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45)
2023(75)
2022(70)
2021(76)
2020(66)
2019(128)
2018(140)
2017(207)
2016(143)
2015(139)
2014(162)
2013(172)
2012(174)
2011(119)
2010(128)
2009(130)
2008(116)
2007(74)
2006(60)
2005(53)
作者
(481)
(461)
(432)
(395)
(269)
(221)
(196)
(178)
(175)
(165)
(150)
(149)
(148)
(145)
(142)
(135)
(133)
(132)
(132)
(128)
(122)
(112)
(112)
(106)
(105)
(101)
(100)
(98)
(96)
(96)
学科
(394)
经济(394)
方法(225)
数学(221)
数学方法(219)
(202)
(181)
管理(181)
中国(150)
(136)
企业(136)
(119)
地方(83)
(80)
水产(76)
(75)
(72)
金融(72)
(68)
财务(68)
财务管理(67)
企业财务(66)
动物(63)
(60)
(59)
动物学(59)
(57)
银行(57)
(54)
农业(53)
机构
大学(1723)
学院(1672)
研究(980)
科学(762)
(728)
中国(630)
农业(612)
(592)
研究所(570)
(533)
经济(518)
(468)
业大(445)
实验(441)
(440)
实验室(431)
中心(430)
(414)
重点(409)
(400)
管理(397)
科学院(379)
(353)
农业大学(346)
理学(326)
技术(325)
(316)
(315)
理学院(313)
管理学(312)
基金
项目(1389)
科学(1031)
(1013)
国家(1003)
基金(986)
科学基金(763)
研究(754)
(615)
自然(608)
自然科(594)
自然科学(594)
自然科学基金(583)
(566)
基金项目(535)
计划(438)
科技(405)
社会(393)
资助(381)
教育(376)
重点(364)
社会科(359)
社会科学(359)
专项(352)
(349)
创新(339)
(313)
(310)
(309)
科研(303)
(283)
期刊
学报(762)
(752)
农业(510)
大学(500)
科学(498)
(493)
经济(493)
学学(478)
中国(461)
研究(415)
(278)
业大(251)
农业大学(233)
(223)
中国农业(177)
教育(173)
(162)
管理(152)
自然(136)
(133)
金融(133)
科技(132)
农业科学(130)
自然科(121)
自然科学(121)
农学(116)
华北(116)
技术(104)
林业(103)
财经(101)
共检索到269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李逸文   王林焰   陈豪琦   袁素娟   王芳   李柯   赵晓林   杨瑾   汪孝璊   任林荣   郑素娇   王晓莉   叶文武   郑小波   王源超  
[目的] 本研究旨在评价和分析国家大豆良种公关项目实施9年以来(2015—2023年)收集的1 406份大豆品种(系)对大豆疫霉的抗病性。[方法]利用8个具有不同毒力的代表性大豆疫霉菌株,采用大豆黄化苗下胚轴创伤接种法进行室内接种,根据制定的评价标准判定供试大豆品种(系)对单菌株的抗感类型和对多菌株的综合抗性等级。[结果]供试大豆品种(系)对不同菌株表现抗病或中抗的比例为18.8%~96.7%,其中抗强毒力菌株PsJS2的品种(系)数量最少,仅167份。所有品种(系)的综合抗性等级平均值从2015年的1.9(中感以下)逐步上升到2023年的3.2(中抗以上),综合抗性为3~5级(中抗及以上)的品种(系)占比从32.6%上升至66.8%。综合抗性为4~5级(抗病至高抗)的357份品种(系)中,中作、冀豆、圣豆、中黄、安豆、邯豆、郑等7个系列各有15份以上,综合抗性为5级(高抗)的105份品种(系)中,冀豆、中黄、周豆、中作、圣豆、安豆、邯豆、郑、徐豆、商豆、沧豆等11个系列各有5份以上。[结论] 2015~2023年间每年供试大豆品种(系)对大豆疫霉的抗性水平呈现逐步升高的趋势,评价结果为大豆抗疫霉根腐病的品种选育与布局利用提供了参考。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范素杰  吴俊江  陈晨  王欣  姜良宇  王金生  李文滨  徐鹏飞  张淑珍  
【目的】获得大豆疫霉根腐病抗性相关基因,为培育大豆抗病品种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在以大豆抗病品种绥农10构建的受疫霉菌诱导后差异表达的cDNA消减文库的基础上,选取文库中一条与其它植物的DR1基因具有较高同源性且上调表达的EST序列。通过RT-PCR方法从绥农10中克隆该基因,并构建到植物表达载体pCAMBIA3301上,以感病品种东农50的子叶节为外植体通过根癌农杆菌介导的方法进行大豆遗传转化。【结果】该基因全长805 bp,开放读码框为471 bp,编码156个氨基酸,在此命名为SDR1。遗传转化获得转基因PCR鉴定阳性植株5株,Real-time PCR检测T1转基因植株较非转基因植株S...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练云  李海朝  李金英  王金社  魏荷  雷晨芳  武永康  卢为国  
