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6116)
2023(8987)
2022(7598)
2021(6961)
2020(5486)
2019(12487)
2018(11791)
2017(21478)
2016(11285)
2015(13262)
2014(13435)
2013(13413)
2012(12360)
2011(11207)
2010(11641)
2009(11215)
2008(10167)
2007(8817)
2006(8195)
2005(7983)
作者
(32598)
(26886)
(26595)
(25226)
(16996)
(12922)
(12131)
(10428)
(10254)
(9633)
(9115)
(9082)
(8595)
(8516)
(8367)
(8342)
(7759)
(7711)
(7708)
(7610)
(6976)
(6468)
(6463)
(6200)
(6183)
(6033)
(5962)
(5923)
(5485)
(5357)
学科
(54241)
经济(54199)
(32279)
管理(30761)
中国(27642)
(26052)
金融(26052)
(25249)
企业(25249)
(23643)
银行(23633)
(23105)
地方(21023)
(15895)
业经(14737)
方法(14354)
(12723)
(12640)
数学(12334)
数学方法(12233)
中国金融(11162)
农业(11116)
(10578)
贸易(10562)
地方经济(10479)
(10202)
(10187)
(8421)
(8197)
财务(8148)
机构
学院(159117)
大学(153684)
(70114)
经济(68614)
研究(61132)
管理(56648)
中国(54580)
理学(46626)
理学院(46027)
管理学(45313)
管理学院(45003)
(34227)
科学(34198)
(33585)
(31097)
中心(29761)
研究所(27619)
(25328)
(25089)
财经(25075)
北京(22999)
(22648)
(22335)
师范(22129)
(21826)
(21680)
经济学(21338)
(21105)
银行(20300)
业大(19219)
基金
项目(96569)
科学(75952)
研究(74733)
基金(67429)
(57326)
国家(56732)
科学基金(48697)
社会(47571)
社会科(45234)
社会科学(45228)
(39387)
基金项目(34849)
教育(33219)
(32419)
编号(30472)
自然(28761)
自然科(28054)
自然科学(28052)
(27963)
资助(27658)
自然科学基金(27512)
成果(25099)
发展(23173)
课题(22808)
(22775)
重点(22305)
(20870)
(20386)
创新(19466)
国家社会(19234)
期刊
(88061)
经济(88061)
研究(56241)
中国(41230)
(34420)
金融(34420)
(25206)
(24754)
管理(23644)
科学(20398)
学报(20151)
教育(20015)
技术(17845)
农业(16756)
大学(15884)
业经(15593)
经济研究(14855)
学学(14645)
财经(12274)
(10578)
问题(10350)
国际(9806)
(9582)
(8876)
世界(8783)
商业(8783)
理论(8284)
(7597)
论坛(7597)
技术经济(7589)
共检索到27849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流通经济  [作者] 姜超峰  
2012年,尽管受国家稳健货币政策影响,金融物流市场暴露出了一些被掩盖的问题,影响了业务发展速度和企业信心。但我国金融物流市场主流态势良好,金融物流业务持续增长;金融与物流两业联动,业务模式不断创新;金融物流进入电子商务;供应链金融物流渐成主流。2013年,我国金融物流会大力进行业务整顿、行业调整,规范金融物流发展,金融物流将进一步实现秩序重建、稳步发展,行业协同、利益调整,建立标准、规范行为,风险防范、技术领先。
[期刊] 中国流通经济  [作者] 姜超峰  
2013年金融物流行业变动较大,呈现出总体下滑、国退民进、优化整顿的态势。受宏观经济形势、相关政策及银行和监管企业标准影响,2013年金融物流业务大幅下降,一部分国有大型企业全面退出监管业务,未全面退出的也主动收缩战线,与此同时一部分民营企业趁机进入,承接国有企业退出项目,前两年形成的监管事故演变成诉讼案件;金融物流业务在调整和整顿中发展,许多监管企业收缩战线,清理不安全业务模式,供应链金融物流渐成主流,电商平台融资发展迅猛,互联网金融异军突起;2012年钢贸事件的爆发引发各方关注,围绕金融物流业务开展了许多研究和管理方面的活动与工作,但仍缺乏对事件的研究和总结,以致于人们在思想认识上仍然存在...
