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4373)
- 2023(5915)
- 2022(4975)
- 2021(4837)
- 2020(4120)
- 2019(9347)
- 2018(8858)
- 2017(15383)
- 2016(8276)
- 2015(9393)
- 2014(8879)
- 2013(8830)
- 2012(8324)
- 2011(7716)
- 2010(8163)
- 2009(8557)
- 2008(7524)
- 2007(6268)
- 2006(5378)
- 2005(5023)
- 学科
- 济(31304)
- 经济(31282)
- 业(29598)
- 管理(27066)
- 企(24732)
- 企业(24732)
- 方法(13861)
- 中国(13431)
- 数学(11843)
- 数学方法(11738)
- 技术(11531)
- 险(10834)
- 保险(10743)
- 银(9942)
- 银行(9926)
- 行(9501)
- 融(9473)
- 金融(9473)
- 财(9048)
- 技术管理(8980)
- 制(8759)
- 农(7180)
- 贸(7148)
- 业经(7141)
- 贸易(7139)
- 易(6980)
- 理论(5932)
- 务(5712)
- 财务(5704)
- 财务管理(5686)
- 机构
- 大学(112917)
- 学院(111796)
- 济(50200)
- 经济(49313)
- 管理(44594)
- 研究(39849)
- 理学(37158)
- 理学院(36772)
- 中国(36437)
- 管理学(36229)
- 管理学院(36003)
- 财(25579)
- 京(23578)
- 科学(21987)
- 所(19368)
- 财经(19350)
- 中心(18944)
- 经(17757)
- 研究所(17342)
- 江(16919)
- 农(16028)
- 经济学(15778)
- 北京(15311)
- 财经大学(14698)
- 院(14563)
- 经济学院(14074)
- 业大(13979)
- 州(13683)
- 融(13100)
- 范(13045)
- 基金
- 项目(72113)
- 科学(57604)
- 基金(53378)
- 研究(52961)
- 家(46335)
- 国家(45957)
- 科学基金(39936)
- 社会(35277)
- 社会科(33380)
- 社会科学(33372)
- 省(27589)
- 基金项目(27585)
- 自然(25179)
- 自然科(24690)
- 自然科学(24683)
- 自然科学基金(24256)
- 教育(23535)
- 划(23314)
- 资助(21699)
- 编号(20004)
- 创(17875)
- 创新(17039)
- 重点(16504)
- 成果(16442)
- 部(16088)
- 国家社会(15013)
- 发(14892)
- 课题(14279)
- 教育部(14140)
- 制(13880)
共检索到18680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国际贸易
[作者]
谭雅玲
2013年世界经济和国际金融都是在市场充满风险中平安度过,包括美债危机、欧债危机、日债危机等为特征的危机阴霾愈加严重,不断扩散,但是至今并未冲垮发达国家经济实力,反之使得发达国家的经济体能进一步健全或回归世界势力主导。相反,没有危机概念的发展中国家和新兴市场
[期刊] 武汉金融
[作者]
谭雅玲
2013年,世界经济在充满美债危机、欧债危机等风险中度过,2014年或将会进一步延续2013年的许多问题:通货膨胀压力增大、经济结构调整显著与经济基础不足相矛盾、财产收入增加但资产损失巨大等。我国必须结合自己实际状况,做全面考虑和长远规划。
关键词:
2014年 世界经济 新特色 预期
[期刊] 会计研究
[作者]
马永强 孟子平
为什么金融危机冲击会给不同企业带来不同的经济后果,甚至是不同的命运?本文基于"外部冲击→企业缓冲能力→经济后果"的视角构建了企业风险缓冲机制的一般分析框架。在此基础上,我们认为,金融危机给企业带来的冲击可以概括为业绩下降(对应于产品市场恶化)和现金流短缺(对应于融资市场恶化)两个方面;微观层面上,金融危机下,影响企业风险缓冲能力的因素包括企业资本结构、资产结构、成本结构、高管背景与政治关联、政府干预程度等因素,企业应通过调整和优化上述因素应对外部冲击;宏观层面上,我们认为,可以考虑通过合理选择政府投资领域、企业打包贷款、设立中小企业基金、改变税收减免方式、促进企业资金周转等方式缓解企业的外部冲...
