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5506)
- 2023(8005)
- 2022(6859)
- 2021(6360)
- 2020(5172)
- 2019(11962)
- 2018(11770)
- 2017(22403)
- 2016(11953)
- 2015(13809)
- 2014(14093)
- 2013(14390)
- 2012(14212)
- 2011(13243)
- 2010(13579)
- 2009(12960)
- 2008(12753)
- 2007(11329)
- 2006(10556)
- 2005(10088)
- 学科
- 济(65108)
- 经济(65057)
- 业(31707)
- 管理(30366)
- 中国(23697)
- 企(22542)
- 企业(22542)
- 地方(20825)
- 方法(20159)
- 农(18710)
- 数学(17528)
- 数学方法(17437)
- 业经(15227)
- 制(12607)
- 银(12547)
- 银行(12536)
- 贸(12449)
- 贸易(12435)
- 地方经济(12392)
- 农业(12383)
- 行(12292)
- 易(11998)
- 融(11980)
- 金融(11980)
- 发(11424)
- 产业(11236)
- 财(10945)
- 学(9799)
- 技术(9588)
- 环境(9378)
- 机构
- 学院(182086)
- 大学(180344)
- 济(84083)
- 经济(82433)
- 研究(69696)
- 管理(66282)
- 中国(55547)
- 理学(55004)
- 理学院(54316)
- 管理学(53596)
- 管理学院(53227)
- 京(40048)
- 财(39668)
- 科学(38838)
- 所(35710)
- 研究所(31555)
- 中心(30891)
- 财经(29933)
- 江(28690)
- 农(28214)
- 经(26933)
- 北京(26875)
- 范(25898)
- 经济学(25855)
- 师范(25696)
- 院(24696)
- 州(23631)
- 经济学院(23205)
- 业大(22523)
- 财经大学(21842)
- 基金
- 项目(106731)
- 科学(84023)
- 研究(83029)
- 基金(74957)
- 家(63707)
- 国家(63114)
- 社会(53410)
- 科学基金(53148)
- 社会科(50751)
- 社会科学(50745)
- 省(42534)
- 基金项目(39102)
- 教育(36588)
- 划(35370)
- 编号(34244)
- 资助(30716)
- 发(30672)
- 自然(30479)
- 自然科(29644)
- 自然科学(29638)
- 自然科学基金(29098)
- 成果(28865)
- 发展(25649)
- 展(25228)
- 课题(24978)
- 重点(24420)
- 部(23673)
- 创(22387)
- 国家社会(21716)
- 创新(20982)
- 期刊
- 济(106076)
- 经济(106076)
- 研究(65401)
- 中国(43191)
- 农(27811)
- 管理(27372)
- 财(27366)
- 融(23840)
- 金融(23840)
- 科学(23459)
- 学报(22764)
- 教育(22192)
- 农业(19284)
- 业经(19181)
- 大学(17836)
- 经济研究(17679)
- 技术(16641)
- 学学(16340)
- 财经(14842)
- 问题(14678)
- 经(12966)
- 贸(12909)
- 国际(11747)
- 商业(10856)
- 技术经济(10115)
- 理论(9932)
- 业(9865)
- 世界(9686)
- 经济问题(9472)
- 经济管理(9241)
共检索到30873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财政
[作者]
李文杰
2013年对我国光伏产业发展而言是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一年:这一年,继美国之后,中欧之间的"双反"博弈一度令光伏产业四面楚歌;这一年,受多重因素影响,光伏巨头"无锡尚德"破产重组;这一年,光伏产业发展受到政府前所未有的重视,产业政策频出,从分布式市场撬动,到行业标准发布,一系列措施帮助光伏产业实现"量变向质变"的转化;同样是这一年,历时四年耗资百亿的"金太阳"工程结
[期刊] 中国流通经济
[作者]
何黎明
2013年,我国国民经济运行稳中有进,稳中向好,我国物流业顺应转变发展方式的要求,坚持以质量和效益为中心,充分发挥市场主体活力,加快效率提升、创新驱动,释放改革红利,尽管仍然存在一定的压力,但物流业发展的需求基础持续巩固,出现了趋稳向好、转型升级的新局面,实现了平稳健康发展,并呈现出一系列新的特点:一是总体运行趋稳向好,细分市场深度调整;二是多业联动继续深化,跨界竞合渐成趋势;三是平台整合初见成效,物流网络下沉发展;四是各类资本投向物流,兼并重组热潮涌动;五是区域物流结盟发展,国际物流面临机遇;六是信息化加大投入,技术装备加快升级;七是基础工作稳步推进,行业服务能力进一步增强;八是进行交通运输...
