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8862)
2023(12780)
2022(10548)
2021(10188)
2020(8341)
2019(19028)
2018(19023)
2017(34058)
2016(18967)
2015(21793)
2014(21975)
2013(21270)
2012(20167)
2011(18548)
2010(18569)
2009(17656)
2008(17737)
2007(16150)
2006(14376)
2005(13222)
作者
(55308)
(46439)
(46248)
(44130)
(29467)
(22096)
(20881)
(18065)
(17713)
(16697)
(15976)
(15742)
(15078)
(15031)
(14972)
(14273)
(13702)
(13399)
(13331)
(13273)
(11996)
(11391)
(11266)
(10676)
(10429)
(10393)
(10333)
(10304)
(9443)
(9372)
学科
(74371)
经济(74264)
管理(56634)
(45969)
(37754)
企业(37754)
方法(28712)
中国(25813)
数学(24567)
数学方法(24227)
(20922)
(20468)
(20080)
(18016)
业经(16320)
环境(15631)
(15457)
贸易(15447)
(15145)
(14815)
(14173)
银行(14143)
(13842)
金融(13835)
(13646)
地方(13592)
农业(12866)
(12399)
理论(12272)
(11993)
机构
大学(273148)
学院(268912)
(112863)
经济(110466)
研究(102751)
管理(95115)
中国(80498)
理学(79842)
理学院(78811)
管理学(77229)
管理学院(76730)
(61056)
科学(60956)
(55368)
(52527)
研究所(47272)
中心(46505)
(45871)
财经(42213)
(41909)
北京(39574)
(38432)
业大(38040)
(37829)
(37059)
师范(36648)
经济学(35692)
农业(35685)
(32766)
经济学院(31814)
基金
项目(175152)
科学(137331)
研究(129492)
基金(127177)
(112467)
国家(111581)
科学基金(93570)
社会(82524)
社会科(78045)
社会科学(78029)
基金项目(65573)
(65357)
教育(59879)
自然(58539)
自然科(57074)
自然科学(57056)
(56847)
自然科学基金(56026)
资助(52753)
编号(51036)
成果(44030)
重点(40854)
(40232)
(37575)
课题(37569)
(36061)
(35386)
国家社会(35374)
教育部(34242)
中国(33903)
期刊
(132490)
经济(132490)
研究(86548)
中国(67303)
学报(45327)
(44031)
(42427)
科学(41361)
管理(37954)
教育(36258)
大学(34884)
学学(32238)
农业(28968)
(26929)
金融(26929)
技术(23619)
财经(22034)
经济研究(20883)
(19179)
业经(18691)
问题(17105)
(16672)
(16384)
国际(15617)
世界(15318)
图书(14443)
(13745)
资源(12797)
统计(12534)
(12260)
共检索到43714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李萌  
当前,中国经济社会步入新常态,生态文明建设纳入国家治理体系,为此也迎来了一个新的历史发展机遇期。在"五位一体"战略布局中,生态文明建设要融入其他建设之中的一个极其重要的抓手就是生态补偿机制的建立与完善。文章对2014年中国生态补偿制度的建设情况进行梳理、总结和评估,针对存在的问题,有针对性地提出了进一步深化改革的相关政策建议:建立健全相关法律法规、完善现行的环境财税政策、简政放权及创新公共服务、建立和完善市场化机制、创新生态补偿的内容和形式。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刘春腊  刘卫东  陆大道  
