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6270)
- 2023(9451)
- 2022(8126)
- 2021(7814)
- 2020(6622)
- 2019(15913)
- 2018(15470)
- 2017(28861)
- 2016(16022)
- 2015(18890)
- 2014(19035)
- 2013(19145)
- 2012(18426)
- 2011(16862)
- 2010(16890)
- 2009(16097)
- 2008(16398)
- 2007(14651)
- 2006(12644)
- 2005(11686)
- 学科
- 济(73676)
- 经济(73604)
- 管理(40890)
- 业(39755)
- 方法(35294)
- 数学(31748)
- 数学方法(31442)
- 企(30258)
- 企业(30258)
- 中国(23906)
- 农(19432)
- 财(17067)
- 贸(16841)
- 贸易(16833)
- 易(16447)
- 学(15100)
- 制(13779)
- 业经(12965)
- 农业(12663)
- 地方(12304)
- 银(11584)
- 银行(11557)
- 融(11349)
- 金融(11347)
- 行(11119)
- 和(10538)
- 环境(9732)
- 务(9584)
- 财务(9560)
- 财务管理(9527)
- 机构
- 大学(244180)
- 学院(238476)
- 济(107861)
- 经济(105865)
- 研究(89824)
- 管理(86830)
- 理学(74129)
- 理学院(73205)
- 管理学(71936)
- 管理学院(71485)
- 中国(69435)
- 科学(53430)
- 京(53315)
- 财(47733)
- 所(46743)
- 农(42651)
- 研究所(42528)
- 中心(40420)
- 财经(38030)
- 经济学(35135)
- 江(34992)
- 业大(34827)
- 经(34731)
- 北京(34559)
- 农业(33853)
- 范(32232)
- 师范(31940)
- 经济学院(31782)
- 院(31355)
- 财经大学(28178)
- 基金
- 项目(152907)
- 科学(119668)
- 基金(112711)
- 研究(110445)
- 家(98851)
- 国家(98095)
- 科学基金(82193)
- 社会(71316)
- 社会科(67573)
- 社会科学(67552)
- 基金项目(58510)
- 省(56001)
- 自然(51637)
- 教育(50975)
- 自然科(50460)
- 自然科学(50442)
- 自然科学基金(49587)
- 划(48835)
- 资助(47770)
- 编号(43314)
- 成果(36825)
- 部(35891)
- 重点(35060)
- 发(33065)
- 国家社会(30739)
- 教育部(30680)
- 创(30640)
- 中国(30528)
- 课题(30327)
- 科研(29650)
- 期刊
- 济(116823)
- 经济(116823)
- 研究(74595)
- 中国(50326)
- 学报(40242)
- 农(38582)
- 财(36938)
- 科学(36220)
- 管理(30526)
- 大学(30160)
- 学学(28049)
- 农业(26433)
- 教育(25732)
- 融(22336)
- 金融(22336)
- 技术(19967)
- 经济研究(19961)
- 财经(19636)
- 经(17108)
- 贸(16720)
- 问题(16166)
- 业经(15942)
- 业(15589)
- 国际(15252)
- 世界(14538)
- 统计(12993)
- 技术经济(12792)
- 版(11898)
- 图书(11878)
- 理论(11176)
共检索到36927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上海经济研究
[作者]
陆跃祥 梁占永 邱康权
厘清中国就业水平状况是实现稳就业、促就业的重要前提。本文以历年政府就业政策文件为基础,构建了中国更充分更高质量就业水平评价指标体系,并运用熵权法等多种量化分析方法,对2010-2021年中国就业水平进行分析。研究发现:2010-2021年期间,中国就业水平年均增长率为7.0%,保持稳定的增长趋势,充分就业水平年均增长率高于高质量就业水平年均增长率;东部地区就业水平高于其它地区,中西部地区发展速度更快;地区间差异、新兴产业分别是中国就业水平空间差异、结构差异的主要来源;在空间集聚模式上,高就业水平主要集聚在东部地区,其它三大地区以低就业水平集聚模式为主。在当前中国深入实施就业优先战略的背景下,本文的研究有助于为未来进一步提高中国就业水平提供重要参考依据。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钟新科 刘洛 宋春桥 徐新良 游松财
在1981年-2010年中国东北地区108个农业气象站逐年气象数据基础上,本文通过运用AEZ模型模拟其春玉米光温潜力、气候潜力变化过程,分析了其春玉米气候潜力年际变化特征和变化趋势。研究中以1年为单位的模拟实验减少了玉米气候潜力变化分析的不确定性,而全区尺度的模拟从宏观角度揭示了玉米气候潜力变化空间格局。结果表明:东北地区春玉米气候潜力年际变化大,标准差为3.05t/hm2,大兴安岭南部和东北平原西部为全区高值区。气候潜力年际变化大的主要影响因子是水分条件,其次是光照和热量。近30年东北地区春玉米气候潜力明显减少且减少趋势空间差异明显,呼伦贝尔高原-大兴安岭南部-吉林西部一带减少最快。气候潜力...
