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0088)
- 2023(14814)
- 2022(12624)
- 2021(11701)
- 2020(9653)
- 2019(22298)
- 2018(21864)
- 2017(40709)
- 2016(22184)
- 2015(25672)
- 2014(25900)
- 2013(25953)
- 2012(25171)
- 2011(23309)
- 2010(23586)
- 2009(22209)
- 2008(22262)
- 2007(20088)
- 2006(17998)
- 2005(16919)
- 学科
- 济(116901)
- 经济(116796)
- 管理(57095)
- 业(54200)
- 方法(42518)
- 企(40740)
- 企业(40740)
- 数学(37342)
- 数学方法(36994)
- 中国(34568)
- 地方(29721)
- 农(29144)
- 学(23298)
- 业经(22741)
- 财(22176)
- 贸(21904)
- 贸易(21890)
- 易(21167)
- 制(20003)
- 农业(19627)
- 融(18315)
- 金融(18313)
- 银(18090)
- 银行(18056)
- 行(17538)
- 地方经济(17474)
- 环境(16761)
- 发(15951)
- 和(15789)
- 体(13876)
- 机构
- 大学(336805)
- 学院(334430)
- 济(151355)
- 经济(148340)
- 研究(129503)
- 管理(118951)
- 理学(99961)
- 中国(99924)
- 理学院(98611)
- 管理学(96971)
- 管理学院(96318)
- 科学(77164)
- 京(74373)
- 所(67855)
- 财(67185)
- 研究所(61154)
- 农(58178)
- 中心(57448)
- 财经(52314)
- 江(52055)
- 北京(48522)
- 经济学(48343)
- 经(47369)
- 范(46975)
- 师范(46544)
- 业大(46498)
- 院(45819)
- 农业(45491)
- 经济学院(43323)
- 州(41250)
- 基金
- 项目(209159)
- 科学(163714)
- 研究(153824)
- 基金(150951)
- 家(131964)
- 国家(130885)
- 科学基金(109673)
- 社会(99004)
- 社会科(93818)
- 社会科学(93792)
- 省(79720)
- 基金项目(78348)
- 教育(69506)
- 划(68242)
- 自然(67427)
- 自然科(65792)
- 自然科学(65770)
- 自然科学基金(64609)
- 资助(62892)
- 编号(61252)
- 成果(51618)
- 发(51166)
- 重点(48238)
- 部(47229)
- 课题(43878)
- 创(42266)
- 国家社会(41902)
- 发展(41675)
- 展(41048)
- 教育部(40088)
- 期刊
- 济(180630)
- 经济(180630)
- 研究(109455)
- 中国(75071)
- 农(54556)
- 学报(53326)
- 财(50941)
- 科学(49328)
- 管理(45149)
- 大学(39928)
- 教育(37691)
- 农业(37287)
- 学学(37174)
- 融(35798)
- 金融(35798)
- 经济研究(29726)
- 技术(29441)
- 财经(27220)
- 业经(26699)
- 问题(23815)
- 经(23727)
- 贸(21966)
- 业(20834)
- 国际(20396)
- 世界(19669)
- 技术经济(18465)
- 统计(16928)
- 图书(16706)
- 资源(15952)
- 版(15553)
共检索到539714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金融与经济
[作者]
胡少维 杨保城
2014年各区域经济增幅均呈稳中有降态势,但中西部地区增幅略高于东部沿海地区的态势并未改变,东北地区经济增幅回落比较大。展望2015年,东部发达地区由于转型相对较好,第三产业比重相对较高,因而经济稳定性比较好,预计经济增速与2014年基本相当。中西部以及东北地区经济由于资源型产业比重大、投资依赖性强,经济发展弹性相对弱一些,与东部地区增幅差将可能缩小,部分地区的压力仍比较大。建议:以居民公共服务均等化为目标创造相对合理公平的发展环境,发挥市场的决定性作用,提高区域政策的有效性,以集群发展模式大力发展地方特色经济,促进区域间的协作,发挥发达区域对周边地区的扩散效应,使空间布局更加合理、有效。
