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5996)
- 2023(8451)
- 2022(7385)
- 2021(6823)
- 2020(5732)
- 2019(13166)
- 2018(12764)
- 2017(22619)
- 2016(12867)
- 2015(14542)
- 2014(14511)
- 2013(14211)
- 2012(13191)
- 2011(12114)
- 2010(12057)
- 2009(11263)
- 2008(11277)
- 2007(9630)
- 2006(8685)
- 2005(8089)
- 学科
- 济(49432)
- 经济(49356)
- 管理(38289)
- 业(33968)
- 企(27940)
- 企业(27940)
- 方法(18771)
- 数学(16565)
- 数学方法(16407)
- 财(15509)
- 制(14516)
- 农(14370)
- 中国(13654)
- 地方(11900)
- 学(11892)
- 业经(11293)
- 体(10044)
- 农业(9198)
- 环境(9088)
- 务(9031)
- 财务(9012)
- 财务管理(8986)
- 银(8729)
- 银行(8690)
- 企业财务(8577)
- 融(8552)
- 金融(8550)
- 贸(8412)
- 贸易(8404)
- 行(8332)
- 机构
- 大学(179057)
- 学院(178220)
- 济(72307)
- 经济(70813)
- 研究(68202)
- 管理(64435)
- 理学(54847)
- 理学院(54110)
- 管理学(53140)
- 管理学院(52800)
- 中国(52173)
- 科学(42798)
- 京(38823)
- 财(36688)
- 所(35505)
- 农(35493)
- 江(34136)
- 研究所(32292)
- 中心(31485)
- 业大(29259)
- 农业(27902)
- 财经(27461)
- 院(24879)
- 经(24799)
- 范(24063)
- 省(23921)
- 师范(23740)
- 北京(23294)
- 州(22300)
- 经济学(21895)
- 基金
- 项目(123363)
- 科学(97628)
- 基金(90187)
- 研究(87200)
- 家(80717)
- 国家(80071)
- 科学基金(67740)
- 社会(55970)
- 社会科(52959)
- 社会科学(52946)
- 省(49871)
- 基金项目(48282)
- 自然(44819)
- 自然科(43679)
- 自然科学(43669)
- 自然科学基金(42920)
- 划(41929)
- 教育(39788)
- 资助(35777)
- 编号(33676)
- 重点(29585)
- 成果(27819)
- 部(27676)
- 制(27078)
- 发(26794)
- 创(25533)
- 课题(24839)
- 创新(24119)
- 科研(23987)
- 计划(23850)
共检索到28377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张亚男 甘义群 李小倩 刘运德 于凯 张彬
为掌握长江河水化学组成特征及其控制因素,笔者运用Gibbs图、多种离子比例系数法和主成分分析法综合分析了长江流域丰水期河水化学及氢氧同位素特征。结果表明,长江丰水期河水主要来源为大气降水,河水化学类型主要为HCO3·sO4-Ca型,化学成分主要受流域内广泛分布的碳酸盐岩等岩石风化作用控制;河水p H值、浓度沿长江径流方向降低,、Ca2+浓度沿长江径流方向升高。2013年丰水期,长江河水化学组成特征变化的主要影响因子,是易溶盐岩溶解和人类活动(贡献率40%),其次为川贵及长江三角洲地区的酸雨沉降以及人为酸性废水排放促进了流域内石灰岩和富含碳酸盐的三叠系砂页岩溶解(贡献率20%),最后为硅酸盐矿物...
