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2086)
- 2023(3251)
- 2022(2970)
- 2021(3026)
- 2020(2472)
- 2019(6015)
- 2018(5575)
- 2017(9783)
- 2016(5422)
- 2015(5918)
- 2014(5845)
- 2013(5785)
- 2012(5762)
- 2011(5348)
- 2010(5320)
- 2009(5023)
- 2008(4886)
- 2007(3822)
- 2006(3538)
- 2005(3410)
- 学科
- 济(23023)
- 经济(23017)
- 管理(15490)
- 业(12605)
- 企(10313)
- 企业(10313)
- 环境(9557)
- 方法(9320)
- 学(8242)
- 数学(8221)
- 数学方法(8156)
- 中国(6893)
- 财(6517)
- 地方(6082)
- 农(6077)
- 划(5524)
- 结构(5133)
- 制(4543)
- 和(4222)
- 规划(4183)
- 产业(4158)
- 资源(4100)
- 贸(4098)
- 贸易(4096)
- 环境规划(4063)
- 业经(4028)
- 务(4001)
- 财务(4000)
- 财务管理(3991)
- 易(3988)
- 机构
- 大学(76048)
- 学院(75443)
- 研究(32972)
- 济(32119)
- 经济(31582)
- 管理(26149)
- 中国(25166)
- 理学(22504)
- 科学(22151)
- 理学院(22107)
- 管理学(21650)
- 管理学院(21510)
- 所(17948)
- 京(16923)
- 研究所(16674)
- 农(15692)
- 中心(14410)
- 财(14106)
- 业大(12580)
- 农业(12527)
- 院(12442)
- 江(11276)
- 范(11152)
- 师范(11012)
- 财经(10934)
- 北京(10754)
- 科学院(10468)
- 经济学(10120)
- 经(10068)
- 省(9919)
- 基金
- 项目(54029)
- 科学(42509)
- 基金(40261)
- 家(36973)
- 国家(36737)
- 研究(35644)
- 科学基金(30664)
- 社会(22920)
- 社会科(21694)
- 社会科学(21685)
- 基金项目(21577)
- 自然(21190)
- 省(20895)
- 自然科(20588)
- 自然科学(20582)
- 自然科学基金(20226)
- 划(17973)
- 资助(16381)
- 教育(15682)
- 重点(13700)
- 编号(12928)
- 发(12241)
- 部(11916)
- 计划(11150)
- 科研(10984)
- 创(10671)
- 创新(10204)
- 科技(10082)
- 国家社会(9937)
- 成果(9881)
共检索到11998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上海海洋大学学报
[作者]
熊满辉 任泷 徐东坡
