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7821)
- 2023(11083)
- 2022(9478)
- 2021(8700)
- 2020(7405)
- 2019(17342)
- 2018(16696)
- 2017(31490)
- 2016(17088)
- 2015(19425)
- 2014(19302)
- 2013(19349)
- 2012(18502)
- 2011(17074)
- 2010(17468)
- 2009(16716)
- 2008(16681)
- 2007(15005)
- 2006(13315)
- 2005(12305)
- 学科
- 济(94853)
- 经济(94791)
- 管理(50862)
- 业(47905)
- 企(39773)
- 企业(39773)
- 方法(36694)
- 数学(32511)
- 数学方法(32232)
- 中国(22877)
- 地方(21804)
- 农(19933)
- 财(19701)
- 学(18725)
- 业经(17201)
- 制(15782)
- 技术(15030)
- 贸(14413)
- 贸易(14406)
- 地方经济(14282)
- 易(13889)
- 融(13489)
- 金融(13487)
- 银(13213)
- 银行(13177)
- 农业(13039)
- 行(12661)
- 和(12203)
- 环境(11717)
- 体(11617)
- 机构
- 大学(257905)
- 学院(256187)
- 济(119398)
- 经济(117114)
- 管理(95497)
- 研究(93971)
- 理学(81462)
- 理学院(80498)
- 管理学(79156)
- 管理学院(78649)
- 中国(71263)
- 科学(55384)
- 京(54207)
- 财(52712)
- 所(48259)
- 研究所(43648)
- 农(42955)
- 中心(42071)
- 财经(41515)
- 江(39327)
- 经济学(38497)
- 经(37542)
- 业大(36605)
- 北京(34539)
- 经济学院(34507)
- 农业(33652)
- 范(33209)
- 院(33137)
- 师范(32908)
- 州(30852)
- 基金
- 项目(163236)
- 科学(128707)
- 基金(118892)
- 研究(118174)
- 家(103759)
- 国家(102930)
- 科学基金(87506)
- 社会(77339)
- 社会科(73333)
- 社会科学(73312)
- 省(63768)
- 基金项目(62297)
- 自然(54863)
- 自然科(53617)
- 自然科学(53600)
- 教育(53516)
- 划(53311)
- 自然科学基金(52655)
- 资助(48912)
- 编号(46071)
- 成果(37846)
- 重点(37444)
- 发(36847)
- 部(36529)
- 创(35603)
- 创新(33706)
- 国家社会(32605)
- 课题(32509)
- 教育部(31314)
- 科研(31054)
- 期刊
- 济(137240)
- 经济(137240)
- 研究(81745)
- 中国(51514)
- 财(41764)
- 学报(39807)
- 农(38391)
- 科学(37008)
- 管理(36338)
- 大学(29864)
- 学学(28212)
- 融(25421)
- 金融(25421)
- 农业(25261)
- 教育(23548)
- 经济研究(23478)
- 技术(23209)
- 财经(21898)
- 业经(19666)
- 经(19067)
- 问题(17930)
- 技术经济(15927)
- 贸(14808)
- 统计(14737)
- 业(14185)
- 策(13506)
- 国际(12976)
- 世界(12935)
- 商业(12467)
- 理论(12119)
共检索到39880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中国社会科学院财经战略研究院课题组 刘迎秋 吕风勇
2013年前三季度,中国经济再次经历了一个从明显下滑到初步企稳的过程。尽管前三季度中国经济增速仍然处于低位,但经过2011~2012年较大幅度和较长时间的回调,大部分企业在产能和存货等方面的调整已经进行得比较充分,经营状况有所改善,赢利能力有所提高。不过,宏观经济运行中仍然存在一些深层次的矛盾和问题,制约着中国经济的较快复苏,甚至威胁未来中国经济的稳定运行,关注并妥善解决这些矛盾和问题,对于实施宏观经济调控和促进中国经济长期健康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
