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6015)
- 2023(9118)
- 2022(7597)
- 2021(7169)
- 2020(5823)
- 2019(13600)
- 2018(13415)
- 2017(24737)
- 2016(13380)
- 2015(15493)
- 2014(15573)
- 2013(15817)
- 2012(15445)
- 2011(14341)
- 2010(14325)
- 2009(13747)
- 2008(13621)
- 2007(12036)
- 2006(11137)
- 2005(10575)
- 学科
- 济(81965)
- 经济(81899)
- 管理(34289)
- 业(30512)
- 方法(28606)
- 数学(25207)
- 数学方法(24921)
- 企(23101)
- 企业(23101)
- 中国(22265)
- 地方(18538)
- 农(16257)
- 学(15484)
- 贸(14596)
- 贸易(14585)
- 易(14173)
- 财(14133)
- 业经(13732)
- 地方经济(13103)
- 制(12691)
- 融(11613)
- 金融(11613)
- 农业(11068)
- 银(10855)
- 银行(10840)
- 行(10543)
- 环境(10525)
- 和(10066)
- 发(9925)
- 体(9818)
- 机构
- 大学(208966)
- 学院(202375)
- 济(102905)
- 经济(101218)
- 研究(82204)
- 管理(71421)
- 中国(64294)
- 理学(60235)
- 理学院(59443)
- 管理学(58492)
- 管理学院(58100)
- 京(45822)
- 财(45452)
- 科学(45201)
- 所(42249)
- 研究所(37809)
- 财经(35485)
- 中心(35296)
- 经济学(34648)
- 经(32519)
- 经济学院(30926)
- 农(30523)
- 北京(30234)
- 江(29519)
- 院(28742)
- 范(27504)
- 师范(27294)
- 财经大学(26354)
- 科学院(25030)
- 业大(24446)
- 基金
- 项目(124091)
- 科学(98034)
- 基金(93448)
- 研究(91003)
- 家(81500)
- 国家(80942)
- 科学基金(68024)
- 社会(62022)
- 社会科(58943)
- 社会科学(58927)
- 基金项目(47396)
- 省(42929)
- 教育(40845)
- 自然(40723)
- 自然科(39797)
- 自然科学(39787)
- 资助(39718)
- 自然科学基金(39099)
- 划(37338)
- 编号(33659)
- 部(29855)
- 成果(29357)
- 重点(28555)
- 发(28134)
- 国家社会(27695)
- 中国(27448)
- 教育部(26092)
- 人文(24291)
- 创(24211)
- 大学(24093)
共检索到33780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周寂沫
2012年1月14日,在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举办的中国经济年会(2011~2012)上,与会专家围绕"2012年中国经济预测"议题展开讨论,认为2012年中国经济增速可能会在合理区间内放缓,对经济发展中的风险应有忧患意识。同时,专家们也为2012年中国经济实现稳中求进提出对策建议。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贺铿
2014年2月21日,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举办第56期"经济每月谈",主题为"全面深化改革、经济转型与稳中求进的相互关系"。全国人大财经委原副主任贺铿认为,2014年中国经济面临国际经济形势较好、国内通胀压力减弱、畸形消费调整接近到位的有利形势,也面临财政扩张受限、金融风险尤存、遗留后遗症等不利条件。2014年如能解决好扩大内需相关问题,稳步推进改革,就有望使经济增速达到8%。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陈妍
2013年1月26日,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主办的中国经济年会(2012-2013)在北京召开,会议主题为:经济发展新阶段—新机遇、新挑战、新发展。在会议第二时段,围绕"应对挑战"议题,与会专家们认为,2013年中国经济面临的最严峻的外部挑战是:世界经济尚未完全复苏,中国出口竞争力受冲击;发达国家同步实施量化宽松货币政策;美国重返亚洲战略;我国周边安全形势仍然严峻。内部挑战有:关键领域的改革要取得共识越来越难;营业税改增值税可能引发新一轮重大经济体制改革;房地产市场走势仍存在很大不确定性。
[期刊] 调研世界
[作者]
余根钱
2011年,我国经济较快增长,增速稳中趋降。经济增长动力出现积极变化,内需和民间投资的拉动作用增强,出口和政府投资的拉动作用减弱。通货膨胀远超多数人的年初预期,居民消费价格涨幅较高。货币政策收缩力度逐渐增强,房地产市场不断降温,欧洲主权债务问题继续恶化,这几个因素对我国经济增长的负面影响明显。2012年,通货膨胀将会降至较低水平,经济增长面临一些不利因素,但仍可保持较快增速。
关键词:
2011年度 经济监测报告 通货膨胀
[期刊] 经济学动态
[作者]
刘树成
本文的分析提出:2015年,中国经济增速的回落有望触底;2016-2020年,经济增速有望止跌企稳,并适度回升。本文首先回顾了2010年第一季度之后,GDP季度增长率连续19个季度的回落过程,表明中国经济进入了由高速增长转向中高速增长的速度换挡期,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但也有人把新常态片面理解为经济增速一路下行。对此,应予高度重视,因为经济增速一路下行将会给我国经济与社会发展带来一系列严重问题。本文分析了这些问题,并提出防止经济增速一路下行的对策,即寻找对于经济增长具有中长期持久推动的力量。"一带一路"、京津冀协同发展、长江经济带三大国家战略的实施,将会成为推动我国经济增长的中长期持久的力量。本...