基于2016—2020年太湖10个鱼类采样站位和33个水环境站点监测数据,分析研究了近年来太湖鱼类群落结构变化及其对水环境的响应。调查结果表明,2020年共在太湖调查发现鱼类56种,主要优势种为刀鲚、鲫、鲤,相对重要性指数分别为9219.28、1698.78和1075.27。太湖87.9%的鱼类全长在200mm以下,88.2%的鱼类体重在50g以下。2016年以来,共在太湖发现鱼类68种,太湖水环境总体保持稳定,但鱼类群落结构发生了较大变化,优势种发生明显改变。统计结果表明,2016年以来太湖鱼类群落结构多样性指数与主要水环境指标之间无显著相关性,太湖外排水量、人工增殖放流对太湖鱼类群落结构具有重要影响。需结合太湖水环境状况建立太湖鱼类精细化捕捞方案及鲢鳙鱼增殖放流方案,引导太湖鱼类群落结构恢复并最大程度发挥太湖鲢鳙鱼控藻潜力。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王水 胡开明 周家艳
以望虞河引清调水实践为背景,利用引水调水现状及实测数据,建立适合太湖的二维水量水质数学模型,并模拟计算调水前后湖体各项水质因子浓度的空间变化规律。结果显示:水利调度影响下太湖湖体中高锰酸盐指数、氨氮、和总氮的浓度大体上有所减小,改善率分别为6.0%、16.0%和9.2%,总磷稍有反弹,其指标恶化了4.4%,太湖湖体水质总体改善面积37%,主要集中在贡湖、梅梁湖及东部湖区这些引排水水流流经的区域,表明"引江济太"调水工程对改善太湖局部湖区水质、保障太湖供水安全具有重要意义,可为其他类似水域的水污染治理提供科学参考和依据。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黄智华 薛滨 逄勇
运用多元线性回归分析,定量研究了1990~2000年太湖水环境演变与流域内社会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并根据此相关关系对未来30年太湖水质的污染状况进行了预测。根据研究成果推断:太湖地区的污染物来源在未来30年内可能将发生较大变化,农业及生活污水所占的比重可能会持续增加,并成为主要的污染来源。因此,建议在开展针对工业点源污染而采取的达标排放的同时,还必须加强农业面源污染的治理力度,“点源与面源相结合”,以利于太湖水环境的有效改善。
关键词:
太湖流域 水环境演变 经济发展
[期刊] 水产学报
[作者]
邓思明 臧增嘉 詹鸿禧 李圣法
太湖敞水区鱼类群落组成,除人工放流的种类外,河湖洄游性鱼类已基本消失,种群数量以湖鲚、银鱼、虾类和小型鲤科鱼类占绝对优势。群落物种多样性指数值表明属温带水域范围,具有明显的年、月变化。群落内群体结构中,生命周期长的种类,小型化、低龄化和早熟化现象明显,而1年周期的种类中太湖新银鱼的产卵期已有明显延长的趋势。6种优势种种间关系显示,太湖新银鱼和寡齿新银鱼之间,除产卵期有先后外,时空分布几呈重叠状,饵料组成也基本一致。敞水区鱼类群落属全局稳定类型。实施人工放流后,原区系组成中的外源种数量,从近十年产量分析,尚没有因种类丰度交替而瓦解群落结构的情况发生。1994年的超强度捕捞已使银鱼生物量明显下降,...
关键词:
太湖 敞水区 鱼类群落
[期刊] 上海海洋大学学报
[作者]
徐东坡 凡迎春 周彦锋 陈永进 刘凯
为了解太湖鳑鲏亚科鱼类群落结构及多样性时空分布特征,于2013年3月至2014年2月利用刺网和地笼对太湖8个样点的鱼类资源进行调查。结果表明:本次共采集到鱼类50种,隶属于8目23科,其中鳑鲏亚科、亚科、鳀科等小型鱼类数量较多,鱼类小型化趋势明显;与历史资料相比,有57种鱼类没有采集到,其种类、数量、优势种均发生较大变化。共调查到鳑鲏亚科鱼类2属7种,其中兴凯(Acheilognathus chankaensis)、大鳍(Acheilognathus macropterus)为主要种类、异速生长,其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秦伯强 吴庆农 高俊峰 范成新 许刚 陈伟民 毛锐 陈宇炜
