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3122)
- 2023(4638)
- 2022(3971)
- 2021(3596)
- 2020(2834)
- 2019(6650)
- 2018(6237)
- 2017(10955)
- 2016(5600)
- 2015(6535)
- 2014(6595)
- 2013(6779)
- 2012(6855)
- 2011(6643)
- 2010(6785)
- 2009(6555)
- 2008(6183)
- 2007(5387)
- 2006(5183)
- 2005(4920)
- 学科
- 济(52365)
- 经济(52342)
- 地方(15262)
- 管理(14175)
- 方法(13276)
- 地方经济(11914)
- 数学(11585)
- 数学方法(11546)
- 中国(11088)
- 业(10822)
- 学(8580)
- 业经(8390)
- 企(8240)
- 企业(8240)
- 农(7099)
- 经济学(6425)
- 融(6157)
- 金融(6157)
- 贸(6037)
- 贸易(6032)
- 制(5930)
- 环境(5828)
- 和(5809)
- 易(5733)
- 发(5492)
- 财(5341)
- 产业(5176)
- 体(5169)
- 银(5088)
- 银行(5085)
- 机构
- 大学(93035)
- 学院(91943)
- 济(53874)
- 经济(53055)
- 研究(41169)
- 管理(32006)
- 中国(31510)
- 理学(26559)
- 理学院(26182)
- 管理学(25888)
- 管理学院(25695)
- 财(21816)
- 所(21039)
- 科学(20988)
- 京(19903)
- 研究所(18710)
- 经济学(18122)
- 中心(17472)
- 财经(16874)
- 经济学院(15893)
- 经(15262)
- 院(14304)
- 江(13865)
- 北京(13356)
- 科学院(12891)
- 财经大学(12322)
- 范(12291)
- 师范(12242)
- 社会(11916)
- 农(11891)
- 基金
- 项目(53534)
- 科学(42723)
- 研究(40317)
- 基金(39907)
- 家(34343)
- 国家(34092)
- 科学基金(28797)
- 社会(28588)
- 社会科(27152)
- 社会科学(27146)
- 基金项目(20329)
- 省(19170)
- 教育(17189)
- 资助(16260)
- 划(16155)
- 自然(16036)
- 自然科(15626)
- 自然科学(15624)
- 自然科学基金(15364)
- 编号(14803)
- 发(13650)
- 济(12930)
- 经济(12818)
- 国家社会(12716)
- 重点(12636)
- 成果(12506)
- 部(12293)
- 发展(11784)
- 展(11639)
- 中国(11182)
共检索到16368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宏观经济管理
[作者]
张立群
2011年经济形势展望2010年我国经济增长动力结构总体完成了由政府向市场的转变,但内需、外需结构的调整尚未完成,内需可持续增长的基础还不稳固,外需存在较大的不确定性,经济平稳可持续增长的基础还不扎实。由于2011年出口增速会有较大回落,可能导致经济增速的下滑。
[期刊] 中国财政
[作者]
范剑平
2010年,我国应对国际金融危机一揽子计划的政策效果充分显现,实现了经济较快增长、结构逐步优化、就业持续增长、价格基本稳定的良好局面。展望2011年,"十二五"规划的实施将给经济注入新活力、新动力,新兴战略性产业规
[期刊] 宏观经济管理
[作者]
张立群
2011年是"十二五"开局之年,也是经济形势异常复杂的一年。总体看,我国经济仍处于由危机应对向常规增长转型的过程之中,也正在开始由传统发展方式向新的发展方式转型。政府刺激经济增长的政策在不断调整、退出,经济增长越来越多地依赖于居民消费和企业投资;以居民家庭和企业等微观经济主体行为为基础的发展方式正在逐步推进。
[期刊] 现代经济探讨
[作者]
江苏省信息中心课题组 刘伟良 赵登辉
该文对2010年江苏经济发展状况、特征等做出较为全面细致地总结与分析,同时明确指出经济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通胀压力、收入增长、消费促进等现实问题。在对国内外发展环境多方因素的比较分析下,运用宏观经济计量模型,在三种情景模拟下对2011年江苏经济发展进行预测,并提出相关发展的政策建议。
关键词:
江苏经济 分析 预测 展望
[期刊] 中国财政
[作者]
2010年,全球经济总体保持了2009年下半年以来的复苏势头。一季度,各主要经济体普遍经历了一轮快速增长,但二季度以来增速明显放缓,全年呈现出"前高后低"的态势。尽管各主要经济体私人消费和投资有所恢复,但新的增长点尚未形成,全球总需求增长明显乏力,经济内生动力不足。希腊和爱尔兰等欧洲国家先后爆发债务危机,对全球金融稳定造成一定冲击。主要发达经济体政府救助和刺激政策空间缩小,政策手段及效果的局限性