选取《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文献,从文献作者、研究领域、支撑平台、研究方法、研究区域、研究层次6个方面,对1987-2012年国内生态补偿研究进行评析。在文献作者方面,国内生态补偿研究尚未形成强大的核心作者群;从年度文献数量看,可将研究领域划分为4种类型,即急剧上升型、平缓上升型、平缓稳定型和下降型;从研究区域看,国内生态补偿研究以省域层面的研究成果较多,涉及到30多个地域类型区;在研究方法上,早期研究生态补偿大多为定性描述,目前过渡到定性与定量研究相结合;在研究层次方面,最初生态补偿研究大多为自然科学类基础与应用基础研究,后转向技术指导与政策决策支撑方面的社会科学应用研究。最后,从研究领域、研究区域、研究方法、项目支撑以及研究挑战5个方面讨论了国内生态补偿研究的未来发展趋势。
[期刊] 中国土地科学  [作者] 邓红蒂  李宏  王恒  汪延彬  李莉  魏菁华  
研究目的:以规划评估为研究对象,梳理总结以往土地规划实施评价情况,提出土地规划评估制度建设的中长期发展目标,为中国土地规划评估制度建立健全提供思路及参考。研究方法:资料比较与归纳。研究结果:分析新一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修编中规划评估制度实施成效及存在问题,结合需求、围绕目标,提出规划实施评估制度建设的具体建议。研究结论:(1)在《土地管理法》修订及《土地利用规划条例》制定中,应对土地利用规划评估制度的目的、时限、主体、程序予以明确;(2)基于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体系的完善创新,应扎实开展规划评估工作体系、技术体系等基础建设工作。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朱丹  
全面总结中国生态补偿制度的变迁过程与执行效果有着重大的理论与现实意义。生态补偿在中国的缘起促成了中国产生了早期的以国家为主导的生态补偿模式。伴随着经济的发展、民众环保意识的觉醒,生态补偿制度逐渐从"国家导向"转向"社会导向",国家与社会组织之间逐步形成"伙伴关系"。通过考察中国在生态补偿制度转型过程中表现出的特征,为当前中国的生态补偿制度建设带来"制度与执行并重""宏观与微观并重"的有益启示。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朱丹  
全面总结中国生态补偿制度的变迁过程与执行效果有着重大的理论与现实意义。生态补偿在中国的缘起促成了中国产生了早期的以国家为主导的生态补偿模式。伴随着经济的发展、民众环保意识的觉醒,生态补偿制度逐渐从"国家导向"转向"社会导向",国家与社会组织之间逐步形成"伙伴关系"。通过考察中国在生态补偿制度转型过程中表现出的特征,为当前中国的生态补偿制度建设带来"制度与执行并重""宏观与微观并重"的有益启示。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王利平  文明  宋进喜  窦馨逸  
论文采用中国1961—2014年530个气象站数据,运用FAO-56 PenmAn-mOnteith公式计算潜在蒸散发量,并结合降水量计算中国1961—2014年干燥度指数(Aridity index,Ai),然后采用mAnn-KendAll趋势检验、突变检验和小波分析对其进行时空变化分析。结果表明:1)1961—2014年中国整体、西北地区、青藏地区的干燥度指数均呈显著减小趋势,而南方地区干燥度指数呈微弱减小趋势,北方地区干燥度指数呈不显著增加趋势。中国干燥度指数的突变发生于1986年,而各个分区的突变时间有所差异。2)1961—2014年中国整体、北方地区和西北地区干燥度指数变化主周期均为...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范剑平  
简单地介绍一下我们对2014年中国经济形势的一点看法。从明年的走势来看,国际环境会好于今年,因为IMF最近发布的关于明年世界经济增长速度的预测,要比今年高出0.6个百分点,这是金融危机以来,IMF对下半年经济增长,
[期刊] 中国注册会计师  [作者] 张建波  