[期刊] 中国远程教育
[作者]
汪琼 欧阳嘉煜 纪九梅 王宇
从2013年至今,亚洲地区慕课运动蓬勃发展。与欧美地区相比,亚洲地区的慕课运动在主导机构和学分认证机制方面特色明显。政府作为各国慕课建设的主导,试图将慕课作为解决本国高等教育资源分配不均的良方,从国家层面提供了政策支持和组织服务。为便于慕课的快速推进,在慕课平台方面不少国家选择基于Open edX技术的本土化开发,鼓励高校和企业开课,提升慕课数量,并逐步探索系列课程、微专业等新型业务模式。与此同时,慕课学分认证机制不断推进,在出台国家层面的学分认证框架、建立高校联盟学分认证模式等方面进行了有益的尝试。中国作为亚洲地区慕课发展的先行者与实践者,积累了丰富的慕课建设经验与课程资源,有望成为亚洲地区慕课建设和应用的领导者、慕课资源的输出国。
[期刊] 国际经济合作
[作者]
韩秀云
我国的光伏产业近期出现了一定程度的产能过剩,本文针对这一问题进行了深入探讨,发现引发这一现象的原因是欧债危机引起的国外需求下降,此外光伏产品价格未反应其正外部性、企业技术水平不高、各地政府对光伏产业过度投资等内部原因更加剧了行业的产能过剩。本文认为,不能等待国外需求恢复来解决光伏产能过剩问题,必须着力开拓国内光伏市场,同时进行光伏市场资源重新配置,才能保证我国光伏产业健康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
光伏产业 欧债危机 影响 发展
[期刊] 中国土地
[作者]
刘维新
1996~1997年我国房地产业发展的回顾与展望刘维新一、回顾我国的房地产业,经过三年的调控、整顿,已从非理性发展,逐步走向科学规范的运作和理性开发;市场也开始走向健康、稳步发展阶段,并呈现出以下特征。⒈投资结构逐步趋向合理,盲目性大为减少。1996...
[期刊] 价格理论与实践
[作者]
阳芳 周源俊
面对全球范围内的能源危机和环境压力,发展光伏产业已经成为全球各国解决能源与经济发展之间矛盾的有效途径之一。光伏发电上网价格的制定,是影响我国光伏产业健康发展的关键。德国是最早实施"上网电价法"的国家,其强大的推动力使得德国的光伏市场迅速扩大。本文通过分析德国光伏上网电价政策,提出了我国光伏发电上网定价的政策建议。
关键词:
德国光伏发电 上网电价政策 可再生能源
[期刊] 中国流通经济
[作者]
何黎明
2023年,我国经济实现恢复发展,物流需求稳步复苏,物流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持续提升,物流供给质量稳步提高,物流运行环境持续改善,现代物流发展模式稳步转换,企业竞争力持续增强,全行业正在进入新的阶段。主要表现在八个方面:一是物流市场实现恢复增长;二是提质增效降本稳步推进;三是供应链物流引领转型发展;四是一流企业提升产业竞争力;五是创新驱动打造新质生产力;六是物流网络布局均衡发展;七是绿色低碳物流影响提升;八是制度保障优化营商环境。但是,我国物流业也面临一系列比较紧迫的问题,结构调整叠加有效需求偏弱,物流需求仍处于恢复期,需求不足企业占比较高,企业经营普遍承压,社会物流总额增速低于GDP增速,短期内行业新动能难以撬动存量大市场,现代物流正进入温和增长阶段,需要妥善应对。我国高度重视现代物流发展,建设现代物流体系是建设物流强国、构建新发展格局的重要支撑和保障。2023年底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强调,要有效降低全社会物流成本。尽管经过多年持续推进物流降本工作,但是无论从经济结构、货物结构、产业布局等宏观层面看,还是从市场主体、方式手段、主要环节、政策措施等微观方面看,我国未来一段时期进一步推动降本的难度仍然较大。为进一步提升物流业竞争力、有效降低全社会物流成本、助力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必须改变我国传统物流低价格、低效率、低效益的现实,通过激发物流需求侧变革动力、再造物流全链条组织方式、用好物流新质生产力、发力现代化基础设施、支撑供应链韧性安全,打造我国现代物流发展新模式,激发产业升级新活力。可以预计,2024年及未来一段时期,我国物流业将呈现出一系列新趋势:一是大盘稳定,市场保持温和增长;二是结构调整,需求贡献持续分化;三是提质增效,物流降本仍有空间;四是产业融合,全链条系统化整合;五是市场导向,规模化集约化发展;六是韧性安全,保供稳链更为迫切;七是设施联通,物流网络高效畅通;八是创新驱动,数字化转型提速;九是绿色低碳,物流社会价值提升;十是多方合力,行业共治统筹协调。
[期刊] 中国流通经济
[作者]
何黎明
