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6588)
2023(9691)
2022(8351)
2021(7844)
2020(6335)
2019(14814)
2018(14479)
2017(27352)
2016(14670)
2015(16484)
2014(16365)
2013(16183)
2012(15506)
2011(14329)
2010(14413)
2009(13303)
2008(12770)
2007(11090)
2006(10214)
2005(9449)
作者
(39822)
(33509)
(33135)
(31889)
(21624)
(15834)
(15302)
(12848)
(12817)
(12101)
(11532)
(11149)
(11000)
(10573)
(10451)
(10350)
(9819)
(9793)
(9579)
(9452)
(8686)
(8042)
(8008)
(7872)
(7642)
(7553)
(7264)
(7118)
(6588)
(6530)
学科
(80740)
经济(80689)
管理(38489)
(33301)
方法(26036)
(25148)
企业(25148)
数学(23573)
数学方法(23345)
地方(21801)
中国(19386)
(18415)
(15294)
业经(14914)
地方经济(13659)
(13625)
贸易(13617)
(13148)
(13057)
(12276)
农业(12205)
(11249)
金融(11247)
(10647)
银行(10643)
(10378)
(10285)
环境(10217)
(9223)
(8785)
机构
学院(204588)
大学(204200)
(99656)
经济(97716)
研究(76787)
管理(75716)
理学(63618)
理学院(62858)
管理学(61901)
中国(61662)
管理学院(61494)
(45536)
(43094)
科学(41585)
(37857)
中心(35921)
财经(34874)
研究所(33631)
(32066)
经济学(31998)
(31574)
(28629)
经济学院(28484)
(27757)
师范(27611)
北京(27554)
(27460)
财经大学(25475)
(25334)
业大(24358)
基金
项目(127278)
科学(100929)
研究(98031)
基金(92736)
(78837)
国家(78151)
科学基金(67177)
社会(64085)
社会科(60869)
社会科学(60858)
(48007)
基金项目(47816)
教育(43649)
(40410)
自然(40292)
编号(40186)
自然科(39301)
自然科学(39290)
资助(38568)
自然科学基金(38554)
成果(33645)
(29380)
(28656)
重点(28586)
课题(27658)
国家社会(26959)
(25673)
教育部(25173)
(24873)
人文(24772)
期刊
(120281)
经济(120281)
研究(72008)
中国(43035)
(34872)
管理(29049)
(26907)
金融(26907)
(25941)
科学(24817)
学报(24410)
经济研究(20473)
教育(19959)
大学(19462)
技术(18401)
财经(18075)
学学(17936)
农业(17396)
业经(16666)
(15819)
问题(15445)
(14368)
国际(13625)
世界(12054)
技术经济(11434)
理论(10850)
图书(10509)
统计(10421)
现代(9777)
经济问题(9462)
共检索到33852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周俊生  
国家统计局昨日公布的2012年10月经济数据显示,CPI(全国居民消费价格指数)和PPI(全国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指数)都表现出向好的趋势。CPI同比增长1.7%,创下了33个月来的新低,显示通货膨胀的威胁已经离我们越来越远;而PPI同比下降2.8%,为14个月来首次收窄。这一局面显示,2012年第二季度以来中央政府提出的"稳增长"目标已经见效,而以往与经济增长"如影随形"的物价上升的顽症没有同
[期刊] 财经研究  [作者] 汪丽华  
经济稳定与财政货币政策汪丽华经济稳定是指经济能够连续地、较平稳地发展,不希望经济发展过程经常出现不连续点(间断点)或过大的起伏波动。没有一定的稳定,就难以有持续的发展。在市场机制调节下,经济稳定不可能自动地出现,常需要财政和货币政策协调配合,进行调节...