关键词:
金融危机 企业风险缓冲 政府政策
[期刊] 经济研究
[作者]
刘金全 张鹤
在非确定性的经济环境当中 ,我们利用经济增长率的绝对离差、条件标准差和在险增长水平等三种方法度量了经济增长风险和条件波动性 ,然后利用冲击反应函数度量了经济增长水平对于经济增长风险的动态反应 ,并检验了增长水平与波动性之间的影响关系。检验结果表明 ,经济风险性和波动性与经济增长水平之间存在显著正相关关系 ,由此可以推断经济周期波动性对于经济增长水平存在“溢出效应” ,较高的经济波动性带来了经济增长水平的“风险奖励” ;同时 ,从经济风险的传导过程中可以判断 ,非确定性因素和突发事件尚未对我国经济增长的趋势水平形成显著干预 ,我国经济增长过程抵御外部冲击的能力已经得到显著提高。
[期刊] 国际贸易问题
[作者]
林祺 林僖
本文以三大国际评级机构发布的欧元区17国长期主权信用评级信息作为欧元区主权风险的替代变量,从多市场极端收益联动和市场间传导机制的角度,检验了欧债危机爆发前后欧元区主权风险冲击对中国金融市场的影响机制及其内在传导机理。实证检验结果表明:欧债危机下欧元区主权风险冲击显著增强了中国金融市场间的联合极端收益波动;这一影响在三大评级机构发布的不同欧元区国家主权信用评级信息下和中国不同金融市场间具有显著的差异性;当主权评级调至接近或达到投机级时能对中国金融市场产生系统性的投机级临界效应。本文的实证结论为增强中国政府金融干预和处置能力,从而维护金融体系稳定提供了较强的政策启示。
[期刊] 中国注册会计师
[作者]
雷攀
从2012年开始,在融资成本高企、内生需求不足、出口环境恶化等压力下,我国经济从高速增长转为中高速增长,增速从10%左右降至7%左右,经济转型升级以及产业结构调整已是大势所趋。由此带来的上市公司业绩下滑、重组兼并以及各类创新导致审计风险更加复杂,新常态前并未凸显的系统风险也不断扩大。为应对新风险,中注协已十余次约谈事务所对2014年年报审计进行风险提示。本文选取中注协2014年年报审
[期刊] 金融与经济
[作者]
张茉楠
随着美国经济持续全面复苏,以及耶伦笃定年内加息的表态,美国量化宽松政策作为全球影响最为广泛的货币政策正在转向,从而很可能步入"后QE时代",而这也标志着当下乃至未来几年时间里,全球将不可避免地要迎接新的金融结构和金融周期的冲击,大类资产首当其冲。本质而言,美联储退出量化宽松,以及美元走强将对大类资产价格配置产生重要影响,其
[期刊] 浙江金融
[作者]
郭栋
金融系统资金流动性受美联储货币政策冲击影响,未来货币周期变化产生不确定性。本文选择系统重要性银行为代表性样本,构建实证模型,测度流量传导渠道的风险冲击强度与时变特征。得出结论:(1)跨境资金流动对银行流动性储备资产存在风险传染效应,包括外汇存款指标的冲击效应和外汇储备指标的抑制作用;(2)银行系统内存在“羊群效应”,政策干预效果在货币周期内存在非对称性。策略建议:(1)提升资本的流量管理精准度,发挥宏观审慎管理的调控作用,具体把控量的规模和时点的选择;(2)警惕货币周期变化引发政策工具效用的衰变,定期评估工具有效性,创新工具箱品种。
[期刊] 金融论坛
[作者]
刘志洋 孟祥璐
本文以中国上市金融机构为代表,运用KMV模型和GARCH-MIDAS模型分别计算出金融机构加权平均倒闭概率和信用衍生产品指数短期波动率,使用向量自回归模型的脉冲反应函数构建风险传染指数,研究发现:第一,澳大利亚信用风险对中国证券业、中国金融控股公司影响显著;第二,欧洲高波动率指数信用风险对中国证券业、信托业和控股公司影响显著;第三,新兴市场国家信用风险和北美债券信用风险对中国银行业的风险溢出效应较高;第四,日本对中国金融市场风险影响很小。
[期刊] 国际商务(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学报)
[作者]
高越 李荣林
