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6756)
- 2023(10171)
- 2022(9180)
- 2021(8941)
- 2020(7291)
- 2019(17222)
- 2018(17099)
- 2017(32330)
- 2016(17653)
- 2015(20032)
- 2014(20033)
- 2013(20048)
- 2012(18391)
- 2011(16493)
- 2010(16267)
- 2009(14788)
- 2008(14422)
- 2007(12037)
- 2006(10338)
- 2005(9145)
- 学科
- 济(69821)
- 经济(69746)
- 管理(49168)
- 业(46828)
- 企(38467)
- 企业(38467)
- 方法(34124)
- 数学(29608)
- 数学方法(29247)
- 中国(19493)
- 农(18718)
- 财(16631)
- 学(15874)
- 业经(14823)
- 地方(13599)
- 农业(12759)
- 贸(12519)
- 贸易(12513)
- 理论(12215)
- 易(12149)
- 和(11645)
- 制(10819)
- 务(10615)
- 财务(10553)
- 财务管理(10534)
- 技术(10389)
- 环境(10252)
- 教育(10072)
- 企业财务(9916)
- 融(9511)
- 机构
- 大学(247136)
- 学院(243058)
- 管理(99664)
- 济(95450)
- 经济(93369)
- 理学(86950)
- 理学院(85980)
- 管理学(84432)
- 管理学院(84004)
- 研究(81579)
- 中国(60203)
- 京(53099)
- 科学(51395)
- 财(42178)
- 所(40842)
- 研究所(37362)
- 农(37336)
- 中心(36840)
- 业大(36558)
- 财经(34249)
- 北京(33909)
- 江(33335)
- 范(33138)
- 师范(32879)
- 经(31291)
- 院(29686)
- 农业(29172)
- 经济学(27658)
- 州(27564)
- 师范大学(26928)
- 基金
- 项目(170142)
- 科学(133261)
- 研究(124807)
- 基金(123523)
- 家(107038)
- 国家(106152)
- 科学基金(91286)
- 社会(77101)
- 社会科(72964)
- 社会科学(72946)
- 基金项目(66429)
- 省(65346)
- 自然(60267)
- 自然科(58841)
- 自然科学(58830)
- 自然科学基金(57726)
- 教育(57025)
- 划(55598)
- 编号(51592)
- 资助(51121)
- 成果(41639)
- 部(37511)
- 重点(37482)
- 发(35220)
- 创(35046)
- 课题(34616)
- 科研(32749)
- 创新(32624)
- 教育部(32238)
- 项目编号(32156)
- 期刊
- 济(101837)
- 经济(101837)
- 研究(73756)
- 中国(46110)
- 学报(39287)
- 管理(36294)
- 科学(36132)
- 农(33391)
- 财(30766)
- 大学(29707)
- 教育(28851)
- 学学(27539)
- 农业(23921)
- 技术(21053)
- 融(18122)
- 金融(18122)
- 经济研究(16241)
- 图书(16188)
- 财经(15994)
- 业经(15900)
- 理论(14027)
- 经(13507)
- 实践(12971)
- 践(12971)
- 问题(12752)
- 科技(12492)
- 业(12260)
- 技术经济(11722)
- 情报(11225)
- 资源(11202)
共检索到35492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劳动
[作者]
谢增毅
2012年度,学界对劳动法的研究,涉及劳动法基础理论、劳动基准法、劳务派遣的法律规制、家政工的保护、反就业歧视、解雇保护法、集体劳动法、劳动争议处理制度等方面。总体上看,研究更加深入,选题更具针对性,观点鲜明且有创新,研究的视域更加开阔,问题意识更强。但同时也存在对法律实施状况的关注较少、集体劳动法尚显薄弱、重大理论创新缺乏等问题。