[期刊] 经济研究  [作者] 彭俞超  方意  
在经济"新常态"背景下,我国央行新创设了定向降准、再贷款和常备借贷便利等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以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通过在动态随机一般均衡模型中引入负外部性产业与为之提供针对性信贷的垄断竞争银行部门,本文对两类数量型和两类价格型结构性货币政策促进产业结构升级和经济稳定的有效性进行了深入分析。基于贝叶斯参数估计和数值模拟分析,四类结构性货币政策对于不同的外生冲击均有效,且主要通过定向影响金融机构的运营成本而起到信贷结构调整和产业结构升级的作用。基于改进的政策前沿曲线评判框架,本文发现,非对称地实施结构性货币政策更能兼顾经济稳定和产业结构升级。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徐家祭  包顿  郑娇艳  闫振坤  
本文选取2004-2018年货币增长率、利率、金融稳定指数及实体经济增加值的月度数据,运用TVP-VAR模型分析金融稳定、货币政策与实体经济之间的时变关系。结果表明:金融稳定和货币政策对实体经济的影响具有时变性,长期效果优于短期;货币政策不仅直接影响实体经济,还会通过影响金融稳定间接影响实体经济,金融稳定渠道在货币政策调控实体经济的传导机制中逐渐畅通;不同类型的货币政策调控效果各有侧重,增加货币供应量的数量型货币政策更有利于实体经济发展,而提高利率的价格型货币政策更有利于金融稳定。
[期刊] 经济研究  [作者] 易纲  
本文试图对我国货币政策调控作一个框架性的描述,说明其中的基本逻辑和运行机制。利率政策和汇率政策首先要遵循市场经济规律,这是保持经济金融稳定运行并从宏观层面抑制系统性金融风险的关键。两类政策不是并列关系,利率是货币政策的核心和纲,汇率在利率政策影响下由市场形成。货币政策调控首先要将国内目标放在首位,并为实现国内目标选择利率等最优政策,其次需创造良好环境,使汇率由市场决定。遵循上述思路,在近年来全球主要发达经济体利率大幅变化的环境下,中国的货币政策没有简单跟随,而是坚持“以我为主”,自主性和有效性明显上升。在调控中充分考虑时滞等复杂因素,在做好逆周期调节的同时,注重跨周期调节和跨区域平衡,在收紧和放松两个方向都相对审慎、留有余地,货币政策始终运行在正常区间,实际利率与潜在经济增速大体匹配。近年来人民币汇率弹性显著增强,提高了利率调控的自主性,促进了宏观经济稳定,经济基本面稳定又对汇率稳定形成支撑,外汇市场运行更有韧性,利率和汇率之间形成良性互动。总体上,中国的货币政策调控一直是比较主动的,以相对平稳、成本更低的自主货币政策操作,保持了经济金融体系稳定,应对了来自内外部的多重冲击,实现了较好的调控效果,促进了经济高质量发展。
[期刊] 现代经济探讨  [作者] 何剑  刘钰  
金融稳定是货币政策调控的主要目标之一,维护金融稳定有助于金融更好地服务于实体经济,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通过TVP-VAR模型深入分析货币政策、金融稳定与经济高质量发展间的直接和间接传导渠道。研究表明:一方面货币政策短期内对经济高质量发展具有显著的、阶段性的影响,但中长期政策效应并不显著,传统货币政策难以适应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要求;另一方面价格型货币政策的金融稳定效应在短、中、长各期均明显优于数量型货币政策,而金融稳定的中介效应仅在短期内显著,中长期并不明确,意味着货币政策效应还不能从金融稳定有效地传导至经济高质量发展。因此,新形势下中国应积极推进传统货币政策转型,搭建具有前瞻性的、兼容多维目标的宏观政策调控框架,疏通金融稳定助力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政策传导渠道。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李世美  
文章从金融机构破产风险的角度,把银行系统作为金融稳定问题的中心,研究了货币政策和金融稳定相互作用问题。以基差风险为切入点,从理论上论证了宏观经济稳定和金融稳定之间存在均衡解,但是过高的基差风险权重系数可能导致宏观经济不稳定;并且综合了滞后变量和利率期货前瞻性变量,对泰勒规则进行了扩展,构建了新的理论模型并做出评价。这为保持金融市场稳定和制定货币政策拓宽了新的视野。
[期刊] 财经研究  [作者] 张文彬  
文章基于TVP-GARCH模型构建货币政策反应函数,利用时变参数模型构建包含货币政策变量的省份宏观经济波动模型,发现货币政策对各省份经济的稳定性作用并不明显,可预期的货币政策的省份稳定效应高于不可预期的货币政策,而经济冲击和货币政策制定层面引发的货币增长的不确定性,加大了省份经济波动;货币政策的经济稳定能力存在明显的省份差异,和经济周期同步性以及货币、信用和汇率三个传导渠道的省份特征密切相关。
[期刊] 金融理论与实践  [作者] 张明辉  刘磊  朱晓语  
1998年以来,经济的周期性波动对我国货币政策实施效果的影响日益显著。为了检验我国扩张性与紧缩性货币政策操作是否存在经济周期上的非对称性,选取1998年3月—2012年3月的季度数据,采用时间序列分析方法,着重研究在不同的经济周期阶段货币政策对产出波动和物价水平的影响。实证研究的结果表明,对于我国经济周期的不同阶段,货币政策对产出和物价水平的影响都存在非对称性:在经济扩张时期,货币政策对产出波动的影响均大于经济衰退时货币政策对产出波动的影响;而在经济衰退时期,货币政策对物价水平的影响均大于经济扩张时期货币政策对物价水平产生的影响;并在此基础上,分析了经济扩张和衰退时期我国货币政策效果在产出和物...