[期刊] 中国流通经济  [作者] 姜超峰  
2011年,国务院办公厅下发《关于促进物流业健康发展政策措施的意见》,其中多处涉及仓储业,对我国仓储业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根据中国物资储运协会对60个大型会员单位的统计,2011年样本仓储企业生产经营状况基本良好,但也存在一些不稳定因素。城市驱赶仓库的速度加快,集约节约使用土地与仓储业大量用地的矛盾更加突出,物流园区建设热情高涨,国际物流地产商积极转变经营方式,经营规模不断扩大,仓储物流中心成为竞争焦点之一。仓储企业下半年业务量下降幅度较大,货物周转次数减少,仓储业务利润主要来源于增值服务,业务构成与收入构成发生重大变化,铁路运输业务收入大幅增长,电子商务物流、电视购物物流对仓储的需求增长,金...
[期刊] 中国流通经济  [作者] 何黎明  
2023年,我国经济实现恢复发展,物流需求稳步复苏,物流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持续提升,物流供给质量稳步提高,物流运行环境持续改善,现代物流发展模式稳步转换,企业竞争力持续增强,全行业正在进入新的阶段。主要表现在八个方面:一是物流市场实现恢复增长;二是提质增效降本稳步推进;三是供应链物流引领转型发展;四是一流企业提升产业竞争力;五是创新驱动打造新质生产力;六是物流网络布局均衡发展;七是绿色低碳物流影响提升;八是制度保障优化营商环境。但是,我国物流业也面临一系列比较紧迫的问题,结构调整叠加有效需求偏弱,物流需求仍处于恢复期,需求不足企业占比较高,企业经营普遍承压,社会物流总额增速低于GDP增速,短期内行业新动能难以撬动存量大市场,现代物流正进入温和增长阶段,需要妥善应对。我国高度重视现代物流发展,建设现代物流体系是建设物流强国、构建新发展格局的重要支撑和保障。2023年底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强调,要有效降低全社会物流成本。尽管经过多年持续推进物流降本工作,但是无论从经济结构、货物结构、产业布局等宏观层面看,还是从市场主体、方式手段、主要环节、政策措施等微观方面看,我国未来一段时期进一步推动降本的难度仍然较大。为进一步提升物流业竞争力、有效降低全社会物流成本、助力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必须改变我国传统物流低价格、低效率、低效益的现实,通过激发物流需求侧变革动力、再造物流全链条组织方式、用好物流新质生产力、发力现代化基础设施、支撑供应链韧性安全,打造我国现代物流发展新模式,激发产业升级新活力。可以预计,2024年及未来一段时期,我国物流业将呈现出一系列新趋势:一是大盘稳定,市场保持温和增长;二是结构调整,需求贡献持续分化;三是提质增效,物流降本仍有空间;四是产业融合,全链条系统化整合;五是市场导向,规模化集约化发展;六是韧性安全,保供稳链更为迫切;七是设施联通,物流网络高效畅通;八是创新驱动,数字化转型提速;九是绿色低碳,物流社会价值提升;十是多方合力,行业共治统筹协调。
[期刊] 中国流通经济  [作者] 何黎明  
2016年,我国物流业总体运行缓中趋稳、稳中向好,在一系列规划及政策配合下,市场供需结构深度调整,发展方式变革创新,互联网+高效物流深入推进,取得了一系列可喜的成绩。2017年,我国物流业将继续保持趋稳提质基本态势,并在许多方面产生深刻变化。为进一步降低物流成本,要进一步放松行业管制和政策约束,优化提升服务,切实推动已有各项政策真正落地,重点解决税费、通行、土地、审批等长期制约行业发展的突出问题,支持新动能、新业态、新模式创新发展;要秉承"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发展理念,深入开展理念创新、模式创新
[期刊] 中国流通经济  [作者] 何黎明  
2018年,受国内外形势影响,我国物流业面临严峻挑战,下行压力有所加大,不过依然保持了总体平稳、稳中有进的基本态势。总体来看,我国物流业运行稳中趋缓,需求结构持续优化,消费品物流成为重要驱动力,工业品物流向价值链上游延伸,进口货物物流增速有所放缓;社会物流总费用略有上升,运输费用明显回落,保管和管理费用有所上涨;物流企业集中度提高,企业兼并重组做大做强,市场集中度稳步提升;物流新动能引领变革,智慧物流创新迎来变革,供应链新动能逐步发力;物流基础设施建设提速,交通与物流基础设施补短板,物流设施网络化发展渐成趋势;行业营商环境持续改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深入推进;教育培训、统计、标准、诚信等基础性工作稳步推进并取得新进展。2019年及今后一段时期,尽管我国物流业发展所面临的国际形势依然复杂,国内市场需求增速仍在放缓,物流成本高、效率低问题依旧严峻,环保治理压力不断加大,市场营商环境有待改善,但我国物流业仍然处于重要的战略机遇期,物流先导作用逐步显现,产业链升级迎来机遇,科技发展孕育新动能,物流业运行长期向好的态势不会改变。而构建物流强国,需要我们围绕高质量物流服务体系建设,做好国家重大战略物流服务保障,推动物流业与相关产业深度融合,引导物流企业进行转型升级和动能转换,促进物流降本增效向提质增效转变,加强物流基础设施网络协同,鼓励供应链创新与应用,实施智慧物流发展战略,大力发展绿色低碳物流,培育高素质物流人才队伍,夯实行业基础工作,提高市场治理能力。
