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7452)
2023(11243)
2022(9749)
2021(9531)
2020(7939)
2019(18736)
2018(18446)
2017(35079)
2016(19322)
2015(22423)
2014(22506)
2013(22572)
2012(21778)
2011(19870)
2010(19976)
2009(19025)
2008(19363)
2007(17338)
2006(15152)
2005(14014)
作者
(56296)
(47271)
(47104)
(45448)
(30397)
(22625)
(21624)
(18417)
(17944)
(17146)
(16188)
(15924)
(15257)
(15194)
(15062)
(14798)
(14329)
(14063)
(13762)
(13706)
(12031)
(11744)
(11520)
(10799)
(10792)
(10766)
(10545)
(10504)
(9618)
(9540)
学科
(84023)
经济(83944)
管理(52267)
(49969)
(39114)
企业(39114)
方法(38609)
数学(34573)
数学方法(34178)
中国(25820)
(23697)
(21401)
(20596)
贸易(20588)
(20142)
(16953)
(16759)
业经(15697)
农业(14955)
地方(14709)
(14482)
银行(14455)
(13914)
(13757)
金融(13755)
(13245)
(12139)
(12046)
财务(12014)
财务管理(11976)
机构
大学(286031)
学院(282592)
(127158)
经济(124667)
研究(105273)
管理(104925)
理学(88920)
理学院(87867)
管理学(86380)
管理学院(85840)
中国(83409)
(61691)
科学(61313)
(58973)
(54525)
研究所(49141)
(48046)
中心(47920)
财经(45932)
(42662)
(41820)
经济学(40347)
北京(40102)
业大(39152)
农业(37915)
(37707)
师范(37387)
(36945)
经济学院(36331)
财经大学(33873)
基金
项目(177424)
科学(139430)
研究(130506)
基金(130373)
(113404)
国家(112506)
科学基金(94928)
社会(83236)
社会科(78882)
社会科学(78860)
基金项目(67125)
(65418)
教育(60182)
自然(59862)
自然科(58465)
自然科学(58446)
自然科学基金(57466)
(56907)
资助(55808)
编号(52516)
成果(44880)
(41501)
重点(40404)
(38516)
课题(36698)
(35822)
教育部(35586)
国家社会(34999)
中国(34453)
科研(34149)
期刊
(141875)
经济(141875)
研究(90905)
中国(58676)
(45351)
(43919)
学报(43641)
科学(40427)
管理(38662)
大学(33019)
(32778)
金融(32778)
学学(30697)
教育(30361)
农业(29734)
经济研究(23889)
技术(23819)
财经(23434)
(20298)
业经(20245)
(19793)
问题(18798)
国际(18342)
(16734)
世界(16242)
技术经济(14712)
统计(14365)
图书(13917)
理论(13858)
(13271)
共检索到444898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  [作者] 焦瑾璞  马志扬  
本文回顾了2011年中国货币政策操作的主要措施和金融运行情况,分析了2012年货币政策运行环境,提出了货币政策建议。本文认为,2011年,面对不断上升的通货膨胀压力,中国人民银行实行了稳健的货币政策,货币信贷条件向常态水平回归,有效遏制了物价过快上涨的势头。2012年,在经济增长下行压力和物价上涨压力并存的局面下,中国人民银行需要继续实施稳健的货币政策,进一步增强货币政策的针对性、灵活性和前瞻性,根据经济形势的变化,适时适度进行预调微调,保持货币信贷总量和社会融资规模的合理适度增长,更好地服务于实体经济发展。
[期刊] 宏观经济研究  [作者] 焦瑾璞  刘向耘  
2006年,我国经济运行呈现出增长速度较快、经济效益较好、物价水平较低的态势,但同时也出现了投资和信贷增长过快、国际收支不平衡以及环境压力加大等问题。在国际收支持续“双顺差”的背景下,人民币升值的压力进一步加大,银行体系本已十
[期刊]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作者] 秦宛顺  靳云汇  刘明志  
