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1507)
2023(16987)
2022(14920)
2021(14320)
2020(12073)
2019(28373)
2018(28242)
2017(53893)
2016(29750)
2015(34114)
2014(34294)
2013(34159)
2012(32077)
2011(28988)
2010(28952)
2009(27127)
2008(27131)
2007(24019)
2006(20909)
2005(18844)
作者
(88206)
(73688)
(73397)
(70173)
(47083)
(35423)
(33343)
(29031)
(27948)
(26566)
(25040)
(25006)
(23609)
(23425)
(23251)
(22755)
(22353)
(21863)
(21131)
(21095)
(18431)
(18303)
(17999)
(16656)
(16626)
(16503)
(16439)
(16382)
(15050)
(14783)
学科
(123088)
经济(122960)
管理(83539)
(80702)
(65865)
企业(65865)
方法(57487)
数学(50073)
数学方法(49515)
中国(34009)
(33856)
(30327)
(27223)
业经(25398)
(25323)
贸易(25311)
(24637)
地方(24119)
(22500)
农业(22425)
(19164)
理论(19095)
(18841)
银行(18775)
(18577)
财务(18496)
财务管理(18451)
(17955)
金融(17952)
(17905)
机构
大学(433153)
学院(428965)
(175548)
经济(171815)
管理(165144)
研究(151782)
理学(142361)
理学院(140676)
管理学(138185)
管理学院(137410)
中国(113561)
科学(94994)
(93749)
(78802)
(78302)
(78017)
研究所(71968)
中心(67928)
业大(67137)
(63092)
财经(62731)
农业(61908)
北京(59618)
(57030)
(56992)
师范(56440)
(53926)
经济学(52894)
(50722)
经济学院(47726)
基金
项目(286480)
科学(222872)
基金(207273)
研究(205800)
(182325)
国家(180876)
科学基金(152550)
社会(127956)
社会科(121157)
社会科学(121122)
(110323)
基金项目(109542)
自然(100086)
自然科(97728)
自然科学(97701)
自然科学基金(95960)
教育(94630)
(93986)
资助(86760)
编号(83739)
成果(69114)
重点(64823)
(63916)
(61295)
(58360)
课题(58046)
科研(55131)
创新(54592)
教育部(54039)
大学(53332)
期刊
(193031)
经济(193031)
研究(127140)
中国(83295)
学报(74130)
(71636)
科学(66117)
管理(60203)
(59910)
大学(54819)
学学(51431)
农业(50151)
教育(46463)
技术(36694)
(36174)
金融(36174)
经济研究(30990)
财经(30753)
业经(29998)
(27465)
(26375)
问题(25438)
图书(23323)
(22559)
技术经济(21677)
(21329)
理论(20500)
世界(20193)
国际(19979)
科技(19746)
共检索到64020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世界农业  [作者] 王晓蜀  刘健男  
2012年中国稻米进口量激增,创下了历史纪录。本文针对这一现象,对中国稻米进口总量、各品种进口量及进口国别等进行分析。通过对比发现,水稻丰收使得东南亚各国之间展开了稻米出口竞争,进而拉低了国际市场稻米出口价格,并继而大大低于国内价格是2012年中国稻米进口激增的根本原因。但从形势来看,国际稻米价格应不会长期在低位运行,中国稻米大量进口也不会长期持续。为保证中国粮食安全,必须坚持口粮高度自给,同时应对饲料粮适度放开。此外,还要加强国际合作,充分发挥FAO和WTO的作用。
[期刊] 国际经济合作  [作者] 孙绪  