关键词:
化学组成特征 控制因素 丰水期 长江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舒旺 王鹏 肖汉玉 刘君政 赵君 余小芳
通过在2016年12月和2017年7月采集乐安河水样30个,检测了水化学离子、营养盐和溶解态重金属浓度等22项水化学指标,运用多元统计分析方法对河流水化学特征及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乐安河水化学类型空间差异明显,上游为HCO_3-Ca型水,中游为SO_4-Mg-Ca型水,下游转为SO_4-Ca-Na型水;上游水化学离子主要受岩石风化控制,中、下游受人类活动控制。营养盐浓度中、下游高于上游,中、下游之间差异不明显;枯水期平均浓度高于丰水期;NH_4~+-N、TP在部分采样点超出中国地表水Ⅲ类水质标准。重金属浓度在中、下游之间差异不显著。乐安河水化学特征的主要影响因素为:NH_4~+-N、Cl~-受城市污水影响;Cr、Cu、Zn、Fe、Pb、SO_4~(2-)主要受工矿活动影响;NO_3~--N受城市污水、农业施肥和矿山活动共同影响;TP丰水期影响因素复杂,可能是受土壤可溶性有机物与农业施肥影响,枯水期受城市污水影响。以上研究结果可为流域水环境保护提供参考依据。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史轩 陈喜 高满 李光轩
根据丰、枯水期采集的拉萨河河水、地下水、降水以及冰川水样品,提取采样点子流域面积、地形、岩性以及冰川面积占比等流域特征因子。采用Piper图、Gibbs图分析河流水化学受岩石风化的控制作用;采用主成分分析和相关性分析方法,分析河流水化学主成分及其与子流域特征因子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拉萨河河水为HCO_3-Ca型水,主要受碳酸盐岩风化控制,蒸发盐岩溶解影响次之,丰水期河水水化学还受降水、冰川融水补给影响。河水水化学特征总体呈现为,随着子流域面积增加、海拔降低,水岩作用增强,碳酸盐岩风化作用增强,蒸发盐岩溶解作用减弱。而枯水期的冰川影响区,由于采样点控制面积大且枯水期地下水补给较强,蒸发盐岩影响作用随碳酸盐岩溶解增强而加强。研究结果为揭示高寒山区河水水化学特征的控制因素及区域规律研究提供科学依据。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侯祎亮 安艳玲 吴起鑫 吴旌滔 黄娟 段少琼 刘霄
对乌江源区三岔河流域枯水期和丰水期河水样品离子浓度及组成特征分析表明,河水主要的阴阳离子分别是HCO_3~–和Ca~(2+),分别占到总阴离子量的55%和总阳离子量的70%,与喀斯特地区流域相似。主要离子的时空分布的对比分析表明,Ca~(2+)、Mg~(2+)、Na~+、HCO_3~–、Cl~–枯水期浓度略高于丰水期,而K+、SO_4~(2–)、NO_3~–两期浓度变化相对较小;空间分布的多样化,反映了不同小流域在地质背景、生态环境、人为活动等方面的差异对河水离子的影响。通过gibbS图分析表明,研究区河水水化学主要受到岩石风化的影响,通过阴阳离子三角图分析表明,研究区河水水化学主要受到碳酸岩...
关键词:
三岔河 水化学 离子来源 影响因素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冯芳 李忠勤 张明军 金爽 王飞腾
在乌鲁木齐河源区采集两年的大气降水和1号冰川、空冰斗、总控3个水文点逐日定时径流样品,对主要离子、pH、电导率EC和总溶解固体TDS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大气降水离子类型为Ca2+-Na+-HCO3--SO42-,接近中性;径流离子类型为Ca2+-HCO3--SO42-,呈弱碱性。径流中EC和TDS均值总控>1号冰川>空冰斗,其中1号冰川径流的峰值远高于其它两个水文点。受不同下垫面的影响,1号冰川水文点TDS变化受日径流量影响显著,而空冰斗水文点基本不受影响。径流中离子组成主要受岩石风化作用影响,离子比值和Piper图分析说明控制径流离子的主要过程是碳酸盐、黄铁矿和长石类矿物风化。海盐校正分析...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周海燕 周训 柳春晖 虞岚 李娟 梁永国