2016年,我国物流业总体运行缓中趋稳、稳中向好,在一系列规划及政策配合下,市场供需结构深度调整,发展方式变革创新,互联网+高效物流深入推进,取得了一系列可喜的成绩。2017年,我国物流业将继续保持趋稳提质基本态势,并在许多方面产生深刻变化。为进一步降低物流成本,要进一步放松行业管制和政策约束,优化提升服务,切实推动已有各项政策真正落地,重点解决税费、通行、土地、审批等长期制约行业发展的突出问题,支持新动能、新业态、新模式创新发展;要秉承"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发展理念,深入开展理念创新、模式创新
[期刊] 开放导报
[作者]
金三林
2007年,我国政府将按照全面建设和谐社会的要求,针对国内外经济发展出现的新特点、新问题,继续实施稳健的财政货币政策,加快资源和要素价格形成机制改革,加强社会性管制,保持经济较快更好增长。初步预测,2007年经济增长率将在9.6%~10%之间,居民消费价格涨幅将在1.2%~1.5%之间。
关键词:
宏观经济 政策走向 发展趋势
[期刊] 中国流通经济
[作者]
何黎明
2018年,受国内外形势影响,我国物流业面临严峻挑战,下行压力有所加大,不过依然保持了总体平稳、稳中有进的基本态势。总体来看,我国物流业运行稳中趋缓,需求结构持续优化,消费品物流成为重要驱动力,工业品物流向价值链上游延伸,进口货物物流增速有所放缓;社会物流总费用略有上升,运输费用明显回落,保管和管理费用有所上涨;物流企业集中度提高,企业兼并重组做大做强,市场集中度稳步提升;物流新动能引领变革,智慧物流创新迎来变革,供应链新动能逐步发力;物流基础设施建设提速,交通与物流基础设施补短板,物流设施网络化发展渐成趋势;行业营商环境持续改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深入推进;教育培训、统计、标准、诚信等基础性工作稳步推进并取得新进展。2019年及今后一段时期,尽管我国物流业发展所面临的国际形势依然复杂,国内市场需求增速仍在放缓,物流成本高、效率低问题依旧严峻,环保治理压力不断加大,市场营商环境有待改善,但我国物流业仍然处于重要的战略机遇期,物流先导作用逐步显现,产业链升级迎来机遇,科技发展孕育新动能,物流业运行长期向好的态势不会改变。而构建物流强国,需要我们围绕高质量物流服务体系建设,做好国家重大战略物流服务保障,推动物流业与相关产业深度融合,引导物流企业进行转型升级和动能转换,促进物流降本增效向提质增效转变,加强物流基础设施网络协同,鼓励供应链创新与应用,实施智慧物流发展战略,大力发展绿色低碳物流,培育高素质物流人才队伍,夯实行业基础工作,提高市场治理能力。
关键词:
物流业 回顾 展望 提质增效 智慧物流
[期刊] 中国流通经济
[作者]
何黎明
2022年,在新冠肺炎疫情影响、需求不足、成本上升等多重压力下,我国物流业仍总体实现平稳运行。这主要表现在八个方面:一是全年社会物流总额、物流业总收入等主要经济指标平稳增长;二是保通保畅发挥重要作用;三是市场主体集中度稳步提升;四是供应链创新应用进入新阶段;五是物流网络建设持续推进;六是智慧物流彰显新活力;七是国际物流不断开辟新赛道;八是助企纾困政策密集出台。但与此同时,我国物流业也存在物流供需不匹配、供给结构不平衡、资源利用不充分、政策制度不协调等诸多困难和问题,距离供需适配、内外联通、安全高效、智慧绿色的中国式现代物流体系与物流强国目标仍有相当大的差距。2023年,中国式现代物流体系融合创新、高质量发展的基本面不会改变,但也会面临新的机遇和挑战。为扎实推进中国式现代物流体系建设,为中国式现代化提供有力支撑,应在认真研究需求规模扩张、供给结构调整、基础设施效能提升、供应链提档升级、物流数字化转型、国际物流补短板、物流成本上升、物流运作绿色低碳化、人力人才短缺、政策环境持续优化趋势的同时,予以积极应对。具体而言,应着力做好六个方面的工作:一是加强高质量供给,把恢复和扩大消费摆在优先位置;二是统筹推动现代物流与相关产业融合发展,使之深度融入现代化产业体系;三是练好企业内功,深化提质、增效、降本工作;四是推动基础设施提档升级、互联互通、发挥整体效能;五是实施创新驱动,加快动能转换,打造新技术、新模式、新生态;六是推进更高水平对外开放,增强产业链供应链韧性与安全性。
关键词:
物流业 高质量发展 中国式现代物流体系
[期刊] 中国流通经济
[作者]
何黎明