关键词:
劳动法 研究综述 2012
[期刊] 中国劳动
[作者]
谢增毅
劳动合同解除和解雇保护法作为劳动法的一项重要制度,解雇保护法继续得到学界的重视。学者的研究主要涉及劳动合同解除和解雇保护的一般理论、解雇的正当理由以及不当解雇的法律救济等内容。合同解除和解雇保护的一般理论有学者通过比较80余个国家裁员保护制度要素,认为我国裁员保护立法
[期刊] 教育发展研究
[作者]
李伶俐
劳动法作为调节劳动关系的一项法律,在我国法律体系中占据着一个重要地位,它在构建和谐的劳动关系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我国劳动关系在市场经济体制下的今天发生了很大变化,随着改革开放政策的发展,劳动关系开始呈现为多元化发展趋势,复杂的劳动关系性质决定了生产资料所有制性质,现有的国有企业、集体所有制企业、中外合资
关键词:
劳动法 课程教学方法
[期刊] 中国劳动
[作者]
丁月宾 张照东
我国《劳动法》和《劳动合同法》中有关用人者单方解除劳动合同的条款没有作出解释何种情况属于劳动者"不能胜任",资方常以"末位淘汰""消极怠工""工作失误"为由解除与劳动者的合同,认为劳动者不能胜任工作。为此,给劳动争议立法和司法实践带来了挑战。笔者认为有必要对"不能胜任"的界定做一个说明,防止用人单位解除权的滥用给弱势地位的劳动者造成不公。完善"不能胜任"制度对我国劳动关系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
不能胜任 末位淘汰 消极怠工 工作失误
[期刊] 中国劳动
[作者]
丁月宾 张照东
我国《劳动法》和《劳动合同法》中有关用人者单方解除劳动合同的条款没有作出解释何种情况属于劳动者"不能胜任",资方常以"末位淘汰""消极怠工""工作失误"为由解除与劳动者的合同,认为劳动者不能胜任工作。为此,给劳动争议立法和司法实践带来了挑战。笔者认为有必要对"不能胜任"的界定做一个说明,防止用人单位解除权的滥用给弱势地位的劳动者造成不公。完善"不能胜任"制度对我国劳动关系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
不能胜任 末位淘汰 消极怠工 工作失误
[期刊] 经济学动态
[作者]
邱海平 赵敏
"受众劳动"(Audience Labour)这一概念是批判的传播政治经济学奠基人Smythe在20世纪70年代最早提出的。批判的传播政治经济学者从垄断资本的销售努力、资本的时空修复等角度探讨了"受众劳动"的商品化问题,且基于马克思的劳动价值理论,对"受众劳动"的商品形式如受众意识、受众时间、受众数据以及传播资本对"受众劳动"的剥削等问题进行了探讨。"受众劳动"理论引起了许多学者对"受众劳动"的价值理论等基础范畴的批判和争论。梳理批判的传播政治经济学"受众劳动"理论相关研究成果将有助于推动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创新和发展。
[期刊] 经济学动态
[作者]
邱海平 赵敏
受众劳动(Audience Labour)这一概念是批判的传播政治经济学奠基人Smythe在20世纪70年代最早提出的。批判的传播政治经济学者从垄断资本的销售努力、资本的时空修复等角度探讨了"受众劳动"的商品化问题,且基于马克思的劳动价值理论,对"受众劳动"的商品形式如受众意识、受众时间、受众数据以及传播资本对"受众劳动"的剥削等问题进行了探讨。"受众劳动"理论引起了许多学者对"受众劳动"的价值理论等基础范畴的批判和争论。梳理批判的传播政治经济学"受众劳动"理论相关研究成果将有助于推动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
[期刊] 中国劳动
[作者]
石娟
本文从税国松维权系列纠纷申请监督案件入手,分析了案件中雇员受损赔偿纠纷和工伤保险待遇纠纷并存并被判双重赔偿的判决冲突及其法律上的原因。"事实劳动关系"在税国松的工伤认定案件和工伤赔偿案件中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文章深入地分析了事实劳动关系能否对劳动关系的三要素进行突破以及法律拟制的界限。实践中,这类"事实劳动关系"广泛存在的重要根源在于"用人单位"概念及功能的错位。笔者主张用"雇主"和"雇员"概念代替"用人单位"和"劳动者"概念,以便受雇于自然人的从属劳动者能够直接获得劳动法的保护,解放"用人单位"不应有的从属劳动者识别功能和劳动关系判断功能,以及变革劳动法律一元保护方式至多元保护。