1996年以来,中国金融市场发展迅速,中央银行货币政策初步实现了向间接调控的转与此同时,货币政策传导机制也发生了相应的变化。 一、金融市场对货币政策信号的反应更加敏感 1996年以来,中央银行连续七次调低银行存贷款利率,银行间拆借利率对中央银行的利率调整作出反应,呈现出阶段性下滑之势。对中央银行存款利率、中央银行贷款利率和银行间拆借利率做格兰杰因果关系检验,结果表明中央银行利率调整是银行间同业拆借市场利率变动的格兰杰原因。中央银行调整中央银行存贷款利率在格兰杰因果关系意义上引起了银行间同业拆借市场利率的变化。
[期刊] 新金融  [作者] 郑超愚  
中国货币政策取向有必要适应经济景气的周期阶段变化而及时调整,完成从流动性管理到风险管理的操作模式转变。虽然中国粮食产品价格具有长期上涨的结构性特征,但通货膨胀已经并且将继续呈现低核心通货膨胀率的趋势,货币政策应该采取以核心通货膨胀率为度量的价格稳定目标。中国货币政策在强化其经济稳定职能的独立性和领导力的同时,应该承担经济增长责任并建立最高可持续增长率性质的经济增长目标,通过积极需求管理实现中国经济的反向软着陆。
[期刊]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作者] 秦宛顺  靳云汇  刘明志  
[期刊] 金融与经济  [作者] 易宪容  
面对日趋严峻的国际国内经济形势,货币政策走向日渐成为人们关注的热点。2013年,我国货币政策总基调仍然是保持货币政策的稳健性,而对今年面临的通货膨胀压力,针对不同情况,本文给出了对应的货币政策取向,同时为更好地贯彻执行稳健货币政策,指出要通过制度改革让低成本资金流入实体经济,关注利率市场化改革带来的影响,要重点防范金融风险。
[期刊] 中国货币市场  [作者] 李勇  
2010年,货币政策向常态回归,市场流动性总体较为宽松,但流动性和利率的波动幅度加大。展望2011年的中国货币市场,由于商业银行超额存款准备金率已降至低位,银行开始调整资产结构,预计法定存款准备金率的上调空间将低于2%;商业银行可用资金呈中性偏紧态势,预计隔夜回购利率均值在2.1%~2.3%;央票利率基于其价格引导作用在短期内不会超过定存利率,而扩大公开市场规模则有利于应对流动性变化。
[期刊] 金融研究  [作者] 戴根有  
1984-1995年中国货币政策十点经验中国人民银行调统司戴根有一、货币政策目标是保持货币币值的稳定,并以此促进经济增长这一句话引自1995年3月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国人民银行法》,不是我的发现。我在本文要表达的意思是:这一提法在我国现阶段的实际...
[期刊]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作者] 张延群  
本文建立中国货币乘数的理论模型,确定影响货币乘数的长、短期因素。在此基础上,通过构建向量误差修正模型(VECM),运用1986Q1~2007Q4季度数据,实证分析基础货币,货币供给与有关宏观经济变量间的长期均衡关系和短期调整系数。实证结果表明,基础货币是央行可以控制的变量;货币乘数具有一定的内生性,但央行可以通过调整法定存款准备金率、利率等政策变量来调控货币乘数。在样本期内,中国货币政策是积极有效的。
[期刊] 中央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方先明  裴平  
明晰货币政策调整依据,评价货币政策调整效果,对于提高货币政策的针对性与有效性具有重要意义。论文在设定分析时点的基础上,将货币供应量、居民消费价格指数以及上证综合指数纳入统一框架,构建向量分布自回归滞后模型,并根据2001—2012年中国的相关统计数据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中国货币政策调整以居民消费价格指数为主要依据,兼顾股票价格指数水平;中国货币政策调整是有效的,但存在时滞;中国商品市场与股票市场之间是相通的,当中国人民银行调整货币政策时,货币资金可能在两个市场间转移,从而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货币政策的有效性。
[期刊] 经济研究  [作者]
中国人民银行研究局课题组1998年,中国人民银行根据国家扩大内需的总体宏观经济政策,执行了一系列改革和调控措施,在缓解外部冲击、促进内需增加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1999年,中国经济仍然面临着较为严峻的外部环境,中国人民银行将根据扩大内需的需要,执行...
[期刊] 金融经济学研究  [作者] 张小宇  
通过对泰勒规则的非线性机制进行理论分析,构建时变平滑迁移回归模型对可能存在的非线性特征进行描述和刻画,结果发现中国中央银行的利率操作针对通货膨胀存在明显的非对称反应;同时中央银行的利率规则还存在明显的结构转变。在经济新常态时期名义利率对通胀缺口的调整系数不显著,这与中国中央银行存在"惰性"和非对称偏好有关;而利率对产出缺口的调整系数显著,并符合稳定的"泰勒规则",表明经济新常态时期中央银行更关注产出缺口的波动,这将是未来一段时期中国中央银行货币政策操作的"新常态"。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