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8618)
2023(12336)
2022(10290)
2021(9654)
2020(7809)
2019(18009)
2018(17300)
2017(31824)
2016(17441)
2015(19419)
2014(18799)
2013(18604)
2012(17488)
2011(16211)
2010(16016)
2009(14894)
2008(14796)
2007(12798)
2006(11550)
2005(10466)
作者
(51008)
(42748)
(42570)
(40422)
(27146)
(20376)
(19198)
(16661)
(16370)
(15171)
(14710)
(14168)
(13639)
(13614)
(13610)
(13064)
(12808)
(12702)
(12315)
(12105)
(10591)
(10483)
(10342)
(9754)
(9669)
(9547)
(9347)
(9297)
(8567)
(8512)
学科
(71850)
经济(71777)
管理(49522)
(48400)
(37560)
企业(37560)
方法(29982)
数学(26833)
数学方法(26594)
中国(24136)
(21854)
(18383)
(18260)
贸易(18252)
(17908)
业经(15559)
农业(14524)
(14143)
(13823)
(13612)
(12589)
银行(12547)
地方(12447)
(12129)
(11678)
金融(11678)
环境(11397)
技术(11054)
(10997)
(9992)
机构
大学(250967)
学院(249048)
(114175)
经济(112351)
研究(95432)
管理(94707)
理学(81742)
理学院(80796)
管理学(79677)
管理学院(79209)
中国(73317)
科学(56059)
(53592)
(50243)
(48515)
(47615)
研究所(44381)
中心(42327)
财经(39774)
业大(38174)
农业(37723)
(36613)
经济学(35715)
(35679)
北京(34216)
(33872)
经济学院(32231)
(31758)
师范(31381)
财经大学(29718)
基金
项目(167753)
科学(133110)
基金(125288)
研究(119166)
(112046)
国家(111149)
科学基金(93747)
社会(79392)
社会科(75503)
社会科学(75488)
基金项目(65106)
(61526)
自然(60281)
自然科(58948)
自然科学(58928)
自然科学基金(57981)
(54159)
教育(53980)
资助(51190)
编号(45222)
(38720)
重点(38540)
(36870)
成果(36830)
(35049)
国家社会(34501)
教育部(33040)
创新(32911)
中国(32499)
科研(32203)
期刊
(122395)
经济(122395)
研究(77610)
中国(50350)
(42878)
学报(42453)
科学(39685)
(36338)
管理(35684)
大学(31883)
学学(30107)
农业(29628)
(25462)
金融(25462)
教育(23671)
经济研究(21888)
财经(20036)
技术(18681)
业经(18529)
(17394)
(17368)
(17161)
国际(16353)
问题(16230)
世界(15266)
技术经济(12281)
(11796)
科技(11389)
资源(10864)
现代(10846)
共检索到381138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世界经济与政治论坛  [作者] 刘强  
未来10年是中国能否实现在21世纪成为世界性强国的重要发展机遇期,然而,一些现实问题和潜在问题将影响甚至制约中国的社会发展和国力增强,给中国外交安全提出了挑战,成为中国的外交现实。本文尝试对其进行冷静客观的目标分析,在此基础上,对2015年前的中国现实外交提出一些对策性建议。