宏观经济 运行 分析 预测
[期刊] 经济学动态
[作者]
纪敏 王月
本文使用存货周期理论解释2008年9月份以来的宏观经济急剧下滑,认为当前工业生产增速急剧下降伴随了剧烈的存货调整因素。理论和经验研究证明,企业存货水平具有明显的"顺周期"特征,因此在经济景气转换阶段,企业存货水平的波动会明显加大,成为加剧短期宏观经济波动的重要因素。在2008年9月以来的本轮存货调整中,除需求变化引发的存货调整冲击外,原材料价格的暴涨暴跌也从供给面增大了本轮存货调整的冲击,对上游重工业生产的影响也更为显著。
关键词:
存货周期 存货调整 经济波动
[期刊] 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
[作者]
中国宏观经济分析与预测课题组 刘凤良 闫衍 刘晓光 于泽
2017年上半年中国宏观经济呈现出反弹与分化两大基本特征。以宏观量价之间趋势性分化为代表,中国经济在反弹进程中表现出更广范围和更多层面上的分化特征。当前中国经济最主要的问题是短期国内宏观经济传导不畅和长期生产率下滑。这集中体现了中国经济在经济周期性下滑过程中积聚的各种风险的释放与国内政策趋紧、传统动能削弱和新周期孕育之间所产生的各种结构性矛盾。本轮世界新周期难以撑起中国的周期转换,但对中国经济的拉动作用却使得我们有更多时间解决内部结构性问题。要真正启动新周期,需要通过新一轮改革开放解决中国宏观经济传导问题,以新动能的构建为核心孕育新周期的动力源。对此,笔者提出了新改革的核心关注点和新模式。
[期刊] 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
[作者]
中国宏观经济分析与预测课题组 刘凤良 闫衍 刘晓光 于泽
2017年上半年中国宏观经济呈现出反弹与分化两大基本特征。以宏观量价之间趋势性分化为代表,中国经济在反弹进程中表现出更广范围和更多层面上的分化特征。当前中国经济最主要的问题是短期国内宏观经济传导不畅和长期生产率下滑。这集中体现了中国经济在经济周期性下滑过程中积聚的各种风险的释放与国内政策趋紧、传统动能削弱和新周期孕育之间所产生的各种结构性矛盾。本轮世界新周期难以撑起中国的周期转换,但对中国经济的拉动作用却使得我们有更多时间解决内部结构性问题。要真正启动新周期,需要通过新一轮改革开放解决中国宏观经济传导问题
[期刊] 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
[作者]
中国人民大学宏观经济分析与预测课题组 刘元春 阎衍
2014年是中国大改革与大调整拉开序幕的一年,也是中国宏观经济沿着"新常态"轨迹持续发展的一年。一方面,GDP增速等宏观参数在外需疲软、内需持续回落、房地产周期性调整以及深层次扭曲等力量的作用下持续回落,另一方面,经济结构在消费升级、不平衡逆转以及政策调整的作用下出现较大幅度的调整,结构参数的良性调整、总体价格水平的小幅回落以及就业状况的持续稳定给2014年相对低迷的宏观经济增加了一些亮色。2015年将是中国大改革与大调整全面展开的一年。它将延续2014年中国宏观经济运行的逻辑,使"新常态"的4典型特征进一步持续。但在改革力度的全面提升、房地产周期调整的进一步加大、经济低迷的进一步持续以及财务...
关键词:
新常态 宏观经济 大改革
[期刊] 改革
[作者]
中国人民大学经济研究所课题组 刘元春 闫衍 段亚林
利用模型进行预测,2012年中国GDP增速将达到8.0%,比2011年回落1.3个百分点,2013年中国经济将重返"9时代",增速达到9.3%,CPI出现反弹,达到4.1%。在分析和预测的基础上认为,未来短期宏观经济政策应当在强化中期定位的基础上保持相对宽松与积极的导向,在正确认识中国新时期的各种结构性力量和周期性力量的变化的基础上,超越"新常态"悲观主义的定位,在收入分配、房地产等关键领域进行重点突破性改革,清除"改革疲劳症"。
[期刊] 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
[作者]
中国人民大学中国宏观经济分析与预测课题组 刘元春 闫衍 刘晓光