[期刊] 中国流通经济  [作者] 何黎明  
2022年,在新冠肺炎疫情影响、需求不足、成本上升等多重压力下,我国物流业仍总体实现平稳运行。这主要表现在八个方面:一是全年社会物流总额、物流业总收入等主要经济指标平稳增长;二是保通保畅发挥重要作用;三是市场主体集中度稳步提升;四是供应链创新应用进入新阶段;五是物流网络建设持续推进;六是智慧物流彰显新活力;七是国际物流不断开辟新赛道;八是助企纾困政策密集出台。但与此同时,我国物流业也存在物流供需不匹配、供给结构不平衡、资源利用不充分、政策制度不协调等诸多困难和问题,距离供需适配、内外联通、安全高效、智慧绿色的中国式现代物流体系与物流强国目标仍有相当大的差距。2023年,中国式现代物流体系融合创新、高质量发展的基本面不会改变,但也会面临新的机遇和挑战。为扎实推进中国式现代物流体系建设,为中国式现代化提供有力支撑,应在认真研究需求规模扩张、供给结构调整、基础设施效能提升、供应链提档升级、物流数字化转型、国际物流补短板、物流成本上升、物流运作绿色低碳化、人力人才短缺、政策环境持续优化趋势的同时,予以积极应对。具体而言,应着力做好六个方面的工作:一是加强高质量供给,把恢复和扩大消费摆在优先位置;二是统筹推动现代物流与相关产业融合发展,使之深度融入现代化产业体系;三是练好企业内功,深化提质、增效、降本工作;四是推动基础设施提档升级、互联互通、发挥整体效能;五是实施创新驱动,加快动能转换,打造新技术、新模式、新生态;六是推进更高水平对外开放,增强产业链供应链韧性与安全性。
[期刊] 中国流通经济  [作者] 何黎明  
2019年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也是物流业稳中有进、变中求新的一年。面对严峻形势,我国物流业顶住下行压力,实现平稳运行,取得多方面进展。具体而言,一是社会物流需求增速持续放缓,总体运行缓中趋稳;二是物流需求结构持续优化,物流供给结构稳步升级,供需结构加速调整;三是科技应用引领数智化转型,科技赋能物流数智化、平台化;四是新兴的供应链服务企业向标准化发展迈出了重要一步,供应链创新发展进入新阶段,现代供应链成为新亮点;五是物流基础设施网络加快升级,物流枢纽网络建设进入实质推进阶段,助力枢纽经济发展;六是物流业"走出去"空间加大,国际物流打开对外开放新局面,我国对外投资合作与对外援助执行保持平稳有序健康发展;七是绿色物流配合污染防治攻坚战,绿色可持续物流取得新进展;八是物流政策落地,物流企业获得感增强,从业人员稳定性增强,物流营商环境持续改善。2020年,我国经济稳中向好的基本趋势不会改变,物流业平稳增长的总体方向不会改变,物流业主要经济指标将继续保持平稳增长,但物流业下行压力依然较大,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矛盾依然比较突出,与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现代化经济体系建设的要求相比依然存在差距,高质量发展任重道远。在新的一年里,为更好地推动我国物流业发展,一要平衡物流稳增长与高质量发展关系,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二要坚持目标导向,探索新时代物流业发展的新使命新要求;三要突出新发展理念,推动传统数量型降成本向效率型降成本转变;四要深化产业联动融合,从低水平粗放式发展向精细化、高品质发展转变;五要坚持科技引领和技术驱动,激发物流业高质量发展新动能;六要推进国家物流枢纽联盟工程和全国百家骨干物流园区互联互通工程,建设物流基础设施网络;七要配合"一带一路"倡议,推动国际物流合作与交流;八要进一步处理好政府与市场、国家与地方、市场与企业的关系,营造政府、企业与协会合力推动物流业高质量发展的产业生态圈。
[期刊] 中国流通经济  [作者] 何黎明  
2014年,面对复杂多变的市场形势,我国物流业积极调整,加快转型升级,迎来了《物流业发展中长期规划》的发布,物流产业基础性、战略性地位进一步明确;增长速度高位趋稳,需求结构稳步调整;资本和技术双轮驱动,市场主体趋于集中;平台整合,产业融合,经营模式变革创新;渠道下沉,海外布局,服务网络纵深发展;互联互通,一体化发展,区域物流进一步优化;政府重视物流业发展,治理环境持续向好,总体运行保持了较强的发展韧性,较好地发挥了基础性、战略性作用。但是,我国物流整体市场环境依然比较严峻,企业经营仍然困难,产业间合作仍然存在很大空间,物流业转型升级与健康发展面临严峻挑战。2015年,对正处于产业地位提升期、现...