[期刊] 金融与经济  [作者] 苗文龙  
币值稳定表现为对外汇率稳定和对内物价稳定两个方面,在追求经济增长时两者常常表露出矛盾的一面。因政策目标、开放程度、经济谈判实力以及两国之间的策略等不同,偏好经济增长的国家在取得经济增长的同时不是面临通货膨胀与货币贬值共存,就是表现汇率稳定而背后却蕴藏货币升值压力和通胀风险。中国改革开放30多年的实践为这一分析提供了有力的佐证。改进汇率稳定、物价稳定、产出稳定的政策协调机制是解决矛盾的关键所在。
[期刊] 金融研究  [作者] 黄益平  曹裕静  陶坤玉  余昌华  
货币政策是维持宏观经济稳定运行的重要政策工具,但2007—2009年国际金融危机表明,仅仅保持物价水平稳定,忽视金融风险,并不足以维持宏观经济稳定。近年来中国提出双支柱宏观政策框架以支持宏观经济稳定,这一创新具有重要的理论与现实意义。我们首先提出了双支柱宏观调控的框架,强调应该注重两类政策目标的协同与矛盾、政策传导渠道的相互交叉与影响、冲击类型与开放条件的差异等,从而保证双支柱宏观调控对宏观经济的稳定效应。接下来,我们建立了一个DSGE两国模型,作为分析双支柱宏观调控稳定宏观经济的案例研究。研究表明,第一,金融冲击下,货币政策有助于稳定宏观经济,且随着汇率制度从固定转向浮动,货币政策稳定宏观经济的效果会明显加强。第二,在货币政策的基础上,增加以跨境资本流入税为代表的宏观审慎政策工具,可以有效遏制金融市场的顺周期机制,进一步提高宏观经济的稳定性,从而验证了双支柱宏观调控的有效性。第三,双支柱宏观调控的有效性与汇率制度有关,当汇率灵活性水平较低时,双支柱宏观调控对宏观经济的稳定效果更好。
[期刊] 现代经济探讨  [作者] 李世美  
货币政策目标应当根据经济环境和条件约束不同而调整。经济虚拟化给经济发展带来全新挑战,金融稳定日益成为新时期货币政策目标的重点,最终体现在以银行为主体的金融中介机构能否保持支付体系的顺利运行,使整个金融体系不出现重大系统性风险。理论和实践都表明:物价稳定和金融稳定既非充分条件也非必要条件。从资产价格各阶段演变历程来看,既要考虑到货币政策当期的刺激作用,也要考虑到其滞后影响,从而相应地做出前瞻性反应,这样才能真正减少资产价格的大幅度波动,从而维护金融稳定和经济持续增长。
[期刊] 财经研究  [作者] 黄佳  朱建武  
文章构造了一个四期二叉树模型,对货币稳定和金融稳定的关系进行了分析,发现仅以维护货币稳定为目标的货币政策无法同时实现金融稳定。基于此,文章对货币政策框架进行了修正,将货币稳定和金融稳定纳入统一的货币政策框架予以考察,并对我国货币政策的实践进行了实证分析。VAR检验结果表明,银行信贷增长率和房地产价格指数都是我国货币政策应当关注的金融稳定指标。货币政策应根据金融稳定指标进行逆周期调控,调控重点是金融稳定指标预期,而非稳定指标本身。
[期刊] 财经研究  [作者] 杨光  李力  郝大鹏  
文章通过构建包含零利率下限约束的DSGE模型,系统探讨了存在零利率下限时外生不利冲击对经济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1)当名义利率触及零利率下限时,宏观经济和金融体系的不稳定性和脆弱性会显著增加,外生不利冲击对产出、通胀、信贷等经济变量的影响也会明显放大。(2)当存在零利率下限时,传统泰勒规则已无法有效稳定经济,最优的货币政策规则不仅应盯住产出缺口和通胀缺口,还应对资产价格和信贷给予重点关注并做出适度反应。(3)货币政策更适于保持产出缺口和通胀缺口的稳定,但难以有效减缓房价和信贷的波动。只有将逆周期监管的宏观审慎政策和货币政策有效搭配,才能保证经济系统和金融系统的全面稳定。为了应对不利冲击,我国应进一步完善宏观审慎监管框架,并将其与货币政策有效搭配以保持宏观经济的全面稳定。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