[期刊] 世界经济与政治论坛  [作者] 郑易平  江洪娟  
俄美关系是当今世界中极为重要的大国关系之一。本文认为正常而稳定发展俄美关系是伊拉克战争后两国的主要走势,其主要原因是俄美之间的摩擦和矛盾只是局部的,两国之间并没有根本性的利益冲突。俄美关系正常而稳定的发展对中国外交产生的影响也将主要是积极的。
[期刊] 东北亚论坛  [作者] 赵银亮  
自伊拉克战争以来,全球地缘政治格局经历了深刻的变革,尤以欧亚大陆初露端倪的战略合作最为引人注目。跨大西洋的分裂有其深刻的历史背景,而美欧关于价值观和“西方”概念等诸多分歧,也从客观上推动着欧亚大陆的加速整合。这一态势很大程度上推动着中国全球战略观的根本转变,进而塑造了欧亚战略新格局的出现。
[期刊] 国际商务研究  [作者] 张宝香  
本文概述新中国成立50多年以来,我国的外交工作从毛泽东、邓小平到江泽民,始终不渝地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战略原则,同时,根据各个历史阶段面临的具体国际、国内环境的变化进行的有效的调整。
[期刊] 国际经济评论  [作者] 王逸舟  
三十年来的中国外交,承载着改革开放以来的成就与盛名,也面对了新时期外部复杂环境的压力和挑战:一方面,中国成为世界上最大的新兴市场和经济发动机,各国和国际社会不能不正视它的力量与趋势,不能不考虑与中国的合作与协商;另一方面,中国也被视为一个巨大的"经济动物"(a monster),不少外部势力把它当作某种威胁和负面因素。中国外交必须直面这些疑惑与批评,必须增信释疑、拨乱反正,用艰辛、漫长的努力,证明"和谐世界"的理念并非只是宣传……
[期刊] 东北亚论坛  [作者] 冯春台  
中国在国际舞台上积极倡导和而不同和互利共赢,倡导新秩序观、新安全观、新文明观、新发展观,主张构建持久和平、共同繁荣的和谐世界。和合观发轫于中国和平发展备受世界关注之际,顺应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潮流,符合要和平、求发展、谋合作的时代主旋律,不仅指导着中国外交,也逐渐成为引领当前国际关系发展的重要理念。和合观作为中国外交的新理念,代表了中国外交的主流方向,体现了中国人民热爱和平、追求美好生活的愿望。中国倡导的这些重要思想和主张继承了博大精深的中华传统文化,并在新形势下加以丰富发展,形成了具有特定内容的中国外交的新理念———和合观。和合观念由来已久,经过千百年的传承与发展产生了丰富的内涵,目前对和合文化的研究也越来越深入。
[期刊] 世界经济与政治论坛  [作者] 叶晓迪  
单极衰弱现象不仅预示国际格局中的权力再分配,更促使美国不得不调整其外交战略布局。作为体系内能动性最高的霸权国,如何在单极衰弱期减缓自身的衰弱速度,维持霸权地位,成为美国所要面对的首要战略问题。在批判性地回顾现有关于国际格局转变的文献的基础之上,本文提出"一霸四强论"的观点,作为"一超多强"概念的理论补充,用以诠释霸权国美国在单极衰弱的过程中如何通过"战略筑底"的方式构筑战略基底,维持其霸主地位。同时,本文还认为,作为结构性压力的主要承压者,中国需要能够认清美国的筑底战略,分析该战略对中国产生的结构性压力,
[期刊] 东北亚论坛  [作者] 赵可金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是近代以来发生的一件具有深远影响的重大事件,它不仅极大地改变了世界力量对比,而且也深刻地推动了国际政治经济秩序变革。新中国成立70年来,中国与世界的关系发生了历史性变化,中国外交也走过了站起来、富起来和强起来的三个基本阶段,走出了一条中国特色大国外交道路,积累了丰富的外交经验。环顾世界,当今世界正处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当今中国正处于两个一百年的历史交汇期,中国外交站在一个新的历史起点上。面对变动不居的国际国内形势,充分汲取中国外交70年的基本经验,这些经验对未来中国对外工作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期刊] 世界经济研究  [作者] 贺平  
