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5304)
2023(8080)
2022(6861)
2021(6880)
2020(5520)
2019(12906)
2018(12683)
2017(23677)
2016(12887)
2015(15038)
2014(14897)
2013(14826)
2012(14463)
2011(13389)
2010(13381)
2009(12751)
2008(12933)
2007(11265)
2006(10183)
2005(9604)
作者
(36075)
(30223)
(30163)
(29018)
(19633)
(14534)
(13713)
(11761)
(11689)
(11090)
(10442)
(10218)
(9941)
(9873)
(9679)
(9399)
(9133)
(8881)
(8690)
(8589)
(7895)
(7326)
(7282)
(6971)
(6882)
(6863)
(6678)
(6649)
(6157)
(6116)
学科
(55909)
经济(55854)
管理(34793)
(31454)
(24422)
企业(24422)
方法(23834)
数学(21515)
数学方法(21227)
中国(19993)
(15729)
贸易(15721)
(15613)
(15474)
(13958)
(12137)
(10854)
(10436)
银行(10429)
(10229)
(10135)
业经(10096)
(9857)
金融(9857)
农业(9411)
及其(8680)
地方(8522)
(8095)
(7818)
环境(7778)
机构
大学(189174)
学院(185610)
(89275)
经济(87667)
研究(73706)
管理(67589)
中国(60541)
理学(56521)
理学院(55849)
管理学(55002)
管理学院(54639)
(42045)
(41458)
科学(39918)
(37425)
研究所(33425)
中心(33196)
财经(32182)
(29579)
经济学(29049)
北京(27626)
(27447)
(27424)
(26016)
经济学院(26002)
(25278)
师范(25110)
财经大学(23885)
业大(21936)
(21716)
基金
项目(113188)
科学(90218)
研究(85619)
基金(84985)
(73616)
国家(73049)
科学基金(61725)
社会(56421)
社会科(53553)
社会科学(53544)
基金项目(42296)
教育(39435)
(38809)
自然(37390)
资助(37227)
自然科(36552)
自然科学(36544)
自然科学基金(35943)
(34873)
编号(33475)
成果(29700)
(27777)
重点(25768)
中国(25242)
(24570)
国家社会(24527)
教育部(24249)
课题(24010)
(22790)
(22421)
期刊
(101497)
经济(101497)
研究(66879)
中国(42480)
(31289)
管理(27016)
学报(25727)
科学(25712)
(25639)
(25625)
金融(25625)
教育(22206)
大学(20448)
学学(18784)
经济研究(17795)
农业(17673)
财经(17074)
(15780)
技术(15496)
国际(15161)
(14904)
世界(13271)
问题(13129)
业经(12916)
(10107)
技术经济(9387)
统计(9300)
理论(9166)
图书(8950)
(8464)
共检索到30947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金融与经济  [作者] 易宪容  
面对日趋严峻的国际国内经济形势,货币政策走向日渐成为人们关注的热点。2013年,我国货币政策总基调仍然是保持货币政策的稳健性,而对今年面临的通货膨胀压力,针对不同情况,本文给出了对应的货币政策取向,同时为更好地贯彻执行稳健货币政策,指出要通过制度改革让低成本资金流入实体经济,关注利率市场化改革带来的影响,要重点防范金融风险。
[期刊] 新金融  [作者] 郑超愚  
中国货币政策取向有必要适应经济景气的周期阶段变化而及时调整,完成从流动性管理到风险管理的操作模式转变。虽然中国粮食产品价格具有长期上涨的结构性特征,但通货膨胀已经并且将继续呈现低核心通货膨胀率的趋势,货币政策应该采取以核心通货膨胀率为度量的价格稳定目标。中国货币政策在强化其经济稳定职能的独立性和领导力的同时,应该承担经济增长责任并建立最高可持续增长率性质的经济增长目标,通过积极需求管理实现中国经济的反向软着陆。
[期刊]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作者] 秦宛顺  靳云汇  刘明志  
[期刊]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作者] 秦宛顺  靳云汇  刘明志  
1996年以来,中国金融市场发展迅速,中央银行货币政策初步实现了向间接调控的转与此同时,货币政策传导机制也发生了相应的变化。 一、金融市场对货币政策信号的反应更加敏感 1996年以来,中央银行连续七次调低银行存贷款利率,银行间拆借利率对中央银行的利率调整作出反应,呈现出阶段性下滑之势。对中央银行存款利率、中央银行贷款利率和银行间拆借利率做格兰杰因果关系检验,结果表明中央银行利率调整是银行间同业拆借市场利率变动的格兰杰原因。中央银行调整中央银行存贷款利率在格兰杰因果关系意义上引起了银行间同业拆借市场利率的变化。
[期刊] 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  [作者] 焦瑾璞  马志扬  
本文回顾了2011年中国货币政策操作的主要措施和金融运行情况,分析了2012年货币政策运行环境,提出了货币政策建议。本文认为,2011年,面对不断上升的通货膨胀压力,中国人民银行实行了稳健的货币政策,货币信贷条件向常态水平回归,有效遏制了物价过快上涨的势头。2012年,在经济增长下行压力和物价上涨压力并存的局面下,中国人民银行需要继续实施稳健的货币政策,进一步增强货币政策的针对性、灵活性和前瞻性,根据经济形势的变化,适时适度进行预调微调,保持货币信贷总量和社会融资规模的合理适度增长,更好地服务于实体经济发展。
[期刊] 金融研究  [作者] 戴根有  
1984-1995年中国货币政策十点经验中国人民银行调统司戴根有一、货币政策目标是保持货币币值的稳定,并以此促进经济增长这一句话引自1995年3月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国人民银行法》,不是我的发现。我在本文要表达的意思是:这一提法在我国现阶段的实际...