[期刊] 宏观经济管理
[作者]
王一鸣
2011年,面对复杂多变的国际形势和国内经济运行的新情况、新变化,我国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国民经济保持良好发展态势,实现了"十二五"规划的良好开局。2012年,世界经济复苏的不稳定、不确定性因素增多,我国经济增长下行、物价上涨和结构调整压力并存,经济金
[期刊] 宏观经济管理
[作者]
宏观经济研究院经济形势分析课题组 孙学工 樊彩跃 刘雪燕 杜飞轮
2011年,宏观经济政策要以"稳增长、抑通胀、调结构"为目标,要从进一步加强通胀预期管理、优化投资结构、扩大消费需求、防止资产泡沫、推进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加快改革和制度创新等方面入手,采取措施加强宏观调控,切实增强经济发展的协调性、可持续性和内生动力,以确保宏观调控任务的顺利实现。
[期刊] 上海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李慧勇
本文分析了2010年中国经济的基本情况,对2011年中国经济形势进行了预测,并提出了主要的宏观政策建议。预计2011年经济增长9.6%,增速略有回落;CPI上涨4%,通胀压力加大。在这种情况下,中国应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从紧的货币政策。通过货币从紧来控制通胀,通过相对宽松的财政政策来促进经济转型。
[期刊] 经济学动态
[作者]
中国社科院经济所宏观分析课题组 张晓晶 汪红驹 汤铎铎
2010年我国经济增长强劲,通胀虽超预期,但仍在可控范围内。在全球复苏步履维艰之时,取得如此成绩实属不易。总结2010年的宏观调控,在强调保增长的同时,对调结构的重视稍嫌不足。货币政策正常化的时机稍晚,力度也不太够。展望2011年,我国经济将步入政策紧缩期,适当的政策排序应该是抑通胀、调结构、稳增长。我们预测,2011年我国GDP实际增长9.6%,CPI上涨4.3%。
关键词:
宏观经济 回顾 展望 政策建议
[期刊] 企业管理
[作者]
王小广
◆现阶段发生持续高通胀的可能性极小,相反,房地产泡沫可能出现的深度调整会使中国经济大幅减速;◆国际经济环境呈偏紧态势,对我国出口增长形成较大压力,而国内发展环境总体上仍处于适度宽松状态;◆2011年投资可能出现"爆发性增长",投资与消费增长再次面临严重失衡问题;◆出口明显放慢将使外向型企业效益下降,产能过剩问题将逐步显性化。
[期刊] 税务研究
[作者]
王小广
本文分析了2011年我国宏观经济运行的特点,提出有两大因素将影响2012年我国宏观经济增长,一是外部经济环境的恶化,二是国内金融市场环境的内生性紧缩。宏观经济将会继续调整,2012年国内生产总值(GDP)增长预计会降至9%以下,但通胀形势将会明显好转,消费物价指数(CPI)增长将回落到3%左右的合理区间。文章强调,要正确地看待我国宏观经济的调整。宏观经济进入调整型增长期,是一种内在发展要求,关键是要在调整型增长期中解决长期结构性矛盾,加快我国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并提出宏观经济政策总基调和具体建议。
[期刊] 中国财政
[作者]
郑晓松
2011年全球经济发展跌宕起伏,经济增长总体呈现前高后低的态势,复苏势头有所减弱。尤其是发达国家主权债务问题持续发酵,成为拖累全球经济发展最主要的不确定性因素,也造成了国际金融和商品市场的剧烈动荡;相比而言,新兴市场国家总体保持较高增速,但受外需环境恶化、较大通胀压力等因素影响,也出现经
[期刊] 农村金融研究
[作者]
王静文
2010年世界经济运行表现出四个方面的特点:全球经济触底反弹、通胀通缩全球并存、债务危机若隐若现及经济合作继续推进。具体到地区来看,美、日、欧三大经济体都表现为温和复苏,而新兴经济体出现了强劲反弹。展望2011年,世界经济增速将适度放缓,并面临着主权债务危机、房地产市场疲弱、失业率居高不下以及资产泡沫等不确定因素。
[期刊] 管理世界
[作者]
张立群
1993年是我国经济的又一个高增长年份,也是年内经济增长出现较大波动的特殊年份。预计全年GNP可比价增长率在13%以上,是改革开放以来增长速度最高的一年;1993年7月份以后,随着中央6号文件下达和宏观调控政策的实施,工业增长速度出现较大滑落,月增长率从6月份的30.2%滑落到10月份的16.4%.落差高达13.8个百分点,10月份之后,随信贷资金的大量投放,工业增长速度又出现较大反弹,并重新进入高增长状态,调控时滞大大缩短,这种情况在改革以来各年份中是首次出现的。我们认为,1993年的经济增长特点,是在经济增长方式和经济体制双重转轨背景下形成的,标志我国经济增长已进入了一个新时期。
[期刊]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作者]
宏观经济形势分析小组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