[期刊] 经济评论
[作者]
卞彬
价值理论研究是现实赋予的重要课题 ,本文依据劳动价值理论的基本原理 ,从当前劳动和劳动价值理论争论的焦点入手 ,对价值决定、与之相伴而生的活劳动和物化劳动在社会生产中的作用、价值与分配关系等问题的讨论 ,进行了介析 ,并提出了笔者的理论观点和主张。
关键词:
劳动价值理论 价值创造 价值分配
[期刊]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学报
[作者]
鄢圣文 谭叙
《劳动合同法》持续受到广泛关注。研究表明,新法会带来劳动力市场的重大调整、维护劳动者合法权益、促使用人单位加速转型和要求政府提高管理水平。总体上,新法实施利大于弊,推动了经济和社会的良性发展;但仍要特别兼顾主体内部非均衡发展可能带来的部分企业和劳动者利益受损。同时,政府需加强完善配套社会保障体系,减少调整期不必要的利益牺牲。今后的研究中,可以从理论拓展和实证检验出发,加深对《劳动合同法》实施的理性认识。
关键词:
劳动合同法 述评 劳动力市场 主体
[期刊] 中国劳动
[作者]
1999年7月5日,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国家经贸委、全国总工会联合召开了纪念《劳动法》颁布五周年座谈会。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书记处书记、全国总工会主席尉健行出席会议并讲话。尉健行在讲话中指出:要通过贯彻实施《劳动法》,推动企业深化改革,建立现代企业制度...
[期刊] 中国劳动
[作者]
周斌
《劳动法》实施10年来走过了一段辉煌而又艰难的路程。实践证明,《劳动法》的实施对于劳动者权益的保障、劳动合同制度的推行、劳动争议的处理、社会保障的发展等方面都有明显的效果。但随着劳动力市场化进程的日益加快,劳动争议纠纷与日俱增,要求修改《劳动法》的呼声日迫,各方仁智各见。
[期刊] 求索
[作者]
王全兴 石超
新中国成立70余年来的劳动法变迁与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革事业同呼吸、共命运,具有鲜明的中国特色。改革开放前30年,由新民主主义经济的公私所有制二元结构且具有一定社会法属性的劳动法逐步走向社会主义计划经济的公有(国营)制的公法属性劳动法。改革开放40余年来,则逐步转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社会法属性劳动法,其中的劳动合同制度在市场化经济体制改革中的地位与产权改革等量齐观。上述变迁所形塑的劳动法现行模式的成效和不足表明,公法私法化/社会化与公法路径依赖的结合,法治与改革的互动,既是经验也有教训。面向新时代,把握"中国特色"的动态性和时代性,关键性难点是基于市场经济、工业社会和信息化的劳动法一般性与基于中国国情的劳动法特殊性如何结合;改进劳动法现行模式,需要重构劳动法、民法和社会保险法的关系,以扩大劳动者保护范围并分类配置保护手段;优化劳动制度改革中的法治,应当加强单项劳动立法成果向劳动基本法的转化,地方劳动立法成果向中央劳动立法的转化,法律适用相对能动成果向劳动立法的转化。
[期刊] 中国劳动
[作者]
编者按: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从计划经济走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劳动与社会保障关系的总体运行方式也从计划配置、国家用工、公共管理、行政调节、劳动保险转向市场配置、企业用工、经营管理、合同调节、社会保险。《劳动法》作为这一时期的重要立法,涵盖了劳动关系的方方面面,包括劳动市场与就业促进、个别劳动关系、集体劳动关系、女职工和未成年工特殊保护、职业培训、社会保险与福利、劳动基准与劳动监察、法律责任与争议处理等,奠定了我国现代劳动法制的基础。自
[期刊] 中国劳动
[作者]
王晓如
《劳动法》第31条对劳动合同的单方解除作出了规定。但在司法实践中,因对这一问题的认识理解不一导致产生了不少争议。本文通过对第31条法律理解的研究和法律适用的探讨,对劳动合同的单方解除提出了几点思考。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