基于中国工业企业数据库、中国海关数据库企业数据以及其他数据,使用倾向得分匹配-双重差分方法研究2008年金融危机对我国出口企业创新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金融危机抑制了出口企业创新活动;相对于国有企业或融资能力强的企业,金融危机对非国有企业或融资能力弱的企业创新活动的抑制作用较强。
[期刊] 中央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朱正 贺根庆
笔者采用DCC-MVGARCH和BEKK-MVGARCH模型,研究次贷危机冲击前后中美股票市场时变联动关系和美国金融风险向中国传染的途径。研究发现,危机前中美股票市场保持着较弱的正向联动关系,次贷危机后两个市场联动性明显增强;同时,研究发现美国金融风险主要通过贸易溢出和投资者预期的净传染效应进行传染,金融溢出的传染效果不太明显。笔者认为应当注重投资者预期管理,疏导金融风险;建议管理当局采用灵活的汇率机制增强人民币汇率政策的自主性,实施有效的宏观审慎监管,抵御金融危机传染,确保金融安全。
[期刊] 工业技术经济
[作者]
苑莹 凤靖宇
本文聚焦于2008年以来国际范围的5次重大危机事件,深入对比分析了不同黄金资产(国际与国内黄金现、期货)对我国股市及各行业股市避险能力的强弱,以期解决黄金资产对于我国股市是否具有风险对冲、财富分散化以及避险能力,何种类型黄金在何种情况下的避险能力最强以及不同重大危机事件冲击下黄金对我国股市的避险能力如何动态演化这三大问题。研究结果表明:(1)国际与国内黄金现、期货均可以作为我国股市的有效财富分散化工具;(2)重大危机事件冲击下,黄金对我国股市的避险能力显著增强;(3)重大危机事件冲击下,国内黄金对于我国股市的避险能力强于国际黄金,黄金现货对于我国股市的避险能力强于黄金期货;(4)我国黄金期货在中美贸易战期间可以作为我国股市的有效避险资产。本文系统性地对黄金避险能力的动态演化特征进行研究,对有效防控系统性金融风险,加强宏观审慎管理具有重要意义。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高辉清
2014年年初以来,经济学家们对世界经济形势的判断突然逆转了。在过去十年中,世人对国际经济的看法通常是:中国经济是龙头,新兴国家是主力,发达国家则被认为是行动迟缓、逐渐偏离世界中心的经济动物。次贷危机与欧债危机相继爆发之后,发达国家纷纷陷入深不见底的债务黑洞之中,中国更是理所当然地被认为是拯救世界的希望。然而,时间仅仅过去不到
[期刊] 中国货币市场
[作者]
彭雪峰
该文指出美国次贷危机的根源是对金融创新的风险管理不到位,文章分析了金融创新的特征以及市场参与者对金融创新的风险意识淡薄的现状,指出美国次贷危机的教训在于金融机构应充分重视金融创新中的风险管理,而监管机构对金融创新的风险监管则是业务发展和市场稳定的有力保障;最后文章对如何加强我国金融创新的风险管理提出相关的意见和建议。
关键词:
次贷危机 金融创新 风险管理
[期刊] 新金融
[作者]
René M.Stulz
本文评估了有关危机风险的研究现状及其对风险管理的影响。全球金融危机以来相关数据提高了我们对危机风险的认识。数据表明,当考虑到风险之间的相互作用时,某些类型的危机是可以预测的。具体而言,在高信贷增长和高资产估值之后的几年里,发生金融危机的可能性要大得多。然而,其他一些类型的危机似乎无法预测。没有证据表明发生经济危机和金融危机的频率正在提高。现有数据表明,政治危机使经济危机更有可能发生,因此,正如多危机概念所表明的那样,非经济危机和经济危机之间的作用可能很重要,但缺乏气候事件导致经济危机的可比证据。提高企业运营和财务灵活性的策略可以减少危机对企业的不利影响。
关键词:
危机风险 风险管理 多危机风险 复合风险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