注册会计师制度的恢复是我国现代化进程中具有划时代意义的重大事件,构成了我国40年来中国审计改革的基本背景。变,是这个时代审计的主旋律。基于企业的审计信息技术变迁与审计制度创新贯穿40年审计改革的始终,因此认真总结40年来的审计改革与发展的经验,对于指导现实工作,推进行业更好更快地向前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刘佐  
本文梳理了2014年中国税收政策与制度的重要调整,内容涵盖宏观政策和重大改革,农业、交通、通信和基础设施,资源、能源和环境保护,流通、对外经济往来和国际税收关系,科技和高新技术产业,房地产、金融、保险和证券,就业、社会保障、民政、民族和宗教,教育、文化、宣传、卫生和体育,区域发展,其他重要税收政策和制度调整,税收法制和税收管理等十一个方面。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张思雪  林汉川  方巍  胡海晨  
中国生态补偿机制的建立有一个关键环节和重要难点,即生态补偿价值的评估。本文通过对生态补偿机制构成要素的识别,围绕谁补偿给谁、补偿额度是多少、补偿资金从何处来、如何进行补偿以及补偿效果怎么样五个维度,从资金运作链和行为效应链分析了补偿机制的隐性运行机理。以此为基础,以自然资源类生态补偿为例,运用层次分析法建立生态补偿机制的价值评估体系。研究结果表明,在生态补偿价值评估中,应更加重视环境价值,同时应充分考虑空气洁净度、空气负离子含量、植被覆盖率和资源稀缺度等的价值或对生态系统的贡献程度。
[期刊] 经济体制改革  [作者] 王翠琴  李林  薛惠元  
改革开放40年以来,中国医疗保障制度逐渐形成以城镇职工医保和城乡居民医保为核心、以大病保险为补充、以医疗救助为托底的多层次医疗保障体系。医疗保障取得了覆盖人数不断扩大、筹资数额逐年增长、待遇水平稳步提高、管理服务不断优化等成就,但同时也存在制度整合缓慢和缺乏稳定可持续的筹资机制等问题。未来中国医疗保障应向着更加注重城乡公平、保障制度可持续性、强化医疗保障法制化的方向发展,以促进"健康中国"建设。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鲁小波  郭迪  
选择旅游酒店数、旅行社数、旅游酒店从业人员数和旅行社从业人员数为旅游投入因素,旅游总收入为产出变量,运用数据包络分析方法中的C2R模型分析2001—2010年中国区域旅游效率及其空间格局和变化趋势。中国四大区域的平均旅游效率由高至低依次为东部地区、东北地区、中部地区和西部地区。在31个中国大陆省级行政区中,天津在2001—2010年期间每年都为旅游效率最高的省份。从时间的角度,中国区域旅游效率经历了一个波浪式变化过程,2003年和2008年是2个明显的波谷。2001—2005年四大区域旅游效率的变化过程基本一致。2005—2010年四大区域旅游效率变化各不相同,东部地区呈逐步下降趋势,中部地区...
[期刊] 宏观经济研究  [作者] 常修泽  黄伟民  
2006年是“十一五规划”的开局之年。按照规划的安排,国企改革的位次虽然有所调整,但仍然是居于政府管理体制改革之下的第二大改革重点。那么,这一年的国有经济改革态势如何?本文分别从国有经济布局与结构的战略调整、国有企业自身的体制改革、国有资产监督管理体制改革及企业运行的法制环境四个方面进行评估。本文的“国有经济”不包括金融业,主要指国有工商企业这一领域。
[期刊] 财政研究  [作者] 冯俏彬  雷雨恒  
近年来,我国环境污染不断加剧,生态系统遭到严重破坏,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与资源生态环境之间的矛盾十分突出。本文回顾了生态补偿制度在实践层面的运作情况,认为应当在生态补偿制度建设中引入生态服务交易的理念,着力在生态补偿制度中引入市场机制,促进形成中央财政支出、区域间横向生态补偿和市场交易"三位一体"的生态补偿制度,以此提高生态补偿的制度效率,应对当前突出的环境与生态方面的区域间协作问题。文章进一步分析了国外若干生态补偿案例的典型做法,并提出了完善我国生态补偿制度的若干建议。
[期刊] 商业时代  [作者] 李林芳  
本文从中国实际出发,将1978年改革前后的情况进行对比。在传统研究投入要素的基础上,把制度因素纳入经济增长模型进行分析。文章用定量研究的方法考察各因素对中国经济增长的影响,从实证研究可以看出:资本、劳动、制度各因素共同对经济增长起到促进作用,该结果也证实了制度因素对我国经济增长的影响是显著的。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