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4990)
- 2023(7487)
- 2022(6297)
- 2021(5834)
- 2020(4618)
- 2019(10846)
- 2018(10316)
- 2017(19431)
- 2016(10351)
- 2015(11761)
- 2014(11867)
- 2013(11650)
- 2012(11525)
- 2011(10844)
- 2010(11360)
- 2009(10797)
- 2008(10561)
- 2007(9463)
- 2006(8958)
- 2005(8440)
- 学科
- 济(66745)
- 经济(66705)
- 管理(29074)
- 业(25121)
- 企(19427)
- 企业(19427)
- 方法(18535)
- 地方(18306)
- 中国(16498)
- 数学(16274)
- 数学方法(16110)
- 农(13804)
- 地方经济(12920)
- 业经(11811)
- 学(11491)
- 财(11204)
- 制(10357)
- 贸(10225)
- 贸易(10218)
- 策(10006)
- 易(9851)
- 融(9287)
- 金融(9287)
- 农业(9061)
- 银(8906)
- 银行(8903)
- 行(8706)
- 环境(8386)
- 及其(8079)
- 和(7883)
- 机构
- 学院(156810)
- 大学(155732)
- 济(81316)
- 经济(79772)
- 研究(62633)
- 管理(57246)
- 中国(48887)
- 理学(47553)
- 理学院(46991)
- 管理学(46382)
- 管理学院(46056)
- 财(36676)
- 京(32974)
- 科学(32673)
- 所(31411)
- 研究所(27824)
- 中心(27787)
- 财经(27677)
- 经济学(26236)
- 江(25056)
- 经(25015)
- 经济学院(23146)
- 院(22100)
- 北京(21752)
- 范(21357)
- 师范(21268)
- 农(21066)
- 财经大学(20091)
- 州(19446)
- 科学院(18454)
- 基金
- 项目(91842)
- 科学(73417)
- 研究(71480)
- 基金(67045)
- 家(56762)
- 国家(56281)
- 科学基金(48161)
- 社会(47773)
- 社会科(45297)
- 社会科学(45288)
- 省(34368)
- 基金项目(33613)
- 教育(31922)
- 划(28846)
- 编号(28537)
- 资助(28331)
- 自然(27936)
- 自然科(27231)
- 自然科学(27226)
- 自然科学基金(26750)
- 成果(24811)
- 发(22168)
- 部(21065)
- 重点(21040)
- 课题(20745)
- 国家社会(19980)
- 发展(19058)
- 性(18819)
- 展(18792)
- 教育部(18522)
- 期刊
- 济(103273)
- 经济(103273)
- 研究(59034)
- 中国(34273)
- 财(26878)
- 管理(24116)
- 融(20267)
- 金融(20267)
- 农(19800)
- 科学(19007)
- 经济研究(17884)
- 学报(17726)
- 教育(16677)
- 财经(14968)
- 大学(14417)
- 技术(14299)
- 业经(14057)
- 学学(13418)
- 农业(13317)
- 经(13192)
- 问题(12836)
- 贸(12251)
- 国际(11753)
- 世界(10366)
- 技术经济(9665)
- 统计(8363)
- 经济问题(8118)
- 经济管理(8060)
- 现代(7797)
- 改革(7744)
共检索到26886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货币市场
[作者]
王延南
2011年,世界经济复苏进程依然艰难,且新兴市场和发达国家增长不平衡的局面将继续存在。国内经济增速将有所放缓,但仍将保持在较高水平,GDP增速将呈前低后高走势。通货膨胀压力仍然较大,预计全年CPI涨幅在4 5%左右,其中受翘尾因素影响,CPI月度涨幅高点可能出现在一季度。宏观政策方面,预计货币政策将继续稳中偏紧,信贷规模控制仍将是主要手段。
关键词:
宏观经济 通货膨胀 货币政策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王一鸣
未来需要继续把握好稳中求进的工作总基调,保持积极财政政策和稳健货币政策的取向,加大结构调整力度,着力增强经济增长内生动力和活力在经历了连续七个季度经济增速放缓后,进入2012年第四季度,随着稳增长政策效应逐步显现,我国经济增长回稳态势已基本确立。展望2013年,我国经济将继续企稳回升。与此同时,世界经济持续低迷,国内生产要素成本加快上升,产能过剩矛盾趋于突出,企业创新能力不足的问题日益显
[期刊] 宏观经济管理
[作者]
娄丽丽
今年以来,宏观经济数据显示,我国经济增速全面加快。固定资产投资一季度有所回落,但4、5月份显示了反弹势头,其他主要指标也都出现了加快势头——工业生产快速扩张,企业利润高企;国内市场销售增速加快,市场物价涨
[期刊] 经济学动态
[作者]
苏剑 叶淏尹 房誉