[期刊] 技术经济
[作者]
柳楷玲 段宁 武春友
本文以欧盟经济系统物质流分析方法中的物质输入核心指标——直接物质投入为基础,追踪和考察了1990—2005年中国经济系统直接物质投入的历史发展轨迹与结构变化,并利用物质减量分解模型对直接物质投入进行了经济增长的反弹效应和物质使用强度的减量效应分解,最后指出了该研究指标的不足之处。
[期刊] 经济学动态
[作者]
黄泰岩 张培丽
本文对2010年我国17本样本期刊上发表的全部学术论文按专题进行分类统计,得出了2010年中国经济研究前10大热点,并参照2003~2009年的热点排名,阐述了2010年中国经济研究热点的排名变化。以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揭示了排名变化的主要特点以及2010年我国经济理论研究的主要进展。
关键词:
中国经济研究 热点排名 经济理论研究进展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杨蕙馨 李娇
大企业是一国经济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是经济增长的重要核心。百强企业作为国民经济的骨干力量,支配资源众多,战略地位突出。文章采用中国企业联合会公布的数据,对2010-2014年间我国百强企业的规模、经济效益、产业分布、所有权分布、区域分布等进行分析,发现我国百强企业存在"大而不强"、三次产业分布不均、国有企业比重过高、区域分布不平衡等问题,并据此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
百强企业 经济效益 产业分布 所有制分布
[期刊] 第二届中国软科学学术年会论文集
[作者]
于渤 叶元煦
温室效应是目前国际社会面临的最大的全球性环境问题,世界上许多国家和组织制订CO_2减排目标。目前,中国的CO_2排放量居世界第2位,1995年占世界13.2%,而且,增长速度快,减少中国CO_2排放是目前国际社会普遍关注的问题。本文在应用模型对中国2010年CO_2的排放量进行预测的基础上,对中国CO_2排放和影响的相关因素进行了分析,认为中国在2010年实现CO_2的减排是不可能的,所能采取的唯一措施就是降低CO_2排放的增长速度。并提出了相应的能源政策。
关键词:
温室效应 CO_2减排 能源政策
[期刊] 中国卫生经济
[作者]
张毓辉 郭峰 万泉 翟铁民 赵郁馨
2010年中国卫生总费用增长速度趋缓,卫生总费用占GDP比重从2009年的5.15%下降为4.98%。卫生筹资结构进一步改善,个人现金卫生费用支出比重下降到35.29%。结合1978年以来和新医改以来卫生总费用平均增长速度预测,到2020年我国总费用占GDP比重将达到8%左右,在医改过程中需要采取有效措施控制卫生费用增长。文章对卫生费用增长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提出慢性病费用和医院费用是卫生费用控制的重点,并对卫生费用合理增长和费用控制对象、范围等问题进行了分析。
[期刊] 上海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中国经济研究中心课题组 陈小琳 徐立 徐昊
本文在对2010年中国宏观经济运行情况、执行的主要金融政策、金融市场运行及政策效果进行全面分析的基础上,对2011年宏观经济形势进行了分析和预测,并对应执行的金融政策提出了建议。在适度宽松货币政策和"有扶有控"的主要信贷政策的推动下,2010年中国经济平稳较快发展,金融市场运行总体平稳,但存在着通货膨胀预期增强等问题。2011年中国货币政策应由宽松转向稳健,同时搭配积极的财政政策,利用合理的信贷政策,稳定物价总水平,促进经济结构调整,推进金融结构改革。
关键词:
金融政策 宏观经济 金融市场
[期刊] 中国人口科学
[作者]
周德禄
大学生就业问题的实质不是就业数量问题,而是就业质量问题。大学生就业与生产效率关系密切,因此文章将技术进步、资本深化和产业升级3个效率变量作为主要研究变量引入大学生就业模型,并对2001~2010年中国省级面板数据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1)总体而言,大学生就业比重与技术进步、资本深化及产业升级之间存在着正向关联性;(2)技术进步对大学生就业的拉动效应在时间轴的表现强于省级截面轴;(3)大学生就业对提高资本深化产出效率意义重大,但资本深化拉动大学生就业的实际效果不够显著;(4)产业升级带动大学生就业不能独立于技术进步和资本深化,并且与区域生产效率正相关。
关键词:
大学生就业 科技进步 资本深化 产业升级
[期刊]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作者]
龙开胜 陈利根
生态地租是衡量生态资源利用带来的社会经济效果的重要指标。以投入产出表和生态足迹为基础,分析中国1997-2007年生态地租变化情况。结果表明,1997-2007年中国各产业单位经济产出的生态地租量呈减少趋势,农林牧渔业,电、热及水生产和供应业单位经济产出的生态地租量明显高于其他产业;生态地租总量呈不断增加趋势,构成上以工矿业和农林牧渔业生态地租为主,生态地租在行业间转移越来越多;以2007年为对照组,总产出量、生态足迹和生物承载力以及农地面积等参数的变化引起生态地租显著变化,其中以农林牧渔业生态地租变化最为敏感。如果考虑生态地租的影响,人类消费产品价格将大幅增加,这相当于人类因过度攫取自然资源...