近年来,中国农业连年增产,粮棉油糖等主要农产品进口快速增加。农产品大量进口,将造成短期和长期多方面的不利影响,甚至可能威胁中国的农业和粮食安全。本文分析了连年增产背景下的农产品进口增加的多方面原因,其中,产量增长满足不了需求增长、进口农产品和国内自产农产品存在较大的价差、中国农产品贸易保护程度较低是重要的影响因素,本文从管理和市场的视角针对性地提出了政策建议。
[期刊] 世界农业  [作者] 杨万江  林斌  刘琦  李祺  
中国改革开放随着"一带一路"建设坚定而扎实地全面深入推进,解决中国粮食安全保障问题也应随之发生转变。在中国经济全球化加速发展背景下,面对国内外粮食产业两种资源和两个市场,中国正在形成国家粮食安全新战略,迫切需要深入、准确地理解中国粮食安全新战略科学内涵。中国农产品大规模进口已经成为"新常态",适当进口粮食不仅必然而且应该,保证口粮绝对安全的"保口粮"战略指向小麦和水稻两大口粮作物,中国"保口粮"的现实格局就是生产加进口。根据国内口粮作物比较优势和国际市场规模综合分析,中国"保口粮"难点在于水稻产业,"稻米安全"应该成为"保口粮"的关键,而实现"稻米安全"持续有效路径就是"基本自给+‘一带一路’"。
[期刊] 中国农村经济  [作者] 李国祥  
2013年,中国粮食总产量达到6亿吨水平,估计居民直接和间接消费粮食近5亿吨,其中,口粮和饲料粮消费量分别大约为2亿吨和3亿吨,粮食总产量与居民粮食消费量比率大约为1.2。在此基础上,根据中国人口数量、城镇化率、城乡居民食物消费量变化等因素,本文估计,2020年,中国居民粮食消费总量大约为6亿吨,其中,口粮和饲料粮消费量分别大约为2亿吨和4亿吨。按照国内粮食总产量与中国居民口粮和饲料粮消费量保障系数1.2的要求估算,2020年,中国粮食生产能力要达到7亿吨。从中国目前的粮食安全保障政策及其资源条件看,2020年,中国具备7亿吨的粮食生产能力,但是,需要注意防范政策执行不到位等风险。
[期刊] 世界农业  [作者] 周振亚  罗其友  李全新  张晴  刘洋  
中国长期以来采取靠增产确保粮食安全的政策,随着资源环境压力越来越大,粮食增产潜力也越来越小。本文从用粮的角度,对中国的节粮空间进行了估算。结果显示,中国在畜牧养殖业、食物和酒类消费、粮食加工仓储等环节共有5 490万t的节粮潜力。全面实施节粮战略是确保中国粮食安全的一条重要途径。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彭克强  
笔者一项研究曾表明,中国粮食生产长期遭受各种自然灾害的威胁与破坏,自然灾害成为影响中国粮食生产的最持久因素。为深化粮食生产与自然灾害关系的研究,本文基于中国旱涝灾害频发的具体国情,尝试对1978-2006年粮食生产与旱涝灾害之间的关系展开实证研究,结果发现:旱灾和涝灾是中国最频发且影响粮食生产最重的两大自然灾害。这为中国应将着力强化农业水利设施建设以提升粮食生产能力作为国家粮食安全战略方向的政策主张提供了有力的经验证据。
[期刊] 价格月刊  [作者] 孙玉娟  孙浩然  
我国粮食进口规模逐渐扩大,进口市场越来越集中,严重影响我国粮食安全。通过分析发现,形成我国粮食进口现状的原因包括:我国粮食产需存在一定缺口,粮食生产人工成本及土地成本比重大,进口粮食价格低于本土粮食价格,《农业协定》所规定的权利与义务不平衡,我国农业支持保护制度存在一定的不科学性。依据结论提出要增强粮食自给能力与防范风险能力,衔接"一带一路"建设,充分发挥WTO的作用,坚持粮食价格支持制度,从而更好地维护我国粮食安全。
[期刊] 农业经济问题  [作者] 卜伟  曲彤  朱晨萌  
2010年我国实现了粮食和谷物的七连增,但依然没有实现我国为保障粮食安全而在《国家粮食安全中长期规划纲要(2008—2020年)》设定的2010年粮食和谷物自给率目标。综合考虑我国要素禀赋特点、粮食安全风险、一些保障实现既定目标的政策措施的影响,本文认为调整目标及相应政策措施可以使我国避免付出不必要的高昂代价,保障我国粮食安全的可持续发展。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周振亚  罗其友  李全新  何英彬  张晴  刘洋  
我国粮食生产受资源环境的约束,增产难度不断提高。与此同时我国经济进入新常态之后食物需求也在发生变化,调整我国粮食安全战略势在必行。本文从用粮的角度,对中国粮食的节粮潜力进行了估算。结果显示我国在畜牧养殖、食物和酒类消费、粮食加工仓储等环节共有5490万t的节粮潜力。实施节粮战略既可以提高我国粮食安全的保证能力,也可以为我国农业资源环境的治理和修复提供政策空间。
[期刊] 农业经济问题  [作者] 王永春  王秀东  
加强粮食安全方面国际合作是促进解决世界性饥饿问题,推动中国全球化的重要一环。改革开放40年来,中国粮食贸易往来不断增加,对外经济和技术援助迅速发展,农业对外投资快速增长,但同时中国粮食安全国际合作也面临众多问题和挑战。本文在分析今后粮食安全国际合作发展趋势基础上,提出了未来推进人类命运共同体建设,提高中国国际话语权,充分利用国际组织平台加强三方合作以及支持企业行动促进民间合作等对策建议。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刘爱琳  匡文慧  张弛  
