半年,中国宏观经济必将迎来企稳回升态势,但复苏的进程将比2020年更加脆弱,将呈现非对称的“W型复苏”的运行特征。上半年宏观政策调整及时、靠前发力,但力度不足、效率下降;下半年需要更大力度、更加精准的宏观调控举措,政策效果也必将会有更充分的体现。此外,为保证全年经济目标的基本完成,稳经济一揽子措施需要在中期进行扩容和工具的创新。最后,本文结合当前我国宏观经济面临的机遇与挑战,提出了未来我国经济发展的十大建议。
[期刊] 新金融
[作者]
郑超愚
2016年,中国经济增长速度逐季稳定,结束了2011年以来连续回落的趋势,基本摆脱了通货紧缩危险,但实际复苏进程停滞从而形成新的经济波谷。2017年,中国经济应该实行更加积极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通过适应性需求管理的反周期操作,重新启动和加速经济复苏进程,有效促进总体经济景气的正常化,以及时实现中国经济周期从萧条到繁荣的形态转换。
关键词:
中国经济 增长与波动 需求管理
[期刊] 企业管理
[作者]
王小广
刚刚过去的2015年,我国宏观经济运行连续前几年的走势,下行压力持续增大,但仍处于合理区间,特别是在经济稳中趋降的同时,经济结构在不断的优化升级,增长动力正在转换衔接,大众的创业创新热情明显提高,国际产能合作取得新进展。2015年宏观经济运行的最大特点是新旧动能转换加快,表现为行业间、区域间明显的分化走势,这是经济结构调整进程明显
关键词:
宏观经济形势分析 经济发展展望 政策建议
[期刊] 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
[作者]
中国人民大学宏观经济分析与预测课题组 毛振华 刘元春 袁海霞 张英杰
2016年经济呈现出短期底部企稳与泡沫聚集的特点。在潜在增长平台下移、周期性、结构性以及趋势性因素共同作用的背景下,经济下行压力依然巨大,2017年宏观经济仍将持续筑底。而底部运行的深度和持续的长度取决于世界经济复苏程度、中国经济潜在增长水平、新产业新动能培育、房地产周期调整、政治经济周期波动以及对潜在风险的化解与对策等多种因素。与此同时,在"债务—投资"驱动模式下,我国债务规模快速攀升,债务水平已经积累至相当程度,债务的结构性风险突出,尤其是广义政府债务水平超出国际警戒线。而中国经济目前存在的深层次问题
关键词:
筑底 债务风险 广义政府债务 风险缓释
[期刊] 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
[作者]
中国人民大学宏观经济分析与预测课题组 毛振华 刘元春 袁海霞 张英杰
2016年经济呈现出短期底部企稳与泡沫聚集的特点。在潜在增长平台下移、周期性、结构性以及趋势性因素共同作用的背景下,经济下行压力依然巨大,2017年宏观经济仍将持续筑底。而底部运行的深度和持续的长度取决于世界经济复苏程度、中国经济潜在增长水平、新产业新动能培育、房地产周期调整、政治经济周期波动以及对潜在风险的化解与对策等多种因素。与此同时,在"债务—投资"驱动模式下,我国债务规模快速攀升,债务水平已经积累至相当程度,债务的结构性风险突出,尤其是广义政府债务水平超出国际警戒线。而中国经济目前存在的深层次问题本质上大多与债务风险密切相关。比如资产泡沫的聚集,实际上是"债务—投资"驱动模式中投放的大量货币在股市、债市以及房地产等领域的伺机流动。债务风险有可能是引发中国经济爆发危机的关键点。从目前情况来看,中国具备防范危机的实力,但是对于可能引发危机的潜在因素必须重视。一方面,树立正确的危机观,不惧怕危机,建立危机应急机制。另一方面,在债务风险演变至债务危机前,防患于未然,建立风险缓释机制。
关键词:
筑底 债务风险 广义政府债务 风险缓释
[期刊] 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
[作者]
中国人民大学宏观经济分析与预测课题组 刘元春 闫衍 刘晓光
2016年是中国经济持续探底的一年。在世界经济周期、中国房地产周期、中国债务周期、库存周期、新产业培育周期、政治经济周期以及宏观经济政策再定位等因素的作用下,中国宏观经济将在2016年出现深度下滑,而本轮周期的第二个底部在第3—4季度开始出现,预计将在2017年后期出现稳定的反弹,步入中高速的稳态增长轨道。但需要注意的是,这取决于以上七大周期的调整情况,其决定着本轮经济下行的底部以及底部的深度和持续的长度。我们必须对改革动力体系的构建、房地产市场的复苏、世界经济的变异以及宏观经济政策再定位问题进行高度关注,并认识到中国宏观经济已经出现了大量的新产业、新业态和新动力,在低迷中有繁荣,在疲软中有新...
关键词:
探底 宏观经济政策 再定位
[期刊] 宏观经济研究
[作者]
宏观经济研究院经济形势分析课题组
[期刊] 宏观经济管理
[作者]
毛振华 刘元春 袁海霞 张英杰
综合考虑全年的情况,根据模型预测,2016年我国GDP增长约6.7%,CPI增长2%左右。2017年将是我国经济持续筑底的一年,GDP增速有望增长6.5%,CPI增长2.1%。针对下行压力和债务的结构性风险进一步凸显等问题,需要重新构建"稳增长"与"防风险"双底线下的宏观调控体系。为此,要在"稳增长、守底线"的目标下稳步化解我国债务风险,持续推进债务分类甄别工作,完善国家及各级主体的资产负债表;实现债务转移,中央政府适度加杠杆;根据市场化、法制化原则,适时运用债转股工具,缓释短期债务风险。此外,应持续推进金融改革,持续关注房地产市场态势,防范局部泡沫进一步扩大,房地产调控政策要突出结构性和差异性。
关键词:
债务风险 稳增长防风险
[期刊] 企业管理
[作者]
王小广
过去一年,我国经济稳中向好的基础在不断巩固,出现了"双重向好"的新格局:新结构、新经济、新动能在加速形成,传统产业调整基本到位;新的一年,既要继续坚持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更要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上取得重大突破,为长期发展注入新的动力。2016年,我国经济稳中向好的基础在不断巩固,出现了"双重向好"的新格局:新结构、新经济、新动能在加速形成,传统产业调整基本到位。然而,这
[期刊] 企业管理
[作者]
王小广
过去一年,我国经济稳中向好的基础在不断巩固,出现了"双重向好"的新格局:新结构、新经济、新动能在加速形成,传统产业调整基本到位;新的一年,既要继续坚持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更要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上取得重大突破,为长期发展注入新的动力。2016年,我国经济稳中向好的基础在不断巩固,出现了"双重向好"的新格局:新结构、新经济、新动能在加速形成,传统产业调整基本到位。然而,这
[期刊] 经济学动态
[作者]
刘伟 苏剑
2016年中国经济可能面临的自然形势是需求萎缩、供给有限扩张的局面,如果没有进一步的刺激措施,将出现经济增长率下滑、通货膨胀率低位运行的状况。面对这一形势,本文综合运用供给管理和需求管理的思路,提出了供给、需求双宽松的政策组合。总供给扩张政策方面,通过改革、减税、降低企业的社会保障支出等措施切实降低企业负担;同时,采取去产能等紧缩性措施以化解过剩产能。因此,供给管理方面,是宽松为主、紧缩为辅的组合。在需求扩张政策方面,应采取财政扩张、货币稳健的政策组合,并辅之以其他扩大需求的措施。
关键词:
供给管理 需求管理 宏观经济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