[期刊] 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麦可思中国大学生就业研究课题组
就业是国家政治与经济景气的最重要指标。全球化和技术进步在激发经济增长和工作增加的同时,也加剧了工作的不稳定性以及就业者的失业风险。在全球处于经济复苏状态的今天,增加就业机会是各国面临的根本性挑战。国务院总理温家宝2010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指出,千方百计扩大就业。这是保障和改善民生的头等大事。大学生就业一直是中国社会的最重要指标之一。2009年以来,中国在大学生就业方面颁布了一系列政策,大力促进大学生就业。经过一年的努力,中国大学生的就业状况到底如何?发生了怎样的变化?日前,麦可思公司(MyCOS)向社会发布2010年中国大学生就业报告。报告中对2009届大学生的的去向分布、就业与月薪状况、失业以...
[期刊] 人口研究
[作者]
赵梦晗
近年来,有关中国妇女近期生育水平的研究很多,各类研究由于采用的数据和方法不同,结果不尽相同。在这些讨论中,出生人口数的数据质量和调整是各类研究结果差异较大的关键。文章使用2000年、2010年两次中国人口普查中提供的妇女人口数和国家统计局公布的10年间的生育分布模式,在考察两次人口普查女性人口漏报的基础上,应用Preston和Coale提出的变量r方法,对中国2000—2010年的净人口再生产率进行了估计。同时,文章计算出这10年间的总和生育率约为1.60左右。变量r方法对于具体的出生人口数量和育龄妇女数量的数据质量要求较低,且在多项研究中经过实践的检验。但是,在实际研究中无论应用何种人口学方法,都应注意其前提假设,仔细检查数据,减少可能存在的偏差。
[期刊] 中国人口科学
[作者]
朱勤
文章根据公布的"六普"数据,对2000~2010年中国生育水平进行模拟推算,并与往年普查及调查结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发现,2000年"五普"0~14岁低龄人口漏登2 056万人,女性漏登率高于男性,1岁和7岁组漏登率最高;2000~2010年育龄妇女人数增长了7.86%,生育水平相对较低的35~49岁女性增幅较大;总和生育率经历了由降到升、再到稳中有降的过程,2000~2009年历年加总的总和生育率平均值为1.48。另外,"五普"低龄人口漏登并未导致此前一些研究认为的近10年"生育率被严重低估"的结果,由普查与调查数据直接获得的总和生育率与推算值之间的平均落差仅为0.09。在生育率低走、育龄妇女人口规模缩小且其年龄结构持续老化的多重影响下,中国人口年龄结构的急剧变化应引起高度重视。
关键词:
人口普查 总和生育率 年龄移算 存活倒推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李虎峰 赖启福 苏慧娟 黄杰龙 张慧琳
[目的]以CNKI作为数据来源,通过理顺农村人力资本培育积累研究的发展过程,揭示其发展的内在逻辑,为农村人力资本培育积累研究的更新提供借鉴。[方法]应用CiteSpace软件通过关键词聚类、时间线图谱和关键词突现等方法对2000—2021年国内农村人力资本培育积累有关文献进行计量可视化分析。[结果](1)相关研究聚焦国家政策背景、面临主要问题和培育积累建议三个重点。(2)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和“乡村振兴”两大农村政策提出后,研究相继进入两个“活跃期”。(3)形成 “农村人力资本低效配置-农村人力资本流失-农村人力资本引导性回流-乡土人力资本开发”的研究演进脉络。[结论](1)当前我国农村人力资本培育积累研究多集中于宏观层面,尚未针对不同地区、不同阶层之间的差异进一步探讨。(2)尽管农村在基础设施、居民收入、文化生活等方面取得了进步,但城乡居民在公共服务、隐性权利等方面的不平衡还未改变,对农村地区人力资本的培育积累产生不利影响。(3)基于以上分析,认为应当立足不同地区不同阶层实际、从城乡整体看待问题、结合国家战略展开研究。
[期刊] 企业管理
[作者]
王小广
◆现阶段发生持续高通胀的可能性极小,相反,房地产泡沫可能出现的深度调整会使中国经济大幅减速;◆国际经济环境呈偏紧态势,对我国出口增长形成较大压力,而国内发展环境总体上仍处于适度宽松状态;◆2011年投资可能出现"爆发性增长",投资与消费增长再次面临严重失衡问题;◆出口明显放慢将使外向型企业效益下降,产能过剩问题将逐步显性化。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