[期刊] 中国经济史研究
[作者]
无为
从本年度发表的中国经济史论著看,商品经济与市场问题、农业、农村与农民问题、地区经济史问题是研究的热点,财政金融史方面也有重要收获,利用地下出土的新资料和有关档案资料研究经济史,也更加受到重视。下面是有关总论和跨代研究的简介。 经济史理论与方法 这方面文章不多,最可注意的是吴承明继其一系列关于经济史理论与方法问题论文后,又推出了《经济学理论与经济史研究》(中国经济史研究1)一文,指出经济史研究只能以历史资料为依据,一切经济学理论,包括作为最高层次指导的历史唯物主义都应视为方法论。经济史研究对经济学理论的选用,应视研究课题的适用性和史料的可能性而定,主要是启发性的,而非实证性的。经济史对于...
[期刊] 中国社会经济史研究
[作者]
赵凌飞 何爱国
总结2016年中国经济史学研究,可以看出:中国经济史学研究仍然较多侧重于对各经济细部问题的考察,进行理论的反思与总结、宏观探讨与比较研究的成果有限,但对于经济史学研究范式的反思和探索有所加强,对于出土文献的整理与研究工作也有所深入。今后要进一步加强经济史学理论的深入反思与创新研究,以中国史研究为基础,以中国经济史研究为重心,聚焦中国历史进程中的基本经济经验与突出问题,加以提炼、反思与研究,进一步形成并建构中国经济史学独特的话语体系。
关键词:
经济史学 经济问题 研究范式
[期刊] 南开经济研究
[作者]
陈钺 孟夏 郑焱焱
1993年中国经济对外开放综述国际经济系陈钺,孟夏,郑焱焱1993年中国沿海和内陆地区的对外开放进一步向深层次发展,对外贸易额大幅度增长,利用外资增势强劲,区域经济崭露头角,按照国际惯例进行政策调整和加强宏观调控,使对外开放全面加速而又平稳地发展,有...
[期刊] 南开经济研究
[作者]
陈孟珍
1993年中国经济对外开放进一步发展,对外贸易额大幅度增长,利用外资增势强劲,区域经济崭露头角,按照国际惯例进行政策调整和加强宏观调控,使对外开放全面加速而又平稳地发展,有力地推动了国民经济的高速增长。 一、沿海和内陆地区的对外开放进一步向深层
[期刊] 中国社会经济史研究
[作者]
赵凌飞 何爱国
总结2016年中国经济史学研究,可以看出:中国经济史学研究仍然较多侧重于对各经济细部问题的考察,进行理论的反思与总结、宏观探讨与比较研究的成果有限,但对于经济史学研究范式的反思和探索有所加强,对于出土文献的整理与研究工作也有所深入。今后要进一步加强经济史学理论的深入反思与创新研究,以中国史研究为基础,以中国经济史研究为重心,聚焦中国历史进程中的基本经济经验与突出问题,加以提炼、反思与研究,进一步形成并建构中国经济史学独特的话语体系。
关键词:
经济史学 经济问题 研究范式
[期刊] 国际经济评论
[作者]
李辉文
2007年10月20—21日,九届中国世界经济学会在湘潭大学召开了第一次常务理事扩大会议暨"国际资本流动与中国经济发展"理论研讨会。本专题在刊登的会议综述之后,选择发表研讨会上与主题相关的演讲及论文,以飨读者。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梁俊
2008年以来,中国经济增长速度明显放缓,学术界对于增长放缓的原因主要有两种看法,一种认为是周期性因素导致了增长放缓,还有一种认为是结构性因素导致了增长放缓。本文对这两类文献进行了综述,在分析了现有研究后,我们认为金融危机以来中国的经济增长放缓既有周期性原因,也有结构性原因。要在未来一段时间使中国的经济增速维持在一个较高水平,需要采取逆周期调控与结构性改革的政策组合。
[期刊] 新金融
[作者]
保罗·卡希 Kamiar Mohaddes Mehdi Raissi 李丽丽
中国GDP增速下滑、全球金融市场动荡骤起都会给势见疲弱的全球经济复苏进程带来不利影响。为了量化世界经济受上述因素影响的程度,国际货币基金组织采用GVAR模型,选取了1981年一季度到2013年一季度期间33个国家/地区的样本数据进行实证分析,结果显示:(1)中国GDP增速的下降将显著影响世界经济复苏进程,其下降1%会在短期内拖累全球经济增速放缓0.23个百分点;(2)全球金融市场波动加剧将使世界经济增速回落约0.29个百分点,同时也可能对全球股票市场、石油价格和长期利率产生短期负面影响。本刊编译了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这份报告,供广大金融界人士研究参考。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周志勇
2013年1月26日,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主办的中国经济年会(2012-2013)在北京召开,会议主题为:经济发展新阶段—新机遇、新挑战、新发展。在会议第三时段,围绕"实现持续健康发展"议题,与会专家认为,实现经济持续健康发展是中国经济发展的新阶段和新要求。要把握历史机遇,通过鼓励创新将生产效率提升到一个新的层次;坚持以新型城镇化带动现代工业化,促进经济发展方式和城镇发展方式的转变;通过增加科技研发投入、鼓励创新来实现经济的持续健康发展。
[期刊]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学报
[作者]
周明生
由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和香港经济导报社共同举办的中国经济增长与周期高峰论坛(2008)年会以"中国经济周期与物价稳定"为主题,于6月21日~22日在北京春晖园国际会议中心召开。来自全国各地的80余名专家、学者和政府官员围绕着这一主题展开讨论,许多研究宏观经济的著名经济专家出席了本次论坛。大会发言的学者(按发言顺序)包括:首都经济贸易大学校长文魁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