2019年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也是物流业稳中有进、变中求新的一年。面对严峻形势,我国物流业顶住下行压力,实现平稳运行,取得多方面进展。具体而言,一是社会物流需求增速持续放缓,总体运行缓中趋稳;二是物流需求结构持续优化,物流供给结构稳步升级,供需结构加速调整;三是科技应用引领数智化转型,科技赋能物流数智化、平台化;四是新兴的供应链服务企业向标准化发展迈出了重要一步,供应链创新发展进入新阶段,现代供应链成为新亮点;五是物流基础设施网络加快升级,物流枢纽网络建设进入实质推进阶段,助力枢纽经济发展;六是物流业"走出去"空间加大,国际物流打开对外开放新局面,我国对外投资合作与对外援助执行保持平稳有序健康发展;七是绿色物流配合污染防治攻坚战,绿色可持续物流取得新进展;八是物流政策落地,物流企业获得感增强,从业人员稳定性增强,物流营商环境持续改善。2020年,我国经济稳中向好的基本趋势不会改变,物流业平稳增长的总体方向不会改变,物流业主要经济指标将继续保持平稳增长,但物流业下行压力依然较大,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矛盾依然比较突出,与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现代化经济体系建设的要求相比依然存在差距,高质量发展任重道远。在新的一年里,为更好地推动我国物流业发展,一要平衡物流稳增长与高质量发展关系,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二要坚持目标导向,探索新时代物流业发展的新使命新要求;三要突出新发展理念,推动传统数量型降成本向效率型降成本转变;四要深化产业联动融合,从低水平粗放式发展向精细化、高品质发展转变;五要坚持科技引领和技术驱动,激发物流业高质量发展新动能;六要推进国家物流枢纽联盟工程和全国百家骨干物流园区互联互通工程,建设物流基础设施网络;七要配合"一带一路"倡议,推动国际物流合作与交流;八要进一步处理好政府与市场、国家与地方、市场与企业的关系,营造政府、企业与协会合力推动物流业高质量发展的产业生态圈。
[期刊] 中国流通经济
[作者]
何黎明
2014年,面对复杂多变的市场形势,我国物流业积极调整,加快转型升级,迎来了《物流业发展中长期规划》的发布,物流产业基础性、战略性地位进一步明确;增长速度高位趋稳,需求结构稳步调整;资本和技术双轮驱动,市场主体趋于集中;平台整合,产业融合,经营模式变革创新;渠道下沉,海外布局,服务网络纵深发展;互联互通,一体化发展,区域物流进一步优化;政府重视物流业发展,治理环境持续向好,总体运行保持了较强的发展韧性,较好地发挥了基础性、战略性作用。但是,我国物流整体市场环境依然比较严峻,企业经营仍然困难,产业间合作仍然存在很大空间,物流业转型升级与健康发展面临严峻挑战。2015年,对正处于产业地位提升期、现...
[期刊] 中国流通经济
[作者]
何黎明
2016年,我国物流业总体运行缓中趋稳、稳中向好,在一系列规划及政策配合下,市场供需结构深度调整,发展方式变革创新,互联网+高效物流深入推进,取得了一系列可喜的成绩。2017年,我国物流业将继续保持趋稳提质基本态势,并在许多方面产生深刻变化。为进一步降低物流成本,要进一步放松行业管制和政策约束,优化提升服务,切实推动已有各项政策真正落地,重点解决税费、通行、土地、审批等长期制约行业发展的突出问题,支持新动能、新业态、新模式创新发展;要秉承"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发展理念,深入开展理念创新、模式创新、技术创新、业态创新;要协调稳定与发展、创新与变革的关系,在新的高度上建立新的平衡;要顺应生态文明建设需要,积极发展绿色、低碳与可持续物流;要配合"一带一路"战略要求,加强沿线国家和地区物流资源布局,发挥物流先导作用;要探索共享经济新模式,整合供应链、延伸产业链、提升价值链,与上下游企业和客户分享业务模式创新所带来的社会经济效益。
[期刊] 中国流通经济
[作者]
何黎明
2012年,面对复杂多变的宏观经济环境,我国物流业经受了严峻的挑战和考验,实现了平稳适度增长,各方面工作取得了新的成绩,并呈现出了许多新变化和新特点,对国民经济发展与发展方式转变发挥了重要作用。但随着行业运行增速的趋缓,高速增长下长期掩盖的一系列问题日益突出,落实"物流国九条"政策、切实减轻物流企业负担依然任重道远。2013年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的开局之年,面对新的机遇和国内经济出现的阶段性特征,我们要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稳中求进,开拓创新,坚持"稳增长、调结构、抓整合、促转型"的发展思路,以降低全社会物流总成本、提高物流运行效率为中心,进一步坚定信心,主动转型发展;转变观念,...
关键词:
物流业 回顾 展望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