70年来,中国经济外交的发展变化大致可以划分为"游离型""回归型""融入型"和"引领型"四个阶段。经济外交中,"经济"与"外交"日益实现双向互动,越来越体现出工具理性与目的理性的双重特性。影响不同时期中国经济外交的因素主要有四个:中国自身综合国力特别是经济实力的变化;世界经济以及经济全球化的发展态势;中国对于国际格局及世界经济的战略立场;中国对于经济与外交关系的整体认知和态度。由此促使70年来的中国经济外交在行为主体、手段方式、机制建设、风格取向和内外联动上表现出一系列的整体演变特征。
[期刊] 东北亚论坛  [作者] 胡令远  王梦雪  
以中国为中心的传统东亚国际社会解体以来,东亚地区并未完成具有主体性意义的现代东亚国际社会建构。地区性国际机制繁多却缺乏整合,虽在功能性机制建设方面取得了一定成就,但在共同意识建设方面却无明显进展。此外,各方对于建构过程中的主导权问题也存在争议。然而东亚国际社会的形成有助于维持地区稳定与促进区域内合作,推动东亚国际社会建构符合中国的国家利益,中国有必要基于地区共同利益从功能与意识层面开展外交活动。
[期刊] 世界经济与政治论坛  [作者] 徐步华  
目前关于当代跨国社会运动与中国外交之间关系的研究尚有待深入。在探讨跨国社会运动与国际规范之间的关系,以及当代跨国社会运动对中国外交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的基础上,笔者认为现阶段,诉诸国际规范是当代跨国社会运动影响中国外交的一个主要路径,并将这种影响区分为三种模式:"国际驱动型"、"国内驱动型"和"国际国内互动型"。鉴于当代跨国社会运动对国际规范的重要影响及其给中国外交带来的挑战,"学会面对跨国社会运动"是中国外交的一项重要课题。
[期刊] 世界经济与政治论坛  [作者] 宋德星  
面对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中国外交体现出了不同于以往的时代风貌。首先,中国政府对新时代中国与世界关系的认识具有辩证性,这充分反映在厚植外交思想指导、守正和平发展道路、创新国际战略思维、保持外交战略清醒四大方面;其次,外交实践指向鲜明,其核心是推动构建新型国际关系和新型大国关系,完善中国特色大国外交总体布局,并有力彰显其中国特色、时代属性和世界意义。在世界处在十字路口的当下,中国外交的自信自强、守正创新,不仅是维护自身利益的坚强保证,也是世界和平稳定的坚强保证。
[期刊] 世界经济与政治论坛  [作者] 计秋枫  
文章在对霸权主义的根源和反霸路径进行深刻的理论分析的基础上,简要回顾了近代以来中国外交反对霸权和强权政治的历程,论述了"和谐世界"理念的反霸意义。文章认为思考中国当前反霸的路径,应跳出传统的力量、均势等强权逻辑的框架,将着眼点更多的投向"国际道德因素","和谐世界"理念是中国外交向世界奉献的最新道德处分。
[期刊] 东北亚论坛  [作者] 甘钧先  
"丝绸之路"贸易通道的复兴,对于中国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中国已经开展了大量关于"新丝路"的外交活动,但中国更需要将"丝路外交"提升到战略的高度,原因在于"丝路外交"的开展不仅有利于中国突破当前的贸易和能源困境,而且也可以极大地加强中国与周边国家的文化交流,实质性地改善中国的安全处境。中国在"新丝路外交"中应该注意防范非传统安全威胁,利用好包括联合国在内的各种国际协调机制,并避免恶性的大国竞争。
[期刊] 东北亚论坛  [作者] 李宗勋  
从远古走来的东北亚命运共同体,凸显以"和"为本的"天人合一"理念。其特点是:在天下一家观念下,践行朝贡体系、"和亲"政策,以中国中原为中心,周边围绕中心转,在以"丝绸之路"为路径,呈现"万邦来朝"的命运共同体的盛况。东北亚命运共同体"返本开新","本"为"和","开新"为"与时偕行",继往"丝绸之路"开拓"一带一路",在结伴不结盟,互利互惠,合作共赢的开放道路上,开辟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外交新局面,实现中国梦与世界之梦。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