【目的】大豆胞囊线虫(soybean cyst nematode,SCN)病是一种重要的世界性大豆病害,种植抗病品种是防治SCN最经济有效的措施。黄淮地区SCN发生普遍,通过对该地区育成大豆品种中抗SCN的基因型分析,为指导抗病品种的合理有效利用提供依据。【方法】利用针对抗SCN主效位点Rhg1和Rhg4开发的4个KASP标记,先对已知抗性表型的ZDD2315、中黄57、山西小黑豆等16份抗病材料和Willams、Lee等3份感病材料进行基因分型,验证所选用KASP标记的有效性;然后对黄淮海育成的豫豆系列、商豆系列、周豆系列等170份大豆品种进行基因型鉴定;选择含有多个优异等位变异的品种,通过温室接种黄淮地区分布较广的2号、4号、5号以及强致病力小种X12,对这些品种进一步进行表型抗性鉴定。【结果】含Rhg1-2(CC)和Rhg1-5(CC)优异等位变异的品种分别有5份和6份,含Rhg4-3(TT)和Rhg4-5(CC)优异等位变异的品种分别有6份和7份。同时含2个优异等位变异的品种有6份,分别为:开豆4号、商豆1201、鲁0305-2、漯4903、潍豆12和潍豆91861,占所检测品种的3.53%。通过接种鉴定,发现这6个品种对2号、4号、X12号小种均表现不同程度的感病,而鲁0305-2和潍豆91861对5号小种表现高抗(FI分别为(10.00±0.48)和(7.00±0.63)),商豆1201对5号小种表现抗病(FI=(26.20±0.91)),开豆4号、漯4903和潍豆12对5号小种表现感病或高感(FI分别为(35.00±2.48)、(64.80±3.91)和(58.20±2.19))。【结论】黄淮育成品种中,含Rhg1或Rhg4优异等位变异的品种偏少,育种中应注重优异等位变异位点的引入,结合黄淮地区大豆胞囊线虫发生情况,培育兼抗多个生理小种的大豆品种;这些KASP标记可用于中国大豆资源表型鉴定、抗源的快速筛选。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牛陆  赵倩倩  杨静  邢国杰  张伟  贺红利  杨向东  
【目的】大豆花叶病毒(Soybean mosaic virus,SMV)病是中国大豆产区最主要的病害之一,严重影响大豆产量和籽粒品质。核糖核酸酶PAC1能够识别和降解植物RNA病毒或类病毒复制过程中产生的ds RNAs,从而有效抑制病毒在寄主中的复制与积累。PAC1的这一特点为广谱抗RNA病毒及类病毒转基因作物的创制和培育提供了有效的靶标基因。本研究利用转基因技术,将来源于粟酒裂殖酵母菌(Schizosaccharomyces pombe)的PAC1导入栽培大豆,研究过表达PAC1对大豆SMV抗性的影响,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胡亚群   周琰琰   武婷   郑豫   王瑞敏   薛冬   袁星星   陈新  
[目的]探究JAZ(Jasmonate ZIM-domain)基因在绿豆对群结腐霉(Pythium myriotylum)抗性中的功能,为绿豆根腐病的防治提供参考。[方法]对绿豆JAZ家族进行鉴定并分析其在群结腐霉侵染后的表达模式,通过转录组数据及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q-PCR)筛选出两个目的基因,构建两个目的基因的过表达及基因编辑载体,通过烟草瞬时转化及转基因绿豆毛状根表达研究其对群结腐霉抗性的功能,并对’苏绿1号’幼苗喷施茉莉酸甲酯(MeJA),分析表达模式的变化。[结果]群结腐霉可以侵染绿豆叶片及根茎交接处,从绿豆JAZ家族基因中筛选出VrJAZ1和VrJAZ12两个表达模式随群结腐霉侵染时间延长而下调的目的基因,喷施MeJA后,VrJAZ1和VrJAZ12 的表达模式发生了变化,过表达目的基因降低了对群结腐霉的抗性,基因编辑目的基因提高了对群结腐霉的抗性。[结论]VrJAZ1和VrJAZ12是通过调节JA信号的转导从而负调控绿豆对群结腐霉的抗性。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叶文武  张萌  曹明娜  翟春花  李爱宁  王源超  
[目的]促有丝分裂原蛋白激酶(MAPK)是真核生物细胞信号转导途径中的关键蛋白激酶,对植物病原菌的生长发育与侵染致病具有重要作用。我们前期发现1个MAPK基因Ps MPK1参与调控大豆疫霉的细胞壁完整性、菌丝生长、游动孢子形成,以及对大豆的致病性等生物学性状。本文旨在进一步探究Ps MPK1如何调控大豆疫霉的上述性状。[方法]利用数字基因表达谱技术对大豆疫霉Ps MPK1沉默突变体在游动孢子囊阶段的基因表达情况进行分析。[结果]样品间基因表达水平的整体相关性分析和实时定量PCR结果表明:数据具有较高的可靠性。与野生型菌株相比,Ps MPK1沉默突变体中分别有1 451个显著下调和981个显著上...