中国城市化和工业化进程所带来的粮食安全问题一直是政府和学术界关注的焦点。中国近25年来快速的城市化与工业化导致耕地资源减少和环境污染加剧,对国家粮食安全和农业可持续发展产生一定影响。本文基于中国土地利用/覆盖变化最新解译结果和中国分县粮食产量数据,重建了中国1 km分辨率的粮食产量空间数据,分析了中国1990-2015年工矿用地扩张及其对粮食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中国工矿用地面积在1990-2015年间增长了326%,扩张速率从1990-2000年的288 km2/a增加到2000-2010年的1482
[期刊] 经济纵横  [作者] 卞靖  
随着我国粮食综合生产能力的持续提升,粮食安全保障层次已跨过"吃得饱"阶段,正从"吃得好"向"吃得健康、吃得安全"阶段迈进。在此过程中,农业大国之间的竞争将进一步加剧,国内外各种利益诉求和矛盾相互交织,我国粮食安全保障将面临更加多元和复杂的风险挑战。未来15年,为基本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必须改变立足国内、眼睛朝内的传统思维,以更加开放、更为积极、更具全球思维的方式,树立新粮食安全观,推动从数量型安全向质量型和能力型安全的战略转变。应客观认识未来可能出现的农业全产业链被外资挤压控制、生态环境和农产品质量安全问题进一步凸显、国际化过程中外部挑战增多等新风险,借鉴国际经验,着力提升我国农业国际竞争力,增强参与全球农业治理的话语权和影响力,强化企业"走出去"和"运回来"的保障力,健全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体系与能力,从而全面掌握未来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战略主动性,有效化解各类重大风险。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刘爱琳  匡文慧  张弛  
中国城市化和工业化进程所带来的粮食安全问题一直是政府和学术界关注的焦点。中国近25年来快速的城市化与工业化导致耕地资源减少和环境污染加剧,对国家粮食安全和农业可持续发展产生一定影响。本文基于中国土地利用/覆盖变化最新解译结果和中国分县粮食产量数据,重建了中国1 km分辨率的粮食产量空间数据,分析了中国1990-2015年工矿用地扩张及其对粮食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中国工矿用地面积在1990-2015年间增长了326%,扩张速率从1990-2000年的288 km~2/a增加到2000-2010年的1482 km~2/a,近5年(2010-2015年)扩张速率最快,达2600 km~2/a。过去25年间工矿用地扩张导致耕地面积减少1.7×104km2,直接导致粮食产能损失约6.49Mt(106t),因工矿用地扩张可能会对周边耕地污染等间接影响的粮食产量达83.20 Mt。经评估,国家工矿用地扩张对粮食产能潜在影响总体上是当前粮食总产能的17%。在空间分布特征方面,工矿用地扩张对粮食产能的直接影响呈现由东部沿海地区向西北地区逐渐减小趋势;间接影响在中部和西部地区相对较大。
[期刊] 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  [作者] 高铁生  
刘晓梅博士的《我国粮食安全战略研究》是一部针对我国经济社会发展过程中出现的重大现实问题进行研究的专著。如何确保我国粮食安全,对于我们这样一个处于重要经济发展时期的大国来说,具有重大的战略意义。改革开放20多年来,许多学者专家和实际工作部门的同志为此作出了不懈的努力,取得了一系列重要的研究成果。该书的研究借鉴了国内外同类研究的成果,同时又在此基础上力求深入和提高。该书的主要特色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作者在研究中能够充分借鉴国内外的研究成果,通过对已有的成果进行多方面的比较分析
[期刊] 经济体制改革  [作者] 陈绍充  王卿  
粮食安全是一个突出的国际问题,对人多地少的中国更是至关重要。国内外研究者的观点众说纷纭,分歧在于对"安全"的界定各有所重。运用系统分析的思想,提出符合中国当前国情的粮食安全的分级定义,即第零级粮食安全、第一级、第二级、第三级、第四级粮食安全,将人均占有量、人均基准率、粮食自给率、粮食储备率设定为粮食安全特征指标。就中国国情而言,粮食生产是世世代代不能松懈的大事,只要人口不降,永远不可高忱无忧。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