2019年在中美贸易冲突全面加剧、世界经济同步回落、国内结构性因素持续发酵、周期性下行力量有所加大等多重因素的作用下,中国宏观经济告别了2016—2018年"稳中趋缓"的平台期,经济增速回落幅度加大,经济结构分化明显。2020年是中国全面建成小康年,中国宏观经济将在延续2019年基本运行模式的基础上出现重大变化,不必过于悲观。一方面,2019年下行的趋势性力量和结构性力量将持续发力,导致2020年潜在GDP增速进一步回落;另一方面,2019年下行的很多周期性力量在2020年开始出现拐点性变化,宏观经济下行将有所缓和,下行幅度将较2019年明显收窄。部分周期性力量的反转以及中国制度红利的持续改善将是2020年最为值得关注和期待的新变化。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田新民 陆亚晨
本文首先构建了测度金融周期的指标体系,并通过动态因子模型计算金融周期综合指标,之后将其与宏观经济景气一致指数进行比较分析。接着,使用TVP-VAR模型进一步考察了金融周期对宏观经济运行影响效应的时变特征。最后,得出以下几点结论和启示:1.在金融周期的高涨和衰退阶段,爆发金融危机的可能性增大;在金融周期相对平稳阶段,爆发金融危机的概率较低。2.金融周期波动先行于经济周期,可以作为宏观经济运行的指示灯。3.金融周期的波动对宏观经济周期以及物价变动都产生了显著的时变效应。
[期刊] 经济科学
[作者]
刘伟 蔡志洲
随着中国市场化的进程,中国宏观调控中周期和反周期力量发生了深刻的变化。这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在宏观调控中的地位和作用发生了变化;二是伴随着经济结构的变化,政府和企业(特别是政府与民营企业)的关系发生了变化;三是宏观调控中财政和货币政策的地位及作用发生了变化。本文分析了这些变化形成的背景及对经济周期与宏观调控所产生的影响,并探讨了由这些变化所导致的本轮经济周期中宏观经济数据中的一些特殊现象。
关键词:
宏观调控 周期与反周期力量 经济增长
[期刊]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作者]
石柱鲜 黄红梅 刘俊生 牟晓云 王立勇
[期刊] 南开经济研究
[作者]
钟茂初
宏观经济运行理论模型及其对经济周期的解说南开大学经济研究所副研究员钟茂初“宏观经济运行理论模型”是通过分析宏观经济中总需求、总供给、资本总量三者之间的关系而提出来的宏观经济运行理论,主要由宏观经济总供给决定方程、总需求决定方程两个基本假设构成。再根据...
[期刊] 宏观经济管理
[作者]
中国人民大学宏观经济形势分析与预测课题组 刘元春 闫衍 段亚林
2012年前3季度,我国经济延续了2011年逐季回落的趋势,在多重因素的作用下持续探底,但在消费持续逆势上扬、基础建设投资大幅增长、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的持续放松以及全球市场情绪渐趋平稳带来的外需稳定等因素的作用下,9月出现触底反弹,并在存货周期逆转、消费持续增长、外需小幅回升、投资持续加强等因素的作用下,有可能出现2012年前3个季度回落超预期、第
[期刊]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李良新
从中国宏观经济增长率的历史数据出发,定量地描述中国宏观经济增长的周期性结构特征,并分析其周期性变化的原因,从而得出宏观经济增长的规律性及其政策含义。
[期刊] 新金融
[作者]
刘元春
中国的宏观经济依然处于总供给和总需求基本均衡的健康轨迹,固定资产投资和外贸增长的性质和方式决定了目前的强劲增长势头可以延续,结构性价格上涨压力演变成全面通胀的可能性不大。在非均衡增长战略之下,经济高速增长和金融深化进程的加速不仅带动了财富的快速积累,也使得财富结构迅速调整。财富的总量扩张和结构调整,使资本市场和不动产市场的价格自我强化机制开始显现,中国宏观经济在金融层面与实体层面的分离加大。
[期刊] 金融研究
[作者]
王胜邦 陈颖
新资本协议内部评级法大幅度提高了资本监管的风险敏感度,有助于增强银行体系的运行效率和稳定性,但可能导致信贷运行和经济周期的过度波动。本文认为,由于信用风险是变化的,违约概率、违约损失以及违约风险暴露具有亲周期的特点,亲周期程度取决于银行所采用的模型方法和预测时间;通过第一支柱下降低风险参数的风险敏感度、降低风险权重函数曲线的斜率,第二支柱下的压力测试、设立超额资本要求、平滑风险权重函数的输出值,以及提取动态准备金和实施宏观经济政策等方法能够有效缓解内部评级法的亲经济周期效应;监管当局应在更宏观的框架下分析内部评级法的宏观经济效应,选择合理的政策工具解决亲经济周期效应问题。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