[期刊] 宏观经济研究  [作者] 焦瑾璞  刘向耘  
2006年,我国经济运行呈现出增长速度较快、经济效益较好、物价水平较低的态势,但同时也出现了投资和信贷增长过快、国际收支不平衡以及环境压力加大等问题。在国际收支持续“双顺差”的背景下,人民币升值的压力进一步加大,银行体系本已十
[期刊] 银行家  [作者] 余向荣  梁红  
自加入WTO以来,中国央行资产负债表规模急剧扩张,从2002年初的4.5万亿元到2014年底的33.8万亿元,央行资产负债表规模已扩张了6.5倍。与此同时,央行的资产负债表存在结构性失衡,表现为国外资产占绝对主导地位。截至2014年年底,国外资产占中国央行总资产的82.4%。坊间甚至戏言,中国一度是
[期刊] 银行家  [作者] 余向荣  梁红  
自加入WTO以来,中国央行资产负债表规模急剧扩张,从2002年初的4.5万亿元到2014年底的33.8万亿元,央行资产负债表规模已扩张了6.5倍。与此同时,央行的资产负债表存在结构性失衡,表现为国外资产占绝对主导地位。截至2014年年底,国外资产占中国央行总资产的82.4%。坊间甚至戏言,中国一度是
[期刊] 新金融评论  [作者] 梁红  余向荣  
自加入WTO到2014年底,央行资产负债表规模扩张了6.5倍,国外资产占绝对主导。而无论危机前后,国外资产占美联储总资产份额都不到3%。作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中国一度是以美元信用而非国家信用为基础来发行货币的。这背后的成因是此前持续的外汇流入以及缺乏弹性的汇率机制,但在过去两年中情况发生了显著变化。中国需要建立起以国家信用为基础的货币发行机制。即便未来外汇转为净流入,中国不应或许也不会重拾过去的货币供给方式。外汇压力缓解之后,中国应适时推进人民币汇率改革,减轻央行干预和对冲的压力。同时,央行需要继续完善货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张晓慧  
在国务院的领导下制定和执行货币政策,是中国人民银行的基本职责。中国人民银行成立60年来,一直以稳定货币、发展经济为己任。从1984年1月1日起,中国人民银行专门行使中央银行职能,逐渐完善货币政策体系,货币政策已成为国家宏观调控的重要政策。进入20世纪90年代以后,随着中央银行体制的不断完善,
[期刊] 新金融评论  [作者] 梁红  余向荣  
自加入WTO到2014年底,央行资产负债表规模扩张了6.5倍,国外资产占绝对主导。而无论危机前后,国外资产占美联储总资产份额都不到3%。作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中国一度是以美元信用而非国家信用为基础来发行货币的。这背后的成因是此前持续的外汇流入以及缺乏弹性的汇率机制,但在过去两年中情况发生了显著变化。中国需要建立起以国家信用为基础的货币发行机制。即便未来外汇转为净流入,中国不应或许也不会重拾过去的货币供给方式。外汇压力缓解之后,中国应适时推进人民币汇率改革,减轻央行干预和对冲的压力。同时,央行需要继续完善货
[期刊] 新金融  [作者] 梁红  余向荣  
自加入WTO到2014年底,央行资产负债表规模扩张了6.5倍,国外资产占绝对主导。而无论危机前后,国外资产占美联储总资产份额都不到3%。作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中国一度是以美元信用而非国家信用为基础来发行货币的。这背后的成因是此前持续的外汇流入以及缺乏弹性的汇率机制,但在过去两年中情况发生了显著变化。中国需要建立起以国家信用为基础的货币发行机制。即便未来外汇转为净流入,中国不应或许也不会重拾过去的货币供给方式。外汇压力缓解之后,中国应适时推进人民币汇率改革,减轻央行干预和对冲的压力。同时,央行需要继续完善货币投放工具,包括再贷款操作规则及抵押品管理框架。中国央行应该增加对政府债券的现券购买和长期持有,包括对现在持有的即将到期的特别国债进行转期。
[期刊] 新金融  [作者] 梁红  余向荣  
自加入WTO到2014年底,央行资产负债表规模扩张了6.5倍,国外资产占绝对主导。而无论危机前后,国外资产占美联储总资产份额都不到3%。作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中国一度是以美元信用而非国家信用为基础来发行货币的。这背后的成因是此前持续的外汇流入以及缺乏弹性的汇率机制,但在过去两年中情况发生了显著变化。中国需要建立起以国家信用为基础的货币发行机制。即便未来外汇转为净流入,中国不应或许也不会重拾过去的货币供给方式。外汇压力缓解之后,中国应适时推进人民币汇率改革,减轻央行干预和对冲的压力。同时,央行需要继续完善货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