太湖目前主要存在的问题是:①1998年太湖达标排放以来北太湖地区与梅梁湾的水环境没有如预期的那样得到显著改善;②太湖地区的洪涝问题并没有消除,相反随着经济的发展,其易损性增加;③东太湖的沼泽化与富营养化日趋严重,极大地降低了湖泊泄洪能力与供水能力。东太湖的沼泽化与富营养化与养殖业的无计划发展有很大关系,主要是管理所造成的。洪涝问题则是由于流域下垫面的急剧变化导致洪峰提前和洪峰流量增大。
关键词:
太湖 水环境 洪涝 养殖 原因 管理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吴月芽 张根福
1950年代以前,太湖流域水质除苏州河外,污染很少;1960—1970年代,黄浦江水质逐步恶化,甚至出现黑臭,大运河各段水质相继污染,太湖水质受轻微污染;到1980年代中期,太湖流域污染加重,大运河出现黑臭,典型河流和跨界水域受污染,太湖水质受严重影响;到1990年代,运河河道90%为V类水或劣于V类水,太湖出现富营养化。太湖流域水环境变迁的主要驱动因素是土地利用格局的变化、网围养鱼、农业面源污染、乡镇企业发展与产业结构调整。
关键词:
太湖流域 水环境 驱动因素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马巍 廖文根 李锦秀 彭静 禹雪中
在总结太湖水污染问题的基础上,分析得出水流缓慢、动力掺混能力弱、水流交换不畅、水体自净能力差、纳污能力小、入湖污染负荷量大且远超过湖湾的纳污能力是梅梁湖湾水污染严重的主要原因,提出区域水污染综合治理、入湖污染物总量控制、引水调控等水污染防治策略及其关键控制技术,利用数值模拟技术给出了太湖梅梁湖湾入湖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定额,并结合引江济太调水试验,采用平面二维水流水质数学模型模拟预测引水调控对梅梁湖湾的水环境改善效果及大流量集中调水和小流量维持性调水的水环境影响,为太湖梅梁湖湾及其它类似水域的水污染治理提供了科学的参考依据。
关键词:
太湖 梅梁湖湾 水污染治理 引水调控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何勇凤 李昊成 王旭歌 朱永久 杨德国
为系统阐明长湖鱼类群落结构特征,2014年3~11月对长湖鱼类群落结构的空间差异和季节动态进行了较为全面的调查。结果表明,长湖共调查到鱼类43种,隶属于7目14科37属,主要为湖泊定居型鱼类;大湖区和海子湖区鱼类优势种组成虽存在一定的差异,但鲫、鰐、鲤和达氏鲌为两个湖区的共同优势种;长湖鱼类群落的Margalef丰富度指数、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和Pielou均匀度指数分别为0.53~2.30、0.52~2.02和0.24~0.66,除丰富度指数外,均表现为5月或8月相对较高;聚类和MDS排序分析结果表明长湖鱼类群落分为两大类群,呈现显著的时空异质性;aBC曲线显示长湖优势鱼类...
关键词:
长湖 鱼类群落结构 空间差异 季节动态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范亚民 李海宇 何华春 周盛兵
利用多期遥感影像从时间、空间和利用类型3个方面分析了近30a来太湖围湖利用及东太湖网围养殖的时空变化特征。结果表明:1979~2008年,太湖围湖利用面积总计达16.004 2km2;其中1979~2001年,太湖围湖利用面积9.509 0km2,年均围湖利用面积0.432 2km2,围湖利用的主要用途为水产养殖,鱼塘用地占该段期间围湖利用面积的56.53%;2001~2008年,围湖利用面积6.495 2km2,年均围湖利用面积0.927 9km2,围堰取土用地占该段期间围湖利用面积的52.28%。1979年以来,东太湖网围养殖规模逐渐增大,1979年东太湖网围养殖面积8.343 4km2,...