从化温泉位于广东省从化市东北,地处广从断裂带北东段,泉点沿NW及NE向次级断裂出露,热水出露于燕山期花岗岩中。温泉为中低温、偏碱性的低矿化水。热水中的阳离子以K+、Na+、Ca2+为主,阴离子以HCO3-为主,属于HCO3-Na及HCO3-Na.Ca水。热水中偏硅酸、氟含量较高,同时含有锂、锶、钡、硼酸等微量组分及放射性组分镭、氡。由D和18O组分表明热水起源于大气降水。根据玉髓温标计算的热储温度为82.14~93.52℃。由镭-氡法测定热水年龄,可知热水在地下滞留时间较短,循环较快,如开采量不大且采用采停交替的方式,有助于热水的可持续利用。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马金珠 李相虎 黄天明 W.M.Edmunds
以地球化学和包气带氯质量平衡技术相结合,通过腾格里沙漠包气带沙芯记录和石羊河流域地下水、地表水地球化学的研究,探讨中国西北干旱区地下水补给历史及其气候特征和地下水地球化学演化规律。石羊河流域水化学在天然状态下具有水平分带性,上游地表水矿化度小于360mg l,下游达1000mg l;武威盆地洪积扇地下水主要为HCO3-SO4型水,至民勤终端湖演变为Cl-SO4型水,矿化度相应由500mg l增加为17g l左右。在腾格里沙漠的一个钻孔剖面记录了过去930年以来的补给量变化过程及其所反映的气候波动特征,氯质量平衡法计算的地区补给量平均仅为1 26mm,从剖面完整的记录可以将930aBP气候划分为...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H.A.瑞松
为了利用河水进行灌溉,于1946年在巴鸟德尔河流域(密苏里河的河系,流域面积为64,682平方公里)对河水作了水化学的调查研究,发现某些河川水的化学成分有显著不同,而且水的化学亲合力随着集水面积的地质构造而变化。前寒武纪火成岩构成的集水面积内,河川水的矿化度下降到50毫克/公升,第三纪沉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冯芳 冯起 李忠勤 刘蔚 金爽
2006、2007年在乌鲁木齐河流域山区,沿河源冰川区到中游山区的6个水文站点(1号冰川、空冰斗、总控、巴拉提沟、跃进桥和后峡)定期持续采集径流样品,对流域山区河流水化学组成、演化过程及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所有径流样品的离子组成均为Ca2+-HCO-3-SO2-4型,呈弱碱性。河源区冰川径流中TDS和EC均值总控>1号冰川>空冰斗,其中1号冰川径流峰值最大。与河源区相比,上中游3个水文站径流离子含量、TDS和EC明显增高。通过Piper图显示,上中游径流水化学类型与河源区相似,表明整个流域山区径流水化学形成过程存在相似原理。结合Gibbs图和离子比值进行分析,得出碳酸盐、黄铁矿和长石...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杨炳超 李小等 张戈 李成柱
【目的】对青海省诺木洪河流域地下水水化学特征及演化规律进行研究,为合理开发和保护该地区地下水提供指导。【方法】采集诺木洪河流域具有代表性的水样58个,测定水样中的Na~+、K~+、Ca~(2+)、Mg~(2+)、HCO_3~-、Cl~-、SO_4~(2-)、CO_3~(2-)、矿化度等指标,在此基础上,运用PiPer三线图图示法和离子比例系数法,系统研究了地下水水化学的空间分布特征与演化规律。【结果】1由南而北,研究区地下水水化学特征呈环带状分布,主要从HCO_3·SO_4·Cl-Na·Mg·Ca、HCO_3·Cl-Mg·Na型向SO_4·Cl-Na、Cl-Na型演化转变,矿化度由小于1g/l...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许民 叶柏生 赵求东
利用高斯平滑滤波对2002年4月-2010年12月逐月GRACE卫星的时变重力场数据反演得到长江流域大尺度陆地水储量变化,对其时空变化进行研究,并将结果与全球陆面同化数据(GLDAS)模拟结果进行比较。其结论为:根据GRACE数据反演与GGLDAS模拟得到的水储量结果在大多数区域变化趋势相同,两者具有一致性,相关性达到0.89(P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张岩 付昌昌 毛磊 龚绪龙 李向全