[期刊] 中国流通经济  [作者] 何黎明  
2013年,我国国民经济运行稳中有进,稳中向好,我国物流业顺应转变发展方式的要求,坚持以质量和效益为中心,充分发挥市场主体活力,加快效率提升、创新驱动,释放改革红利,尽管仍然存在一定的压力,但物流业发展的需求基础持续巩固,出现了趋稳向好、转型升级的新局面,实现了平稳健康发展,并呈现出一系列新的特点:一是总体运行趋稳向好,细分市场深度调整;二是多业联动继续深化,跨界竞合渐成趋势;三是平台整合初见成效,物流网络下沉发展;四是各类资本投向物流,兼并重组热潮涌动;五是区域物流结盟发展,国际物流面临机遇;六是信息化加大投入,技术装备加快升级;七是基础工作稳步推进,行业服务能力进一步增强;八是进行交通运输...
[期刊] 中国流通经济  [作者] 何黎明  
2016年,我国物流业总体运行缓中趋稳、稳中向好,在一系列规划及政策配合下,市场供需结构深度调整,发展方式变革创新,互联网+高效物流深入推进,取得了一系列可喜的成绩。2017年,我国物流业将继续保持趋稳提质基本态势,并在许多方面产生深刻变化。为进一步降低物流成本,要进一步放松行业管制和政策约束,优化提升服务,切实推动已有各项政策真正落地,重点解决税费、通行、土地、审批等长期制约行业发展的突出问题,支持新动能、新业态、新模式创新发展;要秉承"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发展理念,深入开展理念创新、模式创新、技术创新、业态创新;要协调稳定与发展、创新与变革的关系,在新的高度上建立新的平衡;要顺应生态文明建设需要,积极发展绿色、低碳与可持续物流;要配合"一带一路"战略要求,加强沿线国家和地区物流资源布局,发挥物流先导作用;要探索共享经济新模式,整合供应链、延伸产业链、提升价值链,与上下游企业和客户分享业务模式创新所带来的社会经济效益。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周荣芳  
2009年要进一步强化金融市场基础性制度建设,完善市场监管,积极稳妥推动金融市场创新,防范金融风险,确保金融市场安全运行,促进金融市场持续稳定健康发展
[期刊] 宏观经济管理  [作者] 何黎明  
一、我国物流业发展回顾(一)物流业总体运行放缓趋稳2012年,我国全社会物流总额177万亿元,同比增长9.8%,增幅较上年同期回落2.5个百分点,较上半年回落0.2个百分点,较前3季度回升0.2个百分点。物流业增加值为3.5万亿元左右,同比增长9.1%,增幅虽比上年同期有所回落,但仍比第三产业增加值高出1个百分点。物流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为6.8%,占服务业增加值的比重为15.3%。物流总费用约为
[期刊] 宏观经济管理  [作者] 何黎明  
2013年,我国物流业出现了趋稳向好、转型升级的新局面。2014年,要抓住全面深化改革的新机遇,稳中求进、改革创新,全面打造中国物流"升级版"。一、2013年物流业发展回顾(一)总体运行趋稳向好,细分市场深度调整1.物流业运行总体仍处于平稳增长区间。2013年,中国物流业景气指数(LPI)全年保持在50%以上。预计全年社会物流总额接近200万亿元,同比增长9.5%左右;物流业增加值预计可达3.9万亿元,同比增长8%左右,两项指标增速均比上年略有放缓,仍快于同期GDP增速;社会
[期刊] 中国流通经济  [作者] 何黎明  
物流业是支撑国民经济发展的基础性、战略性、先导性产业,是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必备条件。2017年,我国物流业总体运行平稳健康,物流需求持续增长,物流运行质量稳步提升;结构调整趋于优化,消费成为物流需求增长的重要推动力,工业制造业物流仍然是物流需求的主要来源,运输结构调整取得成效;资本和科技助推物流企业提质增效、做大做强,涌现出了一批综合实力强、引领行业发展的标杆型物流企业;新旧动能加快转换,理念创新引领发展,人工智能为物流赋能,现代供应链创新应用,共享众包服务升级;综合运输体系加速成网,"五纵五横"综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