[期刊]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滕卫丽  李文滨  韩英鹏  
本研究在大豆SMV1株系抗性的遗传分析基础上,筛选与抗病基因紧密连锁的SSR标记,并探讨分子标记辅助选择在大豆花叶病毒病抗病育种中的应用价值.利用合丰25×东农93-046的F1、F2和F2:3群体进行了抗病性鉴定,结果表明:F1植株在接种后表现抗病,经χ2测验,F2群体分离比例为3(抗):1(感);对F2代衍生的F2:3家系接种鉴定,纯合抗病家系、抗感分离家系和纯合感病家系的比率符合1:2:1,表明东农93-046对SMV1株系的成株抗性受一对显性基因控制.并利用东农93-046×Conrad的正反交组合F2代进行抗性鉴定,结果正反交后代均表现为31的分离比例,无细胞质效应,进一步证明了东农...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朱健超  
1、参试品种及供种单位参试品种供种单位沔540、沔537、沔545、鄂8 仙桃市九合垸原种场 usp93-6、usp94-4 中国农科院油料所孝127、鄂豆5号(CK) 孝感市农科所 2、参试单位中国农科院油料所(简称油料所,下同),仙桃市九合垸原种场(九合垸),孝感市农科所(孝感),鄂西自治州天池山农科所(天池山)。 3、试验设计及田间管理概况随机区组排列,重复3次,行距33cm,株距66.7cm,收获前割除边行边株,实收小区面积6.67m~2(油料所为5m~2)。各试验点均施足底肥,整地情况以及肥力、土壤墒情良好,均能按方案要求及时播种。田间管理能按时完成。对出苗不良的usp93-...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朱健超  
1、参试品种品种名称供种单位油90-8、油90-10 中国农科院油料所油89-1、沔90-7 仙桃市九合垸原种场鄂农89-3 湖北农学院农学系恩86-49 恩施州天池山农科所矮脚早(CK) 中国农科院油料所 2、参试单位中国农科院油料所(油料所),仙桃市九合垸原种场(九合垸),湖北农学院农学系(鄂农),孝感市农科所(孝感),黄梅县张湖原种场(黄梅),恩施州天池山农科所(天池山),钟祥市农科所(钟祥),鹤峰县杨柳坪良种场(杨柳坪),巴东县种子站(巴东)。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朱健超  
1、参试品种品种(系)名称来源供种单位油85-26 7812组合中国农科院油料作物研究所油86-305 蒙庆6号×77-4431 中国农科院油料作物研究所中豆24(CK_2) 7621组合中国农科院油料作物研究所油88-25 8215组合中国农科院油料作物研究所猴子毛(CK_1) 70年代系统选育中国农科院油料作物研究所 2、参试单位沙洋农场农科所(简称沙洋,下同),中国农科院油料作物研究所(油料所),大沙湖农场农科所(大沙湖),孝感市农科所(孝感),武穴市农科所(武穴),襄樊市原种场(古驿),老河口市种子公司(老河口)。 3、试验概况采用随机区组排列,重复4次,每小区收获前割除边行边...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朱健超  
1、参试品种品种名称供种单位沔577 仙桃市九合垸原种场 usp94-5、usp94-6、usp94-7、矮脚早(CK) 中国农科院油料作物研究所恩88-54 恩施天池山农科所鄂农W(原品系鄂农86-5) 湖北农学院科丰36(又名诱处4号) 中国科学院遗传所 2、参试单位中国农科院油料所(简称油料所,下同),仙桃市九合垸原种场(九合垸),孝感市农科所(孝感),恩施自治州天池山农科所(天池山)。 3、试验概况随机区组排列,重复3次,行距40cm、株距10cm,收获前割除边行边株。实收小区面积6.7m~2(油料所为5.0m~2)。各试验点均施足底肥,整地情况良好,肥力及土壤墒情良好,均能按...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朱健超  