为了查明江苏盐城地区深层地下水咸化的主要影响因素,采集了不同类型水样(河水、浅层地下水、深层地下水和海水),通过对该地区不同水体的水化学特征、离子比值以及氘氧氚同位素组成进行分析,研究了盐城地区深层地下水水化学特征的形成机理。结果表明:浅层微咸水主要是溶解地层盐分和蒸发作用形成,而滨海港镇的部分地区受到一定程度的现代海水入侵影响。深层地下水总体为淡水,水化学演化以正常的水-岩作用为主,而深层微咸水主要分布在两个地区,一是东部滨海地区的灌河口至大丰一带,二是内陆地区的大丰市及其周边一带。滨海地区的深层微咸水主要是淋滤古海相地层盐分形成,黄沙港镇部分地区则受到轻微的现代海水入侵影响,而内陆地区的深层微咸水主要是浅层咸水下渗造成的。因此,盐城东部沿海矿化度增高的区域应大力加强对地下水的保护,特别是随着全球变暖,黄海海平面有上升的趋势,东部的滨海港镇等受海水入侵影响较大的区域更应引起高度重视。
关键词:
地下水 水化学特征 形成机理 盐城地区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陈步峰 周光益 骆土寿 李意德 曾庆波 伍南辉
对流溪河27个水源林汇水区地下径流、5个河段、3个湖水中12项元素检测,各检测区的水温、pH、DO、TDS、BOD5、Pb、Cd范围分别为19.0~22.5℃,6.36~7.65,82%~94%,7.65~95.6mg·L-1,0.20~3.30mg·L-1,0.04~<0.0001mg·L-1,≤0.0001mg·L-1;其中17个集水区径流的氨氮、硝态氮、Cl-、SO42-均值分别为0.484mg·L-1,0.292mg·L-1,2.792mg·L-1,2.264mg·L-1,总磷在0.0108~0.1143mg·L-1之间.采用水质指标叠加统计及GB3838-88评价,84%的检测区径流...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张立波 娄伟平
利用1961~2010年长江中下游地区93个站日照、降水、云量和风速资料,采用气候倾向率、突变检测和相关分析等方法,研究了长江中下游地区年、季、月日照时数的时空特征及其成因。结果表明,长江中下游地区年、季、月日照时数空间分布均呈东北多西南少的分布形式,夏季最多,其次为秋、春与冬季。近50a长江中下游地区年日照时数普遍显著减少,区域平均减幅为68.2h/10a,多于同期全国平均减幅,明显的年代际转折发生在20世纪80年代初期。年日照时数异常偏多出现在1963年和1971年,但未出现过异常偏少年。各季的日照时数也都是负趋势,夏、秋、冬3季减少显著,夏季减少最多也最明显,其次依次是冬季、秋季和春季。...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公丽 梁康 刘昌明
明晰黄河水源涵养区水碳变量变化规律对于理解黄河流域水碳循环演变过程与机理、保障水资源和生态安全以及支撑水碳资源管理等具有重要意义。论文采用时空统计分析、地理探测器和偏相关分析等方法,在全区、分区和栅格尺度上对黄河水源涵养区的6个典型水碳变量(总初级生产力、净初级生产力、碳利用效率、蒸散发、径流和水分利用效率)2001—2018年的时空变化特征及其成因进行探析。结果表明:(1)黄河水源涵养区全区及3个分区的水碳变量主要呈现波动上升的变化趋势,空间分布具有明显的区域分异性。碳变量(总初级生产力、净初级生产力、碳利用效率)和水碳耦合变量(水分利用效率)多年均值大小次序为Ⅲ区(伊洛河区)>Ⅱ区(渭河南部山区)>Ⅰ区(黄河上游水源区),均呈现由东南向西北递减的空间变化格局,而水变量(蒸散发、径流)则大致呈现南部和西北部高、中部低的空间分布格局。(2)表征水热条件的气候因子和下垫面因子共同驱动黄河水源涵养区水碳变量的变化。全区探测的水碳变量影响因子的驱动力大小次序未发生根本改变,全区尺度主要受到叶面积指数、气温和降水因素的驱动;分区及栅格尺度的碳变量和水碳耦合变量的变化受叶面积指数驱动主导的范围最大,水变量的变化受净辐射和降水驱动主导的范围最大。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