关键词:
2015年 中国 区域经济
[期刊] 中国流通经济
[作者]
贾锐宁 徐海成
由于投融资体制不同,我国高速公路与普通公路建设规律存在差异,高速公路相对于普通公路而言具有过度建设倾向,表明当前贷款修路、收费还贷政策中蕴含不合理成分。收集我国2001—2015年省级面板数据,基于公路基础设施空间外溢视角,采用空间杜宾模型对全国以及分区域的高速公路与区域经济发展的适应性进行研究发现,公路基础设施对区域经济增长具有显著促进作用,且空间溢出效应十分明显。相对于普通公路而言,高速公路规模已经过度,且不同区域高速公路与经济发展的适应性差异明显。其中,东部地区高速公路规模基本适度,可满足区域经济发展需要;中部地区高速公路规模无法满足区域经济发展需要,仍需吸引社会资本加大高速公路建设力度;西部地区高速公路规模严重超出当地经济发展可接受范围,应暂缓高速公路建设步伐,将重心转移到普通公路建设上来。
[期刊] 中国流通经济
[作者]
贾锐宁 徐海成
由于投融资体制不同,我国高速公路与普通公路建设规律存在差异,高速公路相对于普通公路而言具有过度建设倾向,表明当前贷款修路、收费还贷政策中蕴含不合理成分。收集我国2001—2015年省级面板数据,基于公路基础设施空间外溢视角,采用空间杜宾模型对全国以及分区域的高速公路与区域经济发展的适应性进行研究发现,公路基础设施对区域经济增长具有显著促进作用,且空间溢出效应十分明显。相对于普通公路而言,高速公路规模已经过度,且不同区域高速公路与经济发展的适应性差异明显。其中,东部地区高速公路规模基本适度,可满足区域经济发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李强 魏建飞 徐斌 蒲雨池
经济高速增长向高质量发展转变进程中的区域空间格局演进,省、市、县尺度下的空间异质性特征与驱动机理解析,对优化区域协调发展新格局,推进经济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参考。文章以不同尺度的人均GDP指标为基础,运用多种时空分析方法对中国2000—2018年的经济发展格局演进特征及驱动机理进行分析。结论如下:(1)从内部差异程度看,各尺度下的时序变化波动起伏较小,且市级、省级逐渐趋于稳定态势。(2)从空间格局演进看,县级尺度下高值区集聚现象不明显,主要分布在京津冀、长三角及重庆核心城市,其数量先增加后减少;中值区在东部沿海地带和中部高质量城镇化地区分布态势明显;低值区呈基底状广泛分布在西部和东北地区。对比来看,市级尺度下的高值区在东南沿海地带形成明显的串珠状,集聚程度较县级显著提升;省级尺度下的高值区逐渐形成连绵分布态势。(3)从空间关联特征看,全局存在正向相关作用且集聚现象显著,县级尺度下显著HH区呈带状分布在京津冀核心区及东南沿海一带,显著LL区数量逐渐增加并向南延伸,形成"近墨者黑"的低值塌陷效应。市级、省级尺度下的显著LL区连绵分布在西南地区和西北及青藏高原地区,体现出与胡焕庸线几乎垂直的新分界线特征。(4)从影响因素看,基于地理探测器模型发现政府财政、投资与消费、五化协同等对经济活力的提升有着显著影响作用,同时也受主体功能区战略、区域发展政策和营商环境等因子的影响。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孙峰华 李世泰 杨爱荣 黄丽萍
以2005年全国1%人口抽样调查数据和中国人口统计年鉴(2006)及相关文献资料为依据,阐述了2005年中国流动人口的规模、特征及其成因。从省、直辖市、自治区;九大经济区;三大经济地带三个方面,探讨了分布的空间格局及区域净流动人口分布的空间格局、引起的资金流动对区域经济发展的影响。揭示了流动人口对于促进区域经济建设、协调区域经济发展的重大作用。
关键词:
流动人口 空间格局 区域经济
[期刊]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作者]
高铁梅 赵昕东 梁云芳
在连续四年扩大内需政策的作用下,虽然2001年世界经济增长速度明显放缓,我国经济仍实现了预期的经济增长目标,在加快结构调整中保持了较快的增长势头。吉林大学数量经济研究中心宏现经济分析预测课题组使用多种预测模型及“宏观经济监测预警系统”,对2002年我国宏观经济形势进行了分析和预测。
[期刊]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作者]
刘金泉 王锦功 欧阳植
1995年是我国全面完成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八个五年计划的最后一年,也是改革开放以来的第17个年头。1994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首次突破4万亿元大关,达到43800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增长11.8%。工业总产值增长18%,农业在大灾之年仍