1、参试品种品种(系)名称供种单位油90-1 中国农科院油料所油90-4 中国农科院油料所沔90-4 仙桃市九合垸原种场鄂豆5号(CK_2) 孝感市农科所泰兴黑豆(CK_1) 中国农科院油料所 2、参试单位中国农科院油料所(油料所),仙桃市九合垸原种场(仙桃),湖北农学院农学系(鄂农),孝感市农科所(孝感),黄梅县张湖原种场(张湖)。 3、试验概况各试验点均按统一试验方案执行。随机区组排列,重复4次,每小区收获前割除边行边株,小区实收面积6.67m~2。行距33cm,株距6.7cm,实际保苗密度3.0万株/666.7m~2。各点试验前期准备充分,试验地肥力中上等水平,播种及各项管理及时...
[期刊] 世界农业  [作者] 尹小刚  陈阜  
中国是全球最大的大豆进口国,阐明全球大豆生产和贸易的时空变化特征,对于中国大豆贸易和大豆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基于1961—2017年全球逐年大豆生产和贸易数据,利用线性回归模型和优势指数分析了近57年来全球大豆生产和贸易的时空变化特征。结果表明:南美洲、北美洲、亚洲和欧洲是全球最主要的大豆产区,近57年来全球大豆收获面积、单产和产量均显著增加,全球大豆进一步向南美洲和北美洲集中。美国、巴西和阿根廷是全球最主要的大豆生产国,占全球大豆产量的80%;近57年来美国、巴西和阿根廷大豆规模和单产均显著增加,单产水平均高于3 100kg/hm~2。近57年来印度、乌克兰和俄罗斯等大豆主产国种植规模和单产均显著增加,单产水平均低于2 000kg/hm~2。美国、巴西和阿根廷大豆较中国大豆具有明显的规模优势和单产优势;近几十年来中国大豆种植规模减小,大豆进口急剧增加,90%以上的进口大豆来自美国、巴西和阿根廷。构建粮食作物—大豆轮作系统是提升中国大豆单产水平和扩大大豆种植规模的重要途径,对于增强中国大豆国际竞争力和保障中国大豆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盖钧镒  邱家驯  赵团结  
在介绍南农493-1和南农1138-2的来源与特点的基础上,以共祖先度为指标分析了两个品种及其27个衍生新品种间的亲缘关系,并从所衍生新品种的数量与水平和4组杂交试验的理论研究两方面论证了两个品种具有优良的配合力,它们的衍生品种继承了其优良的配合力。两品种及其衍生新品种可用于黄淮及南方大豆区的育种计划
[期刊] 中国土地科学  [作者] 朱筠  孙九林  秦奋  王航  
研究目的:针对国内首套2015年中国1∶10万土地覆被数据产品,以河南省为研究区进行精度评价。研究方法:采用实地考察与格网抽样融合的样本设计方法,共采集区域全覆盖样本1894个,其中,实地样本271个,正六边形格网样本1623个;通过混淆矩阵精度评价方法,评价数据产品精度,分析影响土地覆被分类精度的原因。研究结果:耕地、建设用地、水体、林地一级地类制图精度都在90%以上,草地和其它制图精度分别为84.68%和85.7%;20个二级地类的总体精度91.34%,其中,旱地、城镇建设用地、农村居民地、交通用地、河流、水库/坑塘、裸岩二级地类精度在90%以上,除常绿阔叶林、灌丛、灌丛草地、草甸、河湖滩地、裸地几个地类分类精度较低,其余地类精度均在80%以上。研究结论:该数据产品在河南地区具有较高的精度,可为气候、水文、生态等相关科研领域提供基础数据。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