2012年我国面临的宏观经济环境较为复杂,一方面是外围环境中欧债危机和全球增长放缓对我国的实体经济尤其是出口造成一定冲击,另一方面是我国本身的增长源泉受到挑战,我国的劳动成本面临上升的局面,对我国的制造业和服务业发展有一定的冲击;而房地产由于其较高的产业关联性,是对经济增长有着重要影响的行业,目前从长远利益出发我国对房地产市场回归合理价值的调控正在继续,这也将对经济增长有着一定的压力。此时我国的政策选择就应当重点兼顾保增长、抑通胀和控房价三个部分,采用定向扩张的需求管理政策和降低成本的供给管理政策。
关键词:
房价 宏观调控 供给管理
[期刊] 宏观经济研究
[作者]
尹艳林
[期刊] 中国货币市场
[作者]
纪敏 王月
文章综合分析今年以来我国经济运行情况后指出,当前我国宏观经济增长的内生动力尚未真正确立,结合新的外部冲击,我国经济增长的下行风险有所显现;随着国内外需求放缓,整体价格水平特别是PPI将出现回落,但粮食、生猪等部分食品价格存在较大上涨压力。总体看,短期政策无论放松或收紧都不具备大动的条件,需要在密切关注经济形势变化和前期政策效果的基础上及时动态微调。
关键词:
宏观经济 货币信贷 物价形势 汇率走势
[期刊] 新金融
[作者]
郑超愚
2011年,中国经济继续复苏,在保持快速增长的同时成功去除通货膨胀长期化趋势。2012年,中国经济应该继续实行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通过适应性的需求管理,促进总体经济景气的完全正常化而最终实现从萧条到繁荣的经济周期形态转换。在未来相当长时期中,中国经济仍然具有在价格稳定条件下快速增长的潜在能力。中国宏观经济管理应该采取乐观经济增长预期与积极需求管理模式相配合的政策原则,并且与高储蓄—高投资—高增长的经济发展模式相一致,形成以国内投资需求管理为轴心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框架。
[期刊] 宏观经济管理
[作者]
韩文秀
[期刊] 改革
[作者]
清华大学中国经济思想与实践研究院(ACCEPT)宏观预测课题组 李稻葵
当前国际政治和经济形势正在发生深刻变化,迎来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打赢脱贫攻坚战之后,中国应当继续夯实成果,制定中等收入群体倍增计划,激发中国经济的内在活力,释放中长期增长潜力。针对高收入人群和中等收入人群,我们应当看到他们在医疗、教育、汽车、住房等诸多领域有着大量需求尚未被满足,而这些需求不同于一般产品,是复杂需求,具有较强的外部性。释放出这些人在小康社会中向往美好生活的各类需求,需要更加积极地培育市场,加快提升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程度。针对低收入人群,在打赢脱贫攻坚战之后,应该用三个五年规划,再帮助4亿人口从较低收入人群迈入中等收入人群,打赢中等收入群体倍增的攻坚战。我们预测这一计划将能每年至少拉动0.7~0.75个百分点的GDP增长,将为中国经济的高质量发展提供长期动力。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李伟
第一,从短期看,总需求增长将基本稳定,但回升动力不足,经济运行的不确定性和脆弱性超过以往。在出口方面,发达经济体结构改革不到位,需求增长乏力。美欧日实施紧财政、宽货币的政策组合,短期有一定积极作用,但对资本流动和物价上涨都将产生影响。综合考虑,预计2013年我国出口增长将高于2012年。在消费方面,当前就业总体稳定,城乡居民收入连续两年超过GDP增长,医疗、社保、收入分配等关键环节改革积极推进,有利于提高居民消费能力,稳定消费预期。预计
[期刊] 价格理论与实践
[作者]
王旭
2011年我国的物价总水平始终处于高位运行,对于百姓的生活产生负面影响。上半年,从宏观经济指标看,我国的经济运行态势良好,在这一背景下央行推出紧缩的货币政策以遏制物价过快上涨。然而,本文的研究认为,2011年我国的实际情况是物价向上和经济向下,紧缩的货币政策既难以稳定物价,也会对实体经济产生负面影响。
关键词:
物价总水平 宏观经济 货币政策
[期刊] 国际经济评论
[作者]
余永定
当前中国经济形势总体上是良好的。中国完全可以有效遏制通货膨胀,实现经济的软着陆。中国应该继续保持紧缩性货币政策和人民币升值的方针,必须加强对跨境资本流动的管理,更加积极、妥善地发挥财政政策的作用。值此世界经济形势趋于恶化之际,中国实现"三个转变"的工作不能放松,"双防"的政策不应改变。
[期刊] 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
[作者]
郑超愚
2004年中国经济将继续保持高经济增长与低通货膨胀的良好配合格局,完成从经济萧条到经济繁荣的经济周期形态转换,但总体经济景气开始转折下行。中国宏观经济管理应该保持其政策取向的连续性与稳定性,建立最高可持续增长率(HSGR)性质的需求管理政策目标,通过积极财政政策的成功转型和稳健货币政策的适度扩张性操作,形成以增加国内投资需求为轴心的一致政策体系,促进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增长。
关键词:
经济波动 经济增长 宏观经济政策
[期刊] 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
[作者]
中国宏观经济政策应该遵循竞争性市场经济的均衡原则 ,并且其短期效应与长期效应应该是相互包容和内在一致的 ,短期的反周期需求管理在长期均衡的宏观经济政策框架下实现。中国经济需求管理的财政政策、货币政策、汇率政策长期组合应该是平衡财政预算、稳定货币供应与均衡汇率机制。
关键词:
宏观经济 经济增长 政策规则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