[期刊] 中国工业经济
[作者]
马胜春 黄基鑫
本文对2015中国区域经济学会年会的主要学术观点进行了综述,本届年会的议题以"一带一路"战略与中国区域经济协调发展为重点,同时涉及各地区的行动与发展构想、自由贸易区与开放型经济发展、长江经济带建设、区域经济的实证研究等热点问题,反映了中国区域经济学的新常态与新动向,特别是在"一带一路"战略理论与实践研究方面的新进展。
关键词:
一带一路 区域经济 经济带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王潼,陈健
作为一个发展中国家,中国宏观经济政策的首要目标应该是经济增长率,只要通货膨胀率低于经济增长率的经济增长,就是实实在在的增长。中国在1999 - 2004 可以实现实实在在的经济增长。正确的对外经济政策是中国实现亚高速增长的外部保障。在基本稳定人民币汇率的大政方针下, 预计1999 - 2004 中国经常项目收支基本平衡,资本项目收支尚可有少量盈余,外汇储备可以大体维持在20 世纪末的水平。
[期刊]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作者]
郭菊娥
一、西北区域经济发展的特征 西北区域是一个资源丰富、经济落后、资金贫乏、依附力强的典型不发达区域。 1.资源型经济 从西北区域1987年33部门投入产出表获悉,西北区域仅有7部门调出,且调出的大户是石油加工业,其次是饮食业、纺织业和金属矿采选业等。同时将33部门投入产出表压缩为8部门投入产出表,结果发现仅有能源工业调出,这说明西北区域通过调出
[期刊] 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
[作者]
刘鹏照 刘普照
一、区域经济发展理论脉络 1.生产力层次推移理论 生产力层次推移理论是国际上的一种区域经济理论,即无论在世界范围内还是一国范围内,客观上存在着经济技术上的不同层次。随着经济的发展,生产力从层次高的发达地区向层次低的落后地区推移,从而逐步缩小地区差距,实现一国经济分
[期刊] 税务研究
[作者]
王小广
"十三五"时期,随着我国经济进入新常态,经济增长速度将继续下降,回落到6%-6.5%的水平。如果未来几年我国调结构、促改革能取得突破性进展,那么,大概在2023年前后,我国经济增长将保持"中高速",经济结构将迈向"中高端"。要实现这个新常态的发展目标,必须在"十三五"期间通过宏观调控的创新来稳增长,使经济运行较长时间内稳定在合理区间,同时化解各类经济风险;把转方式、调结构放在更加重要的位置,通过实施六大发展战略,实现我国经济由中低端向中高端的转变,在不断优化结构中释放需求潜力,增强发展的持久动力,为较长时间实现"中高速"增长提供支撑;全面深化改革,增加经济发展的活力和创新推进力,保障社会的公平...
关键词:
新常态 经济发展 宏观调控 发展战略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王洋 修春亮
对中国区域经济格局的研究较多,但以小尺度单元、时间连续、同时关注经济水平和经济增速的研究较少。本文以地级行政单位为研究单元,运用基尼系数、泰尔指数、沃尔夫森指数、集中指数、空间自相关方法和比重法分析了1990年以来中国经济总体空间差异与极化程度、经济水平和增速的全局空间自相关和"热点区"、各地经济地位的变化,并总结了主要驱动因素和演变模式。研究表明:①全国总体空间差异与极化在波动中明显增大,2003年以后继续增大。②沿海主要城市群、省会城市、特殊资源城市是"经济热点",与其他地区之间的差距逐步增大。③经济水平和经济增长的空间集聚特征明显,与全国总体经济增速具有耦合关系。④经济区位、区域政策、特殊自然资源、发展基础是中国区域经济格局形成与演变的主要驱动因素。
[期刊] 中国工业经济
[作者]
陈永杰
本文分别从规模和结构、企业素质、经济效益、社会效益、政策与市场环境等方面分析了2006年我国民营经济发展所取得的成绩和面临的问题,认为发展是主流,出现的问题则是发展过程中难以完全避免的。为进一步鼓励和扶持民营经济发展,今后需要从全面落实"非公经济36条"、着力改进税收金融政策,大力推进行政执法与司法的严肃与公正等方面完善民营经济发展的政策和市场环境。
[期刊] 中国工业经济
[作者]
黄茂兴
2016年中国区域经济学会年会暨"十三五"时期中国区域发展新理念、新空间与新动能学术研讨会于2016年10月29日在福建师范大学召开。本届年会由中国区域经济学会、福建师范大学和中国工业经济杂志社共同主办,由福建师范大学经济学院、福建师范大学福建自贸区综合研究院共同承办,中智科学技术评价研究中心和全国经济综合竞争力研究中心福建师范大学分中心协办。大会共收到论文160余篇,来自全国各地近300名专家学者出席了会议。本次年会由主旨发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