关键词:
围湖利用 网围养殖 动态变化 太湖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刘燕山 李大命 朱明胜 陆建明 贾文方 张凤侠 沈冬冬 张增 吴天柱 张彤晴
基于2019年5月至2020年9月的调查数据,采用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H’)、Margalef种类丰富度指数(d)、Pielou均匀度指数(J)、单因子相似性分析(ANOSIM)、丰度/生物量曲线等对全面退捕前太湖鱼类群落的状态及其多样性等进行研究。共调查到鱼类9目17科51属65种,其中鲤科鱼类占55.38%,新记录太湖鱼类2种,为纹缟虾虎鱼(Tridentiger trigonocephalus)和花鳗鲡(Anguilla marmorata)。按洄游类型、栖息水层、食性三类生态类型,太湖鱼类主要为定居性鱼类、中上层鱼类以及肉食性和杂食性鱼类。刺网和地笼的CPUE平均值分别为4 287.03±515.94和626.32±91.24 g·net~(-1)·12 h~(-1)。优势种为刀鲚(Coilia nasus)、鲫(Carassius auratus)和红鳍原鲌(Cultrichthys erythropterus),其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Margalef种类丰富度指数和Pielou均匀度指数分别为2.34、2.10和0.68,鱼类物种多样性水平一般,鱼类个体小型化。单因子相似性分析(ANOSIM)表明,太湖鱼类群落组成的时间和空间变化均显著(P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刘瑞民 王学军 郑一 王翠红
经济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 ,造成了太湖的富营养化和生态环境的严重破坏。太湖的水质污染目前已严重影响了整个流域的可持续发展 ,并对人们的身体健康造成潜在的危害。治理太湖、保护太湖已成为人们刻不容缓的任务。了解湖泊水质参数空间结构特征是进行太湖环境评价的重要前提 ,也是合理治理太湖的重要基础。地统计学的出现为精确描述湖泊水质参数空间结构提供了有效的工具。应用地统计学技术对太湖 3种水质参数进行了空间结构分析 ,结果显示 ,污染物集中在湖岸线附近不易向湖中央扩散 ,各水质参数空间分布差异性较大 ,且空间结构特征极为相似 ,不同尺度之间有差异性。同时 ,由于采样密度和范围的限制 ,更细微和更大尺...
关键词:
太湖 水质参数 变差函数 空间结构
[期刊] 水产学报
[作者]
刘恩生 鲍传和 万全
在太湖,随着鱼类总渔获量的不断增加和鱼类种类的不断减少,湖鲚(Coilia ectenes taihuensis Yen et Lin) ,一种小型浮游动物食性鱼类已成为绝对优势种。根据1952-2004年的统计数据和2003-2005年对湖鲚年龄结构和食物组成的调查,研究了湖鲚快速增加的原因以及与环境间的相互关系。结果如下:(1)在1952到2004年期间,湖鲚渔获量从1952年的640 .5t、占总渔获量的15.8%上升到2004年的21221 t、占63.8%。尤其是1994年后湖鲚渔获量以每年1280 .5t的速度增加;(2)湖鲚种群年龄结构低龄个体呈现不断增加趋势。1979和1980...
关键词:
湖鲚 渔获量 年龄结构 食物组成 太湖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许玲燕 杜建国 刘高峰
农村水环境承载力的定量估算及其动态变化特征研究有助于了解农村地区水资源供需平衡和水环境质量状况,为新农村建设规划和水环境可持续发展提供科学依据。本文以太湖流域镇江区域为研究对象,结合云模型改进模糊综合评价法,构建农村水环境承载力的PSR分析框架和评估指标体系,并结合雷达图、云模型发生器分析其动态变化特征及影响因素。结果表明:云模型能够较好地表征农村水环境承载力的变化特征;农村水环境承载力对太湖流域镇江区域的工农业废水排放、供水总量和治水投入的要求更高;2010~2014年太湖流域镇江区域农村水环境承载力基本保持稳中上升的趋势,但总体处于弱承载状态,且丹阳>丹徒>润州>京口。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谢红彬 虞孝感 张运林
太湖流域水环境与人类活动之间存在相互制约、相互作用的关系。从 2 0世纪 6 0年代起 ,随着经济的发展、工业化与城市化进程的加速 ,流域水环境不断恶化 ,具有表征意义的太湖水体的TP ,TN ,COD浓度不断上升。本文把环境演变的人文驱动因素归纳为人口发展、经济发展、城市化、土地利用等 ,将其与太湖流域水环境耦合 ,得出探讨性结论 :太湖流域人类活动与水环境之间的互动关系大致经历了干预、干预—弱制约、干预—制约、干预—强制约四个阶段 ,每个阶段对应着不同的人类活动特征。流域水环境恶化经历了几十年 ,而水环境修复则需要人类更长时期的共同努力
关键词:
太湖流域 互动关系 修复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